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析鄉村振興的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九大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便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列爲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創新成果,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科學闡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前啓後的偉大理論貢獻,是今後較長時期黨的政治綱領和各族人民的行動指南,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武器。新的思想,閃爍着全黨智慧的結晶,必然有豐富的創新理論支撐和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新的思想,必然提出解決中國現實和未來的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總體戰略,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淺析鄉村振興的背景及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鄉村社會的“興”與“衰”,基本可以這樣界定,中國鄉土社會的興盛應爲“唐宋時期”。唐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黃金時代,以鄉村農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爲特徵的經濟生活穩定富足;以血緣紐帶爲基礎的鄉紳治理結構日趨完善;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爲核心價值的社會思想深入人心。這就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概括了中國鄉土社會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而中國鄉土社會的“衰落”則是在元明清時期。元朝統治者用遊牧軍事統治方式來治理被征服的農耕社會的極不協調,導致中國傳統鄉土社會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殘;明朝的專制集權,窒息了中國鄉土社會復甦的生命活力;清朝的黑暗統治,徹底使中國鄉土社會走向衰落。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入侵,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下,進一步加劇了中國鄉土社會衰落的步伐。誠如魯迅在《故鄉》裏所描寫的:“……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正是中國近代鄉村衰落景象的真實寫照。

二、近年來黨和國家爲振興鄉村採取的措施

當前,中國正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中國城市化水平已達到54.77%,預計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0%。如何處理好城鄉一體,避免其他國家城市化進程中所走過的彎路,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城鎮化之路?近年來,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提出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等。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這一系列探索的集大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飽含了“鄉村振興”的諸多思想。簡單梳理大致有以下主要思想:

一是“兩山理論”的提出。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餘村調研時提出:“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便是如何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發展經濟相互關係的著名的“兩山理論”。

二是“記住鄉愁”的呼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到會並作重要講話,他指出:“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他還指出:“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儘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三是明確“新農村建設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四是尋找脫貧攻堅的新路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省代表團審議報告討論時說:“脫貧攻堅,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鄉村旅遊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本,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同時,要對鄉村旅遊做分析和預測。如果趨於飽和,要提前採取措施,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五是要把廁所革命這項工作作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旅遊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兩年多來,旅遊系統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體現了真抓實幹、努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羣衆生活品質的短板。”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第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是迴歸並超越鄉土中國。中國本質上是一個鄉土性的農業國,農業國其文化的根基就在於鄉土,而村落則是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振興鄉村的本質,便是迴歸鄉土中國,同時在現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鄉土中國。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本身是對近代以來充滿愛國情懷仁人志士們理想的再實踐、再創造。20世紀30年代,興起了由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等人爲代表發起的“鄉村建設運動”。誠如梁漱溟所言,鄉村建設運動,是由於近些年來的鄉村破壞而激起來的救濟鄉村運動。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方案是:把鄉村組織起來,建立鄉農學校作爲政教合一的機關;向農民進行安分守法的倫理道德教育,達到社會安定的目的;組織鄉村自衛團體,以維護治安;在經濟上組織農業合作社,以謀取鄉村的發達,即“鄉村文明”、“鄉村都市化”,並達到全國鄉村運動的大聯合,以期改造中國。晏陽初是另一位“鄉村建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倡導者。晏陽初發起並組織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率領他們進行“博士下鄉”,到河北定縣農村安家落戶,在鄉村推行平民教育,以啓發民智來實現他的“鄉村建設”理想。他提出以文藝教育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亂,以此達到政治、經濟、文化、自衛、衛生、禮俗“六大建設”。再一位鄉村建設運動的倡導者便是盧作孚,他是一個實業家,他認爲中國鄉村衰敗的根本在於鄉村缺乏實業做支撐,於是他在重慶北碚開展了一系列的實業救鄉村的活動,在那裏修建鐵路、治理河灘、疏浚河道、開發礦業、興建工廠、發展貿易、組織科技服務,進而探索以經濟發展來推動鄉村建設。

雖然他們的實踐在抗戰烽火中被中斷,即使不被中斷,實踐也必然會失敗。因爲不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沒有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國,愛國知識分子們的滿腔熱血最終只會化爲一盆冰水。但是他們提出的發展鄉村教育以開民智,發展實業以振興鄉村經濟,弘揚傳統文化以建立鄉村治理體系等思想,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嘗試,對於我們今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仍然有着啓示作用。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中央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農”問題。通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協調,促進農業、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的“三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農業發展、農村變樣、農民受惠,最終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鄉村、美麗中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爲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這是基於我國社會現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是符合我國全面實現小康,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而明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鄉村不發展,中國就不可能真正發展;鄉村社會不實現小康,中國社會就不可能全面實現小康;鄉土文化得不到重構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揚。所以振興鄉村對於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標籤:淺析 鄉村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