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立秋節氣古詩【多篇】

立秋節氣古詩【多篇】

立秋的由來 篇一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爲立秋。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

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

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並下令武將開始操練士兵,以保家衛國。

另外,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以慶祝。

立秋習俗吃什麼

秋忙會 篇二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羣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

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

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個兒去搬。

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

”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裏,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裏,最後用大車拉回家。

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

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

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

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貼秋膘 篇三

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生薑5片、豬瘦肉200克

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生薑5片。

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

功效:清熱消暑、理氣健脾

立鰍 篇四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

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

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啃秋 篇五

玉米鬚30克、豬苓10克、生薏苡仁30克、陳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薑10克、大棗10枚

將牛肉洗淨,切成小塊。

其用料洗淨。

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清暑利溼、健脾益氣

立秋後什麼時候涼快 篇六

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後大部分地區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爲主,降雨天氣不明顯,氣溫仍可達到31—33℃,日平均氣溫仍屬偏高狀態,天氣依然“悶熱”。

但是,由於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

立秋後會出現秋老虎天氣。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

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擡,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

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爲“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爲“印第安夏”天氣。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

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

“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再說,秋季是夏季與冬季的過渡季節。

立秋後,進入秋季,太陽的直射點從11°32′N南移到5°57′N。

隨着太陽直射點南移,白天時間縮短,日照時數日趨減少,給予北半球的光和熱一天天減少。

太陽輻射的減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熱量漸漸減少。

而夜晚延長,地表向太空輻射的熱量反而增多。

由於地面吸收的熱量漸漸少於地面散失的熱量,氣溫開始出現由高轉低的趨勢。

吃餃子 篇七

瀋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

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

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

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