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建黨100週年歷程【多篇】

建黨100週年歷程【多篇】

建黨百年金融發展歷程回顧 篇一

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的金融思想發展回顧大致分爲五個發展階段。

1、中共成立到解放戰爭勝利(1921—1948年):服務於革命與戰爭的需要。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就開始進行建立農民大衆金融事業方面的探索。

衆所周知,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但並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當時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封建土地所有制同買辦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相結合,導致國家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廣大農民深受高利貸和市場上貨幣流通繁雜、混亂的盤剝之苦,迫切需要能爲農民大衆服務的金融機構。共產黨人爲了保護農民的利益,支持革命鬥爭,根據農民的要求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組織一些地方興辦了農民銀行等金融機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金融事業的萌芽,它是隨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產生的。

1922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中國共產黨對於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中,就提出了“組織農民借貸機關”和實行低息借款的建議。

1925年《中國共產黨告農民書》發表,提出全國農民“由各鄉村自治機關用地方公款辦理鄉村農民無息借貸局”。湖南農民代表大會上,特別在金融方面作出兩項決定:一是《金融問題決議案》,二是《農民銀行問題決議案》,此後還通過了《取締高利貸決議案》。

1926年10月,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別區第一農民銀行,將廣大農民從高利貸等剝削性質的金融關係中解放出來,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1927年3月,共產黨發表了《對農民宣言》,明確提出在農民運動中應實行的金融政策,解決貧農資本缺乏問題。這些決議、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初期的金融思想和方針政策,並在一定程度上將之具體化,對農民在經濟鬥爭中創辦自己的金融事業產生很大影響。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人民進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邊區建制的同時,先後成立了陝甘寧邊區銀行以及晉察冀邊區銀行、晉冀魯豫邊區銀行、晉綏邊區銀行等,抗戰金融幫助軍民度過了艱難困苦的歲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撕毀國共兩黨簽訂的《停戰協定》,開始對解放區進行全面進攻。

1948年12月1日爲適應人民解放戰爭需要,黨中央部署鞏固原有根據地銀行,設置新解放區金融機構,使解放區的金融工作從分散逐漸走向集中統一,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金融支持功不可沒。

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金融工作主要服務於根據地經濟和政權建設,一方面重視根據地工農業生產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致力於爲革命戰爭籌措軍費、提供資金保障。獨立發行自己的法定貨幣並建立自有的金融運行系統,不僅成功打破敵人經濟封鎖,發展了根據地內部經濟,同時利用貿易等經濟手段建立外部金融聯繫,有效防範了敵對勢力利用金融系統對根據地、對革命與抗戰的破壞。

2、建國初期到十年文革結束(1949—1976年):紮根於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1949年10月1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的金融事業也揭開了新的一頁。

新中國產生新金融,開辦新金融完全是一項前無古人的興國大業。共和國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面臨的是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爛攤子,國民經濟千瘡百孔,物價居高不下,工業生產停斷,社會民生凋敝。1949年,全國工農業產值同歷史最高的年份1936年比較,重工業下降70%,輕工業下降30%,農業產值下降25%。國民黨政府統治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使市場投機活動猖獗,物價不斷上漲。針對這種嚴重困難的境況,中共中央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爭取在1949至1952年三年的時間裏,實現國家財政狀況的根本好轉。

建國初期的金融工作主要是:維護幣值穩定以控制通貨膨脹,打擊金融投機,改造舊有金融體系與金融機構,爲社會生產發展提供金融支持,促進國民經濟平穩恢復。此時,作爲新中國國家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積極貫徹中共中央的號召,努力開創新中國的金融事業,配合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穩定金融物價,制止通貨膨脹,建立起統一的人民幣市場和金融體系,支持國營經濟發展壯大,對私營銀行和錢莊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爲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貢獻了力量。爲新中國的金融體系完善發展奠定了基礎。“邊接管、邊建行”,是黨爲新中國最初制定的金融工作方針。

從1953年“一五”起到改革前的1978年,中國處於計劃經濟時期,與之相適應的是“大一統”的中國人民銀行體制。“一五”期間,僅是國家確定的以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爲中心、由694個大型單位組成的工業基本建設,其固定資產投資就需要600多億元。銀行“大一統”聚集資金,對於解決經濟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工程建設的成功,爲新中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重要基礎。在“一五計劃”開始實施和“三大改造”相繼進行的過程中,以蘇聯模式爲參照,逐漸構建計劃經濟體制,金融系統服從於計劃經濟體制的集中管理,簡化爲執行社會經濟計劃的一個環節和手段,金融的功能較爲單一。

1960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全面調整,作出《銀行工作“六條”》決定,糾正了“大躍進”時期發生的錯誤。

閱讀這一段歷史,讓人們深刻體驗到,開創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艱辛探索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並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而是不斷檢視自己、鍛造自己,敢於認錯、果斷糾錯、勇於自我革命,確保我們的事業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3、改革開放初期到20世紀末(1977—1997年):內嵌於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1977年到1978年,對金融業進行全面整頓,加強內部管理,改善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了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此爲標誌,中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揭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開始了有計劃有步驟的金融體制改革。這一時期金融工作主線在於推動金融體制向市場化方向轉型。重點在於迴歸金融的本質功能屬性,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強調將銀行創辦成真正意義上的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造。

1979年2月恢復中國農業銀行。之後,將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設出來,設立國家外匯管理總局,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從財政部分離出來,併成立中國投資銀行,全國陸續成立信用合作社,重新建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各地相繼組建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各類金融機構逐步建立和發展。

1983年9月,中央銀行制度正式建立,同時成立中國工商銀行承擔原來由人民銀行辦理的信貸和儲蓄業務。

中國貨幣市場從1984年同業拆借市場出現開始,經歷了一個初步建立、快速發展和逐步規範的過程。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資本市場,恢復國債發行、開始發行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興辦證券公司,形成股票發行與證券集中交易市場。

1988年,我國出現改革開放後未有過的通貨膨脹,中央作出“控制貨幣、穩定金融”的決策部署。

隨着新興證券市場初具規模,1992年10月,新成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業務。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我國受投資過快的拉動,貨幣超發、銀行超貸,對此中央採取16條綜合治理措施,強化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中央及時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研究對策,成功克服了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不利影響。

90年代中後期,進一步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金融立法,維護金融秩序。將金融風險管理作爲金融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出了相應的金融監管思路。

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一時期,是新中國發展極爲重要與關鍵的組成部分。改革開放雖然只有40來年,但卻是新中國曆程中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點,它將繼續改變中國及其金融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4、世紀之交到亞洲金融危機後期(1998—2011年):成長於全球化浪潮的衝擊。

1998年11月,新成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保險監管職能從央行分離出來。黨的金融工作集中體現於金融體系功能的完善和金融機構治理的加強。國有銀行體系的改革相繼展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不良資產被剝離並市場化處置。

2001年12月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出口與投資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成爲主導,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外匯與匯率制度改革相繼實施。逐漸形成了業務類型比較齊全、金融功能較好發揮、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持續增強的新型金融體系。

2003年4月,新成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監管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隨着銀監會等監管機構的成立,我國金融分業監管的模式逐步確立,金融監管體制得以進一步完善。

2018年4月,又整合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合併爲“銀保監會”。

在應對危機的經濟刺激計劃實施過程中,金融系統成爲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擴大投資所需資金的融資窗口。圍繞房地產市場的金融調控也是這一時期金融思想的一個重要縮影,反映了黨的金融思想在注重效率的同時更加兼顧社會公平。

5、黨的十八大到建黨一百年(2012—2021年):助力於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2017年7月,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由人民銀行承擔辦公室職責,牽頭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金融業逐步建立起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使歷史積累的金融風險隱患得到有效化解,有力地保障了金融體系安全穩健運行。

2020年2月28日,人民幣被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這是繼明晟指數、富時羅素指數、巴克萊指數之後,又一個國際重要金融指數將中國發行的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納入其中。中國資本市場迅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中國規模巨大的資本市場被國際市場關注。

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對新時期的金融工作不斷進行探索,減少金融資源流向低效和無效的產能領域,爲產業整合併購重組提供融資支持;加強信貸流向管理,推動公司資本結構優化,降低企業槓桿率,重點關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激增問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信用體系優化,降低企業的利息負擔,向實體企業讓利;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哺育科技創新產業鏈的成長;強調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扭轉金融“脫實向虛”的趨勢;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建設透明高效的資本市場體系,助力新經濟的發展;重視對金融科技的開發與運用,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面對社會不同人民羣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擴大金融開放,提高金融國際化程度,更好服務於中國企業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

6、隨着往事奔涌而來的,是經過100年歲月沉澱的思考感悟和經驗總結。

加強黨的領導,是我國金融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中國奇蹟”。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百年實踐告訴人們,中國共產黨有遠大理想追求,有科學理論引領,有選賢任能機制,有嚴明紀律規矩,有自我革命精神,有強大領導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國家勝利前行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百年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究其根本,就在於始終把人民作爲“源”和“本”,因爲有人民之“源”,黨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因爲有人民之“本”,黨終成參天大樹。檢驗金融工作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金融工作必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

實施穩健政策,保障中國金融經濟穩中求進、行穩致遠。中國是一個大型的經濟體,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國內經濟,決定貨幣政策主要是“以我爲主”。要深刻認識穩金融的重要意義,金融穩才能經濟穩,經濟穩才能國家穩。堅持穩健取向、確保政策定力,要用穩健的手段保持金融宏觀調控的持續性,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爲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穩金融服務,就是要着力解決金融“脫實向虛”、自我空轉、自我循環的問題。要深化對中國特色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樹立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把金融資源更多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爲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制度是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是大國重器,金融風險不僅衝擊宏觀經濟,還會給國家層面帶來重大影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

風雨蒼黃百年路,初心如磐向未來。回首過去是爲了展望未來,總結經驗是爲了服務現實。我們深知,要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發展歷程與輝煌,必須同時認識她的誕生和奮鬥。

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更好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鼓起邁進新徵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用今天的奮鬥續寫明天金融的輝煌,這也是對中國共產黨百歲華誕的最好紀念。

建黨100週年活動安排 篇二

一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將結合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全體黨員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次學習教育貫穿2021年全年,總的要求是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二是舉行慶祝大會。

將以中共中央名義,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

三是開展“七一勳章”評選頒授和全國“兩優一先”評選表彰。

將以中共中央名義,向爲黨作出傑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授予“七一勳章”,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發證書,頒授勳章。還將評選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向健在的黨齡達到50年、一貫表現良好的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此外,還將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獲得黨內功勳榮譽表彰的黨員、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老幹部和烈士遺屬、因公殉職黨員幹部的家屬等活動。

四是舉辦大型主題展覽。

將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型主題展覽,全面、系統、生動、立體地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五是舉辦文藝演出。

將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文藝演出,邀請黨和國家領導人、獲得功勳榮譽表彰的代表、基層黨員和羣衆代表等各界人士來觀看。

六是召開理論研討會和座談會。

中央宣傳部將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召開慶祝建黨100週年理論研討會;中央組織部將召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慶祝建黨100週年座談會,還要召開老黨員老幹部座談會和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研討會;中央統戰部將商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和全國工商聯,召開各界人士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座談會。

七是創作推出一批文藝作品和出版物。

將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以及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爲主要內容,製作播出大型文獻專題片和專題節目。創作推出一批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的戲劇、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劇等各類優秀文藝作品。推出一批重點黨史著作和理論文章,編寫推出《中國共產黨的100年》等重點出版物。此外,還將以慶祝建黨100週年爲主題,發行紀念郵票、紀念封和紀念幣。

八是開展羣衆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將在全國城鄉廣泛開展“永遠跟黨走”羣衆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各地特別是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將結合本地實際,圍繞黨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動和重要遺址舊址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建黨100週年光輝歷程 篇三

革命時期

爲建立新中國而奮鬥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雖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但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一些青年學生開始傳看《新青年》《少年中國》等進步刊物,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1919年,春雷激盪般的五四運動喚起了學子們的愛國熱情,進步學生積極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火種,各種社團如雨後春筍紛紛興起,其中就有施滉等人組織的“唯真學會”。

1926年3月18日,在對愛國學生遊行請願的鎮壓中,清華大一新生韋傑三身中四彈。生命的最後一刻,年僅23歲的他仍大聲疾呼:“我心甚安,但中國快強起來啊!”同年11月,清華第一個共產黨支部在三院成立。從此,一代代清華人在黨的旗幟指引下敢於擔當,奮勇爭先。

1935年冬,“一二·九”運動風起雲涌,時任清華地下黨支部書記的蔣南翔奮筆疾書——“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學生黨員姚依林參與指揮工作,女學生陸璀爲喚起民族覺醒而振臂高呼。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一二·九”運動是偉大抗日戰爭的準備,開闢了青年學生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鬥爭道路。

抗戰全面爆發後,清華的學生黨員紛紛走上戰場,在一線戰鬥中犧牲的就有張甲洲、黃誠、楊學誠、李冠英等十多人。另一部分學生黨員則跟隨學校南遷,一路宣傳黨的政策。

昆明期間,聯大黨支部擴建爲黨總支,黨員增加到83人,約佔雲南省黨員總數的1/3。在黨組織的領導和影響下,西南聯大成爲大後方的“民主堡壘”。在清華園中,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上鐫刻的“剛毅堅卓”不僅是一羣學人的精魂,更是一個民族在患難中所迸發的精神與力量。

1946年10月,清華在北平復員。在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抗暴運動、反飢餓反內戰運動等鬥爭中,清華黨組織不斷髮展壯大,規模達到200多人,成爲衝破黎明前黑暗的重要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從清華復員回北平至1948年底清華園解放,中共清華大學地下黨組織累計共有黨員416名。此時的清華園被稱爲是國統區中的“小解放區”。

1948年12月,清華園解放。清華大學裏黨的工作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建設時期

努力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

“一切聽從祖國的召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清華學生自覺的選擇,也是清華大學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所交出的時代答卷。

新中國成立後,清華大學成爲一所由人民政府管理、面向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學,廣大師生熱情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參軍參幹、思想改造等各項運動中。1951年2月,中共清華大學委員會成立,領導了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開展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和建設社會主義大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清華黨組織重視做好在教師中的黨員發展工作,提出“兩種人會師”的思想。1955年11月7日,德高望重的副校長劉仙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校內外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不久後,張維、張光鬥、樑思成、吳良鏞等30餘位知名學者相繼入黨。

清華黨委帶領師生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辦學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創建“先進集體”和“三好學生”評選表彰制度,倡導“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提出“爲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積極建立“三個代表隊”,引導學生在政治上努力攀登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三個臺階。

1953年初,在蔣南翔的倡議推動下,清華選拔了25名黨員學生擔任第一批政治輔導員。這一“雙肩挑”制度,歷經60多年的風雨,在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也培養出一大批又紅又專的幹部和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

清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針對國家重大需求設立一批新科學技術專業。一羣平均年齡只有23歲半的年輕人,從零開始、攻堅克難,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開創祖國原子能事業春天”的誓言。

1956年,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組織成爲學校工作的領導核心。

改革開放時期

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1980年3月12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說:“清華大學的經驗,應當引起全國注意。又紅又專,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

在改革開放春風的鼓舞下,學校重點進行以提高教學質量爲中心的教學改革,許多教研組黨支部積極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科研工作秉持“頂天、立地、樹人”的理念,在重大科技攻關中共產黨員都衝鋒在前;建立清華黨校,成立黨委思想理論工作組和黨建研究組,組織教工支部書記讀書班、青年教師黨員讀書班等;實行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定期召開教學討論會和科研討論會,逐步形成了比較民主、科學的決策程序。

1985年,中共清華大學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把清華大學逐步建設成爲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奮鬥目標。1993年,經過全校大討論明確提出,2011年即建校100週年之際,爭取把清華大學建設成爲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2003年,時任校長王大中宣佈了“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發展規劃。

這一時期,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和改進上下功夫。2004年,學校黨委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2008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清華黨委在全體教工黨員中組織開展新時期共產黨員標準的討論,先後形成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行爲規範》。2005年開展了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9年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2010年全面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發掘先進典型,用優秀事蹟教育黨員和師生。

學校黨的各項建設全面推進。校黨委積極推動黨支部建在基層行政單位;貫徹落實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一批知名專家教授光榮入黨;出臺學生黨員隊伍建設規劃,設立黨建輔導員和助理,形成積極分子教育“全覆蓋”體系;每年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開設廉潔教育課程,發揮制度建設的保障作用;重視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清華大學順利完成各階段發展目標,迎來建校100週年華誕,爲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時代

紮根中國大地邁向一流前列

面向新百年新徵程,清華大學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105週年校慶賀信精神爲指引,黨的建設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清華黨委積極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以黨的政治建設爲統領,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一步健全重要議事決策制度和規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十三五”規劃,完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制定《清華大學章程》;率先進行綜合改革,辦學質量顯著提升;貫徹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舉措;持續優化學科結構,文科、理科、工科等發展計劃陸續推出;實施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完善和發展大學創新體系;制定實施全球戰略,成立四個海外基地,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世界慕課聯盟並擔任主席單位。2020年,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校師生衆志成城,取得抗擊新冠疫情的重要階段性勝利。

近年來,清華大學黨委紮實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推動黨內教育不斷拓展深化,在抓常抓細上下功夫,在長效機制上見實效。

學校黨的工作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覆蓋。學校黨委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開展“對標爭先”建設計劃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入選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持續實施學生黨員“先鋒工程”,重視在優秀教職工和學生中發展黨員;健全“大宣傳”工作格局,推動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善理論學習體系,提升新聞輿論工作水平和成效;加強和改進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對統戰工作、羣團工作和離退休工作的領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現學校第十四屆黨委任期內巡察全覆蓋,持續鞏固中央巡視整改成果,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

2021年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週年校慶日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清華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學校取得的改革發展成績,爲清華和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放眼未來,清華大學將始終紮根中國大地、聚力改革創新,大踏步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以優異成績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建黨100週年知識產權發展歷程 篇四

迎建黨百年

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前輩們披荊斬棘,爲如今的我們創下這繁榮盛世。百年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後是神州大地萬家燈火。回首往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如今成爲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也爲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歷程

1950年

我國制定頒佈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商標註冊暫行條例》等知識產權法規,對實施專利、商標制度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中國共產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伴隨着改革開放建立和發展起來。

1980年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前身中國專利局成立,我國在這一年正式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1982年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商標法。

1985年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專利法。

1990年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著作權法。

1992年

我國與其他相關國家簽署了關於保護知識產權的諒解備忘錄,爲履行其中的承諾,我國相繼對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進行了修訂。

1998年

中國專利局正式更名爲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併成爲國務院直屬機構。

2000年

爲滿足世界貿易組織關於《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規定,我國對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進行了修訂完善。

2008年

伴隨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出臺,我國將知識產權上升爲國家戰略。

2018年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好的頂層設計。

2020年

爲適應新時代發展,接軌世界,我國對著作權法及專利法進行了修訂。

2021年

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就知識產權發表的重要講話

2013.6

致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的賀信

在賀信中提到,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爲各國企業提供良好服務。

2014.6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

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會議時指出,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設立知識產權法院,都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2014.8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抓緊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儘快完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加快標準化法、反壟斷法、公司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商業祕密保護法、職務發明條例、天使投資條例等。

2015.11

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峯會

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將繼續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大幅減少外資准入限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開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場環境。

2016.5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爲導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對創新人才實行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讓他們各得其所。

2017.7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

習近平指出,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要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爲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要調動擁有知識產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產權意識,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依法維權。

2018.4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

習近平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並提到,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我們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2018.8

2018年“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的賀信

習近平強調,知識產權制度對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依法保護所有企業知識產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希望與會各方加強對話,擴大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更加有效地保護和使用知識產權,共同建設創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2018.11

習近平主席在進博會的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誓言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措施包括“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爲,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這必將使全球智力成果在中國得到更好的保護,讓外商更加放心地在華投資、研發及技術應用,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

2019.4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

習近平指出,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要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爲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要調動擁有知識產權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產權意識,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依法維權。

2020.11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

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特別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中國在疫情後出臺的各項紓困惠企政策,對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一視同仁。今年,中國實施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法規,進一步縮減了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中國將繼續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以優質服務營造更好環境。

2020.11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1.1

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

習近平主席在對話會上發表題爲《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的特別緻辭,並提出,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應對許多全球性挑戰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將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創新體系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爲限制、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促進互惠共享。

百年大黨正風華

一葉紅船,百年流光。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這百年來,中華民族忍辱負重,終於擁有了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的實力。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也爲我國激勵創新,服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建黨100週年歷程 篇五

標籤:建黨 多篇 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