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哲理的故事 (優選60個)

【導語】

有哲理的故事 (優選60個)

有哲理的故事 (優選60個) 由本站會員“love100”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有哲理的故事篇2:有哲理的故事篇3:有哲理的故事篇4:有哲理的故事篇5:有哲理的故事篇6:有哲理的故事

【正文】

篇1:有哲理的故事

01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僅有一個人歡樂地走着。

別人問:“你爲何如此愜意?”

他笑着說:“因爲我帶的東西最少。”

感悟:

原先歡樂很簡單,

擁有少一點就行了。

02

道長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道長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

弟子說:鹹得發苦。

道長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裏,讓弟子再嘗湖水。

弟子喝後說:純淨甜美。

道長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感悟:

老是抱怨世界的人啊,

不是世界太糟糕,

是你的心胸太狹小。

03

一青年向道士求教:“師傅,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我的?”道士反問,青年一臉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餅家眼裏是燒餅,在酒商眼中是酒,在乞丐那裏,就是救命的一頓飯。可是,米還是那斤米。”青年豁然開朗。

感悟:

你看待自我的方式,

決定了自我的價值。

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

不要總說自我“老不中用了”。

04

一頭驢子不慎掉進了枯井,衆人設法救它,都沒有成功,就決定埋了它。[由本站網友投稿]

驢子悲聲鳴叫,可當泥土落下的時候,它卻出乎意料地安靜了。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們踩在腳下,讓自我登高一點。就這樣,它隨着泥土的抖落不斷登高,最終竟在衆人的驚奇聲中走出了枯井。

感悟:

關鍵時刻能救你的,僅有你自我。

人到老年,最大依靠的也是你自我。

05

愛神和惡鬼一齊來到了人間。

春天裏,他們同遊花園。愛神說:“啊!多麼美麗的景緻——百花爛漫!”惡鬼說:“美什麼,那花朵下有刺呢!”

夏天裏,他們一齊遊山林。愛神說:“瞧!多麼美妙的風光——綠樹濃蔭!”惡鬼說:“妙什麼,那樹裏有蟲呢!”

秋天裏,他們一齊遊郊野。愛神說:“看!多麼歡樂的美景——黃金世界!”惡鬼說:“樂什麼,那黃表示是枯萎呢!”

冬天裏,他們同遊大漠。愛神說:“哈!多麼潔淨的大地——白雪皚皚!”惡鬼說:“潔什麼,那雪下全是沙呢!”

於是,上帝讓愛神留在天堂,將惡鬼打入了地獄。

感悟:

內心有愛,得到的是歡樂;

內心有恨,得到的只是痛苦。

老朋友們,祝你

心中充滿愛,生活充滿歡樂!

06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裏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感悟:

你給的都是你自我“想”給的,

而不是對方想要的,

活在自我世界裏的付出,不值錢。

老了,和兒女相處時要牢記這點。

07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感悟:

顧慮太多,思慮太多,

就會導致束手束腳,一事無成。

老了,

不如放開自我,大膽去嘗試。

08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樣辦?”

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09

高僧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感悟: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養老的方式也是如此。

10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僅有八十塊錢。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塊錢吧。

感悟:

有些人總以爲是上蒼欠他的,

老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

貪婪之慾早已代替了感恩之心。

篇2:有哲理的故事

故事1:付出大於得到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提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必須要給它點顏色看看。可是你此刻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爲什麼B說:“如果你此刻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當趁着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爲自我拉一些客戶,成爲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着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纔會受到重大損失,十分被動。”A覺得B說的十分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此刻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哲理:

一個人的工作,僅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本事大於位置,纔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故事2:熱愛自我的工作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閒地坐在一棵大樹下頭,一邊乘涼,一邊編織着草帽,編完的草帽他會放在身前一字排開,供遊客們挑選購買。他編織的草帽造型十分別致,並且顏色的搭配也十分巧妙,能夠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了,遊客們紛紛駐足購買。

這時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編織的草帽,他腦袋裏立刻盤算開了,他想:這樣精美的草帽如果運到美國去,我敢保證必須賣個好價錢,至少能夠獲得十倍的利潤吧。

想到那裏,他不由激動地對老人說:“朋友,這種草帽多少錢一頂呀。”“十塊錢一頂。”老人衝他微笑了一下,繼續編織着草帽,他那種閒適的神態,真的讓人感覺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種美妙的心境。

“天哪,如果我買10萬頂草帽回到國內去銷售的話,我必須會發大財的。”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爲自我的經商天才而沾沾自喜。

於是商人對老人說:“假如我在你那裏訂做1萬頂草帽的話,你每頂草帽給我優惠多少錢呀”

他本來以爲老人必須會高興萬分,可沒想到老人卻皺着眉頭說:“這樣的話啊,那就要20元一頂了。”

要每頂20元,這是他從商以來聞所未聞的事情呀。“爲什麼”商人衝着老人大叫。老人講出了他的道理:“在這棵大樹下沒有負擔地編織草帽,對我來說是種享受,可如果要我編1萬頂一模一樣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繼日地工作,不僅僅疲憊勞累,還成了精神負擔。難道你不該多付我些錢嗎”

哲理:

如老人所言,當工作不能成爲一種享受而成爲一種循環往復的單調,確實會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們還是不得不爲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勞累。但“你爲了什麼而工作”卻是需要你我仔細思考的一個問題。僅有真正熱愛工作的人,纔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故事3:如何分配

有七個人以往住在一齊,每一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一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一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僅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我分粥的那一天。之後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最終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終一碗。爲了不讓自我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儘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歡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一樣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一樣的風氣。

哲理:

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必須是機制問題,必須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研究的問題。

故事4:你的心態

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牆。”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歡樂地迴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後,第一個工人還在砌牆,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築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態度決定一切;用完美的心境感觸生活!你手頭的小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

哲理:

如果都像第一個人,愁苦地應對自我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什麼成效;而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複,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歡樂的心境應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築自我的夢想,我想又有什麼樣的困難不能夠克服呢

故事5:學會與別人合作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爲學歷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樣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我是博士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麪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樣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爲什麼要下水,他問:“爲什麼你們能夠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明白這木樁的位置,所以能夠踩着樁子過去。你怎樣不問一聲。

哲理:

學歷代表過去,僅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當是學習型的團隊。

故事6:小創新大成就

美國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記錄顯示,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爲10—20%,令董事部雀躍萬分。可是,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時,則停滯下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部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會議中,有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部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裏有個提議,若您要使用我的提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此刻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提議行不通。您能夠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閱畢,立刻簽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mm。

總裁立刻下令更換新的包裝。試想,每一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1mm的牙膏,每一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哲理:

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當我們應對新知識、新事物或新創意時,千萬別將腦袋密封,置之於後,應當將腦袋打開1mm,理解新知識、新事物。也許一個新的創見,能讓我們從中獲得不少啓示,從而改善業績,改善生活。

故事7:貴在堅持

米琳大專結業後,前往南方某市求職,顛末一番努力,她和別的兩個女孩被一家公司初步錄用,嘗試使用期爲一個月,嘗試使用合格,將被聘用。

在這一個月之內,米琳和那兩個女孩都很努力,到了二十九天時,公司按照他們三人的營業本事,一項項給她們打分。結果,米琳雖然也很卓越,但仍然比另兩位女孩低一至二分。公司王經理託部下通知米琳:“明天你是最終一天上班,後天便能夠結賬走人。”

最終一天上班時,兩位留用的女孩和其他的人都關心的勸米琳說:“反正公司明天會發給你一個月的嘗試使用工資,今日你就不必上班了。”米琳笑道:“昨日的工作還有點沒做完,我幹完那點活,再走也不遲。”到了午時三點,米琳最終的工作做完了。又有人勸她提早放工,可她笑笑,不慌不忙地把自我工作過的桌椅拭擦患上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並且和“同事”一同放工,她感覺自我很充實,站好了最終一班崗。其它員工見她這樣做,都十分感動。

第二天,米琳到公司的財務處結賬,結完賬,她正要離開,頂頭遇見王經理。王經理對她說:“你不要走,從今日起,你到質量檢驗科去上班。”米琳一聽,驚住了,她不信賴會有這種好事。王經理微笑着說:“昨日午時我暗中觀察了你好久,應對工作你有堅持的理念。正好我們公司的質量檢驗科缺一位質檢員,我相信你到那裏必須會幹的很好。”

哲理:

堅持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德。

故事8:適當的獎勵

在臺灣旅遊時,聽過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臺南有位着名作家,童年時家境貧寒,父母以賣豆腐維持生計。每一天早上天尚未破曉時,他便與弟弟起身工作,兩人沿街叫賣。他告訴弟弟說:”我們把賣豆腐所賺的錢,拿回家給母親,幫忙家人過活。我們給自我的獎勵品是你我共享一塊豆腐,你一半,我一半。“

哲理:

那塊共享的豆腐,是他們勞動後換來的代價,是生命中愉悅的獎賞。生命必須付出代價,要勞苦,要歷練,才能享受成果。適當的獎勵,使得一切的勞動及付出獲得了肯定。然而,獎勵不必須要由別人來給,自我獎賞其實也一樣中人滿意,激勵自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故事9:揠苗助長

從前,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期望能早早收成。每一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十分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樣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几分。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心想:明天稻苗長得必須更高了。隔天早晨。一早起身,他迫不及待地起去稻田看他的“成果”。哪知,他跑到稻田時,卻看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哲理:

從事推銷事業,哪有一躍而成的事情每一棵植物,都需要陽光、空氣、水分及土壤才能逐漸成長。農夫也必須生天辛勤地澆灌、耕耘等,才能獲得成果。許多人爲了迅速獲取公司所供給的豐富獎金或分紅,而鼓勵組織內部人員存貨,讓他“更上一層樓”。豈知這種坐享其成者,往往欲速而不達。

故事10:怎樣纔算高貴

戴着手套的貓,抓不到老鼠。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總公司看好臺灣市場。打算正式進軍臺灣島之前,他們需要在當地先培訓一批高級幹部,於是進行公開的招考甄選。由於要求的標準頗高,許多初出茅廬的青年企業家都未能經過。

經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某公司經理脫穎而出。最終一輪面試前,麥當勞的總裁和韓定國夫婦談了三次,並且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會願意嗎”韓定國還未及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隨意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總裁大喜,免去了最終的面試,當場拍板錄用了韓定國。

之後韓定國才明白,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因爲服務業的基本理論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僅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纔有可能瞭解“以家爲尊”的道理。韓定國之後所以能成爲知名的企業家,就是因爲一開始就能從卑微做起,幹別人不願乾的事情。

哲理:

“低就”未必低人一等。對於許多選擇就業崗位的人們來說,首要的不是先瞄準好多麼令人羨慕的崗位,而是一開始就樹立好正常的就業觀念。如果幹什麼都挑三揀四,或者以爲選準一個崗位便能夠一勞永逸,那麼你就可能永遠是真正的低人一等。正如臺灣的女作家杏林子所說,“現將社會,昂首闊步,趾高氣揚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資格驕傲的卻不驕傲的人才是真正的高貴。”

故事11:自我爲中心

對於一隻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有個人一心一意想升官發財,可是從年輕熬到白髮,卻還只是個小公務員。這個人爲此極不歡樂,每次想起來就掉淚,有一天竟然號陶大哭了。辦公室有個新來的年輕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到底因爲什麼難過。他說:“我怎樣不難過年輕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着作詩寫文章,想不到剛覺得有點小成績了,卻又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趕緊又改學數學、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學歷太淺,不夠老成,還是不重用我。之後換了此刻這位上司,我自認文武兼備,人也老成了,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齡漸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無成,怎樣不難過呢”

哲理:

研究學問、學習技能,應當是爲充實自我,千萬不能爲了迎合別人的意旨,或隨時代潮流而盲目地進行,否則目的不能達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寶貴的光陰才最可惜。

故事12:目標的重要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第一組的人不明白村莊的名字,也不明白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着嚮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爲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明白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明白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着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僅明白村子的名字、路程,並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歡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向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哲理:

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我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明白自我的進行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到達目標。

故事13:選擇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先他忘了要火了。

之後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着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着第三個。

最終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一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爲了表示感激,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哲理:

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日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日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瞭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我的將來。

故事14:獎勵的是別人

一隻小灰兔得到了兔王獎勵的第一根胡蘿蔔,這件事在整個兔羣中激起了軒然大波。兔王沒想到反響如此強烈,並且居然是效果適得其反的反響。

有幾隻老兔子前來找他談話,數落小灰兔的種種不是,質問兔王憑什麼獎勵小灰兔兔王說:“我認爲小灰兔的工作表現不錯。如果你們也能進取表現,自然也會得到獎勵。”

哲理:

外界也能夠是我們成功奮鬥的一種動力。

故事15: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境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哲理:

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期望。

故事16:幼鷹學飛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齊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爲自我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齊,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終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最終飛了起來!

哲理:

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故事17: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可是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着,他們認爲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能夠一齊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着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裏的時候,裏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哲理:

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故事18:士兵與村民

許多年以前,有三個士兵從戰場上歸來。他們又累又餓,來到了一個村莊。由於連續的戰爭,村民們的收成很不好,他們趕緊把自我僅有的一點食物藏了起來,然後,到廣場上去看那三個士兵。他們哀嘆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們飽餐一頓。

士兵們竊竊私語了一會兒,一個士兵說:“你們沒有東西給我們吃,可是我們卻有讓大家共同分享的東西:我們有一個訣竅,能用石頭做湯。”

村民們感到十分好奇。不久他們就點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鍋。士兵們往鍋裏放上了三塊光滑的石頭。“這個,一會兒就能煮成美味的湯。”第二個士兵說,“可是,要是放上點鹽,再來點芹菜,它的味道就會更加鮮美。”一聽這話,一位村婦說:“太巧了!我正好想起來什麼地方還剩下了一點呢。”村民們一個個想起了什麼東西。不一會兒,蘿蔔、牛肉、奶酪紛紛添到了大鍋裏。在大家坐下來準備喝湯的時候,有人推來了一桶酒。

村民歡聚在廣場上,他們邊吃邊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當三個士兵醒來時,發現村民們全都站在他們周圍,還有一揹包麪包和奶酪。“你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禮物:用石頭做湯的訣竅,”一位長者說,“我們會永遠牢記在心間的。”

哲理:

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竅。可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點東西來,就能夠辦成讓大家分享的宴會。

故事19:不一樣的成功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午時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爲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我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爲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爲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爲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爲驚喜,他認爲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着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忙,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之後這本書果然伴隨着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爲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繫。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爲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之後,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哲理: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着,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故事20:子非魚,安知魚乎

一個學生來訪,抱怨班裏有某人特厭惡,總喜歡跟他比,影響了他的學習。

我問這學生,你喜歡吃蘋果嗎,學生愕然,但還是回答“不喜歡,但喜歡吃雪梨。”

“你不喜歡吃蘋果”“對”

“那有沒有人喜歡吃蘋果”“當然有!”

“那你不喜歡吃蘋果是蘋果的錯嗎”笑笑,“當然不是!”

“那你不喜歡他是他的錯嗎”…

“你喜歡吃雪梨”“對!”

“如果你的好友來了,你會請他吃嗎”“會啊!”

“你怎樣明白他愛吃呢”“問唄!”

“那還好,但很多人就不是這樣,覺得自我喜歡就以爲他人也喜歡。”

哲理:

自我喜歡雪梨,以爲魚也會喜歡,所以當魚餌放在釣鉤上去釣魚,魚兒總是不上鉤,於是就埋怨,這魚兒怎樣回事古人說,子非魚,安知魚乎

篇3:有哲理的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有哲理的故事!

1

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終抑鬱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

2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擔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可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爲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樣回頭看,碗是碎的。”

3

教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樣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教師說:“爲什麼不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4

窮人問佛:我爲什麼這樣窮?

佛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一個人一無所有也能夠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

言施:說讚美安慰的話;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善義的眼光給予別人;

身施:以行動幫忙別人;

座施:即謙讓座位;

房施:有容人之心。

5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樣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6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裏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7

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鬱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樣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樣做?貓說:你應當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此刻能夠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8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篇4:有哲理的故事

財富修養

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美國傳媒巨頭A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轉到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明白這位大亨爲什麼會在大庭廣衆之下做出如此有損形象的事情。

不一會兒,他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揚揚手中的雪茄,平靜地說:“對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親告訴過我,應當愛惜自我的每一分錢。”

麥卡錫是億萬富翁,照理說,應當不會理會掉在地上的雪茄,但它卻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是一種財富修養,這種修養正是他們創造巨大財富的源泉所在。

不生氣的祕密

古時候,有個叫艾迪巴的人,他一生氣就跑回家去,然後繞着自我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之後,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而一生氣時,他仍要繞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那怕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感情巫師

非洲一個部落酋長有三個女兒,前面2個女兒既聰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頭牛作聘禮娶走的。在當時是最高規格的聘禮。到了第三個女兒該出嫁時,沒人願出九頭牛的聘禮,原因是此女非但不漂亮,還很懶惰。

之後一個遠方的遊客聽說此事,就對酋長說:我願意以九頭牛患你的女兒。酋長非誠高興,把女兒嫁給了外鄉人。

過了幾年,酋長去看遠嫁他鄉的女兒,沒想到女兒變成一個氣質超俗的漂亮女人並且能下廚做美味佳餚款待父親。酋長很震驚,他偷偷問女婿:難道你是巫師嗎?你是怎樣把她調教成這樣的?

女婿說:我沒有調教她,我只是始終堅信你的女兒值九頭牛,所以她就一向按九頭牛的標準來做了,就這麼簡單。

心理暗示的作用十分神奇,尤其在婚姻關係中。如果你每一天試着發自內心地讚美你的愛人,而不是訴苦和抱怨,那麼你必須會發現,對方也在悄悄地改變,並且,是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

孫子問:“阿公!你生氣時就繞着房子和土地跑,那裏面有什麼祕密?”艾迪巴對孫子說:“年輕時,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時,我就繞着自我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邊跑邊想,自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跟別人生氣呢?一想到那裏,我的氣就消了,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工作和學習了。”

孫子又問:“阿公!成了富人後,你爲什麼還繞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艾迪巴笑着說:“邊跑我就邊想啊——我的房子這麼大,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那裏,我的氣就消了。”

丟掉另一隻鞋

在印度馬德里東北部的朱本拿河畔,有一座墳墓,墓主人叫甘地。

甘地一次外出,在火車將要啓動的時候,他急衝衝踏上車門,不細心一隻腳被車門夾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車門外。火車啓動後,她沒有猶豫,隨即將另一隻鞋業扔出窗外。

一些乘客不解地問他爲什麼還要把另一隻鞋子扔出去,甘地說:“如果一個窮人剛好從鐵路旁邊經過,他就能夠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隻鞋。”

甘地被當地人尊稱爲“聖雄”!一個人能隨時隨地想到那些需要掛奈何幫忙的人,他不是聖人是什麼?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這樣做,這個世界必須會像春天般的溫暖。

當機立斷

電腦名人王安博士生稱影響他一生最大的教訓是6歲時的一件事。

一天,王安走在樹下,突然,一個鳥巢掉在他的頭上,從裏面滾出一隻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於是連鳥巢一齊帶回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準養小動物,他只好輕輕把小麻雀放在門後。然後走進屋內,請求媽媽允許。

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他,他興奮地跑到門後,卻發現小麻雀不見了,一隻黑貓爭議有未盡地擦拭着嘴巴。

這件事讓王安得到一個很大教訓,只要自我認爲對的事情,不可優柔寡斷,必須立刻付諸行動。

不能作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篇5:有哲理的故事

1、寬容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厭惡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可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哲理:立場不一樣、所處環境不一樣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所以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境。要有寬容的心!

2、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衆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裏,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此刻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爲有傘;你被雨淋,因爲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我,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裏求觀音。走進廟裏,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爲何還拜自我?”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哲理:人生風雨,迷途困境,何處避雨,何時得渡,要想真正解脫,僅有靠自我。

3、鯊魚與魚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羣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一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一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一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立刻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之後,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着每一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可是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終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一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着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魚。可是失戀過的人都明白爲什麼,它怕痛。

哲理:很多人像這條鯊魚一樣,在多次的挫折、打擊和失敗之後,就逐漸失去了勇氣。活力死了,夢想死了,剩下的僅有黯淡的眼神和悲傷的嘆息,無奈,無助和無力。

4、對着大山喊話的孩子

有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着山谷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面八方傳來了陣陣“喂……”的回聲。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迴音:“你是誰?”孩子喊:“爲什麼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爲什麼不告訴我?”

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哪裏明白這一喊不得了,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回去對着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果會怎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中。

孩子笑了,羣山笑了。

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搖搖頭。

哲理:有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着別人的態度太冷漠、情緒太不好,卻不知你自我是對方一面最好的鏡子——如遇到這樣類似的情景,不妨問問自我做了什麼——想讓別人愛你,你得先去愛別人。

5、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有一個人從小雙目失明,懂事後,他爲此深深煩惱,認定是老天懲罰他,感到這輩子都完了。

之後,一位教師對他說:“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爲上帝異常喜歡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若干年後,當地傳誦着一位德意雙馨的盲人推拿師的故事。

上帝明白這件事後,笑道:“我很喜歡這個美麗而睿智的比喻,但要聲明一點;所謂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爛蘋果,不是我咬的,是蟲蛀的。

哲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你的醜陋不是因你前世有過錯而受到懲罰,相反,你以往是上帝最鍾愛的人,不要因爲你的某種缺憾而懊惱,今日的你也許並不出衆,也許明天,你就是美麗的彩虹!所以說,外表並不存在美麗和醜陋,那些只是人們的個人觀點罷了,而真正能夠決定你美麗和醜陋的人,應當是你自我。只要對自我充滿自信,加上善良的心靈。你,沒有理由不是最美麗的,至少,你發現了最完美的自我……

6、釣竿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爲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能夠自我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必須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爲,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爲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哲理:有太多人認爲自我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爲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爲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7、佛祖買佛像

佛下山佈道講經,在一家店鋪裏看到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像。店鋪老闆要價五千兩紋銀。佛十分喜歡那尊佛像,欲討價還價。店老闆見佛如此鍾愛,便更加咬住價格不放。

佛回到寺院對衆僧談起此事,衆僧問佛打算多少錢買它,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衆生,慾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

“怎樣普度呢?”弟子問。“讓他懺悔。”佛笑曰。

第一天,一名弟子被安排到那店鋪和老闆砍價,講到四千五百兩,未果。

第二天,第二名弟子講到四千兩,未果。

第三天,……

如此,到第九天時,買主所給的價錢已經低到二百兩。眼看着買主一個比一個給的價格低,老闆開始怨責自我太貪心。

第十天,佛親自下山,以五百兩紋銀與老闆交易。老闆十分高興,又贈送佛龕臺一具。佛謝絕了佛龕,單掌作揖笑着說:“慾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吧!”

哲理:做人不可貪,凡事要有度!沉溺於貪婪之中,往往會失去正確的思維,念頭稍微差異,境界完全不一樣。這個故事給人的警示很多,很多。。也有人說這故事該送給那些炒股的散戶們!

8、小青蛙

一隻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它已經沒有什麼食物了。小青蛙每一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窪裏,說:“此刻不是還餓不死嗎你着什麼急”最終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一個大河塘,那裏面有很多好吃的,它能夠自由遊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我的夥伴:“你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可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那裏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那裏,懶得動了!”

不久,水溝裏的水乾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哲理:僅有敢於打破自我固有的圈子,纔可能改變自我的命運,纔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願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不會有所突破。

9、天堂和地獄

約翰爲了聰明地選擇死後的歸宿,他分別參觀了天堂和地獄。

他首先來到了地獄,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美味。奇怪的是,他們全都面黃肌瘦,一個個無精打采。約翰仔細一瞧才發現,原先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的手把長達4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上的東西,所以他們只能眼睜睜看着食物捱餓。

約翰又來到了天堂,發現所有的用餐設備和方式跟地獄都一模一樣。但這兒的人卻面色紅潤,並且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約翰感到十分奇怪,他們爲什麼不怕飢餓?約翰很快地看出了答案,原先天堂的人從不把手上的食物餵給自我,而是愉快地遞給他人吃,這樣,誰都能夠吃上美味佳餚;而地獄的人只想喂自我,所以只能捱餓。

哲理:天堂和地獄原本就僅有一步之遙,只是因爲多了溫情和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天堂成了歡聲笑語的場所,地獄成了滿是抱怨和飢餓的地方。

10、壁虎的故事

在日本發生了一件事:有人爲了裝修家裏,拆開了牆;日式住宅的牆壁通常是中間架了木板後,兩邊批上泥土,其實裏面是空的。

他拆牆壁的時候,發現一隻壁虎被困在那裏一根從外面釘進來的釘子釘住了那隻壁虎的尾巴。那人見狀,既覺可憐又感好奇,他仔細看了看那根釘子,天啊!那根釘子是十年前蓋那房子的時候釘的。

到底怎樣回事?那隻壁虎竟然困在牆壁裏活[本文來自於大學生必備網]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牆壁裏的十年,真不簡單。不對呀?他繼而尋思,尾巴被釘住了,一個步子也跨不出的這隻壁虎,到底靠什麼撐過了這十年?他於是暫時停止了裝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麼!他要一探究竟。

過了不久,不知從哪裏又鑽出來一隻壁虎,嘴裏含着食物...啊!他一時愣住了,這是什麼樣的情形啊?爲了被釘住尾巴而不能走動的壁虎,另一隻壁虎竟然在十年的歲月裏一向不停地銜取食物餵它。

他看了以後,很感動,想像不兩隻壁虎之間的關係:親子,朋友,愛人,手足......他走出房間辭退了裝修工,輕輕鎖上房門,把這間房屋留給這兩個懂情的生靈。

哲理:我們不必探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其實故事的真假並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喻意。在人類的社會中隨着計算機的普及,人與人獲取相關的信息更快速,可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否也越來越接近呢?想想那隻被困在牆壁中的壁虎,想想那隻十年如一日給那隻被困的同類餵食的壁虎。我們爲它們鍥而不捨,爲生命而頑強堅持的精神所感動,爲它們那種憑毅力戰勝困難的決心所感動,爲它們那種愛,爲它們那種永不放棄對方的真摯情感所感動。...所以,永遠也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

篇6:有哲理的故事

故事1: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明白,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一樣的廟。

彌樂佛熱情歡樂,所以來的人十分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終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哲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故事2: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必須會貧窮的。”“爲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我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哲理: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所以,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我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我的專長。

故事3: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先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哲理: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故事4: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爲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明白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爲我的醫術高明,名氣所以響遍全國。

哲理: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故事5: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終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提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日也不用準備筵席,並且沒有火災的損失,此刻論功行賞,原先給你提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提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哲理: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故事6:救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纔自我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哲理:在幫忙別人的同時也幫忙了自我!

勵志故事7:出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着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可是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簡便了很多。

哲理: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明白,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我鋪路

故事8: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爲‘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十分苦惱,因爲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爲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向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向跟隨着你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向讓他們跟着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

哲理:對於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故事9: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之後,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鉢傳人。

哲理: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故事10: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簡便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之後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着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能夠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我的;第三,別的手任怎樣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能夠甩手的,僅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麼。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哲理:你和你圈子裏所深信的對某些事物的看法,在別的人和別的圈子裏看來也許完全不一樣。

故事11: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爲孩子能夠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爲妻子能夠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當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回到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我說:如果當時這個農民稍有遲疑,可能一個都救不了;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哲理:很多事情根本沒有錯與對,也容不得你去細想錯與對,如果過於猶豫或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可能什麼事也做不成。

故事12、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終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我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應對現實的生活。

哲理:僅有把夢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故事13、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牀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爲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十分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十分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我的牀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十分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爲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忙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爲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日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哲理: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當的樣貌。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之後……

故事14、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衆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短文學網:duanwenxue.)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臺下的聽衆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爲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必須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我的本事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哲理: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

故事15、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着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僅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那裏,和我一齊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歡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哲理:完成夢想,不必須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能夠了。

故事16、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能夠。可是大家之後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明白是在給自我建房子,他怎樣會這樣呢此刻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我的生活,不是進取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我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我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一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僅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我創造的!”

故事17、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立刻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樣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哲理: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我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所以而生。

故事18、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明白,她怎樣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貌......”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先,是自我家的窗戶髒了。

故事19、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樣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能夠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最終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以往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哲理:習慣幾乎能夠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嚐了鮮血的老虎。

故事20、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爲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可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着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哲理:人多半是生活在猜想和期盼中,如果你對自我的未來一覽無遺,也許一切都會索然無味。

【小編簡評】

有哲理的故事 (優選60個)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有哲理的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文章主題深刻。

標籤:哲理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