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農村國小實踐報告多篇

農村國小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農村國小社會教育情況社會實踐報告

一、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衆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爲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爲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爲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爲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爲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爲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國小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會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國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國小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爲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爲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爲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第2篇】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課題名稱: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課題主持人:徐 麗 課題研究單位:瀋陽市沈北新區新城子鄉新城堡國小

二、工作報告(不超過1500字)

內容提示: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變更情況(課題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完成時間等);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轉載、採用、引用情況;成果的代表作等。

經瀋陽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課題《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歷經兩年的研究,現已完成了課題任務,形成了預定的研究成果。

一、本課題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1、組建課題組

我們從本課題研究的性質出發組成了課題組。課題組組成人員和分工見下表。(略)

2、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準備階段(XX.6—7):成立實驗領導小組,學習現代教師教育理論、教育科研資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制定實驗方案,確立實驗對象;進行調研,摸清實驗對象基本情況;培訓實驗教師、學習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步驟,依據實驗原則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專家論證。

實驗階段(XX.8—2010.2):全面實施方案,對教師進行培訓,開展相關活動,探討參與式校本培訓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途徑與方法。

總結階段(2010.3—4):全面總結驗收,進行終端測試和統計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專題總結,提交驗收。

針對課題研究的實際,我們採取瞭如下研究方法:

自然實驗法。根據我校教師自身特點,確定選擇研究專題,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目標,爲教師的成長提供發展空間與可能,整體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

典型經驗總結法。對學校及同類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加強反思,總結經驗,形成規律,從中探求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培訓方法和模式。

學習考察法。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請教授專家來學校對老師們進行專門的培訓、指導或講座,組織教師走出學校,與兄弟學校進行相互溝通、學習、相互研討,總之,一切都要有助於學校和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一切都要有利於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訓更加實在,更有實效。

文獻研究法。學習和借鑑國內外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爲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自我總結法。引導教師在活動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觀念和經驗,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經驗,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

我提高,並把學習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使經驗產生遷移的價值。

二、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執行與變更情況

課題的研究嚴格按計劃執行,課題主持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等均無變化。由於中期驗收的需要,完成時間略有提前。

由於課題研究的需要和學校領導對實驗工作的重視,在實驗進行中,我鄉的田凱師校長、朱會芬副校長、侯英副校長、陳鑫主任均參加了實驗。但未列入課題組人員名單。但他們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課題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況

課題研究參與人員發表的成果如下:

1、經驗材料《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學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發表,作者:校長田凱師。

2、論文《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發表作者:教學副校長朱會芬。

3、論文《關於在青少年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4、論文《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發表,作者:德育副校長侯英。

5、經驗材料《充分利用“農遠”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4期(XX年年8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其中,《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和《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兩篇文章分別在沈北新區教師進修學校幹部培訓班交流。

【第3篇】農村國小社會教育情況大學生實踐報告

一、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衆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爲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爲此,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爲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在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爲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爲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爲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國小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會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國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國小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爲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爲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爲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第4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農村國小)

實踐者:

學號:

院別:xx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年級:XX級臨牀心理學

活動地點:xxxx縣xx鄉xx國小

活動天數:14天

活動目的: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及助學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

報告日期:XX年7月27日

目錄

實踐報告題目

調查背景

實踐目的

實踐內容

一.教學總結

二.數學總結

三.素質總結

四.心智發展

實踐總結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艱難求學路.教育體制

調查背景:

根據XX年暑期社會農村調查我們得知:儘管國家已經免除九年義務教育的學費,但是仍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爲拿不起食宿費而輟學在家務農,每個月僅僅40元錢就能夠幫助一個孩子完成上學夢。

這個暑假我有幸參加這個團隊進行爲期14的支教和助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情況。

實踐目的:

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及助學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對大學裏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以充實暑期生活。

實踐內容:

暑假裏,在xxxx縣xx鄉xx國小支教,在其周邊貧困的鄉村展開助學活動。在那裏我度過了忙碌又充實、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爲我不斷地從內心去學習、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爲戰勝困難是我不變的目標,成功的喜悅是我永恆的追求。

通過總結,我將自己從暑期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收穫分爲以下四項:

一.教學總結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心靈很純淨——就像一塊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綠蔭。

考慮到他們心智發展程度,我採取了“玩與教相結合的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我將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學時:利用多個遊戲讓孩子瞭解心理學,畢竟心理學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

第二學時:講述若個故事讓孩子從中總結道理,並讓孩子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學時: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領孩子感恩社會、集體、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學時:教授歌曲《少年強》,激勵孩子尋求夢想,做一個有關理想的遊戲“美麗島”,幫助孩子確定夢想,給他們鼓勵。

第七、八學時:講述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怎樣高效率的學習。

因爲有孩子們很配合,教學進行的比較順利。孩子們渴望學習、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聰明活潑可愛用來形容他們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我的專業優勢,把我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裏,鞏固了我的所學,也讓我體會到我儲備知識的不足,回校後要加強學習。

二.助學總結

xx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它所下屬的鄉自然很貧困。

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直到現在還有人家在窯洞裏度日,家裏的平地很少,一般情況下,戶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裏種地、養孩子。

我走訪的一家情況是這樣的:家裏現有3口人,有父親、姐姐和妹妹,母親因病早逝,家裏背了幾萬元的外債,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還顧不住自己,父親先天右手有殘疾,現又患有腎結石,妹妹上高二,學習成績很棒。

在調查的過程中父親強調說無力供養小女兒上學,想讓她輟學,她死活不答應,還好孩子爭氣,成績總是排名前三。

這樣的家庭在那很常見,儘管家庭貧困,可孩子們學習非常認真。

本着不讓一個孩子輟學的理念,我們會將調查結果反映給我們的學校,以便學校給予相應補助。

三.素質總結

1.紮實的專業知識。

2.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即俗話說:“大家的心要齊”。切不可各懷心思,南轅北轍。因爲思想指導行動,只有大家的思想高度統一了,纔會真正把支教和助學落實到行動中去。

3.團隊作戰的精神,不強調個人英雄主義。

4.強烈的責任感。個人要在團隊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能。一旦發生問題,千萬不可相互推委,要有勇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如果缺乏這點,那團隊將無法凝聚,也就更加談不上發揮超強戰鬥力了。

作爲一名學生幹部,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也會努力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協調能力,使自己不斷進步。

四.心智發展

兩週的實習中,我同樣在心智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穫:

1.正確對待挫折

實習中遇到很多不順利的事情,何去何從?古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增益其所不能。”經過實習進一步明白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樹立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自己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學會了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善於化壓力爲動力,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鬆,重新爭取成功,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

2.更加重視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很多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做事情也變得簡單、輕鬆和高效。

3.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1)注意領導的指示,認真領悟其中的意思.要認真仔細的領會判斷,學會察言觀色.同時面對多個領導時更要注意保持平衡,要不偏不倚.對領導要熱情,要多關心領導。

2)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重要,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管閒事。

3)對工作認真負責,對領導熱情外,對來訪人員也要好,要一視同仁.對領導熱情是爲了自己,對其他人好是爲了良心和生命的意義。

4)不要貪小便宜.儘量不要讓單位的公共設備私人化。

5)要熱情大方,要處理好和同事關係,那對於自己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要,甚至比和領導的關係更加重要。

4.自學能力很重要

【第5篇】大學生農村國小社會教育情況實踐報告

大學生農村國小社會教育情況實踐報告

一、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衆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爲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爲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爲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爲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爲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爲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國小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會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國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國小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爲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爲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爲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第6篇】農村國小支教的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時間: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實踐地點:

“有一種生活,你不曾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不曾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不曾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就是這句感動了無數顆心的話也感動了我們,於是我們一行16人踏上了雲南支教的道路,爲了那最純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標真的有很強大的力量,它讓我們原本互不相識的十幾個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支教前,我們一起蒐集各種資料,一起準備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點後安靜的一教樓裏試講,一起採購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嚐了支教地點前後換了5次的心酸無奈,一起談論着爲什麼支教該怎麼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經歷了40個小時痛苦但卻有趣的車程,輾轉了上海六盤水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支教過程

1、鎮雄雲嶺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鎮雄縣屬於國家及貧困縣,我們想象了很多次那邊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進當地,踩着腳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種真正的貧窮,特別是教育的落後。支教的學校只是平房,兩間破舊的教室,沒有水也沒有電,幾條比較高的長凳便成了孩子們的課桌,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只有兩個年級,也只有語文數學品德三門課,這些的確帶給了我們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最初我們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這件事,但是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們還是相信越是艱苦的壞境就越是一種挑戰。

雲嶺鄉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開房門就能看到霧氣時濃時淺的羣山之巔。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視的角度看到被開墾了一大半的青山。這樣的風景,可能這輩子能這樣真切的感受的,沒有幾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煙,還有那數不盡的羣山。

2、帶着責任去上課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裏,一切安頓下來着手開始教學。由於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們開始分成幾組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村民們的熱情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順利。我們的課程有趣味數學、英語、繪本、寓言、手工、美術、音樂、夢想、體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視野培養興趣類的課程,我們想帶給他們的是一些能讓他們快樂的東西,希望他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而不想給他們帶去壓力。7月15日舉行了開營儀式,學生擠滿了教室,一些家長也來旁聽,這是我們來到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課在16號拉開了帷幕。由於條件有限,所以只有兩個班級,一二三年級一個班,四五六年級一個班。雖然我們之前準備了很多課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連夜一羣人備課便成了長有的事。我負責的是高年級的趣味數學和夢想課,我忘不了第一節課時學生們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師好”,忘不了趣味數學課上他們爭先恐後玩“巧算24”的活躍和積極,忘不了他們在彩色的卡紙上寫下的他們那些彩色的夢想和製作的特色個性名片,忘不了他們在美術課上第一次接觸到刮畫時那種驚喜和開心的表情,忘不了他們音樂課上毫不拘束的大聲歌唱,忘不了他們在課上的偶爾調皮搗蛋……第一次當一名小老師,一堂課下來口乾舌燥,但是得到他們的認可受到他們的喜歡歡迎,那種疲憊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真的很美好。

可是問題開始出現,我們最初的想法只是給他們帶去更多的陪伴和樂趣,上課的時候不僅啓蒙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帶給他們歡樂,設計課程的時候,儘可能地避開了主課。上了幾天課以後,才發現,這裏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他們會主動地問我們什麼時候才上數學課,什麼時候上語文課、英語課。他們習慣用方言交談,很多小孩子都沒有學過普通話,學過的用得也很生澀,也不好意思開口說。他們急切地希望我們能幫他們提高成績,六年級的學生會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補習七年級的內容,一個孩子在上刮畫的時候,在畫上寫着“求進步”。其實他們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卻又早早地種下了關於未來的夢想。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早熟,他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然而他們眼中的“知識”,只是應試的,他們只能夠知道,有了好成績就可以繼續讀下去,纔有可能最後走出大山。然而學與用的關係,他們還不那麼明白。語文能考高分,不會說話,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麼用?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生活教予了他們這些。面對那樣的眼睛,面對這些要求,我們只能慢慢地調整我們的課程,多補基礎,但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們陪伴的初衷?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3、學生篇

山裏的孩子很辛苦,當城市裏的孩子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他們卻早早地幹起了各種農活。早上很早起來去挖土豆,揹着一個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裝滿了揹回家,我們的隊員也去體驗過,只背一點點就站不穩特別是還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們連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學後,他們會去割豬草,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裏裝的草遠遠地高過了他們的頭頂,看了很讓人心疼。在我們看來,他們很辛苦,但其實他們已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能也不覺得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們多是留守兒童,只和爺爺奶奶生活,家裏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獨立性很強。一次上課,我問了一個問題“今天你開心嗎”,他們幾乎都是笑的很燦爛的回答“很開心”,爲什麼開心呢?有人是因爲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給自己打電話了,有人是因爲得到了老師的誇獎,有人是因爲今天去趕集買東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爲今天天氣好太陽大所以很開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簡單快樂,也很容易知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們很幸福很叫我們羨慕。他們總愛拉着我們去他們家玩,總愛問我們大學怎麼樣。他們很喜歡給我們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傳達着他們的情感和對我們的感謝。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很神聖的老師,來自很遠的地方,知道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但與其說我們是老師,還不如說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們。學習,是互相的,他們教給我們的,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們教會他們的更多。

【第7篇】最新農村國小支教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時間: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實踐地點:

“有一種生活,你不曾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不曾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不曾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就是這句感動了無數顆心的話也感動了我們,於是我們一行16人踏上了雲南支教的道路,爲了那最純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標真的有很強大的力量,它讓我們原本互不相識的十幾個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支教前,我們一起蒐集各種資料,一起準備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點後安靜的一教樓裏試講,一起採購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嚐了支教地點前後換了5次的心酸無奈,一起談論着爲什麼支教該怎麼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經歷了40個小時痛苦但卻有趣的車程,輾轉了上海六盤水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支教過程

1、鎮雄雲嶺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鎮雄縣屬於國家及貧困縣,我們想象了很多次那邊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進當地,踩着腳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種真正的貧窮,特別是教育的落後。支教的學校只是平房,兩間破舊的教室,沒有水也沒有電,幾條比較高的長凳便成了孩子們的課桌,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只有兩個年級,也只有語文數學品德三門課,這些的確帶給了我們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最初我們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這件事,但是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們還是相信越是艱苦的壞境就越是一種挑戰。

雲嶺鄉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開房門就能看到霧氣時濃時淺的羣山之巔。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視的角度看到被開墾了一大半的青山。這樣的風景,可能這輩子能這樣真切的感受的,沒有幾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煙,還有那數不盡的羣山。

2、帶着責任去上課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裏,一切安頓下來着手開始教學。由於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們開始分成幾組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村民們的熱情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順利。我們的課程有趣味數學、英語、繪本、寓言、手工、美術、音樂、夢想、體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視野培養興趣類的課程,我們想帶給他們的是一些能讓他們快樂的東西,希望他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而不想給他們帶去壓力。7月15日舉行了開營儀式,學生擠滿了教室,一些家長也來旁聽,這是我們來到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課在16號拉開了帷幕。由於條件有限,所以只有兩個班級,一二三年級一個班,四五六年級一個班。雖然我們之前準備了很多課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連夜一羣人備課便成了長有的事。我負責的是高年級的趣味數學和夢想課,我忘不了第一節課時學生們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師好”,忘不了趣味數學課上他們爭先恐後玩“巧算24”的活躍和積極,忘不了他們在彩色的卡紙上寫下的他們那些彩色的夢想和製作的特色個性名片,忘不了他們在美術課上第一次接觸到刮畫時那種驚喜和開心的表情,忘不了他們音樂課上毫不拘束的大聲歌唱,忘不了他們在課上的偶爾調皮搗蛋……第一次當一名小老師,一堂課下來口乾舌燥,但是得到他們的認可受到他們的喜歡歡迎,那種疲憊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真的很美好。

可是問題開始出現,我們最初的想法只是給他們帶去更多的陪伴和樂趣,上課的時候不僅啓蒙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帶給他們歡樂,設計課程的時候,儘可能地避開了主課。上了幾天課以後,才發現,這裏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他們會主動地問我們什麼時候才上數學課,什麼時候上語文課、英語課。他們習慣用方言交談,很多小孩子都沒有學過普通話,學過的用得也很生澀,也不好意思開口說。他們急切地希望我們能幫他們提高成績,六年級的學生會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補習七年級的內容,一個孩子在上刮畫的時候,在畫上寫着“求進步”。其實他們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卻又早早地種下了關於未來的夢想。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早熟,他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然而他們眼中的“知識”,只是應試的,他們只能夠知道,有了好成績就可以繼續讀下去,纔有可能最後走出大山。然而學與用的關係,他們還不那麼明白。語文能考高分,不會說話,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麼用?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生活教予了他們這些。面對那樣的眼睛,面對這些要求,我們只能慢慢地調整我們的課程,多補基礎,但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們陪伴的初衷?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3、學生篇

山裏的孩子很辛苦,當城市裏的孩子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他們卻早早地幹起了各種農活。早上很早起來去挖土豆,揹着一個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裝滿了揹回家,我們的隊員也去體驗過,只背一點點就站不穩特別是還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們連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學後,他們會去割豬草,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裏裝的草遠遠地高過了他們的頭頂,看了很讓人心疼。在我們看來,他們很辛苦,但其實他們已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能也不覺得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們多是留守兒童,只和爺爺奶奶生活,家裏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獨立性很強。一次上課,我問了一個問題“今天你開心嗎”,他們幾乎都是笑的很燦爛的回答“很開心”,爲什麼開心呢?有人是因爲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給自己打電話了,有人是因爲得到了老師的誇獎,有人是因爲今天去趕集買東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爲今天天氣好太陽大所以很開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簡單快樂,也很容易知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們很幸福很叫我們羨慕。他們總愛拉着我們去他們家玩,總愛問我們大學怎麼樣。他們很喜歡給我們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傳達着他們的情感和對我們的感謝。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很神聖的老師,來自很遠的地方,知道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但與其說我們是老師,還不如說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們。學習,是互相的,他們教給我們的,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們教會他們的更多。

有一句話叫人窮命賤,難道真的是這樣?有一個學生的右眼壞死了,是因爲好幾年前不小心弄傷了眼睛沒有及時醫治等到去治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很帥氣的一個小男孩,我們很爲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這隻眼睛絕對不會廢。有一個小女孩的膝蓋被割草的鐮刀劃開了,劃得很深很深,可是卻沒有去醫院,家裏給他用點草藥隨便包紮包紮。他們好像都沒有把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當回事,可能是生存環境的影響,這讓我們很擔心,願他們以後一切安好。

4、調研的日子

我們這次活動的內容,除了支教,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調研和家訪。我們的目的是收集雲嶺村五所社小的資料以及瞭解學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貧困孩子的信息,把資料反饋給靈山基金會以便他們日後開展各種捐助。於是每天沒課的人,開始往外跑。山區不同於平原,學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調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們的隊員一天走了七個小時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學校的資料。調研路上,我們體驗到過摩的飛奔在山間小路的驚悚,我們飽嘗餓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麪包車開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過來的顛簸,但是我們都覺得着特別有意義,對於自己,對於雲嶺村而言,都是。相比調研,家訪就顯得輕鬆了很多,村民們很淳樸也很熱情,我們會和他們聊生活,聊打工,聊學生,聊當地的教育,我們學會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從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們看不到的信息。家訪,走入村民家中也讓我們有種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

5、我們的生活

在我看來,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讓我們學會了生活。一羣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聽着聽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幾天,有時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們分成了四個值日組,輪流做飯打掃衛生。好多從未做過菜的隊員最後也能面對一大堆土豆燒出一個很可口的菜了,雖然幾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們卻都吃的特別滿足和開心。山上經常停水停電,停水的時候水只夠用來做飯,隊員們都開始特別節約水,到最後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連刷牙的水都捨不得用。我們會在晚上看特別美的星星,會因爲趕集吃到了一個炸雞腿欣喜若狂,會和孩子們一起去山上採摘各種野果,會因爲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會坐在木頭墩子上相互調侃有多少天沒洗澡了,會因爲收到了學生的小禮物而激動不已,會在一起摜蛋到瘋狂,會聽着雞叫聲醒來聞着雞屎味睡去,會抱怨我們把多少第一次奉獻給了這裏,我們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課調研,我們每天晚上都會開會,大家討論一天的收穫,反映出現的問題。單純的目標,一羣單純的人聚在一起,乾淨的生活,這其實是一種享受。傍晚吃過晚飯,我們會陪着孩子到學校門前的平地上玩各種遊戲,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好像迴歸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覺真正忘記了自己是誰,就像一個孩子,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很難用言語形容,那些純粹的笑臉我將永遠銘記。這裏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也漸漸變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樂。

我們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大學生總慣於用遊戲、電視劇和紙牌遊戲來填補,即使是在這裏,我們也沒有逃掉那些惡習。有些東西,並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卻總是比文明更容易進軍山村。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經迷上了電腦裏的遊戲。往後的日子,我們的守則裏又多了許多關於娛樂方面的條規。有小孩子在場的時候,不可以玩遊戲、看電影之類;有空的時候多出去走走,認識腳下的土地等等。 我們一直在反思。

6、離別

時間總是短暫的,二十幾天很快,8月1號閉營,舉辦了一個閉營儀式,也是孩子們的彙報表演,有詩朗誦《我相信》,有舞蹈《採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語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種下愛》,有老師的寄語,即使再多的不捨我們也只能離開。看到孩子們由原來的害羞到現在的膽子大表演出色的節目我們很欣慰。離別總是傷感的,“老師,再見!”“老師,我會想你們的!”“老師,一路順風!”“我會去找你們的!”“你們一定要來看我們”二十幾天的陪伴,和他們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對於孩子們的“老師明年你們還來嗎?”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諾,看着他們溼潤的眼眶我們也特別難受,我相信,我們還會再相見。給孩子們最美好的祝願。

後記

我們當初是抱着去收穫的心態走上這個未知的旅途,最後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支教是怎麼樣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麼樣的。每個隊伍,都會有不一樣也會有一樣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樣的經歷都是一筆不一樣的財富。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在七月對人生做一個小小的偏折,離開自己原本運行的軌道去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看看。或許,未來會因爲這小小的偏折而發生巨大的改變,又或許,命運又將它改回原軌。事實上,世上太多事,本就無可預知,此時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經歷的每一個故事,都不知道會在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意義。或許冥冥之中,你會感覺到什麼,或許,最平凡的事給了你最不一樣的意義。這就是生活。

所謂支教的意義、支教的影響、支教的收穫,在開始之前、過程之中、結束以後,我們都從未停止過追尋的腳步,正如千千萬萬前前後後如我們一樣鼓起勇氣偏移自己人生的人們一樣。事實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輸過支教的意義,或許我們之前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這樣的理解,或許我們也會對後來的人做出這樣肯定的回答:“對,這便是支教,足以讓你一生銘記,影響深遠的支教。”我想,這前後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裏早就不同。有時候一份經歷帶給人們的感覺並不是簡單的言語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帶給人們的震撼。它所改變的是一種心態,一種眼神。在那裏我們收穫了一份對彼此來說都不同尋常的友誼,在那裏我們體驗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在那裏我們遇見過曾經沒有見過的不一般的風景,在那裏,還有一羣孩子曾陪伴我們走過這一段不一樣的時光,但在未來裏生命軌跡裏,會因爲這樣一份經歷發生怎樣的變化,現在,我們並不能夠回答。

我不知道我們做的這些在孩子眼裏會是怎樣的解讀,只是希望,對於那羣孩子,那塊土地,我們並沒有帶去太多不好的影響。希望我們所做的真的是對他們來說的一種“陪伴”。

感謝這場旅途,感謝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麗的你們。

【第8篇】大學生農村國小實踐報告

回家的時候,農村的國小還沒有放假,因爲之前想過要在放假的時候找點事情做,比如找點家教之類什麼的,恰好農村的國小隻是語文和數學教學爲主,由於環境偏僻,條件也很差,所以也沒有開設英語這一課程,得到了這一消息,於是曾經的國小班主任就讓我給學生們上幾天的課,以英語教學爲主。雖然我的英語也不是很好,但是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一點沒有接觸過英語,這一點還是很可行的,而且也得知他們對學習英語也很熱情,很渴望學到一些新東西,我也就毫無顧忌了。

想到明天就要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我很興奮也很激動,感到很榮幸,當然也有一些擔心,畢竟第一次給學生上課,於是晚上也很認真的準備了一翻。

上了一節課,其實感覺還是蠻好的,小小的,簡陋的教師裏,坐着不是很多學生。當我給孩子們一點點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那種渴望學習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眼神深深地打動着我,震撼着我,勤勞、刻苦、努力、上進,在場的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的,從他們那雙充滿求知慾是我眼睛裏,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和孩子們一起是我幾天裏,我過得快樂而充實,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學生代表給我佩戴紅領巾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激動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戴紅領巾的時候差;當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自豪的唱着<;>;英文字母歌時,我不知道爲什麼,也許是一種衝動。我的眼睛開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了,被他們的純真、活潑、樸實感動了。最值得驕傲的還是一個學生居然給我一個紅包,雖然只有一塊錢,但當時我真的很感動,眼睛再次模糊了。上課接近尾聲,也是最後的一天了,孩子們都激動的再沒有心情上課,非要鬧着去我家,(其實當他們一聲聲李老師的時候,我發自內心的高興)我想我成功了,至少我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們在課堂上尊敬我,課後又和我打成一片,關鍵是他們在十多天內業學到了不少知識,我想這就是我想要的。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德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爲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爲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爲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爲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多年來,社會實踐活動已在我校蔚然成風。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爲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爲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爲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爲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繫於社會。 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