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優質多篇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優質多篇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 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所教四年級2個教學班。這些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三.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24課,其中第23、24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爲五部分

(一)我們吃什麼:本單元從學生的飲食這一最基本的生活經驗切入,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知道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飲食;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設計食譜;養成科學飲食的好習慣。逐步從探究科學飲食的多種活動中意識到要珍愛生命;善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爲學生以後探究人的生長髮育等方面知識打下基礎。(包括1、2、3、課)

(二)水裏有什麼:本單元是在繼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后,又一次以水作爲探究對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水與其他物體的混合和分離等特點的單元。在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積極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深度用學到和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進一小提高實驗,蒐集整理信息,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爲今後進一步探究有關水的其他特徵奠定基礎。(包括4、5、6、7課)

(三)植物的生活: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常見植物的基礎上,對植物的各部分進行細緻的研究。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科學探究的經歷,對科學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所以在進行本單元的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整理信息,表達與交流,藉助工具對事物進行定量觀察,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再加上學生對植物比較熟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進行本單元的科學探究並不困難。本單元在本冊書中編排體現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學習本單元,能爲後續研究植物與土壤的關係,植物與環境的關係,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問題打下探究技能與知識的鋪墊。(包括8、9、10、11、12課)

(四)空氣和水的力:本單元主要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通過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對比實驗,觀察研究及動手製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空氣及水的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爲後續的科學探究活動奠定基礎。(包括13、14、15、16,17課)

(五)熱的傳遞:本單元主要選取了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現象,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引領,如杯子變熱了,煮稀飯時米粒在水中游動等進入相關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並在其過程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包括18、19、20、21,22課)

(六)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觀察植物的身體結構,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瞭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植物實施環割有哪些益處。

6 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 動手能力:學習製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

五.教學進度安排

六.評價工作安排

(一)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二)成立互助小組,由班級中優秀學生輔助學困生。

(三)建立學習組織,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人盡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一)課題名稱:《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設計能力,助推學生科學素養》

(二)研究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爲主,社會實踐爲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八.教研課安排

根據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開展聽評課活動,採取個人講課與聽課相結合的方式,講公開課不少於1節,聽課不少於15節,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提高授課水平。

九.業務學習

(一).第一週學習學校教學計劃與教研組計劃

(二).第二週學習本冊科學教材

(三).第三週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四).第四周—第二十週學習給教師的建議1—17條

十.教學措施

1 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 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 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 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 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 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 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十一.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即通過科學教育使全體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全體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根據學校及教研組的指導,科學實踐活動安排如下:

第九周食物裏的有害物質 第十四周 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與使用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篇2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的從知識的覆蓋面看,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科學三大領域,各領域的知識或以綜合主題單元的形式,或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呈現,前者如《冷和熱》單元,後者如《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從探究技能的覆蓋面看,既覆蓋了單項的初級過程技能,又出現了綜合過程技能中的“假設與蒐集證據”。老師們可以對照教材所設計的活動,考查諸活動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訓練內容,進行相應指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覆蓋面也很寬泛,覆蓋了“對待科學”“對待自然”“對待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個:空氣的性質、空氣流動的規律、空氣對運動物體的影響和對生命的影響。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機會比較多,他們對好多都會感到驚奇、感到有趣,教師要抓住好學生的興奮點進行教學。

第二單元《冷和熱》。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單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熱傳遞的方式、物體吸熱散熱性能、物質三態的變化及其變化條件、熱脹冷縮、霧雨露霜的成因及蒸發、凝結等。這個單元探究的問題比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讓孩子先學會訂計劃,學會與他人合作,講究操作的嚴密性。

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包含的核心概念有聲音來源於物體的振動,聲音能穿過許多物質,耳朵聽聲的機理,聲音的音色、音強和音調,樂音和噪音等。這一單元與原先的自然課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注重了活動性和趣味性。

第四單元《食物與消化》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營養搭配、消化器官的認識及食品安全的知識。教學時要從價值觀上入手,讓學生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第五單元《假設與蒐集證據》,是專門的探究技能練習單元。本冊教材前面的諸單元大量滲透了“假設與蒐集證據”的活動,本單元是對這一過程技能的昇華和提煉。

二、教學建議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好多教師認爲會教了,科學就是那麼回事情,於是出現了一些對“用教教材”的誤解。他們有的任意的增刪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認爲這樣就是“用教材教”。其實不然。“用教材教”是一種思想,在“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對於我們在用教材教的時候考慮到的一些問題,編教材的專家們他們都會有所考慮,有的比我們考慮的還要全面,還要具體。所以我們在拿到教材時必先領會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要表現的意圖。只有把握了這一點,也只有先教好教材,我們纔會真正的去實現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們的預測

猜想、預測是做科學的第一步,它反應了孩子們某一問題的看法,反應了孩子們的已有知識經驗。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預測的機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猜想,在沒有得到證據前不要對孩子的猜測妄加評論。而且還要關注預測背後的深層內涵,即孩子們爲什麼會這麼想。接下來我們要對這些猜想加以分析處理,組織學生去找證據。

3、注重證據的合理性和可重複驗證性

本冊探究的綜合技能的着力點就是“假設與蒐集證據”所以在找證據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們注意證據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證據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設。如果不能則要讓孩子們學會思考,是我找的證據不對,還是我的一開始的假設就有問題,學會反思,然後要再實踐。其次,要注意證據的可重複驗證性,即我找的證據是能夠經得起多次驗證的,並不是偶然的。證據還要充分,有時還需多找一些,這樣更合理一些。

4、講究評價的策略

評價一直是我們做得比較薄弱的環節。學生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可以採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的形式,在每一節課上有我們的評價,這學期尤其將單元評價單獨列了出來,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後面的評價表,自己還要做一些評價表。要讓孩子感覺到評價也是一件樂事,這不得不讓我們對評價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採用心情曲線、填合作餅圖、項目標星的方法,不僅關注做了沒有,更關心做得怎麼樣,與同學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等等。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和“聲音”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

(1)、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

(2)、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3)、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

(4)、對磁鐵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磁鐵的兩極,兩極的相互作用。

(5)、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的實驗,研究的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例如,對於空氣是否熱脹冷縮,要求學生想出一些觀察的方法。包括用什麼方法把空氣裝起來,怎樣才能不使空氣跑掉,怎樣才能看到空氣遇冷或遇熱後的體積變化。在探究活動中,要求國小生自己想出觀察的方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他們要在積累和掌握了對這一事物的有關知識和一定的觀察經驗之後,纔可能做到。由於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空氣”單元,並已經掌握了觀察液體熱脹冷縮的方法,所以在這裏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是適時的。我們希望在其他活動中,也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自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在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爲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爲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雲量和雨量、氣溫、天氣、磁性的強弱、聲音的高低等。在溶解、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等活動中,也對學生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有生命的物體”單元就要求學生廣泛收集事實,嘗試着進行加工和整理,並運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最終形成生物的概念。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希望老師們勇於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爲核心的國小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層次。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爲指導,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所教年級學生現狀的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年級學生經過低、中年級的自然學習,對自然科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學生基本情況:

1、可喜之處:通過三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爲突出。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

按教研室的進度進行。

一至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篇5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到生物園裏學生物》、《課外活動》、《文藝匯演》、等4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爲本,以科學探究爲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土壤與岩石》單元主要讓學生做土壤成分實驗,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和諧的自然界》列舉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知道保護色、擬態、冬眠等保護方式。通過實驗瞭解植物適應環境的特性研究螞蟻和蜜蜂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懂得食物鏈的含義,理解爲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瞭解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如何保持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平衡,制定計劃開展保護動植物的活動等主要內容。《熱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主要學習熱的傳遞方式及熱對物體形狀與大小的影響及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瞭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等主要內容。《透鏡與生活》要求學生用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規律及應用;做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瞭解近視眼的形成及預防;注意用眼衛生。《地球運動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變化,做模擬實驗。探究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爲的影響。查閱資料觀察記錄月相變化,瞭解月食、日食現象。查閱資料瞭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徵、有無動植物和空氣等內容。《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種花的過程;在校園或家庭創設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學目標: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係。

2、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3、探究熱傳遞的方式及與人們的關係。

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衛生。

5、瞭解地球、月球的公轉及位置關係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晝夜產生及對生物的影響。

6、瞭解生物羣落並栽培植物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繫。

7、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與熱傳導有關的實驗、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的模擬實驗儀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帶,也不好組織,這此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爲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爲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着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爲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爲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保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頻等。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除《植物向哪裏長》《密切聯繫的生物界》《溫度計的祕密》《凸透鏡》《彎彎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課時,每學一單元都要複習、測試,大約要兩個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