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描寫梅花的古詩(精品多篇)

描寫梅花的古詩(精品多篇)

《梅花》 篇一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裏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着衣單。

梅花二首·帶雪雖奇秪粉妝 篇二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里

帶雪雖奇秪粉妝,酣晴別是好風光。

卻綠白日青天裏,照得花明暖得香。

描寫梅花的古詩 篇三

詠紅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條豔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註釋

1、“春妝”句——爲紅梅花設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2、“閒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餘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落霞,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閒庭,幽靜的庭院。

3、“幽夢”句——意謂隨着女子所吹的悽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參見前聯句“何處梅花笛”注。以“紅袖”的“紅”點花的顏色。

4、“遊仙”句——意謂梅花的香氣使人如遊仙境。乘槎遊仙的傳說,見《博物志》:銀河與海相空,居海島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裏,波如絳色。”乘槎本當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爲了點花紅。槎,木筏。

5、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6、“無復”句——不要因爲紅梅花不夠豔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臨江仙·梅》 篇四

宋代: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

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裏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海上之仙人時不時派遣來探視芬芳的花叢,那倒掛着綠羽裝點的鳳兒。

它的素色面容施鉛粉還怕弄髒,就算雨雪洗去妝色也不會褪去那朱脣樣的紅色。高尚的情操已經追隨向曉雲的天空,就不會想到與梨花有同一種夢想。

《白梅》 篇五

宋代:張嵲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譯文

在山邊的幽谷裏和水邊的村莊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讓過客魂斷不捨。

一直遺憾的是東風沒有情趣,越發地吹拂着煙霧似的朦朧細雨使黃昏更加暗淡。

梅花優美古詩詞大全 篇六

觀梅有感

劉因 〔元代〕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爲梅花。

描寫梅花的古詩 篇七

古梅

宋·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瓶梅

宋·張道洽

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

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爲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爲使君開。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

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

憶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西湖梅

元·馮子振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爲繁華易素心。

鴛鴦梅

元·馮子振

並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

題畫墨梅

元·陶宗儀

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花。

陽山道中

元·釋善住

雨餘春澗水爭分,野雉雙飛過古墳。 眼見人家住深塢,梅花繞屋不開門。

春晚雜興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沒屨深,清和天氣潤園林。 霏微小雨初晴處,暗數青梅立樹陰。

冬詞

元·郭鈺

疏林晴旭散啼鴉,高閣朱簾 地遮。 爲問王孫歸也未?玉梅開到北枝花。

寄跡武塘賦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卻憶故園梅,雪掩寒山徑不開。 明月愁心兩相似,一枝素影待人來。

關於梅花的古詩 篇八

一、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爲使君開。——白居易《新栽梅》

二、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蕭德藻《古梅》

三、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一樣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白梅》

四、檐外雙梅樹,庭前昨夜風。不知何處笛,並起一聲中。——薛暄《梅花落》

五、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汪士慎《題梅花》

六、梅花得意佔羣芳,雪後追尋笑我忙。折取一技懸竹杖,歸來隨路有清香。——陳道復《畫梅》

七、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話尋常草木知。——方孝孺《畫梅》

八、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好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九、無事不尋梅,得梅歸去來。雪深春尚淺,一半到家開。——普荷《題畫詩冊頁》

十、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爲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早梅》

十一、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蘇軾《紅梅》

十二、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雲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鄭燮《山中雪後》

十三、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爲繁華易素心。——馮子振《西湖梅》

十四、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趙秉文《墨梅》

十五、竹籬巴外野梅香,帶雪分來入醉鄉。紙張獨眠春自在,漫勞車馬笑人忙。——陳道復《畫梅》

十六、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張道洽《瓶梅》

十七、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王冕《梅花》

十八、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段克己《憶梅》

十九、上皇朝罷酒初酣,寫出梅花蕊半含。惆悵汴宮春去後,一枝流落到江南。——趙友同《宋徽宗畫半開梅》

二十、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應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元淮《立春日賞紅梅之作》

二十一、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通潤《早梅》

二十二、雪後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惲壽平《題唐解元小景》

二十三、檀口粉肋含笑語,春風拂拂爲開懷。酒人得此添狂興,詩句從天潑下來。——李日華《丁卯新正三日寫梅》

二十四、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金農《畫梅》

陳煥、王安石《梅花》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篇九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梅花

陳煥

雲裏溪橋獨樹春,客來驚起曉妝勻。

試從意外看風味,方信留侯似婦人。

【留侯】漢代名將張良,功高位重,但卻摒棄人間富貴。傳說他有大丈夫的胸懷,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陳煥的詠梅詩,都抓住梅花的同一特徵進行歌詠,這一特徵是什麼?兩位詩人是怎樣藉此抒發他們的情感的?這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處?

答:傲然獨立的風姿。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了嚴冬羣芳紛謝,獨有梅花凌寒開放的景象,歌詠了不怕困難、倔強不屈的傲然風骨。陳煥的“雲裏溪橋獨樹春,客來驚起曉妝勻”寫出在深山僻野、人跡罕至的地方,詩人突然發現了傲骨然特立、寂寞開放的一樹梅花,感到意外、驚喜。抒發了詩人高傲自守的襟懷。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

對比賞析: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堅韌,抒發自己對執行新政的堅定態度,不屈不撓,決不妥協的思想感情。

陳煥的《梅花》,是借梅花“云溪獨開”的特點,抒發自己不爲紅塵所動,不戀權位物慾的感情。

兩首詩,都抓住了梅花不怕嚴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徵。

王安石詩中“凌寒”“獨”等都充分表現了梅花的美。

而陳詩中,也從“獨樹春”顯示梅花的美態。

兩位詩人借梅花抒懷,既抒發對梅花的熱愛,又抒發不願與社會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

王詩的特點是通過視覺,嗅覺的描寫, 抓住梅花“獨”,與衆不同的特徵,寫出了梅花的香與美,表達作者不爲艱難困苦,仍堅持不懈的感情。

陳詩的特點則用留侯喻梅花,表達詩人嚮往張良有大丈夫的胸懷,摒棄人間富貴,清高脫俗的情懷。留侯,指漢代名將張良,傳說他既有大丈夫的胸懷,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在深山僻野、人跡罕至的地方,詩人突然發現了傲然特立、寂寞開放的一樹梅花,感到意外、驚喜。“試從意外看風味,方信留侯似婦人”不但寫出梅花的味,而且引用漢代張良爲例,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現象,還應注重事物的實質,並非表裏如一。

《卜算子·詠梅》 篇十

現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