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揮手之間》的場面描寫

人們又聽到了汽車的馬達聲:一輛延安人都熟悉的帶篷子的中型汽車正轉過山嘴,朝飛機場駛來。立刻,人羣像平靜的水面上捲過一陣風,成一個整體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來;正當汽車站住,車門打開的時候,機場上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毛主席走下車來。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藍布制服,皮鞋,頭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個裝束,完全是像出門做客一樣。這立刻引起人們一種深切的不安,和離別的情緒;眼淚不由得涌了出來。

在延安人的記憶裏,主席永遠穿一套總是洗得很乾淨的舊灰布制服,布鞋,灰布八角帽。他的偉岸的身形,明淨的額,溫和的目光,熱情的聲音,時時出現在會場上,課堂上,楊家嶺山下散步時的大道邊。主席生活在羣衆中間,生活在同志們中間。主席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人們是熟悉的,理解的,懷着無限信任和愛戴,團聚在他的周圍,一步不能離開,一步不曾離開!如今,主席穿起了做客的衣服,要離我們遠去了!

一霎時,人們心裏,像海上波濤般起伏洶涌。千百雙眼睛,熱切地投向主席身邊。主席在汽車邊站定,目光平視,望着全體送行的人,經過每一個人的臉;好像所有在場的人,他都看到了。這時,他眼睛裏露出一種親切的、堅定的微笑,向人們點了點頭。

站在前面的中央負責同志們,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寬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別。主席的臉色是嚴肅的,從容的,眼睛裏充滿了無限的關切和鼓舞之情。然後,又停下來,望着所有送行的人,舉起右手,用力一揮,便朝停在前面的飛機一直走去。

機場上人羣靜靜地立着,千百雙眼睛跟隨着主席高大的身形在人羣裏移動,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飛機,一步一步踏上了飛機的梯子。

這一會兒時間好長啊!人們屏住了呼吸,一動不動地望着主席的一舉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飛機艙口停住,迴轉身來,又向着送行的人羣。

人羣又一次像疾風捲過水麪,向着飛機涌了過去。主席站在飛機艙口,取下頭上的帽子,注視着送行的人們,像是安慰,像是鼓勵。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起揮手,像是機場上驀地刮來一陣狂風,千百條手臂揮舞着,從下面,從遠處,伸向主席。

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起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的,一點一點的,舉起來,舉起來;等到舉過了頭頂,忽然用力一揮,便停止在空中,一動不動了。

主席的這個動作,給全體在場的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它像是表達了一種思維的過程,作出了斷然的決定;像是集中了所有在場的人,以及不在場的所有革命的幹部、戰士和羣衆的心情 ,而用這個動作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性的動作,概括了當那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到來的時候,領袖,同志,戰友,以及廣大革命羣衆之間,無間的親密,無比的決心,無上的英勇。

請感謝我們的攝影師吧,爲人們留下了這剎那間的、永久的形象;這無比鮮明的、歷史的紀錄!正是在這揮手之間,表明了一種深刻的歷史過程,表現了主席的偉大性格。願所有的人,通過這張照片,能夠理解和體會,那當抗日戰爭勝利,我們的國家處在十字路口,處在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決定勝敗的鬥爭的嚴重時刻,我們的黨和毛主席,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飛機的發動機響了,螺旋槳轉動起來。隨着這聲音,人們的心猛烈的跳動,人們的眼睛一刻也不離開這架就要起飛的飛機;任憑螺旋槳捲起了蓋地的塵砂,遮住了人們的眼睛。這架飛機該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載負着解放區人民的心,載負着全中國人民的希望,載負着我們國家的命運!

主席的面容出現在飛機窗口,人們又一次涌上前去,拚命地揮手。主席把手撫在機窗的玻璃上,手指無聲地彎動。直到飛機轉了彎,奔上跑道,起在空中,在頭頂上盤旋,然後向南飛去,人們還是仰着頭,目光越過寶塔山上的塔頂,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肯離去。

說明:

1、該文段描述了重慶談判的赴毛澤東乘車到達延安機場後,下車登機、揮手道別和盤旋遠去的過程和場面;

2、它以毛澤東爲場面描寫的重點和核心,採用細節描寫、特寫鏡頭的形式,從正面具體細膩描寫了他的裝束、身形、容貌、神情、眼神和登上飛機、揮手道別的動作;

3、它以到機場送行的延安軍民爲面,描述他們在毛澤東到來、下車、步行、登機、道別、盤旋、遠去過程中的在動作、神情和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反應,從側面襯托毛澤東;

4、文中對毛澤東這一次跟延安軍民揮手道別,離開延安親赴重慶跟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重大舉措對革命對國家的偉大意義進行了點評。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本單元以文言文的學習爲主,所有的文章都古代的名家所寫,代表了一個時刻的特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只是分子的個人價值與情感歸宿,在學習本單元的文章時我採用了討論的方法來教學。現現談談我對本單元教學的感受:

首先,我讓學生瞭解《桃花源記》是記敘文,作者借虛構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陋室銘》和《愛蓮說》立意鮮明,是作者對自己志趣和節操的表白;《核舟記》介紹一件工藝品,內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又選有杜甫詩三首。

其次,在教學中通過文章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概括出,本單元的課文內容,有的反映我國古代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談到知識分子處世立身的態度,有的表達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有的讚美了古代藝術家的聰明才智。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達到一個高度。

再次,由於文言文的特殊性,我要求學生背誦文章,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文言文的美和時代性。

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一直羨慕語文老師們那雋秀的字體,橫溢的文采,在語文教研博客羣裏的溫馨互動……不成想一不留神,自己也加入到隊伍中來了。

雖然在一中時,有過n多次語文單科闖入級部前40名的喜悅,大學聯考模擬時有過單科全市排名第三的榮耀,但畢竟大學所學不是中文專業,工作以來也從未接觸過語文教學。對這突來的挑戰總覺戰戰兢兢。

教了近一週的語文課了,隨便記點感受吧:

1、學生的摸讀能力亟待提高。

班裏趙春燕、龐偉浩看漢文書,相對來說還好些;可喬石、朱葦存的摸讀能力實在不敢恭維。喬石讀句子就沒有一句讀不破的,字的讀音也讀的亂七八糟,如此這般怎麼可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呢,就更甭提欣賞了。朱葦存,視力越來越差,已經不能再看漢文課本了,她從前沒怎麼練過摸讀,晨讀時,大家一篇文章都快讀完了,她的第一自然段還未接近尾聲呢……

2、特殊學生到底特殊在何處?

吳燕,過去跟着三年級上語文,這學期卻一直留在本班上語文,她沒有課本,我也不知她有怎樣的基礎。她是上四年級的語文還是上八年級的語文?在八年級她能跟的上嗎?

董雲棟,不會摸書,也沒有書。大家都說他智力有問題,不必苛求。可我分明記得他英語課上那出衆的聽力與鸚鵡學舌的語言模仿能力。每當老師給予哪怕一點點的關注他也能興奮上一節課,從他那喜悅的神情中我能體會到他那種能力被承認的成就感及由此生髮出來的自信心……

學生特殊,到底特殊在什麼地方?

3、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極差。

經常,不,應該說從來就沒認真的完成過。要求大家課後讀課文,可真正讀了的,全班最多是趙春燕一人。馬太效應在此時是那樣的大顯靈光: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我思考着學生們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原因與對策。

認識到作業的量化程度不明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回想自己小時候,老師佈置的讀課文自己曾認真的讀過幾次?心底裏大都認爲只有書面作業才叫作業。讀了但不熟和沒讀不熟的界限畢竟不如寫了三遍生詞和沒寫之間的界限那麼明顯,那麼易於界定,學生便可鑽着空子偷懶。再者,得怪自己的脾氣太好,對學生從來不着急上火,不會咱就講,還不會就再講——這難免助長了他們的`不良風氣。

綜上分析,想來作業的量化還是相當重要的,不能隨口一說,要打印出來或將電子稿共享,讓大家切實明確,並能逐條自我檢查纔好。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用多媒體畫面增加了學生對西雙版納的感性認識,尤其是大象表演的錄像,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事先設置好的畫面也限制了學生的解說,如何物爲我所用而不是我爲物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以導遊的形式講述文中所記景觀,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具體授課中講到“笑對生與死”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作了發揮,對傣族人樂觀的人生態度從另一角度作了詮釋,我也給予了肯定,肯定了她知識面豐富和她的創造精神。對學生思想的火花教師要不吝嗇自己的`讚賞的語言。

體會語言美時採用老師先示範講,然後學生按例分組討論交流。在學中逐步掌握分析語言的一般方法,讓學生覺得語文的學習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無可抓處。學生覺得語文難學的難點也在這。

體會語言所蘊含的感情也從最容易的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和形容詞入手,然後讓學生朗讀體會。

寫作訓練也選擇仿寫,作文差的同學往往覺得無從下筆,不妨從仿寫入手。當然對於寫作好的同學就不必拘於形式,可任由發揮。

總之,通過本課試圖消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神祕感,消除畏難情緒,讓他們知道語文是生動的,是可觸可摸可感的。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五

1、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氛圍。

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展開合作,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相互啓發、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注意了指導和參與。合作學習以學生爲主體,但並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應該是在教師引導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要求。然後由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學習方式。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之中,及時發現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實效性。

2、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了教學活動。

“競爭”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的需要。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喜歡競爭的。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是教學組織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種需要,以評選擂主的形式,展開朗讀比賽,同時用激發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調動每一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既面向了全體又照顧了個性的差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競賽中,教師還注意了讀中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3、探究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問學生答,串講串問佔據了整個課堂教學。我們現代教學主張把問題儘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一。本片斷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有思考的價值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六

《桃花源記》這篇課文已經教過很多次了,這次重新再教,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收穫:

在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時,我用幻燈片出示了與課文語句相符的彩色圖片,學生非常感興趣,都被那優美的桃源之景深深吸引了,就連那平常上課愛開小差的學生都大聲地朗讀起來。我趁機讓學生練習朗讀,誰讀得好,誰就有機會開啓下一頁的美景,結果學生非常踊躍。而在教學之前,我還擔心這一教學設計是否幼稚,會不會讓學生只注意圖片,而忽略了對課文的學習。這一出乎意料的結果啓發我深思究竟什麼纔是以學生爲主體?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想想學生希望以什麼樣的形式學習,教師如何設計纔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方式,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現在我校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生命課堂教學改革,其目的和宗旨也是希望通過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益,朔造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而我認爲現階段我們所面臨的一個一直在提,但一直未解決的課題就是如何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上學期開始,我校在各班開展小組學習以來,應該說,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於教師加強了對小組的評價,各小組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發現有些時候小組的發言成了默認的那麼幾個學生的事,甚至成了組長的任務了,一些學困生在歷經失敗後,又是興趣缺缺了。至此,小組學習已經陷入了流產的危機,該如何及時採取措施彌補、挽救?

這一課的教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不要只盯着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能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學生的'需求,然後着重思考採用什麼樣的形式去教學,纔是學生所能接受的,所喜愛的。教師的教學不是隻要我的教學完美了就可以了,而是應該以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爲標準。只要從這一目的出發,採用什麼教學方式都是可行的。所以我認爲我們不能只依賴於小組學習,還應該採用形式豐富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課堂豐富起來。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作爲語文教師必須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時時體會到語言的美,生活的美,要善於用美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樂於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