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介紹遼寧景點導遊詞多篇新版

介紹遼寧景點導遊詞多篇新版

介紹遼寧景點導遊詞範文1

五女山海拔823米,山體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

公元前37年,一個叫朱蒙的王子在此憑藉天險建立了高句麗第一個王都——五女山山城。

原名“屹升骨城”,後因唐代有五位女子屯兵於此,爲護百姓與徵兵抓丁的官兵殊死搏鬥並喪命於此,後爲了紀念這五位女子改名“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山城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十八盤

這是一條通向山頂成門的“之”字形古道,是20_年前高句麗人修建的。全長938米,這是唯一一條能走馬車直達山頂的路。

這條路路面爲土或山石,路外多砌有矮牆,曲曲折折,迴環到達山頂,共有十八盤,所以叫“古路十八盤”。

西城遺址

五女山山城共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在看到的西門是唯一設在山頂的城門。根據現在遺留的痕跡,可以說明當時這裏安裝了大門,而且還有士兵站崗的警衛亭。

五女山山城在城址佈局,牆體建築以及牆體加工等方面開創了高句麗民族構築山城的先河,對後世山城建築以及東北亞建築技術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山城的石牆結構堪稱一絕,異常堅固,從遺存痕跡就可表明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技術。

一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13.5米,寬5米,前排有7塊大石,東西排列,間距在1.7米左右,他們大小相近,比較平整,有人爲加工過的痕跡。據推測它應該是朱蒙建國後修建的宮殿。

雖說是宮殿但也十分簡陋,只不過是一座比較大的房子。高句麗就是從這裏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壯大的。

蓄水池

這裏是山上最低的地方,水流到這裏彙集,形成僅有的一處水源,俗稱天池。也是高句麗第一王都的蓄水池,孕育了歷代居住在上山的人們。

三號大型建築遺址

是一座高句麗時期的大型建築遺址,長22米,寬16米,屬於半地穴式建築。

三面砌牆,東面直接利用山坡鑿出土坎爲牆。石牆的內層和外層中有一條溝,分析爲排水溝。

因上面的建築已不復存在,所以很難想象出它石什麼結構和到底是幹什麼的。只能推測其很可能是倉庫或者武器庫之類的遺址。

居住遺址

這片比較平整的山地上密集分佈着21個土坑,每個土坑就是一座房址,都是半地下式建築,平面呈圓角長方形。

這些房址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鐵器,特別是兩座房子失火後,屋裏的東西被壓在坑內,出土了大量兵器。因此推測這裏應該是兵營,是守衛山城部隊的駐地。

點將臺

位於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點,是瞭望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時兼顧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動態。

二號大型建築遺址

長20米,寬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臺上建築的,根據遺址考察,推測爲幹欄式建築。從出土文物推測,這裏應該是王族的居住遺址。

裏面靠懸崖邊有兩座小的房址,根我們剛纔看到的兵營遺址相同。據考古工作者推測,應該是大遺址的附屬建築和配套工程

哨所遺址

這兩個哨所遺址與其他遺址都不一樣。是正方形的,大小都在30平方左右。

最特殊的是遺址裏有兩個炕連在一起呈摺尺形,屋裏出去炕活動面積只有4平方米左右,根本不適合家庭居住。

從這些炕的佈局和出土文物上看,這兩個遺址帶有極強的軍事性質,推測爲觀望山下道路和把守這個豁口的哨所。哨所遺址在整個山城的防禦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東牆東門

山城東門寬4米,兩側城牆成摺尺形,有戰爭時可以從正門迎擊,也可從側面攻擊,這是高句麗早期山城的一大特點。

距今20_多年的歷史,原牆主體依然保存完好。讓人不得不驚歎高句麗人高超的築牆工藝。

南牆及南門

這是山城的南門,它是城牆這端留口形成的門。下面是懸崖,高20米,是人工與自然結合的傑作。門寬2米,是山城裏最小的一個門。

這段牆是沿着山樑砌建的,與其他牆的構建方式不同,採用水平的方法分段建造的,有點像階梯牆,這種修建手法有利於人在牆上活動行走。牆的另一端和懸崖相連,也是藉助於天山屏障。當年高句麗將士就站在這裏防禦着溝口和馬道上來往的行人。

遊客們,五女山山城的遊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