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對聯平仄(熱門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對聯平仄》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對聯平仄》相關的範文。

對聯平仄(熱門10篇)

篇1:對聯平仄

關於對聯平仄

平仄在對聯中的重要性相信朋友們都非常瞭解,那麼平仄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

從先秦的對偶句發展到漢、南北朝時期的賦、駢儷,文人們逐漸感覺到音律在賦、駢文中的神奇作用,人們開始對對偶聲律注重考究。後來,沈約、劉勰聲律說的出現和傳播則是對聯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劉勰對音律說得比較清楚生動,他主張飛沉交錯運用,即把平仄調配得像井上的轆轤的繩子一下一下,迴環往復,像龍鱗有逆有順,緊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錢大昕在其《潛研堂文集》中說沈約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側(仄)相間耳”。沈約說: “十字之內,顛倒相配”。這些論述.爲後來的對聯理論奠定了基礎。

在對聯中,平仄律猶如它的雙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腳走路一樣,要保持平衡纔好,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爲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因爲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頻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所以,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人們將它稱爲新四聲,凡聲調爲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一、二聲)的稱爲平聲,凡聲調爲上、去聲(即標準拼音三、四聲)的稱爲仄聲。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閩南方言,仍保持着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平一仄,非平即仄。達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爲有通感在起作用。”

聯詩同源,它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副對仗工整的聯句,酷似律詩中的頸聯和頷聯,律詩在平仄對仗中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規則對於對聯依然適用。就是說,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規矩對當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須按平仄格式對出,否則,便犯了孤平的錯誤。

現將五言、七言對聯(同樣是律詩的)平仄格式列舉說明如下.先看長沙愛晚亭聯:

西南雲氣來衡嶽

日夜江聲下洞庭

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萬年寺聯:

海到天邊雲是岸

山登絕頂雪爲峯

這是—副仄聲起頭式聯,如用平仄調寫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聯格式。下面談談五言聯的兩種起頭式:

看一書齋聯:

開窗林月白

洗硯石泉香

這是一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聯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聯:

老雪凝千古

殷雷遲半空

此爲仄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用平仄調寫出,則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談一談四字聯。四字聯沒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對,平仄交錯,一般上聯末字爲“仄”,下聯末字爲“平”。如奉節縣白帝城聯:

節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調爲: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黃州赤壁聯:

月色如故

江水有聲

其平仄調爲:

仄仄平仄

篇2:對聯平仄

“平仄”的地位

平仄,是對聯體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聯腳要講平仄對仗”。所謂用“今聲”或“古聲”制聯(只要不混用),就說明了“對聯要講平厭”。如果問理由,簡單地答:對聯是“格律文學”的一種。大小徵聯啓事都強調應徵必符合“聯律”,沒有排除平仄。這些都給“平仄”有了應有的地位。至於是不是每位聯家都承認“對聯是格律文學”,且不劃等號。但是有說“聲律只是一種‘對聯技巧’”,對聯技巧很多,並非每副聯都用上它們,豈不是“聯腳平仄”也可以“不講了”,平仄在對聯中就可有可無啦。

篇3:對聯平仄

這個問題,籠統而言不能解決問題。我曾總結對聯存在三大體系,應分別對待:

一、律詩對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但只限五、七言句,至於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聯(或長聯中這種短句),可側重在音步平仄的對仗。不過,五、七言句並非都是律詩句式,還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這就要審辨,切忌混談。律詩對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詩對偶的格律型——也有稱“聯律型”的,它沒有不變格式可仿。一般包含兩個內涵:①句子中的語意單位(即詞組、短語、名詞),突破雙音節(含雙音節),有三個四個至多個字不同爲音步(節奏點)的。創作時,從嚴要求應該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間音步平仄要互對”;放寬一點來講,句中、句間音步可不計平仄,句腳一定要計平仄,如果力爭句腳按“馬蹄格”乃上乘。這類型對聯包括“押韻、拆詞”等有關修辭形式之“句腳連平或連厭”古今所公認的格律形式。如: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瞭解“對聯技巧”的人,卻說:“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這樣的對聯還不應打入地獄麼?”

三、寬對型——在此,只就平仄上來說它。除聯尾外,句子音步及句腳皆不講平仄,連平或連仄可達好幾個字,幾乎就跟口頭語一樣,以表現“句法、句式(節奏)”對仗爲主,形成“駢體對”。因駢體自四駢六儷發展至今,早不受“字數”制約(可參閱《增廣賢文》與《幼學瓊林》等)。例如:

發展就是硬道理;

廉潔堪稱好作風。

改革潮/掀起/華夏大地特色;

東方紅/喚起/中國人民新生。

像“廉潔堪稱好作風”十足的口號也!

三種體系的對聯,平仄上的“嚴寬”各有要求,不可含糊混談。作爲聯家的創作,可以自己的愛好選擇。在這種情況下,硬要淘汰某一種而提倡一種,現在沒有必要,將來估計也沒有必要。但是誰佔優勢?除了“意境”這個前提,創作方式、對法、修辭技法等等當中的特殊點(如集句、磋對、某些假對……),恐怕是重要的鑑別因素。“寬對型”除了口語化佔優勢,其創作藝術“面”難免有很多被壓縮,這就值得深思了。

從“聯腳平仄”說開去

既然提出要求對聯只講“聯腳平仄”,學對人起碼要懂“文字平仄”。懂了文字平仄後而限定用在“聯腳”,雖取消音步和句腳的平仄,還不是仍“有約束”。因爲某些論說都提到“平仄是桎梏”,只不過是多與少的程度差別罷了,實際上是自相矛盾。當然,應該承認“小約束”與“大約束”無本質區別,但有“鬆緊”之不同。 “聯律型”的對聯,早已擺脫詩律型而獨立產生、存在,平仄已經寬到“句腳”(或含音步),並沒有“孤拗和三連尾”之限制。如: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塵劫/歷一千餘年,重複/舊觀,有幸明賢來作主;

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蹟,可知佳句不須多。(寒山寺聯)

同時從語意節奏上也解決了“五講四美”、“愚公移山”等一些好的長短“詞語”入聯不“違律”的問題。如果說這還是“妨礙普及”和“影響創作的發展”,那不如把“聯腳的平仄”宣佈取消還自由。確實在“也談不拘平仄的對聯屬於正格”一文中有這樣說的:“非聲律聯因無聲律的限制,……它使原來不熟悉聲律而受阻於創作門外的愛好者,比較容易地步入創作的行列。”這種說法我看不太妥當,因爲聯律型體系已經給“造語”鬆了綁。至於強調非聲聯“好捕捉靈感,抒發情思,構建意境,塑造形象”,亦是脫離客觀的。這些方面不決定於哪種格式,而在於文學修養與藝術造詣。詩,如“少小離家老大回……”,聯如“雪裏紅梅報喜訊;窗前綠柳訴芳心”,既口語化又意境高雅。某君舉例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用來編聯,再高明也是“口號”。可對聯是文學不是口號(其他兩體系的對聯,也有“口號”的,一般沒有寬對型容易出現),口號只是有關文體中的插曲。《對聯》開展國慶五十週年《祖國頌》大徵聯,從見刊的副數上看,可能算得是近十多年收稿最多一次,“非聲律”應徵之作,可沒有佔鰲頭的,但是已獲“參賽權”。

有人提出“要爭取非聲律聯的發表權”,報刊上不是“沒有”,其決定是在其境界和藝術價值。發表與否,獲獎與否,對聯與對聯之間本身沒有鴻溝,無須談“爭取什麼‘權’的”。

篇4:對聯平仄

受唐代以來律詩的影響,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號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腳平仄規則(正格,以上聯爲例)

(最後兩句句腳平仄不相同爲正格)

每邊一句:仄

每邊兩句:平仄

每邊三句:平平仄

每邊四句:仄平平仄

每邊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邊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邊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邊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們在對聯時長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還有:

四字聯: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聯: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聯: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變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字聯: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篇5:對聯平仄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簡稱“仄起平收”,是受格律詩影響。平起仄收,依然上口,以此仄韻詩詞存在。兩句押韻,同收反收一樣上口,以此格律詩有首句押韻平收格式。仄韻古絕,若首句仄收,一般需要押韻。《春江花月夜》九首七言古絕,一律一二四句押韻且同收,第三句反收,其中三首仄韻。以此,只要押韻或反收,即可流傳因上口。(此聯押韻且反收)。古例如下: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添字聯,據傳出自解縉。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出自《滕王閣序》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出自《春江花月夜》,由工整兩聯組成,聯一兩聯仄收,聯二,平起仄收。

傳承靠大家,不是靠專家。好句,無對仗,不合律,一樣傳承。

不合規則古有,但是範例不多。句句合格律,處處可遇;字字嚴平仄,時時有逢。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螃蟹渾身甲冑,鳳凰遍體文章。|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工整至極並非難,平仄嚴合常是巧。(巧,巧合,巧手。)

綜合以上,得出以下:

不工不整亂平仄,不可嘲諷。盡善盡美無瑕疵,是必追求。

嚴格折腰七絕《龍真鳳假雨色風空》|新韻

鳳舞龍飛龍舞鳳,風生雨落雨生風。

假亦真時真亦假。空即色處色即空。

七古《亂霧閒雲》(斜黑體不合正格)

鄭崗:亂霧澗聲山瑟瑟。|仄仄仄平平仄仄。

王勃:閒雲潭影日悠悠。|平平平仄仄平平。

鄭崗:情殤鬥轉何知北。|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勃:物換星移幾度秋。|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閣中帝子今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

鄭崗:殿外王孫古幾留?|仄仄平平仄仄平。

鄭崗:窗前皓月色相照。|平平仄仄仄平仄。

王勃:檻外長江空自流。|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皆出自《滕王閣序》。整體可稱折腰七律,折腰兩次。

首聯山對日,彌補了江對月之不足。

帝子對王孫,絕對。皇子次之,臣子、君子再次之。

合併不有違和,說明足夠工整可有出句之意境。都說藝術源自生活,我說會對仗不有生活,亦可創作。

嚴格七律《亂霧閒雲》

亂霧鷲鳴山瑟瑟。閒雲鶴影日悠悠。情殤鬥轉何知北。物換星移幾度秋。

殿裏王孫今幾在?閣中帝子古何求?長江檻外隨風去,皓月窗前逆水遊。

此詩可意指古都失去往日繁華。原詩“空自流”,江中無船,非繁華狀。

此例說明大部分情況,工整至極並不困難,平仄嚴合更是容易;兼得常是巧,手巧加碰巧。

格律規則繁瑣,記住正格即可,嚴格合律簡單,不理救拗一說。

綜上,自創對聯,五字七字,合律爲佳,嚴合正格更佳。對句前人,合律對合律,無律對無律。

長聯,本文指多句聯。

格律詩有隔句對,只能兩聯平收,如: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詩外對聯,同樣有不和規則,如安徽休寧齊雲山寺聯“心即佛,佛即心,須要認清腳跟。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頭。”,又如“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前黃昏,後黃昏,黃昏渡前度黃昏。”

出句:東不管,西不管,酒館。|買不是,賣不是,熊市。|胖也罷,痩也罷,來吧。

對句:興也罷,衰也罷,喝吧。|漲也罷,跌也罷,跑吧。|軟不吃,硬不吃,花癡。

前面出自清末。中間,08年被股市套牢時所作。後面現作,上仄下平。

出一:除舊歲不忘舊情。|出二:除舊歲不忘舊愛。|出三:除舊歲不忘舊寵。

對一:迎新春又添新歡。|對二:迎新春又添新歡。|對三:迎新春又添新歡。

批一批二:始終如一。有批無批,含義不同。

此聯雖七字,但異於一般詩句,實爲多句聯。以此,出句平收仄收一樣上口。

詩可以兩句對兩句,即可八句對八句;詞亦同理。詩對詩,詞對詞,有格對有格。

出句:定**《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句:定**《只看飛雲飄畫容》

只看飛雲飄畫容,誰能啼吼又急衝。鸞駕鳳車威過虎,何苦?萬枚霏雪亂常情。

韜晦秋霾遮月影,幽靜,河中暗影已消停。舉目疏離遙蕩裏,相距,亦如色相亦如空。

定**平仄規則: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定**,去掉兩字之句,即是折腰七律,嚴格說是兩首折腰七絕。古人辦法多,不想折腰定**。

諸位任意出古句,

鄭崗隨時對下聯。

《鄭崗隨時對》,看詩詞歌賦各種對仗。學習,學而習之,非學而背之或學而贊之。對之即是學習之。

篇6:對聯平仄

一、因爲新聲較爲簡單在這我先提下:

新聲(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普通話分爲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詩歌和對聯的格律應用中,把陰平和陽平(第一、二聲)稱爲平聲,上聲和去聲(第三、第四聲)稱爲次聲。

二、接下來是:

古(舊)聲

雖說平時我們基本很少提及古聲,更別說使用,然並非可以認爲古聲可以完全拋棄,畢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沉澱,況且我們也可以以此瞭解更多的古代文化,正所謂博古通今嘛。既然我們有心要學習楹聯創作,就應該花些時間,學習、瞭解一下古韻。

古漢語將漢字分爲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字(包括現在漢語中的第一、二聲中的大多數);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現代消息,分入四聲之中)。這是舊韻(古聲)的平仄分法。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按舊韻,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閩南方言,仍保持着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

聯語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語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爲有通感在起作用。”

當然,寬對也如詩歌創作一樣允許一、三、五不論。

以上是我對對聯平仄的簡單介紹,如果大家真感興趣,我建議大家花點時間學習下,畢竟有去看都能懂。

篇7:對聯平仄

A 上聯:平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殘燈明市井==曉月辨樓臺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B 上聯:仄仄平平仄, 下聯: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六言聯格律。

上聯:仄仄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秋水長天一色===落霞孤鶩齊飛(下聯平仄爲“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種變格,但仍遵循246平仄交替的原則)

七言聯格律。

A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篇8:對聯平仄

1) 各勉日新志;共證歲寒心。(蔡元培)

2) 江山千古意;時序百年心。

3) 江山開眼界;風雪煉精神。

4)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5) 竹送清溪月;鬆搖古穀風。(董其昌)

6) 竹疏雲作畫;梅瘦雪添神。

7) 尋山如訪友;遠遊如致身。

8) 異石歸海嶽;高士標雲林。

9) 羽儀呈鸑鷟;藻思煥瓊琚。(集唐詩句)

10) 聲華滿冰雪;述作凌江山。

11) 聲華滿冰雪;節操方鬆筠。(集唐詩句)

12) 芳野留勝事;藝苑重高文。

13) 把酒時看劍;焚香夜讀書。

14) 我思銘陋室;誰爲記閒軒。

15) 秀句滿江國;芳聲騰海隅。(集李白句)

16) 何處梅花笛;誰家碧玉蕭。

17) 大地春來早 春爲一歲首

18) 寒去草先翠 吟竹詩含翠

19) 農家福降多 梅在百花先

20) 春來花最紅 畫梅筆帶香

21) 雪裏江山美 紅日千秋照

22) 千林華光動 竹影搖風雨

23) 花間歲月新 神州萬載春

24) 四海瑞氣高 花溪入畫圖

25) 寒梅因雪豔 一堂開暖日

26) 酒飲全家福 一曲迎春調

27) 飛燕爲春歸 百鳥唱新春

28) 歌唱滿江紅 三杯祝福歌

29) 春地英雄氣 萬里春光暖

30) 六合同春日 富貴三春景

31) 乾坤錦綸春 九州氣象新

32) 三陽開泰時平安兩字金

33) 寒風隨歲去 春滿改革路

34) 日日平安日 勤勞方致富

35) 德政伴春來 花繁民主枝

36) 年年幸福年 和睦可生財

37) 新歲多吉慶 春輝滿庭院

38) 日月紅光照 日亨君子道

39) 閤家樂安然 歡笑溢門窗

40) 乾坤喜氣多 天相吉人家

41) 雲霞成異彩 春來瑞雪裏

42) 乾坤風雪蕩 送寒餘雪盡

43) 梅柳動春風 人在畫圖中

44) 中華日月新 迎歲早梅新

45) 吉門沾泰早 三陽臨吉地

46) 財源通四海 玉堂浮瑞氣

47) 仁裏得春多 五福萃華門

48) 春色滿人間 金室耀祥光

49) 屋小乾坤大 臘鼓催窮去

50) 福同時共彩 華屋輝生壁

51) 檐低日月長 金獅送富來

52) 人並物皆春 春山綠到門

53) 柳笛穿林過 魚香飄萬里

篇9:對聯平仄

高堂日永

綺閣春生

今上玉音

章皇天語

名昭圖史

言炳丹青

貧不學吝

默無過言

事理通達

心氣平和

四時佳景

滿座高朋

庭宇有福

華堂聚和

文懸日月

庭列鍾彝

一輪明月

四壁清風

以文會友

與德爲鄰

博覽增見識

廣交得觀摩

承家鄉舊德

繼世有清風

池圃足高臥

圖書供古歡 胡林翼家居自署

地靜人都逸

山青花欲然

福家多美德

華室有春風

高懷同霽月

雅量洽春風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海爲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

海爲龍世界

雲是鶴家鄉 齊白石贈毛澤東

戶牖觀天地

詩書見古今

江山開眼界

風雪煉精神

恪勤在朝夕

懷抱觀古今 康有爲贈友

勞動傳家久

勤儉繼世長

門牆多古意

家世重儒風

千流歸大海

高路入雲端

勤爲搖錢樹

儉是聚寶盆

清風挺松柏

逸氣上煙霞

詩禮襲遺訓

風雪入壯懷

守舊必淘汰

維新方適存 馮玉祥自題客廳,斥政客

松風高士供

蘭夢美人圓 範長白作齋中聯

松竹秀而古

山水清且明

天長落日遠

意重泰山輕

天和隨所寄

風氣若天懷

爲人尚正直

處事貴公平

祥光環玉樹

瑞氣繞金蘭

學貫天人際

名爭日月光

雅量涵高遠

清言見古今

雲卷千峯色

梅供一枕香

紙糊三閣老

泥塑六尚書 馮玉祥自題客廳,斥政客

竹風留客歡

鬆月伴賓榮

去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薩鎮冰自題中堂聯

鐵石梅花氣概

山川香草風流

虛心莫過竹節

人品應如蘭馨

竹雨松風梧月

茶煙琴韻書聲

愛客襟懷春滿庭

照人肝膽月盈廳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求金玉重重貴

但願子孫個個賢

傳家有道惟忠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讀書滿座風雲氣

良友一堂富貴春

風度鶴聲聞遠谷

山橫雨色卷浮嵐

鳳毛五色文章美

駿馬千金聲價榮

富強由勤儉做起

幸福從奮鬥得來

廣庭有露桂花溼

空山無風松子香

桂殿花開香滿座

蘭宮春到瑞盈階

好山入座清如洗

嘉樹當窗翠欲流

好月當樓惟近盞

清言對客總如蘭

和氣春風賢者坐

靜山流水玉人懷

華堂翠幕春風至

綺閣金屏曙色開

華廈生輝三春暖

錦堂添福五世昌

懷若竹虛臨江水

氣同蘭靜在春風

勁鬆迎客人同壽

清風滿堂氣自高

敬老尊賢道德好

愛少惜才風尚新

篇10:對聯的平仄

從先秦的對偶句發展到漢、南北朝時期的賦、駢儷,文人們逐漸感覺到音律在賦、駢文中的神奇作用,人們開始對對偶聲律注重考究。後來,沈約、劉勰聲律說的出現和傳播則是對聯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劉勰對音律說得比較清楚生動,他主張飛沉交錯運用,即把平仄調配得像井上的轆轤的繩子一下一下,迴環往復,像龍鱗有逆有順,緊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錢大昕在其《潛研堂文集》中說沈約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側(仄)相間耳”。沈約說: “十字之內,顛倒相配”。這些論述.爲後來的對聯理論奠定了基礎。

在對聯中,平仄律猶如它的雙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腳走路一樣,要保持平衡纔好,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爲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因爲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頻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所以,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人們將它稱爲新四聲,凡聲調爲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一、二聲)的稱爲平聲,凡聲調爲上、去聲(即標準拼音三、四聲)的稱爲仄聲。 “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閩南方言,仍保持着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平一仄,非平即仄。達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爲有通感在起作用。”

聯詩同源,它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副對仗工整的聯句,酷似律詩中的頸聯和頷聯,律詩在平仄對仗中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規則對於對聯依然適用。就是說,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規矩對當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須按平仄格式對出,否則,便犯了孤平的錯誤。

現將五言、七言對聯(同樣是律詩的`)平仄格式列舉說明如下.先看長沙愛晚亭聯:

西南雲氣來衡嶽

日夜江聲下洞庭

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萬年寺聯:

海到天邊雲是岸

山登絕頂雪爲峯

這是—副仄聲起頭式聯,如用平仄調寫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聯格式。下面談談五言聯的兩種起頭式:

看一書齋聯:

開窗林月白

洗硯石泉香

這是一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聯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聯:

老雪凝千古

殷雷遲半空

此爲仄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用平仄調寫出,則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談一談四字聯。四字聯沒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對,平仄交錯,一般上聯末字爲“仄”,下聯末字爲“平”。如奉節縣白帝城聯:

節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調爲: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黃州赤壁聯:

月色如故

江水有聲

其平仄調爲:

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

最後再說六字聯的格式。六字聯的格式比較鬆散,歸納起來,大致分爲兩種,第一種格式爲: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如章均所撰聯:

慎言語節飲食

蓄道德能文章

第二種格式爲: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如某一園亭聯:

竹雨松風梧月

茶煙琴韻書聲

以上格式,爲一般式。但什麼事物也不是絕對的,如一些趣聯巧對,則可打破原有格式。這裏不一一贅述。

我們說一副聯是平聲起頭還是仄聲起頭,並不是去看第一字,而是要看第二個字,因爲漢字多以兩字爲一個音節,而且音節的重點一般落在第二字的上面。兩字一停頓,一字一煞尾(有的也以兩個字煞尾的)。兩字爲一頓叫雙音步,一字爲一頓叫單音步。頓是音節單位。

我們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有時也要靈活一些,律詩在這方面有很多說法,這裏不再論及,只就一般現象加以說明。

1.一、三、五不能不論

例如在上面所舉的峨眉山萬年寺聯中,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如果改成平聲字,那麼就變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三平調”,是對聯中的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還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中,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就必須用平,而不能不論,如用了仄聲,句子就變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以外只有—個平聲字,導致字的平仄、陰陽不平衡,這又犯了孤平的毛病。在詩歌中,孤平是可以救的,救的辦法是將出句中的第五字由仄變平,這樣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2.二、四、六有時可以不分明

例如,在蛾眉山萬年寺聯中的上聯,第五字原爲平,如果用了仄,那麼第六字就要由仄改爲平(爲救)。即全句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這種拗的情況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須是平聲)。再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的上聯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其條件是對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救)。這樣.全聯即成爲: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這些律詩平仄的一般規則,在寫對聯時,值得借鑑。

平仄對仗,是指對聯的上聯與下聯的平仄音律相對而言。具體到對聯的上下聯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平聲和仄聲必須交替使用,既不能只用平聲,也不能只用仄聲。因爲平仄的作用是掌握聲調平衡的關鍵。如平仄單調,就會造成聲調的枯竭、失調,讀之也覺得吃力、不舒服。還有,如果上聯和下聯是幾個短句組成,則必須在每個短句之間,形成平仄交替的效果。即上一個短句的末一個音步與下一個短句的頭一音步,要平仄交替。

例九江煙水亭聯:

煙柳有情,駘蕩春光,風籟更吹晨笛起

水天無際,澄鮮秋色,月明遠共夜珠來

上聯的第一個短句中的“有情”音步爲平平,那麼接下來的二個短句中的第一個音步的“駘蕩”必須是仄仄,其它處都必須是如此處理,我們通常把上下聯的平仄相對稱爲相拗,以上這種平仄交換稱爲交替。一副好聯,必須做到上下相拗,句中交替,才能產生輕重、緩急、迴旋的音樂感,吟誦時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們說上下聯平仄反要相拗,這是以上聯交替爲前提的,上聯是依據,下聯是協從,但有時在徵聯活動中出句是下聯,這樣對句就是上聯了。

對聯出、對句各分句的最後一字稱“句腳”,也稱“腰眼”,是平仄運用的關鍵所在,一般必須平仄相拗。請看成都武侯祠聯: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嶽將軍

上下聯尾字,多爲上仄、下平,視爲正格。因仄聲字短促有力,平聲字舒緩悠揚,仄聲收上聯,聲調抑而頓,給人以言猶未盡之思;平聲收下聯,聲調揚而舒,令人發餘味無窮之感。但有個別的聯不是上仄下平,而是上平下平,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仄,視爲變格。這往往是由於內容所限或是某種需要,多不採用。如成都杜甫草堂聯即上平下平式:

柯如青銅根如石

花爲四壁船爲家

奉節白帝城武侯祠聯,即上仄下仄式: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與

泰山壺天閣聯爲上平下仄: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絕頂千重尚多福地

另外,對聯要避免“三同調落腳”,即上聯用三仄聲收尾,下聯三平聲收尾。總之,“失替”、“失對”、“同聲收尾”、“上平下仄收尾”、“三同調落腳”都屬於影響對聯節奏美的失調現象,初學者應該儘量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