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臘八節農曆是幾月幾號(精品多篇)

臘八節農曆是幾月幾號(精品多篇)

臘八民俗 篇一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古人在這一天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而這一天的到來也意味着春節新年的腳步更近了一些。

此外,臘八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喝上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傳統臘八粥包含八種食材,但最爲講究的臘八粥是在白米中摻入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不下二十種食物。

在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而中國的很多寺廟也會在這一天派送免費的臘八粥。

對於臘八節喝臘八粥以及寺廟派送臘八粥的習俗,不少外媒也曾有報道。

“臘”是農曆十二月的意思,而“八”是中文數字8的意思。這個節日原本是人們爲了祭祀祖先、祈求豐收和健康的。

作爲這個節日活動的一部分,許多寺廟的和尚會向信衆派發米粥,一種由大米、水和其他食材熬煮製成的粥。根據中國中央電視臺的報道,這個傳統起源於10世紀的宋代,當時的皇室家族向窮人派發臘八粥。

臘八粥包含8種穀物和18種堅果和乾果。數字8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個幸運數字,代表財富和運氣。數字18代表佛教得道的18羅漢。

臘八節 篇二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着“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民爲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臘八節的起源 篇三

一歲之末爲“臘”。

在我國上古時期,人們把冬季祭祀神靈、祖先稱爲“大臘”,舉行冬祀日子被稱爲“臘日”。慢慢的每年農曆臘月初八作爲“臘日”逐漸被確定下來,成爲祈求豐收和吉祥的傳統節日。

如今的臘八節,就像童謠裏唱的那樣,更多意味着春節序幕已經拉開,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所以到了這一天,民間會有很多寓意美好的民俗習慣。在飲食上,尤其明顯。

臘八粥的傳說有三種 篇四

一是共工的兒子死後變成了撒播瘟疫的鬼,這個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民間有“臘八赤豆打鬼”之說。所以,臘八粥多以多種豆熬煮,就與此有關。

二是佛教傳人我國以後,宗教習俗又滲透影響了這一節日活動。相傳陰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的佛成道節,意爲佛祖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相傳釋迦牟尼青年時出家求道,曾與苦行外道苦修六年,遍遊印度各地、尋求人生真諦。一日,他來到摩揭陀國,即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由於奔波勞累,酷熱難耐,忽然昏倒在河畔。此時,一位牧羊女路過發現了他,便尋來許多野果與多種雜米混合煮成熱粥給他食用。釋迦牟尼吃飽以後,元氣得以恢復,隨後,又跳進尼連河中沐浴,更覺心清氣爽。於是,他一連幾日在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成就了天上正覺,得道成佛。故此,每年臘八日,各地寺院都誦經作法,以紀念佛祖成道。

三是明太祖朱元璋傳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給富人放牛時,常捱餓,不得不到處偷點東西充飢。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後關在一間小房子裏,也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發現屋子的角落裏有一個老鼠洞,於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飢。鼠洞扒開後發現裏面藏了許多老鼠搬積的大米、豆子、紅棗、芋艿等五穀雜糧,於是他便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煮成粥吃,他感覺這頓粥比什麼都香。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魚大肉不消說,連山珍海味也都吃厭了,覺得什麼電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時候煮老鼠糧吃粥的味道來,就令太監用雜七雜八的糧食、豆類,煮了一鍋糖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故叫“臘八粥”。大臣們見皇上吃這種粥,就學着做來吃,民間也跟官員們學,於是,吃臘八粥,就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2020臘八節是幾月幾日,臘八節的時間 篇五

2020年1月2日臘八節,臘八節,又稱臘八,源自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月初八慶祝而得名。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和避邪。在中國,有臘八節喝粥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