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烏臺詩案的受害人都有誰精品多篇

烏臺詩案的受害人都有誰精品多篇

烏臺詩案的簡介 篇一

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十分悠久,自秦朝開始,直至清朝結束。朝代的不斷更迭,社會的不斷髮展,經濟、軍事乃至政治上均有所不同,但是幾乎所有的朝代都發生着同一件事,那邊是因文人而引發的“詩文訴訟”,也稱爲“文字獄”。早在秦始皇時期便有“焚書坑儒”,而在宋朝也出現了“烏臺詩案”。那麼在烏臺詩案的簡介中,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情?圍繞着烏臺詩案的簡介,如何去看待這件事情發生的緣由、經過以及結果?通過烏臺詩案簡介,可以看出烏臺詩案對朝廷有怎樣的影響嗎?

烏臺詩案,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在烏臺發生了一件有關於詩詞的案件,那麼什麼地方是烏臺呢,爲何這件事情發生在烏臺呢?烏臺詩案發生的時間是宋神宗年間,烏臺借指御史臺,之所以這樣借指,是因爲御史臺內有許多柏樹,而柏樹上有許多烏鴉將家安在其上,久之人們提起御史臺,也就用烏臺代替了,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之所以將御史臺成爲烏臺,是因爲御史的不作爲,御史所說的話就如同烏鴉叫一般,極具有諷刺意義。

在元豐二年,蘇軾因貶官至湖州,在臨行期間發了幾句牢騷而被御史參奏認爲其誹謗謾罵,包藏禍心。爲了能夠定罪於蘇軾,御史們找出了蘇軾大量的詩詞,並從中去挑出他誹謗朝廷的字句,爲此蘇軾被押送至烏臺受審,在獄中蘇軾吃了不少苦。在王安石等人的保全下,蘇軾並沒有被判處極刑,烏臺詩案的結局以蘇軾再次被貶告終。

烏臺詩案的背景 篇二

烏臺詩案,是中國古代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這場文字獄的主要被告蘇軾被抓進烏臺,被迫關閉了近4個月的時間,因其詩詞中有誹謗新政的內容,最終蘇軾被再次貶官,貶至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無故不準擅自離開黃州。那麼烏臺詩案發生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從烏臺詩案的歷史背景中可以看出烏臺詩案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嗎?通過了解烏臺詩案的歷史背景,進而弄清北宋朝廷各方的勢力究竟是怎樣的?

烏臺詩案發生之時,正值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進行新政變法,變法失敗後又興起改制。這場文字獄發生的時間就是變法到改制的轉折點上。蘇軾由於抵制新法、擁護舊法,由於有損新派變法者的利益,蘇軾在仕途上過得並不如意,1079年三月被朝廷降職,從徐州調任至湖州,收到詔書後的蘇軾按例需要向皇上回奏,因被降職蘇軾心中有一些不平之氣,於是在回奏中寫下了“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句話就被有心者大做文章,認爲蘇軾的字裏行間內存在着愚弄朝廷的意思,是對朝廷的大不恭,爲了能夠讓蘇軾定罪,新近派們拼命去翻閱蘇軾的老詩詞,試圖尋找出更多的證據。

烏臺詩案雖然從表面來看是一場文字獄,但實際上也是北宋朝廷新派和舊派之間的鬥爭,蘇軾正式因爲得罪了新派勢力,於是引發了烏臺詩案。

猜你喜歡:

烏臺詩案的受害人介紹 篇三

衆所周知,中國宋朝發生了一起較大的文字獄,史稱“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公元1079年,整個案件歷史將近半年的時間,涉案人員不少,那麼烏臺詩案的受害人是誰,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種傷害?如何確認烏臺詩案的受害人是誰,都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作爲烏臺詩案的受害人,最後的結局如何?

烏臺詩案是一場由監察御史告發,而後在御史臺受審的一個案件,整個案件的始末是這樣的。蘇軾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進行王安石變法,新舊兩派的長期對峙,鬥爭十分激烈,蘇軾維護守舊派,不贊成變法,並且多次上書宋神宗表明態度,宋神宗並沒有給蘇軾任何答覆,反而是將蘇軾一再調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將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蘇軾在上書時作寫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句話被御史臺們大做文章,認爲蘇軾在諷刺朝廷,妄自尊大,爲了找出更多的證據來指控蘇軾,御史臺們便遍翻蘇軾的作品,從中掐頭去尾,進而用來歷數蘇軾的罪行,並且堅持要處斬蘇軾。

蘇軾好友王詵知悉後,連續書信告知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蘇軾怕連累弟弟沒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蘇軾被送至御史臺的監獄關押,同月被正式審訊,此案件一直持續至1079年底,蘇軾在衆人的保舉下被釋放。

在烏臺詩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給蘇轍報信的王詵、蘇軾以及蘇軾的弟弟蘇轍。王詵被削除一切官職,蘇軾無端遭受牢獄之災並再次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的弟弟蘇轍同樣被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