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成語目不識丁的經典造句

關於成語目不識丁的經典造句

人們以訛傳訛,變成了習慣,大家也完全懂得了這成語的含義,事實上“目不識丁”的說法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一種“約定俗成.知道有哪些目不識丁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目不識丁的造句,供大家參考。

一、目不識丁含義

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指連丁字都不識,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成主謂結構。歷史上曾有關於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爲丁字應爲“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過目不識丁的皇帝。

二、目不識丁典故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裏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麼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於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後,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準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着,說:“萬一忘了,看看手裏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着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麼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

少爺低頭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三、目不識丁造句

1.原來目不識丁的他,經過兩年學習已經可以讀報紙了。

2.別看他目不識丁,說起話來卻有板有眼。

3.地不耕種,再肥沃也長不出果實;

人不學習,再聰明也目不識丁。

4.對目不識丁的文盲,談文藝創作,無異於對牛彈琴。

5.我爺爺沒念過書,目不識丁。

6.加繆的母親沉默寡言、目不識丁,她和家人共同撫養兩個兒子,住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套小公寓裏,沒有廁所也沒有自來水。

7.他是一個目不識丁的粗人。

8.現代教育如此普及,還有目不識丁紡人嗎?

9.按規定,即使目不識丁的村民也需要指出哪個部隊的人到他們家行兇,然後到軍事基地去指認常常需要在危險的路段跋涉幾百公里。

10.他目不識丁,你寫字條給他有什麼用?

11.來到這異國都市,面對滿街外文,我變成目不識丁紡人了。

12.老婆婆目不識丁,但歌仔戲文卻可全本地背誦。

13.在孟買市外的貧民窟達拉維,目不識丁的母親阿茹娜坐在面積狹小的一居室裏這是全家10口人的住地。

14.我本目不識丁,今天所以會寫字,是參加成人補教學來的。

15.這是甲骨文的"丁"字?啊!我果然是目不識丁了。

16.爺爺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念過書,目不識丁。

17.他在公衆中演講時事態和場合往往不一致,不是因爲他目不識丁,而是他在努力剋制自己不要隨便承諾。

18.然而,由於其貧困的選民目不識丁,很多非洲國家顯然傾向於通過發補助來競選,因此選舉很容易被操縱。

19.他是個文盲,目不識丁,你就別爲難他了。

20.由於時局動盪,有些人因爲失學而目不識丁。

21.他可能目不識丁,連報紙拿反了都不知道。

22.爲政者必須知道,國家越多目不識丁紡國民,就越難強盛。

23.北涼託孤將,目不識丁喜吃書,穿蟒袍,率撼山,守寒土。

24.真正的藝術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哪怕是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也能看出一副作品的好與壞。

25.明明是目不識丁,可是不管什麼《四書五經》,律詞韻意,八股文章,一入他的耳朵就再也忘不掉,哪裏還是個傻子,便是比文曲星下凡都差不離。

26.牛仙客只是一個邊地的武臣,而且目不識丁,如若重用,恐怕有負衆望。

27.窮民之無力者荒嬉頹廢,目不識丁,竟罔知天地古今爲何物,而蔑倫悖理之事因之層出不窮。

28.你無法想象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一覺醒來後,脫口便出的就是達數百萬言的《格薩爾王傳》。

29.更有甚者,當他說話時,你會感覺到他可以怡然自得的和你目不識丁的伯父在村莊的樹下陰涼處談論部長級別的政策。

30.許多小冊子號召讀者與他人討論其中內容,並把這些內容大聲朗讀給目不識丁的人們聽。

31.本受託教你讀書寫字,不盼你爲掃眉才女,不櫛進士,只求能知書達理,不致目不識丁,而你如此頑劣不勤。

32.一想到李玄霸,宇文便鬱悶不已,按後世書籍上所說,李玄霸那小子生的瘦骨如柴,目不識丁,卻是天生的神力通天,單是從他那對八百斤的錘子就可看出端倪。

33.古來能在政治上成氣候的人,有時不是學富五車的書生,也不是祖宗功德蔭庇下的貴胄子弟,而是那些粗衣糲食、文化淺,甚至目不識丁的豪傑。

34.凡屬貴臣望族以及詩禮之大家,俱遵王制;

其倡、優、隸、卒及目不識丁之小戶,聽其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