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勤儉節約精彩多篇

勤儉節約精彩多篇

關於勤儉節約的優秀作文素材 篇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一個同學都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這首詩讓我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同時,也深深懂得了勞動的重要性。事實上我們的先輩們一直都把節儉當成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就那身邊的同學來說,有的同學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頻繁地更換文具;有的同學禁不住誘惑,每天都買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學經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說起來如數家珍。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浪費在有些同學眼裏似乎非但不是讓人羞恥的事,反而成了一種追求時尚。吃飯只吃幾口就倒掉才顯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隨手扔掉才顯得酷。更有甚者,當你批評這些現象時,一些學生甚至說:“我畫的是自己的錢,我的東西怎麼處理有沒有損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來指手畫腳?”“現在很火水平提高了,到點飯菜可以理解,用不着這麼斤斤計較。”“我國是農業大國,這點糧食算什麼?”

雖然我們現在條件好了,可是,還有好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不能夠上學,許多失業家庭尚待改善,許多受災地區的人還吃不飽,穿不暖。

據許多報紙雜誌介紹,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國家,也是很注重節儉的,從來都是富日子窮過。而我們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來,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卻學會了窮日子富過。

我們現在還小,還沒有能力爲國家、爲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但勤儉節約確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節儉下的東西其實也能起到爲國家積累財富的作用啊。那麼,就讓節儉從我開始吧!從我開始,不浪費一張稿紙,不浪費一滴水,不盲目花一分錢……

勤儉節約 篇二

升入國中一個月,學校開始了課後延時服務,學校爲了同學們節省時間給我們提供了晚餐。可是,我每一次路過走廊就會看見那個銀色的桶裏,全是同學們丟棄的米飯、饅頭以及包子。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我很生氣,覺得這就是與吸血鬼沒有本質上的任何區別,農民的血汗豈是我們這樣糟蹋的嗎?難到我們忘記了過去。

四五十年代中國積弱積貧,人民苦不堪言,缺吃少穿,有的人實在餓了就吃觀音土,這種土雖然能抵擋一時的飢餓,但是卻無法從人體排出,吃的多了肚子就會被活活撐死。爲了活命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那個時候樹皮剝光了,草根挖沒了,能吃的都填了肚子。

當年的共產黨在長征的時代,與日本人抗爭的時代,與國民黨人抗爭的時代,一路上吃草根,吃皮帶,餓死的人不計其數。我還記得在我們國小六年級讀的一篇課文《金色的魚鉤》,爲了讓孩子們好好的活着,能吃飽,老班長都在節約自己的口食。

現在好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富足的食物,讓我們免受飢餓之苦,我們現在卻忘記了那可怕的時代,忘記了那些可滿分作文網怕的災難。

很多人肯定會說:“這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現在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了,糧食永遠都是富足的,不需要那麼節儉了。”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鏡頭,一個消防員灰頭土臉的吃着一個饅頭,對記者聲音十分低沉地說:“救救我吧,幹吃一個饅頭真的很難受,哪怕實在不行你能給我買一包榨菜嗎?”他的樣子讓我十分的心痛,我們不用像他們一樣爲了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每一次工作都是在與死神搏鬥,再看看我們?真的是令人失望透頂,我們吃着可口的包子,喝着鮮美的湯,卻依然浪費,這是爲什麼?難到我們都是富豪,都是貴族。

我說了這麼多話,一定會有人說:“你算什麼?你以爲你很厲害呀?用得着你在這裏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嗎?”

面對這樣浪費的情景,我有責任說,我要說。

在這裏,我引用電視劇裏彭總的一段話:

“這是什麼?這是農民的血汗!多少黨,和國家的領導同志每次吃完飯都用開水把碗涮涮喝掉!可你們卻如此浪費!可恥啊!簡直就是犯罪啊!”

毛澤東曾說“貪污和浪費是最大的犯罪。”同學們請珍惜糧食吧,讓我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吧!

關於勤儉節約的優秀作文素材 篇三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爲富足,我們有權享受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爲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爲;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數據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着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對象和上億流動民工,儘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爲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爲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着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對於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諸葛孔明“以儉養德”傳爲佳話;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纔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