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上下五千年多篇:魏徵進諫的故事精品多篇

上下五千年多篇:魏徵進諫的故事精品多篇

魏徵被李世民重用 篇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徵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李世民一見魏徵,就非常生氣地責問他:“你爲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徵將有殺身之禍。

可是,魏徵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徵這種不畏強權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心眼裏欽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魏徵的故事_歷史故事 篇二

魏徵進諫

貞觀中後期,整個社會的形勢越來越好。李世民對創業之初的困境漸漸淡忘,勵精圖治的銳氣也漸漸消磨了,滋長了帝王的奢侈之心。飽經憂患的魏徵,看在眼裏,急在心頭。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陽,路上住在顯仁宮(今河南宜陽縣)。大隊人馬安頓下來,侍女奉茶,太宗一看茶盤、茶杯都是幾年前來這兒用過的舊銀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總管叫來,狠狠地訓斥了一通。總管心想:貞觀初年,皇上您自己省儉得很,怎麼如今嫌這嫌那的呢?心裏不明白,嘴上卻只好認錯,趕忙命御廚將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幾樣海鮮。晚上,太宗來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爲不悅:“怎麼搞的,海味不見薪奇,山珍又少得可憐,總管哪裏去了?快把他貶爲百姓!”說罷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徵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來到太宗的內宮。這時的魏徵已是唐太宗的寵信之臣,進出較爲方便,與太宗講話亦自在得多了。敘過君臣之禮後,魏徵轉入正題:“陛下,臣聞皇上爲總管侍奉不好而發脾氣,臣以爲這是個不好的苗頭。”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國家殷實,多花幾個小錢有什麼了不起?再說,我可是一國之君啊!”

魏徵深感唐太宗“當局者迷”,便決計爲他指點“迷津”:“陛下,正因爲您是一國之君,所以您一開頭,馬上上行下效,整個社會就要形成一種奢靡的風氣,那就糟了。”

“愛卿,請不要把話說得這麼嚴重。國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誰敢向我看齊?”

魏徵越發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想:皇上經常把隋亡的教訓掛在嘴上,何不以此來警策皇上呢?

“陛下,當年隋煬帝巡遊,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獻食物或貢物不精而被責罰。如此無限制地追求享受,結果使老百姓負擔不起,導致人心思變,江山丟失。皇上怎麼能效法隋煬帝呢?”

這一着真靈,唐太宗果然大爲震驚:“難道我是在效法隋煬帝嗎?”

“是的,陛下!像顯仁宮這樣的供應,如果知足的話,會很感滿足的。但如果煬帝來,即使供應再豐盛精美一萬倍,也難填他的欲壑。”

唐太宗聽了既震驚又感動:“愛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講不出這種話的啊!”

在封建時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命爲“真龍天子”,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如有誰撫之,就要被殺,故批評皇帝就叫“犯龍鱗”,很危險。魏徵爲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黎民百姓的安居樂業,不畏“犯龍鱗”,剛直敢言,勇於諫諍,檢點太宗的過失,這該要有多大

的勇氣啊!作爲一個明君,有時也免不了對魏徵不顧“天子”面子,當面“揭短”而大光其火。有一次,魏徵又在朝廷上把唐太宗弄得很尷尬。退朝之後,太宗發狠道:“魏徵每次上朝都掃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殺了他!”當然,唐太宗最終沒有殺魏徵,想通之後,反而更加信任魏徵了。在魏徵爲代表的大臣帶動下,貞觀羣臣爭相諫諍的空前絕後的局面,它是貞觀之治形成的重要因素。

魏徵擇主

魏徵字玄成,館陶人,博聞洽見,嗜書如命,廣涉典籍,冷靜善思,是一個胸懷政治抱負的奇士。

魏徵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有識之士,他先後參加了元寶藏的起義軍,而覺其乃烏合之衆,後來歸隱,其後在李密軍中當一員謀士,至少體現了一些其價值,不過當時魏徵題得一些有識的做法未得到李密的賞識。這也預示着李密其人的目光淺顯不是伯樂之才,所以後來李密兵敗降唐,他隨李密入長安。後來李密心有不甘,又起兵反對李淵,不久兵敗被殺。

魏徵在降李的時候,認爲李唐政權較有前途,就向李淵請求去招撫李密的舊部,取得了成功。徵得李淵的同意之後,魏徵以國君之禮葬了李密,並撰文把李密比作垓下失敗的項羽,意即李密雖然失敗,也還是一位大英雄。他不怕李淵追究,實事求是的描述李密的態度和精神,得到了時人和後人的讚揚。從沒有人指責他背叛李密,投降李淵。大概是因爲天助李唐,而魏徵也是順天意而行吧。

太子李建成聽說魏徵非常有才幹,任他爲太子洗馬,深得太子敬重。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被殺,李世民當了太子。魏徵被秦王府的人馬捕獲,囚禁獄中,待命處決。李世民聽說魏徵是一個奇才,不忍加害,便派人將他傳入府中。一見到魏徵,李世民責問道:“你爲什麼挑撥我們兄弟間的關係呢?”魏徵沒有巧言機辯,而是據理回答:“人各爲其主。如果太子早聽信了我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我忠於李

建成,又有什麼錯呢?管仲不是還射中過齊桓公的帶鉤嗎?”

李世民見魏徵說得既坦率又有理,非常欣賞他的才華,就赦免了他。魏徵爲李世民愛才、惜才之心所感動,決定歸順李世民,竭誠效勞。

魏徵最有名的幾次進諫及李世民的反應 篇三

1、魏徵進諫,凡是他認爲正確的意見,必定當面直諫,堅持到底,決不背後議論,這是他的可貴之處。有一次,唐太宗對長孫無忌說:“魏徵每次向我進諫時,只要我沒接受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答應,不知是何緣故?”

未等長孫無忌答話,魏徵接過話頭說:“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太宗說:“你當時應承一下,顧全我的體面,退朝之後,再單獨向我進諫,難道不行嗎?”

魏徵解釋道:“從前,舜告誡羣臣,不要當面順從我,背後又另講一套,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現,而是陽奉陰違的奸佞行爲。對於您的看法,爲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讚賞魏徵的意見。

2、魏徵主張取信於民,不要朝令夕改,讓人無所適從。唐朝原定18歲的男子才能參加徵兵服役。一次,爲了多徵兵鞏固邊境,唐太宗要求16歲以上男子全部應徵,魏徵堅決不同意。他說:“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爲了充數把不夠年齡的人也弄來呢?況且這也是失信於民。”

唐太宗問自己是否有失信於民的事,魏徵舉了三個例子。太宗雖然覺得言詞尖刻,難聽刺耳,但心中仍很高興,認爲魏徵忠於朝廷,是以精誠之心輔佐自己以信義治國。於是便下令停止執行徵召中男入伍。同時獎賞魏徵金甕一口,以資鼓勵。

3、在個人享樂方面,魏徵經常犯顏直諫。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獵,車馬都準備好了,最後還是沒敢去。魏徵問他爲什麼沒有出去,太宗說:“我起初是想去打獵,可又怕你責備,就不敢出去了。”還又一次,唐太宗從長安去洛陽,因爲當地供應的東西不好,唐太宗很生氣。

魏徵對太宗說:“隋煬帝就是因爲無限制的追求享樂而滅亡的。現在因爲供應不好就發脾氣,以後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滿意。供應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慾望是無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劇又該重演了。”太宗聽了這番話肅然心驚,以後很注意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