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別董大的詩意【經典多篇】

關於別董大的詩意【經典多篇】

詩意 篇一

從古至今,送別,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正如蘇軾所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既然有相逢的喜悅,就必定有離別時的不捨與留戀。而在唐朝這個盛產詩歌的朝代裏,爲數衆多的送別詩更是將離愁別緒渲染的無以倫比。而在衆多的送別詩中,我最喜歡也是最欣賞的,是高適的《別董大》。這首詩雖然充滿了離別的不捨,但卻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引起人無限遐思。

《別董大》是唐代詩人高適爲送別友人所作的經典名篇,共有兩首。第一首衆所周知,最爲出名。“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短短四句,卻將一份深刻的友誼永遠定格在了時間的長卷上。“千里黃雲白日曛”,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一副荒涼壯闊的曠遠景象。沙漠戈壁,黃昏落日,色彩本來就很昏暗,而無邊無際的黃雲則將畫面的主色調烘托的更爲昏暗沉重。“北風吹雁雪紛紛”,專屬於北方的徹骨寒風呼嘯而來,大雁成羣結隊的向南拼命飛去,鵝毛大雪漫天蓋地。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到那個送別的畫面:在一片昏暗荒涼的大背景下,詩人和友人出現在我們眼前,南飛的雁羣發出悽婉的鳴叫爲他們的離別奏曲,漫天的飛雪伴樂而舞。這樣的場景,既是悲傷不捨的,又在這悲傷不捨的情感中,添加了一絲絲豪邁和陽剛。在這樣的場景下,詩人說出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臨別贈言。這樣的話語,需要怎樣的胸襟和心態,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下吐露啊!面對着此生摯友,身後,是僅僅逼迫急急追趕的時間,面前,是杳無音訊渺茫無望的未來,置身於這空曠荒涼的天地間,詩人卻沒有用眼淚和不捨來編織送別,他只是對朋友說,不要爲了未來的路上沒有知己相伴而惆悵滿懷,天底下有哪個人不知道你董庭蘭啊!這樣豪邁的語言,將哀婉悽悽的離愁別緒一掃而光。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誼,不需要天天都能見面,天天都能在一起相處,正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我看來,知己,友情,不僅僅存在於空間,還存在於時間,空間會受到束縛,而時間則爲永恆。正如詩人和董大一樣,他們的生命早已定格在唐代那個空間,但是他們的友情卻跨越千年流傳至今,永遠的存在在時間裏,散發光芒。從此句也可以看出,高適對於人生的態度是積極的,進取得,離別在即,他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叮囑朋友保重,而是響亮、有力的於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這就是知音,說話樸質而豪爽。知己,不在於爲對方細心的辦到每一件事,而是經常的鼓勵對方,讓對方充滿生活的力量和拼搏的的勇氣。知己可以不是那個經常在你身邊的人,卻是在你需要的時候你不說話就能瞭解你要什麼的人,是那個永遠讓你鬥志昂揚的擁抱明天的人。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認爲,此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爲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唐詩紀事》則評價爲“以氣質自高”,因而此詩能爲志士增色,爲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則不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這首詩豪邁、大氣、一反唐詩送別題材的哀婉低轉之氣,實爲難得的送別之作。

本詩第二首比起第一首來,知名度大大降低。“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別董大》一詩,作於高適鬱郁不得志之時。這個時候的高適,處於“貧賤”、“相逢無酒錢”的窘境,雖然自己境遇困難,但與與友人重逢的喜悅依舊能另生活煥發希望的光芒。彼此都境遇不達,短暫的相逢後又迎來了各自奔天涯的時刻。分別在即,詩人在自己對友人的祝福中灌輸了希望和慰藉,作爲一種無聲的鼓勵,給人一種信心和力量。人在鬱郁不得志之時,最容易情緒低沉,失去方向和動力,然而這個時候倘若能得到摯友真誠的鼓舞和祝福,就如同在漆黑一片中觸摸到曙光,抑鬱的陰霾隨即消散。

在這裏我不由的欣賞其高適的爲人。他寫詩毫不矯揉造作,直抒胸臆,不尚雕飾,意氣駿爽,語言端直,筆力雄健渾厚,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我一直都相信詩如其人,詩裏散發和表達的思想和情緒,就是這個詩人品質的最好註腳。只有爲人正大光明,心胸開闊,樂觀豁達,才能在最窘迫的境遇之下依然懷抱希望前行。這一點高適和蘇軾有些類似,無論什麼時候,都將希望作爲一種信仰,從不垂頭喪氣,從不爲自己所處的境遇而將信仰丟棄。這纔是真正的朝聖者!他們可以不信奉佛祖和上天,但是他們依舊擁有心中的神聖,不管那朝聖之路多麼漫長,多麼坎坷,他們始終懷揣信仰,堅定前行,並不斷用自己的的希望和力量,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首唐詩,一景送別。離別之中,我們所感受到的,絕非僅限於惜別情誼,還有那心中不變的信仰,和生命中永恆的希望。

詩意 篇二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悽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爲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爲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爲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悽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爲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爲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爲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爲志士增色,爲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譯文 篇三

滿天陰沉沉的雲,太陽也變得暗暗得;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裏朝南飛去。你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別董大 篇四

作者:高適 【唐代】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意 篇五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絃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羣雁排着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標籤:董大 詩意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