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精品多篇】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精品多篇】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 篇一

只有兩種人是我所討厭的,他們是:發表謬論和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少量的謬論倒沒有什麼,它們會引起小小的爭論,起到刺激談話的作用。但一大堆謬論就會令人討厭了,它們變成一種包圍心靈的籬笆,人們會感到十分失望,因爲不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談話的魅力一半來自隱隱約約地窺探對方的思想,如果談話的人老是在信口胡言,不斷地說一些出乎意料的令人吃驚的話,這就讓人討厭了。

在精彩的談話當中,會突然出現一條林間小道,就像人們把木材從阿爾卑斯山的森林區運送到山谷去的林間小道,在那裏,你可以看見一片狹長的綠色森林,上面灑滿了閃爍的陽光,還有一個烏黑的山頭。在最精彩的談話中,人們可以突然發現一些高貴、可愛、莊嚴、樸素的東西。

另外一種十分令人討厭的談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人發表的談話,他從不考慮他的聽衆,只是把心裏想的全盤托出。這樣的談話,有時也可以從中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但像我所說的那樣,精彩的談話應該引起別人窺探對方心靈的興趣,而不是被迫呆呆地看着它。

我有一位朋友,更確切地說,一位老朋友,他說話時就像在心上打開一扇活動的窗,你朝裏邊一看,只見黑黝黝地有些什麼東西在流動着,也許是小河或下水道吧,它有時乾淨流暢,有時又像是堆滿了垃圾和瓦礫,然而你卻無從逃避,你得呆呆地站在那兒看着它,呼吸它發出的臭氣,一直到他願意把天窗關上爲止。許多誠摯、固執的人在談話時都犯了錯誤,他們以爲只要滔滔不絕地講下去就能引人人勝。談話也和許多別的東西一樣,半成品比成品好。喜歡談話的人應該注意避免冗長。我們知道,和一個決心要把一切都說得有頭有尾、一清二楚、點滴不漏的人談話,會讓你多麼失望!在他高談闊論的時候,你的心裏會涌現出許多問題、許多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它們統統被一連串的談話的激流沖掉了。這樣談話的人都有自滿情緒,認爲他們的消息準確完整,他們的結論完全正確。不過一個人在形成和堅持一種強有力的看法時,也應該認識到它畢竟只是看法之一,對方大概也會有不少的話要說。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 篇二

一個孩子在聽別人講述世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故事:“開始的時候,上帝創造了天和地„„,”這時他立刻追問:“在開始之前又是什麼呢?”顯然,這個孩子已認識到:問題是永無終了的,心靈是永無邊界的,結論性的答案是永無可能的。還有一個小女孩同她父親在樹林中散步,傾聽她父親講述着小精靈們在夜晚的林間空地上跳舞的故事。小女孩說:“但是,這兒並沒有什麼小精靈呀„„”於是,她父親將話題轉向那些實在的事物。他描繪了太陽的運行,講到究竟是太陽環繞地球還是地球環繞太陽的問題,然後又解釋了地球爲何是圓的,以及地球是怎樣以地軸爲中心而旋轉„„。

“哦,那可不是這樣的,”小女孩一邊跺着有一種唯心主義的理論:意識不可能因死亡而消滅,失去意識是不可思議的,因爲只有意識才能意識到意識的消失。接下去它聲稱,價值是隻對心靈存在的,而且要求一個至高無上的人認識它的心靈。如果上帝是愛,人對他有價值,那就無法相信,上帝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怎麼會任其毀滅。但在這一點上,顯得有一定的含糊。一般經驗,尤其是哲學家們的一般經驗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不朽這個概念太偉大,用不到凡夫俗子頭上去。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恆的懲罰,也不配永恆的賜福。

因此,有些哲學家提出一種見解:有可能達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將享受一定範圍內的繼續存在,直到他們有機會達到他們能夠達到的完善,然後獲得他們企求的消亡,而沒有這種可能的人則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滅了。但是我們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嚴肅性的問題。如果有人堅持認爲這些孩子以後不會再進行哲學探討,因而他們的言論不過是些偶發之詞,那麼這種強詞奪理就忽視了這樣的事實:孩子們常具有某些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反而失去的天賦。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好像是進入了一個由習俗、偏見、虛僞以及全盤接受所構成的牢籠,在這裏面,我們失去了童年的坦率和公正。

兒童對於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會做出本能的反應,他能感覺到、看到並追尋那些即將消失在他視野中的事物。然而,他也會忘記那些曾經顯露在他眼前的事物,因而後來當別人把他曾經說過的話,以及他曾經提過的問題,告訴他時,他自己也感到詫異。 一個孩子在聽別人講述世界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故事:“開始的時候,上帝創造了天和地„„,”這時他立刻追問: “在開始之前又是什麼呢?”顯然,這個孩子已認識到:問題是永無終了的,心靈是永無邊界的,結論性的答案是永無可能的。

還有一個小女孩同她父親在樹林中散步,傾聽她父親講述着小精靈們在夜晚的林間空地上跳舞的故事。小女孩說:“但是,這兒並沒有什麼小精靈呀„„”於是,她父親將話題轉向那些實在的事物。他描繪了太陽的運行,講到究竟是太陽環繞地球還是地球環繞太陽的問題,然後又解釋了地球爲何是圓的,以及地球是怎樣以地軸爲中心而旋轉„„。

“哦,那可不是這樣的,”小女孩一邊跺着有一種唯心主義的理論:意識不可能因死亡而消滅,失去意識是不可思議的,因爲只有意識才能意識到意識的消失。接下去它聲稱,價值是隻對心靈存在的,而且要求一個至高無上的人認識它的心靈。如果上帝是愛,人對他有價值,那就無法相信,上帝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怎麼會任其毀滅。但在這一點上,顯得有一定的含糊。

一般經驗,尤其是哲學家們的一般經驗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不朽這個概念太偉大,用不到凡夫俗子頭上去。這些人太渺小,既不需永恆的懲罰,也不配永恆的賜福。因此,有些哲學家提出一種見解:有可能達到精神上完善的人將享受一定範圍內的繼續存在,直到他們有機會達到他們能夠達到的完善,然後獲得他們企求的消亡,而沒有這種可能的人則一下子就被仁慈地消滅了。

但是我們探究出的那些真正具有嚴肅性的問題。如果有人堅持認爲這些孩子以後不會再進行哲學探討,因而他們的言論不過是些偶發之詞,那麼這種強詞奪理就忽視了這樣的事實:孩子們常具有某些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反而失去的天賦。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好像是進入了一個由習俗、偏見、虛僞以及全盤接受所構成的牢籠,在這裏面,我 們失去了童年 的坦率和公正。兒童對於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往往會做出本能的反應,他能感覺到、看到並追尋那些即將消失在他視野中的事物。然而,他也會忘記那些曾經顯露在他眼前的事物,因而後來當別人把他曾經說過的話,以及他曾經提過的問題,告訴他時,他自己也感到詫異。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 篇三

人處於開端和末日之間,創世者和被創造者之間。人介於這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的中途,既兼而有之,又超越各自。

人始終被往回拖,他不可能創造自己,任何時候也不可能。

他只能委身於創世主,屈從於創造一切未知。每時每刻,我們都像一種均衡的火焰被從根本的未知中釋放出來。我們不能自我容納,也不能自我完成,每時每刻我們都從未知中衍生出來。

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最高真理。我們的一切知識基於這個根本的真理。我們是從基本的未知中衍生出來的。看我的手和腳:在這個已創造的宇宙中,我就止於這些肢體。但誰能看見我的內核,我的源泉,我從原始創造力中脫穎而出的內核和源泉?然而,每時每刻我在我心靈的燭芯上燃燒,純潔而超然,就像那在蠟燭上閃耀的火苗,均衡而穩健,猶如肉體被點燃,燃燒於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與末日最後的黑暗之間。其間,是被創造和完成的一切物質。

我們像火焰一樣,在兩種黑暗之間閃爍,即開端的黑暗和末日的黑暗。我們從未知中出來,又歸入未知。但是,對我們來說,開端並不是結束,兩者是根本不同的。

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兩種未知之間如純火一般燃燒。我們命中註定要在完美的世界,即純創造的世界裏得到滿足。我們必須在完美的另一個超驗的世界裏誕生,在生與死的結合中達到盡善盡美。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 篇四

經常有人思考,也經常聽到有人說:拋棄個人的幸福是人的長處,人的功勳。實際上,拋棄個人的幸福——不是人的長處,也不是功勳,而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人意識到自身是一個同整個世界相分離的軀體的時候,他認識到別的軀體也與全世界分離着,他就能理解人們彼此間的聯繫,他也能理解自己軀體的幸福只是幻影。這時他才能理解只有能使理性意識滿足的幸福,纔是惟一真實的。

對動物來說,不以個體幸福爲目的的、與這個幸福相矛盾的動作都是對生命的否定。但是對人來說,恰恰相反,那種目的只在於獲得軀體幸福的活動是對人類生命的完全的否定。作爲動物,沒有理性意識向它揭示它的充滿了痛苦、終有止境的生命,對它來說,軀體的幸福及由此而來的種族延續就是生命的最高目的。對於人來說,軀體只是生命存在的階梯。人的生命的真正幸福,只是從這裏展現出來。這個幸福同軀體的幸福不同。

對人來說,對軀體的意識不是生命,而是一條界線,人的生命就是從這裏開始的。人的生命完全在於更多地獲得人本身所應有的、不依賴於動物性軀體幸福的幸福。按照流行的生命觀念,人的生命是他的肉體從生到死的這段時間。但是這並不是人類的生命,這只是作爲動物的肉體的生命存在。說人的生命是某種只出現在動物性生命中的東西,就像是說有機體的生命是某種只在物質的存在中表現出來的東西。 人首先會把那些看得見的肉體的目的當做是生命的目的。這個目的看得見,因此也讓人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人的理性意識向他揭示的目的反倒被認爲是不可理解的了,因爲它們是看不見的。否定看得見的東西,獻身於看不見的東西,對此人們總覺得可怕。

對被世界上的僞科學教壞的人來說,那些自動實現着的、在別人和自己身上都是可見的動物性要求,似乎是簡單的、明確的。而那些新的不能看見的理性意識的要求則被認爲是相反的,這些要求的滿足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完成,而是應當讓人自覺地實現,因此它變得複雜,變得不明晰。拋棄看得見的生命觀念,獻身於看不見的意識,這自然要令人驚異害怕。就好像如果孩子能感到自己的出生,他會感到同樣的驚異和害怕,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一切都很明顯。看得見的觀念引向死亡,惟有看不見的意識才提供永恆的生命。

關於外國哲理文章 篇五

能夠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財富,而是健康。

我們不是常在下層階級——勞動階級,特別是工作在野外的人們臉上找到愉快滿足的表情嗎?而那些富有的上層人士不常是愁容滿面,滿懷苦惱嗎?所以我們當盡力維護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綻放愉悅的花朵。

至於如何維護健康實在也無需我來指明——避免任何種類的過度放縱和動盪不安的情緒,但也不要太抑制自己。要經常做戶外運動、冷水浴以及遵守衛生原則。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的各種器一官的不停運動,運動的結果不僅影響到有關身體各部分,也影響全身。亞里士多德說:“生命便是運動。”運動也的確是生命的本質。有機體的所有部分都一刻不停地迅速運動着。比如說,心臟在一收一張間有力而不息地跳動,每跳28次便把所有的血液由動脈送到靜脈再分佈到身體各處的微細血管中。肺像個蒸氣引擎無休止地膨脹、收縮。內臟也總在蠕動工作着。各種腺體不斷地吸收再分泌激素。甚至於腦也隨着脈搏的跳動和我們的呼吸而運動着。世上有無數的人註定要從事坐辦公室的工作,他們無法經常運動了。體內的一騷一動和體外的靜止無法調和,必然產生顯著的對立。本來體內的運動也需要適度的體外運動來平衡,否則就會產生情緒的困擾。大樹要繁盛榮茂也需風來吹動。人的體外運動須與體內運動平衡,此點尤爲重要。

幸福系之於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壞又與健康息息相關。

這隻要想想我們對同樣的外界環境和事件,在健康強壯時和纏一綿 病榻時的看法及感受如何不同,即可看出。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福的,並非客觀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給予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它的看法。就像伊皮泰特斯所說:“人們不受事物影響,卻受他們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賴於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樂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樂。即使人具有偉大的心靈、快活樂觀的氣質,也會因健康的喪失而黯然失色,甚至變質。所以當兩人見面時,我們首先便問候對方的健康情形,相互祝福身體康泰,因爲健康實在是成就人類幸福最重要的成分。只有愚昧的人才會爲了其他的幸福犧牲健康。不管其他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煙雲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比健康來得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