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莫言獲獎感言集合(新版多篇)

莫言獲獎感言集合(新版多篇)

莫言獲獎感言 篇一

尊敬的國王、王后和王室成員,女士們先生們:

我獲獎以來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見證到,諾貝爾獎確實是一個影響巨大的獎項,它在全世界的地位無法動搖。我是一個來自中國山東高密東北鄉的農民的兒子,能在莊嚴的殿堂裏領取這樣一個巨大的獎項,很像一個童話,但它毫無疑問是一個事實。

我想借這個機會,向諾獎基金會,向支持了諾貝爾獎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學院堅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感謝。我還要感謝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譯成了世界很多語言的翻譯家們。沒有他們的創造性的勞動,文學只是各種語言的`文學。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勞動,文學纔可以變爲世界的文學。

當然我還要感謝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們。他們的友誼,他們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裏閃耀光芒。

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謝謝大家

讀《莫言獲獎感言》有感 篇二

他,笑着走上了頒獎臺,用充滿愛意的眼睛望着臺下的觀衆,他就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從他的獲獎感言中我知道了他的童年生活,又認識了他的人生導師——他的母親,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心地善良,樂觀真誠的品質。

莫言告訴我們他此刻最思念的人就是他的母親。在一箇中秋的中午,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莫言的家門口,莫言想用半碗紅薯打發他,可是這位老人竟然想吃餃子,不要紅薯。莫言生氣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而且一人只有半碗,如果給了你,那我們吃什麼。正在這時他的母親訓斥了他然後端起來她的那半碗餃子,走向那位乞討的人,把餃子倒進了老人的碗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母親心地很善良。

在莫言的十幾歲時,他的母親患上嚴重的肺病,飢餓,病痛,勞累,使他們的家庭陷入困境。這時,莫言就怕母親禁不住病魔的的折磨,會自尋短見。所以每當莫言勞動歸來時,一進家門,就高喊母親,聽到她的迴應,心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他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見到他的母親,便坐在院子裏大哭,便問她怎麼了。莫言不能對母親說出他的擔憂,母親看出了莫言的心思,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這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我被他的話感動了,從中我看出了她的樂觀。

現在我們可以感受到莫言對他母親的愛有多深厚,莫言是多麼地思念他對母親,爲此還特地寫了一本名叫《豐*肥臀》的書紀念他的母親。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寫他身邊的人,事物的,如《蛙》這部小說就出現了他姑姑的形象,但小說中的姑姑你和現實中的不一樣。

莫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學生的楷模,也是一名“大孝子”。

讀《莫言獲獎感言》有感 篇三

北京時間十二月八日,莫言在斯德歌爾摩瑞典學院發表了獲獎感言,在短短的40分鐘中向我們敘述了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成爲中國首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讀了他的獲獎感言後,略有感觸,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講述所有故事中,都闡明瞭不同的人生哲理,從中我學會了善良、寬容與寫作。

莫言小時候,因爲長的醜而經常捱打,但是她的母親卻說“四肢健全便不醜,即使醜,多做善事也能變美。”他母親的一席話,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寬容。面對別人的嘲諷,我們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胸懷”。因爲你的寬容,會擁有多個朋友,會多一份關注與幫助。

在莫言所陳述的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莫言一家只有在過年時才吃一頓餃子,當時有一個小乞丐來到莫言家,莫言想用一個小紅薯把老人打發走,立刻遭到了母親的訓斥,母親端出了自己的半碗餃子給了老人。在那個饑荒的年代,能吃上一頓餃子已經老奢侈的了,但莫言的母親不顧自己的溫飽將彌足珍貴的餃子送給了老人。這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善良。莫言雖然也給了老人東西,但那叫施捨,他媽媽的做法遠比他高尚的多。這種高尚的品德值得很多人去學習。

莫言之所以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爲他對文學的那份永遠真誠的心,正因如此,他寫出的文章才十分真實,親切。

莫言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讀一讀他的感言,看一看他的書,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莫言獲獎感言全文 篇四

我榮幸地獲得了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與首屆獲此獎項的史鐵生先生相比,我感到十分慚愧。與諸多同行相比,我也深感慚愧。儘管我表達了這麼多的慚愧,儘管我知道伴隨着這個榮譽而來的更多的會是冷嘲和熱諷,但這畢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因此我要感謝把我推舉到領獎臺上的推薦評委和終審評委,並感謝設立這個獎項的媒體和設立這個獎項的決策人。我還要特別地感謝爲我頒獎的史鐵生先生,在新時期文學的道路上,他留下的痕跡,比我們所有人的足跡都要深刻。

據說這個獎有一點“終身成就獎”的意思,一個作家一輩子只能得一次,這就使我不由自主地回顧了一下自己二十餘年的寫作歷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新時期文學勃發之時,我是憑藉着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憑藉着一股急於發出不與他人雷同的聲音的熱望,幾乎是在懵懂無知的狀態下,衝上了文壇,並浪得了虛名。這個過程中,當然離不開師長們的教誨、栽培和同行們的幫助與激勵。現在,這頭當初就很不可愛的牛犢,即將成爲一頭令人厭煩的老牛,卻突然被“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光芒照耀了一下,這可以看作是對我多年耕耘的獎賞,也可以看做是對我的鞭策。

二十多年來,儘管我的文學觀念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有一點始終是我堅持的,那就是個性化的寫作和作品的個性化。我認爲一個寫作者,必須堅持人格的獨立性,與潮流和風尚保持足夠的距離;一個寫作者應該關注的並且將其作爲寫作素材的,應該是那種與衆不同的、表現出豐富的個性特徵的生活。一個寫作者所使用的語言,應該是屬於他自己的、能夠使他和別人區別開來的語言。一個寫作者觀察事物的視角,應該是不同於他人的獨特視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牛的視角,也許比人的視角更加逼近文學。我不認爲一個寫作者可以隨便對作品中描寫的人和事做出評判,但假如要評判,那也應該使用一種不同流俗的評判標準。這樣強調寫作的個性化,似乎失之偏頗。但沒有偏頗就沒有文學,中庸和公允,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的寫作者所應該保持的寫作姿態。即便在社會生活中,中庸和公允,多數情況下也是騙人的招牌。趨同和從衆,是人類的弱點,尤其是我們這些經過強制性集體訓練的寫作者,即便是念念不忘個性,但巨大的慣性還是會把我們推到集體洪流的邊緣,使我們變成大合唱中的一個無足輕重的聲音。合唱雖然是社會生活中最主要的形式,但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歌唱者,總是希望自己的聲音不被衆聲淹沒。一個有野心的寫作者,也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跟他人的作品區別開來。我知道有些批評家已經對這種強調個性的寫作提出了批評,但他們這種批評,其實也正是一種試圖發出別樣聲音的努力。時至今日,我認爲已經不存在那種會被萬衆一詞交相稱頌的文學作品,我也不認爲會存在一個能夠滿足各個階層需要的作家,任何一個寫作者的努力,都是“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從這個意義上說,寫作的個性化,恰是通向某種程度的普遍性的橋樑。

儘管這個獎有那麼點“終身成就獎”的意味,但我當然不願意讓這次得獎成爲創作的終結。對一頭耕耘多年、尚有勞動能力的準老牛來說,已經沒有必要再來講述耕耘的重要意義,默默地埋頭拉犁,比什麼都重要。“老牛已知光陰迫,不須揚鞭自奮蹄”,何況這“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鞭子還高高地懸在頭上呢。當然,這樣的比喻馬上會讓人聯想到站在後邊扶犁揚鞭的農夫,而誰又是這個農夫?由此可見,沒有個性的比喻也總是蹩腳的。

謝謝各位,並向即將獲得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的那位同行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