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代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古代誠信的`故事 篇一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僕人挑着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麼辦呢?僕人建議從送人的禮物中拿一些來吃。查道說:“那怎麼能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麼能偷吃呢?”結果兩人只好餓着肚子繼續趕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僕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更覺得飢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僕人去樹上採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掛在採過棗子的樹上。僕人奇怪地問:“這是什麼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應該給錢。”僕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 給錢。”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篇二

在古代,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爲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篇三

美國開國大總統華盛頓小的時候,是個誠實的孩子。他跟父親之間,曾有過這樣一段故事。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華盛頓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小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華盛頓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櫻桃樹砍去,只聽“咯嚓”一聲,小樹成了兩截,躺倒在地上。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着小斧頭,一手扶着小樹根,在花園裏玩起了騎馬打仗的遊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華盛頓:“是誰砍倒了我的樹?”

華盛頓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試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華盛頓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株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華盛頓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了心上。

古代誠信的故事 篇四

“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是一則古人重諾言、講誠信的故事。典出《莊子·盜趾》:“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意思是講,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之後,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着橋柱不放,最後被江水淹沒而死。後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爲守信的代詞。

中國古代講誠信的故事 篇五

誠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吧。是啊,或許你常常掛在嘴邊,可是你做到了嗎?

要做到誠信並不難,但又很難。誠是誠實,信則是信用,只有講信用而且誠實的人,靈魂纔是美好的。《狼來了》這個寓言故事大家一定聽過,故事裏的那個牧童,兩次騙了人們,當狼真的來到時,沒有人去救他。

這是爲什麼?是因爲他沒有做到“誠”。誠實,會換來別人的信任,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會……可是,小小的謊言就會損失信任和幫助。

宋慶齡就是一個很講信用的人,有一次,宋慶齡和同學約好下午六點到老師家裏拜訪,回到家後,宋慶齡吃完晚飯,爸爸就說:“你叔今天過生邀請全家人過去。”宋慶齡聽後很高興,但一想到和同學的約定馬上就拒絕了,早早地來到約定地點等待同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天空下起了雨,她仍舊站在那裏等待,可是仍不見那位同學的身影,宋慶齡回到家渾身溼透了,看見爸媽早已從叔叔那裏回來了。第二天,宋慶齡照樣到學校上課,也沒有因爲那天晚上的事和那位同學鬧矛盾。毛主席曾說過:“朋友交往要重信義。”是啊,信用是友誼之間的橋樑,只要你誠實,就會換來信用。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艘貨輪在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大西洋。他大喊救命,可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着貨輪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裏拼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着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眼睛盯着輪船遠去的方向。船越來越遠,後來,什麼都看不見了。孩子力氣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他想: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裏,孩子鼓足勇氣用的最後力量又朝前游去……終於,船長髮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有人說:“爲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誠信,是個美好的東西。很容易得到它,只要你做到“誠”和“信”,真心對待別人。

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心裏,做個誠實的人。

誠信古代小故事 篇六

宋濂謹守誠信

宋濂,明初文學家,官居學士,他以繼承儒家道統爲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風格要與道德內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學,一生勤學不輟,“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借來看,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拼命的趕時間,計算着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爲誠實守信,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時值隆冬臘月,北風狂呼,以至於硯臺裏的墨都凍成了冰,家裏窮,哪有火來取暖?宋濂手指凍的都無法屈伸,仍然堅持連夜抄書。抄完了書,一路跑着去還書給人家,決不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

面對貧困、飢餓、寒冷,宋濂不以爲意,不以爲苦,一心努力學習,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聖賢之道。但由於沒有老師指點,遇有問題常常得不到解決,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鄉中有成就的前輩請教。

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前輩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大雪。當宋濂準備上路時,他的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今天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幾尺深的積雪,一個人走在深山之中。當他到達老師家裏時,四肢都凍僵了不能動彈,很長時間以後纔有了知覺,老師讚歎地說:“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正是因爲宋濂能忍受窮苦,把艱苦的生活當作是一種磨鍊,是對意志品質的考驗,以苦爲樂,他才能成就事業。他說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讀書明理是最神聖的事情,所幸自己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明史》)

歷史誠信故事四:商鞅變法 立木爲信 篇七

春秋戰國時,秦國商鞅變法時,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誠信古代小故事 篇八

查道吃棗留錢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僕人挑着禮物去看望遠方的親戚。到了中午,兩個人都餓了,可路上沒有飯鋪,怎麼辦呢?僕人建議從送人的禮物中拿一些來吃。查道說:“那怎麼能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要講信用,怎麼能偷吃呢?”結果兩人只好餓着肚子繼續趕路。

走着走着,路旁出現一個棗園。棗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棗子,十分招人喜愛。查道和僕人本來已經餓得發慌,更覺得飢餓難耐,便停了下來。查道叫僕人去樹上採些棗子來吃。

兩人吃完棗,查道拿出一串錢,掛在採過棗子的樹上。僕人奇怪地問:“這是什麼意思?”查道說:“吃了人家的棗子,應該給錢。”僕人說:“棗園的主人不在,別人也沒看見,何必這樣認真呢?”查道嚴肅地說:“講誠實是人應有的道德,雖然棗主人不在,也沒有別人看見,但我們既然吃了人家的棗子,就應該給錢。”

古代誠信的故事 篇九

商鞅在以後新法推行上也確實做到了誠信,從不徇私枉法,太傅公子虔和太子的老師公孫賈犯法也不能免罪。商鞅爲人殘忍刻薄,推行新法,殺人無數,死者屍骨如山,涇河爲之斷流。

到後來出行必須大批隨從跟隨,秦穆公死後,商鞅失寵,結果做卷自縛,逃亡路上沒人敢違反他制定的法律對他施救,落得一個車裂的悲慘結局。

但商鞅的立木爲信成爲誠信的標杆,爲推行新法鋪平道路。

標籤:多篇 精品 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