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成長環境報告多篇

成長環境報告多篇

【第1篇】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一、推進理由 1、時代意義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我國現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3.67億人,他們的成長狀況,直接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今天,隨着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隨着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結構從傳統向現代的迅速轉型,未成年人的成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經受着鉅變中的社會環境的不斷考驗。因此,全面、科學、深刻地認識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具有極爲深遠的意義。針對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堪憂的現象,順應人民羣衆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強烈呼聲,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xx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九個方面強調提出“淨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李鵬在未成年人保~頒佈10週年座談會上也着重指出應“依法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在6月18日召開的“武漢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提出了要抓好“一淨、二創、三育”。“一淨”即淨化傳媒;“二創”即要創建“無毒社區”和“無艾(滋病)社區”;“三育”即緊緊抓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重要環節。爲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正成爲時代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研究也不斷提上日程,成爲當前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一項迫切需要。 2、現實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權利維護、兒童厭學及退學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探討青少年成長環境,將之監督評估的標準和預警機制定量化、操作化,不僅能將營造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環境落到實處,而且能創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 3、前瞻性 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受到團中央高度重視,被團中央書記稱爲“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體就此作了大量報道。通過網上檢測,我們的研究在該類研究中,目前還是唯一的。正因爲如此,團中央書記於xx年2月下旬專程到武漢瞭解該成果的應用情況,部分省市的團委領導也前來學習,希望成爲全國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見該項目在全國的影響和價值。 4、開拓性 多年來,國內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長只注重研究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問題,而沒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個理論體系和立體模型,使我們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測總處於被動地位。本項目將突破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和傳統研究方式,不僅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 二、項目基礎 支持此項目完成主要基於我們現在已擁有智力基礎、組織基礎、工作基礎。 1、智力基礎 此項目是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此領域具有較強的人才智力優勢,主持此次項目研究的周運清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社會學家,也是xx年“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的主持人。 2、組織基礎 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擁有強大的組織基礎和人員優勢。有一支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專業隊伍,有健全的組織體系。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健全,現在在全市已經形成了市、區、街(鄉)、社區四級維權網絡體系,有效地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組織保證。 3、工作基礎 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四年來,我們在青少年成長環境監測評估系統理論的指導下,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開展“維權崗在行動”活動,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通過行業聯動,全市16個行業系統的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了青少年成長環境。同時,依託市、區、街青少年維權網絡,在全市深入開展了滿足服務青少年需求的扶貧濟困、問題青少年幫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對青少年開展了自護教育、心理輔導、家庭指導等工作。全國維權現場會在武漢的召開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漢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使武漢經驗走向了全國。 三、國內外現狀 在國外,重視青少年成長環境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貫例,並在此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論模型。日本通過五十多年的實踐,在中國小建立了一種pta的教學模式,即家庭和學校合作進行青少年教育,致力於溝通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繫,pta模式在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學者左川久博把電視、廣播、書籍、電影等大衆傳播傳媒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並稱爲“第三環境”。他認爲隨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環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將日益增大,因此必須淨化“第三環境”。在社會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動尋求服務對象,對那些經常出沒於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容易或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開展跟蹤服務。 在國內,xx年共青團武漢市委就“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所展開的調查發現,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是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交際羣體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其次爲社區環境,交際羣體的作用最小。xx年北京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與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員會合作,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問題所展開的調查發現,未成年人面臨的社會文化環境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校外教育環境、文化市場環境、傳媒環境和社區環境,這些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則對家庭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她認爲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首要環境,其中家庭撫

養教育模式、家長角色行爲、代際關係等的作用尤爲關鍵。 對於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正負影響及其相互作用的臨界點,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警機制等諸多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理論和實際課題,理論探討和經驗研究尚未起步。本課題將突破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的研究方式,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與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進方式 (一)組織機構 本項目由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 (二)主要任務 主要完成以下五項任務: 1、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指標體系論證與調查問卷設計(出指標體系與調查問卷); 2、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第二次調查(出研究數據報告); 3、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指標及其功能研究(出版研究報告); 4、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研究(出監測評估系統與評估操作方法); 5、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督、整治和維護研究(出政策與實施辦法)。 (三)項目實施時間安排 xx年5——6月: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指標體系論證與調查問卷設計; xx年7——8月: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第二次調查; xx年9——12月:青少年成長環境指標及其功能研究;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督、整治和維護研究; xx年1——6月: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研究。

【第2篇】xx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xx市青少年成長環境預警機制項目分析報告書

一、推進理由

1、時代意義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國現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3.67億人,他們的成長狀況,直接關係着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今天,隨着獨生子女的逐漸增多,隨着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結構從傳統向現代的迅速轉型,未成年人的成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經受着鉅變中的社會環境的不斷考驗。因此,全面、科學、深刻地認識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具有極爲深遠的意義。針對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堪憂的現象,順應人民羣衆對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強烈呼聲,20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第九個方面強調提出“淨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李鵬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頒佈10週年座談會上也着重指出應“依法爲未成年人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在6月18日召開的“武漢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提出了要抓好“一淨、二創、三育”。“一淨”即淨化傳媒;“二創”即要創建“無毒社區”和“無艾(滋病)社區”;“三育”即緊緊抓住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個重要環節。爲青少年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正成爲時代的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對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研究也不斷提上日程,成爲當前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一項迫切需要。

2、現實意義

近年來,全國各地連續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權利維護、兒童厭學及退學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受到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探討青少年成長環境,將之監督評估的標準和預警機制定量化、操作化,不僅能將營造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環境落到實處,而且能創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

3、前瞻性

20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受到團中央高度重視,被團中央書記稱爲“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體就此作了大量報道。通過網上檢測,我們的研究在該類研究中,目前還是唯一的。正因爲如此,團中央書記於20xx年2月下旬專程到武漢瞭解該成果的應用情況,部分省市的團委領導也前來學習,希望成爲全國監測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見該項目在全國的影響和價值。

4、開拓性

多年來,國內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長只注重研究一個或幾個方面的問題,而沒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個理論體系和立體模型,使我們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測總處於被動地位。本項目將突破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和傳統研究方式,不僅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

二、項目基礎

支持此項目完成主要基於我們現在已擁有智力基礎、組織基礎、工作基礎。

1、智力基礎

此項目是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在此領域具有較強的人才智力優勢,主持此次項目研究的周運清教授是國內知名的社會學家,也是20xx年“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的主持人。

2、組織基礎

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武漢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擁有強大的組織基礎和人員優勢。有一支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專業隊伍,有健全的組織體系。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健全,現在在全市已經形成了市、區、街(鄉)、社區四級維權網絡體系,有效地爲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了組織保證。

3、工作基礎

20xx年10月,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和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的“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監測評估系統及其應用”研究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四年來,我們在青少年成長環境監測評估系統理論的指導下,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開展“維權崗在行動”活動,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通過行業聯動,全市16個行業系統的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了青少年成長環境。同時,依託市、區、街青少年維權網絡,在全市深入開展了滿足服務青少年需求的扶貧濟困、問題青少年幫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對青少年開展了自護教育、心理輔導、家庭指導等工作。全國維權現場會在武漢的召開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漢在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方面所做的工作,並使武漢經驗走向了全國。

三、國內外現狀

在國外,重視青少年成長環境已經 成爲國際社會的貫例,並在此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論模型。日本通過五十多年的實踐,在中國小建立了一種pta的教學模式,即家庭和學校合作進行青少年教育,致力於溝通學校與家庭、社區的聯繫,pta模式在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學者左川久博把電視、廣播、書籍、電影等大衆傳播傳媒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並稱爲“第三環境”。他認爲隨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環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響將日益增大,因此必須淨化“第三環境”。在社會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動尋求服務對象,對那些經常出沒於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容易或已經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開展跟蹤服務。

在國內,20xx年共青團武漢市委就“武漢市青少年成長環境”所展開的調查發現,影響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是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交際羣體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其次爲社區環境,交際羣體的作用最小。20xx年北京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與各民主黨派北京市委員會合作,就“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問題所展開的調查發現,未成年人面臨的社會文化環境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校外教育環境、文化市場環境、傳媒環境和社區環境,這些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則對家庭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她認爲家庭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首要環境,其中家庭撫養教育模式、家長角色行爲、代際關係等的作用尤爲關鍵。

對於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正負影響及其相互作用的臨界點,青少年成長環境的預警機制等諸多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理論和實際課題,理論探討和經驗研究尚未起步。本課題將突破對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單向思維的研究方式,同時研究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利因素與不良因素,並通過對兩者正負影響的對比來反映青少年成長總環境的健康狀況,爲青少年成長環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使之更加科學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進方式

(一)組織機構

本項目由武漢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作完成。

【第3篇】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調查報告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關懷和關愛青少年,爲青少年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緊迫的任務。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爲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就全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與相關單位和職能部門進行了多次座談。現就如何淨化、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供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參考。

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建設不斷髮展和完善,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區各學校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課堂活動,學生法律素質普遍提高;全區33所中國小校均落實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法制副校長27名,有15所學校還配備了城管副校長,並定時定期開展教育活動,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進一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體的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現爲,學校講一套,家長講一套,在社會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徑相互矛盾,讓青少年無所適從;教育責任不清,價值導向扭曲,部門配合難,共同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謂問題多多,上網、抽菸、喝酒、打架、偷盜、擂肥、早戀、結幫等劣跡惡行屢見不鮮甚至有逐漸蔓延之勢,成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發生的前兆,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和深刻的反思。

二是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由於利益的驅動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職能的缺失,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屢禁不絕、黑吧經營現象仍然存在,即使經整治也容易反彈,家長對此既恨但又無可奈何。發生在我區某中學的一位在校學生因迷戀網絡而逃學泡吧達7個月之久,學校、家庭毫不知情,網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機制形同虛設,後經媒體曝光後才引起社會的關注,由此可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消極因素不容忽視,建立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三是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法制教育難有時效性。在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下,在會考、大學聯考指揮棒影響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師的法寶這一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重智育、輕德育,重成績、輕能力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學校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使學生的法制教育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導致法制教育流於形式,難有時效性。

四是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不容樂觀,綜合治理機制有待加強。學校周邊的一些個體工商戶把學生當作搖錢樹,將香菸拆散零售給學生,甚至容留曠課的學生抽菸、喝酒、賭博;無照經營的小商販,在學校門前出售不衛生食品,對學生的健康構成威脅;大量的學生在放學後進入網吧,沉溺於聊天、遊戲,荒廢學業;學校周邊居民將空閒的房屋出租給學生,少男少女們將此作爲聚集地,談朋友甚至同居,等等。這些問題雖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行過專項治理,但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門一家唱獨角戲,少數行政主管部門甚至重收費、輕管理,缺少其他相關部門的參與和配合,缺乏綜合治理機制。

五是社區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與教育基本還是空白。

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來說是適用的。當代青少年的生活環境是一個開放式的環境,隨着社會的轉型、體制轉軌和開放程度的擴大,青少年受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風氣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成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學校教育的偏向。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搖籃,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與學校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如何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不少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還存在着嚴重問題,在辦學方向、治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的壓力使學校不得不追求升學率,以提高影響,擴充生源,給學生在學習和思想上帶來許多負效應,被劃爲另類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二是重智育,不重視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學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對後進生和差生的關懷和幫助,多有批評少有鼓勵,有的學校和老師甚至對這部分學生採取放任式教學,導致部分學生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輟學,過早地流入社會。

(三)家庭教育的誤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教與家風對孩子的心理及行爲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爲: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貧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一旦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壓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這種高壓下,極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一旦犯罪,便會兇惡地報復社會,危害性極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無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們失去家庭溫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就容易走上邪路;單親型的家庭由於家庭結構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圍,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綜治合力的不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約束,食品衛生、飲食攤點、佔道經營、文化圖書等管理分屬不同部門負責,衛生責任制、食品准入制、過錯追究制、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或者沒有照章執行。責任不具體,多頭管理,沒有形成綜合治理合力。在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上往往是一陣風,突出時有一定效果,特殊階段一過,又容易死灰復燃。

(五)管教制度的缺失。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無業人員在我區青少年犯罪中佔據多數。近三年(2002年至2022年)來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無業人員有67人,佔受理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83.3。九年義務教育後,使一批國中畢業沒有升入高中的未成年人脫離學校,流向社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就業或不願從事體力勞動而成爲社會無業人員。因社會管理的缺位,無業青少年成爲犯罪的高危人羣。

(六)青少年自身素質的不足。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變化的時期,是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轉變的特殊時期,被稱爲成長中的危險期。隨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青少年身體生理早熟與心理晚熟的反差越來越大,他們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極易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三、對策與建議

構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營造和諧、健康的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關心和關愛,爲此,我們建議:

(一)以人爲本,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未來、是希望。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優化社會環境,爲我區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一代有爲青年,是構建富裕漢南、生態漢南、和諧漢南的長遠戰略和現實需要,區委、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領導。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要對營造健康、和諧的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工作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各級黨政領導要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增強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納入重要指標進行考覈檢查。要建立、健全工作機構,針對青少年犯罪趨勢、特點和當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和探索有效措施確保法制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二是努力加強法制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爲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區委、區政府要加大對這兩個法律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力度,強化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結合普法工作,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規劃,努力形成漸進、科學、合理的法制教育宣傳體系;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進一步落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項法律法規,加強對青少年的權益保護;要建立預防和挽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現機制、預防機制、挽救機制和再犯預防機制,做到防患於未然。

三是積極關心弱勢羣體。積極關心流動人口家庭、貧困家庭、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等特殊羣體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會支出保障機制,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救助、保護工作。

四是重視活動場所建設。區委、區政府要加強對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將校外教育象學校教育一樣納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統籌規劃,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加大對校外教育的資金投入,重視校外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參與青少年文化設施建設,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全面淨化青少年成長的法制環境

1、淨化社會環境,構築社會防線

要加大淨化文化環境力度:一是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堅決查處傳播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和僞科學的出版物;二是加強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三是加強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電子游藝廳、錄像廳等社會文化場所的日常管理,任何不適宜對未成年人開放的文化娛樂場所,不得對未成年人開放。

這裏尤應強調的是,要從制度建設上爲淨化文化環境提供保障。在這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分別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譬如規定中國小校周邊200米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堅決查處和關閉傳播色情、淫穢內容的網站等等。區政府要着眼與控制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發因素,加大對社會醜惡現象的打擊力度,可適時聯合綜治、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管、電信等部門採取專項治理與日常管理相結合、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完善管理制度與年度考覈相結合、廣泛宣傳與羣衆舉報相結合、教育引導與打擊處罰相結合的方法,在全區範圍內清理、整治電子遊戲機、網吧、學校治安秩序、校園周邊環境等。特別是對不按有關規定經營,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吧,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要有所作爲,對其實行一次性死亡的嚴厲制裁,堅決關閉取締,絕不能簡單地以罰代法。同時,要鼓勵社會各界舉報黑網吧、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和超時經營等違規行爲,建立社會監督、政府獎勵制度,區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對社會有效舉報而不作爲的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實行行政問責,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2、強化法制教育,構築學校防線

一是端正教育態度,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要認真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努力克服和扭轉重智輕德的不良傾向。學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時要注重抓好德育,對德育工作者在評職、晉級任用、物質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教育行政部門在對校長的任用、教師的晉級、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評定時,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爲重要指標。對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不能動輒採取勸退和改變環境的做法,將他們逐出校門,要耐心進行疏導教育,向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幫其消除自卑感,讓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師長的關愛,促其轉變。對於那些有嚴重不良行爲、符合條件的學生應送工讀學校重點加強幫教,制定相應政策解決貧困家庭子女的工讀學費問題。

二是加強法制教育,培養文明行爲。要加大學校法律常識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比重,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計劃,努力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機地統一到課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內容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羣體,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能夠初步瞭解和掌握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培養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紀守法的品德。同時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活動,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文藝匯演、模擬法庭、參加公捕公判大會等,使青少年從思想上強化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是加強綜合管理,優化成長環境。政府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上要履行牽頭抓總的職責,各職能部門要緊密配合。公安部門要加強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環境的綜合治理,嚴歷打擊危害學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學生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安全、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對侵害學校師生、危害校園治安的各類犯罪活動從重從快辦理;在校園周邊治安複雜地區設立治安崗亭,有針對性地開展治安巡邏,強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對出租戶逐戶摸底,對不具備消防設施,有安全隱患的,責令停業。對各學校周邊的副食商店、餐飲食店要加強食品衛生的監督,保證食品安全;嚴禁校園周邊個體商戶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違者嚴懲。

3、重視社區教育,構築家庭防線

一是打造社區教育平臺,夯實家庭教育基礎。區政府要加強對社區工作的領導,通過社區主導,以社區爲平臺和載體,舉辦青少年家長的法制培訓班,不斷提高家長的素質,使其盡到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爲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家長自覺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對穩定,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充分發揮家庭第一學校的作用,防止給青少年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引導家長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軌、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爲給子女樹立榜樣,規範和引導青少年的言行舉止。

二是倡導良好社會風尚,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區政府要大力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工、青、婦等羣團組織要通過評選五好文明家庭、優秀職工等各項活動教育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克服和糾正簡單粗暴、嬌慣溺愛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克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懶散習慣,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風性格,對不正當的慾望和需要,要耐心細緻地加以引導。

三是建立健全社區管理、幫教功能。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組織社會閒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務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強外出務工青年的管理,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法制觀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街道和社區居委會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幫教社區有不良行爲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貫穿於幫教全過程。各級綜治辦、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婦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配合,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幫教工作網絡,明確要求實施一把手責任制。

總之,爲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健康、和諧、穩定的社會法制環境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只要學校、社會、家庭各負其責,相互監督,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證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綠色環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4篇】關於學校環境對未成年人成長影響的調查報告

爲進一步瞭解成長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情況,振興區關工委協同區教育局關工委在區屬部分國小開展了學校環境對未成年人成長影響的調查。

一、調查範圍、對象及方法

調查採取分專題、定學校,以問卷隨機抽樣調查形式爲主,隨機訪談、座談會、網上調查等形式爲輔的調查方法。振興區屬國小23所,本次調查選擇了紅房、站前、六緯路、永昌、二緯路等5所國小,佔國小總數的21.7%。圍繞調查主題,設計了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學生課業負擔、校園文化、社會實踐課等5個專題,發放問卷2 893份,其中,學生問卷2 793份,教師問卷100份。各專題都相應進行了隨訪活動,對生生關係、學生課業減負、校園文化等專題進行調查,組織召開學生家長、社會人士和教師座談會3次,開展網上調查1次,調查工作歷時3個月時間。

二、調查結果及情況分析

1. 師生關係的現狀及產生原因

我們共發放了200份學生問卷和30份教師問卷,對當前師生狀況滿意的學生數185人,佔問卷總數的92.5%,教師數25人,佔問卷總數的83.3%;認爲不滿意的學生數2人,佔問卷總數的1%;認爲一般的教師5人,佔問卷總數的16.7%。大家對當前的師生關係狀況總體是滿意的,認爲師生關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學負擔超載、心理壓力過重、感情交流困難以及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欠當。老師和“問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待縮短,70.2%的學生喜歡“朋友式的老師”,而老師認爲“教師犯錯誤時也應當說聲對不起”的只有43.5%。不少學生認爲老師有明顯喜歡和偏袒成績好學生的情況。學生在回答“老師對待優生差生一視同仁嗎”問題時,選擇一視同仁的佔問卷總數的61%。

師生關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出於職業上的考慮,對用功的學生和能夠按要求去做的學生比較喜歡和偏愛,使得另一部分學生的向師性心理得不到滿足。二是教師和學生以“一”對“多”的關係,增加了老師全面瞭解學生的難度,進而影響因材施教方法的實施,一些學生產生了消極情緒。三是國小生的不成熟性決定了有的學生容易違紀,容易對老師產生誤解,難以約束自己的行爲。四是學校、家庭和社會配合得不好。

2. 生生關係的現狀及班集體對學生關係的影響

問卷調查發出300份,隨機訪談學生10多位,同時做了網上調查。學生與班集體關係融洽的佔78.5%,與同桌關係融洽的佔91%,與異性同學關係融洽的佔26%。回答“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你與全班同學的關係”,大部分同學選擇“友好相處”、“純真友誼”和“你尊重我,我尊重你”等。學生氣質類型與交往關係能力方面,各種類型學生對友情都有渴望和要求,其中外向型氣質的學生最高,佔被調查者的2/5。班集體對同學的交往影響方面,班集體較好、較團結的,學生關係一般都較融洽,交往的積極性也較高,而班集體鬆散、較差的,學生情緒相對低落,交友的積極性也不高。

對“好學生”的理解,學生和老師存在着差距。老師從管理者角度出發,認爲“好學生”應該聽話,遵從師訓,成績優秀。受學生們歡迎的“好同學”有兩類,一類是成績拔尖,性格隨和,與人爲善的同學。一類是學習成績平平,但聰明、好動、風趣、樂於助人,在班裏有一定號召力的學生。調查表明:現在的孩子比較重視與同齡朋友的交往,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性逐漸降低,遇到問題首先願意與同齡的朋友交談,把朋友作爲傾訴對象。

3. 學生課業負擔情況和原因

調查發放學生問卷882份,教師問卷57份,召開座談會1次,訪談教師、學生、家長10多人。大家對現在國小生課業負擔超重問題基本形成共識:一是學生在校時間長,少數教師採取提前到校、推遲放學的方法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二是學生課業減負的家庭壓力太重,學生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後,還要做家長購買的課外補充習題書,或參加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提高班等,學生身心疲憊不堪;三是教輔資料氾濫成災,國小生書包過重仍然是一個突出問題;四是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教學能力不適應課改壓力,習慣“填鴨式”教學方法,缺少“教育智慧”。

學生課業負擔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會上對考試狀元和考名牌大學的宣傳此起彼伏,升學競爭愈演愈烈。二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惜花大量金錢爲子女找家教、買資料、上培訓班,學生負擔沉重。三是社會和家長仍以升學率評價學校,使得學校在減負等問題上態度曖昧,不敢邁開步子。四是學生承擔着太多的壓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使素質教育、因材施教成爲空中樓閣。

4. 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調查範圍定爲五、六年級學生,發放問卷211份,對教師作隨機採訪。97%的學生對學校的環境建設是滿意的,但也提出希望學校環境建設更富兒童情調的建議,40.7%的學生在問卷中要求學校在環境建設方面“增加我們自己的作品”。根據問卷、座談和隨訪結果,大家普遍認爲校園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制度文化建設尚待完善。二是鼓號隊、秧歌隊、體育隊、管樂隊、文學社等校園社團學生多爲被迫參加,學生喜歡的興趣小組活動項目少,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三是活動開展、文化建設全員性不夠,活動僅限於在少數學生中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缺乏資金,學校捉襟見肘。

5. 國小生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

調查共發放問卷1 200份,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國小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和心理狀態設計問題。據統計,92%的學生喜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32%的學生喜歡參加遊戲式的實踐活動,35%的學生喜歡參加服務類活動,30%的學生喜歡參加文娛類、讀書類的社會活動。高年級有56%的學生、低年級有48%的學生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豐富課餘生活。32%的學生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瞭解社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12%的同學認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關於深入組織國小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認爲:一是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有利於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二是活動形式上要充分考慮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徵;三是活動組織上既不能放任,又要大膽放手,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老師要盡力指導。

三、工作建議

1. 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宣傳工作。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必須努力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把人口負擔轉化爲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開展素質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更是全民的事,是全社會的責任。要用科學發展的人才觀統領素質教育,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取得實效。

2. 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是學生髮展的領路人,“師愛”是學生生理髮育、心理髮展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學校要取消大班制,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保證老師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3. 大力營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爲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把素質教育貫穿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階段。

4、進一步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校園文化建設和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經費列入教育經費計劃,使學校有資金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第5篇】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吉林省企業經營者成長與發展環境調查報告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企業經營者隊伍的成長與發展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加入wto後更廣泛、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爲了瞭解和分析企業經營者成長狀況和發展環境,促進企業經營者隊伍的健康成長,近期省企業調查隊開展一次專項調查。這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爲調查對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35份,回收率90。

調查結果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爲有利於企業家隊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已初步形成。

一、企業經營者素質狀況

1、經營者年齡進一步年輕化。調查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主要集中在36-55歲年齡段,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

其中46-55歲年齡段的人數最多,比重爲52.6;其次是36-45歲,比重爲34.6,兩個年齡段比重之和爲87.2;56歲以上和35歲以下各佔10.7和2.1。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36-55歲的企業經營者所佔比重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56歲以上的卻減少了4.5個百分點。

按企業規模劃分,大型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的佔40,中小企業企業這一比重分別爲35.6和37.5。在各類型企業中,47的私營企業經營者年齡在45歲以下,其次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爲46.2和40.4,國有企業爲32.1,集體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所佔比重最低。

2、學歷水平明顯提高。調查表明,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佔91.1,其中大學學歷佔4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佔21.3,大專以下佔8.9。

高學歷的比重與20xx年相比有明顯提高,其中大學本科提高9.2點,研究生提高11.5點,表明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已進入較高學歷結構。從不同年齡段看,在人數較多的36-45歲和46-55的年齡段,大學學歷的比重分別佔28和58.5,研究生的比重分別爲62和32。

表明在36-45歲年齡段,研究生的比重高,而在46-55的年齡段,大學本科比重高。在56歲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中,大學本科以上的佔72,35歲以下的研究生比重較大,爲40。

3、知識結構趨於專業化。在企業經營者隊伍中學管理的人數最多,佔42.2;其次是財經專業,佔14.5,理工農醫佔13.5,工商管理(mba)佔10.4。

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我省企業經營者隊伍的知識結構向專業化方向。從不同年齡段看,經營者在36-45歲和46-55歲年齡段學管理專業比重最大,分別爲30和

5

8、8,財經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次之。35歲以下和56歲以上年齡段學文史和理工農醫專業的比重較大,管理次之。

另外46歲以上年齡段企業經營者學習管理專業、財經專業和mba的比重比46以下的所佔比重要高。表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對照表()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年齡35以下36-4546-5556以上文化程度大專以下大專大學研究生及以上21.3現任職務董事長總經理廠長黨委書記其他所學專業文史哲法律財經工商管理(mba)管理理工其他

二、經營者自我評價提高企業家經營者的綜合素質是造就企業家隊伍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次調查瞭解了企業經營者對職業化技能的看法和對自己各方面技能的評價。

1、管理能力增強,開拓能力較弱。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爲自己最強的能力依此是:決策能力(88.1)、組織協調能力

(46)、創新能力(35.7)、知人善任能力(31.5)、市場營銷能力(25.1)、學習能力(17.9)、公關能力(10.6)、表達能力(8.1)。與20xx年的調查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近幾年有一些可喜的變化趨勢: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比重有所提高,創新能力由第五位提高到第三位,學習能力由第八位提高到第六位。

認爲自己最弱的能力依此是:公關能力

(63)、表達能力

(46)、市場營銷能力(45.5)、創新能力(36.6)、知人善任能力(30.2)、學習能力(21.7)、組織協調能力(13.6)、創新能力(4.7)。值得注意的是,被企業經營者排在較弱能力前面的公關能力、表達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與企業的對外開拓和市場推廣關係密切,而排在強項能力前面的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企業的內部管理關係更密切,這反映了我省企業經營者能力結構的一些特徵:內部管理能力強,對外開拓能力弱。

因此在目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企業經營者的對外開拓能力有待加強。

2、個人事業比較成功。大部分經營者認爲自己經營企業是比較成功的,比重佔82.3, 其中認爲非常成功和不太成功的比重分別是5.2和9.8,只有極個別經營者認爲自己經營企業是不成功的。

而對於成功的原因,經營者認爲“企業員工的支持”和“個人素質較高”、“領導班子的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者所佔比重分別是25.

7、25.4和25.1;而認爲“國家政策好”和“趕上好的機遇”則分別佔16.7和7.2。

3、有長遠奮鬥目標。調查顯示,經營者所在企業已制定發展規劃的佔95,其中有長期規劃的佔50.

9、中期規劃的佔據36.4,短期規劃的佔11.7,只有5的企業沒有制定發展規劃。調查還顯示,企業經營者在任期內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佔92.3,沒有的佔7.7。

其中大型企業經營者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比重達93.3,中型企業爲90.7,小型企業94.4。

4、追求創新精神。本次還對詢問了經營者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和他們在經營活動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認爲“勇於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體現,所佔比重爲59.

4、認爲“追求利潤最大化”佔26.9,而認爲“勇於承擔風險”和“樂於奉獻”分別佔9.1和4.7。調查結果還顯示:我省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精力投入最多的工作是“強化企業內部管理”(26.7)、“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5.5)和“市場營銷”(22.6),三項工作佔其全部工作的四分之三,而“協調與有關部門的聯繫”和“新建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分別佔12.9和12.3。

4、經營業績良好。從產品地位看,有67.7的被調查企業認爲本企業產品質量在同行業中屬於上等水平,認爲中等水平的爲28.1,認爲下等水平的佔1.7。

從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看,企業經營者認爲本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屬於暢銷的佔48.1,屬於平銷的佔46.4,屬於滯銷的佔1.3。從被調查企業的效益狀況看,盈利企業佔66.8,虧損企業佔32.3,持平的佔0.9。

三、對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及相關制度的評價

(一)對成長環境的評價

1、對成長環境總體給予肯定,法制環境亟待加強。調查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家成長環境所涉及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等六個方面給予了肯定評價。

調查表明,要促進企業家隊伍的快速健康,各種環境因素還需要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亟待加強。表2:對企業經營者隊伍成長環境的評價()很有利比較有利一般不太有利很不有利均值百分制市場環境15.741.730.310.41.73.5971.8經濟體制8.138.340.99.12.93.3867.6政策環境11.937.940.46.82.63.4969.8文化環境8.535.749.84.70.853.4569社會環境7.738.344.76.81.73.4168.2法律環境8.935.347.25.52.63.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