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節放鞭炮的吉祥寓意新版多篇

春節放鞭炮的吉祥寓意新版多篇

春節放鞭炮的吉祥寓意 篇一

春節放鞭炮的吉祥寓意

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驅趕年獸。爆竹爲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春節期間,各街巷通衢裏,大戶人家懸燈結彩。街頭巷尾,鄉里材社,到處百藝雜陳,各獻高技,熱鬧非凡鄉間多延請戲班劇團演戲,還開展聽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種的娛樂嬉戲,也有舞獅子,耍龍燈等種種文體活動。人們歡天喜地,共慶新春。

春節放煙花爆竹能夠增強節日氛圍,調動人們積極的情緒,放完鞭炮滿地的紅色代表喜慶、幸福、吉祥。紅色能使人適度的精神緊張,保持精神集中,爲迎接新的一年的一切做好準備。燃放煙花爆竹時聲勢能給人以暢快淋漓的感官享受,現代人工作學習壓力過大,可通過燃放煙花爆竹得到一定的釋放,緩解平日的壓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保護了本民族的獨特風俗,增添了世界文化大花園的活力。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爲“爆竿”。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曆纔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爲之。稱曰“爆竹”。

圍繞着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着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爲盛行。

紅紅活活過春節,熱熱鬧鬧團圓飯,圍繞着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民俗習慣,偏的不說,就拿放鞭炮、舞獅子、耍龍燈等等的一切風俗,隨着科學文化的進步也都不同程度的賦予了新的內容。

中國人有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習俗。鞭炮也叫爆竹,爆竹聲中除舊歲。除夕夜裏人們用爆竹聲辭舊歲迎新春,大年七年級人們一開門便燃放爆竹,叫做“開門爆竹”。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鞭炮,它是中國特產,在外國是沒有的。從古至今,由於人們不斷加工、改進,爆竹的品種、樣式越來越多,色彩也跳出了單一的火紅色。除了傳統的百子鞭炮、單響、雙響的花炮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花炮,並取了一個個文雅、富於詩意的名稱。如:“金菊吐豔”、“飛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紅梅”、“金猴騰空”等等,還有百頭、千頭、萬頭,甚至長達十萬頭的巨型鞭炮,真是應有盡有,五花八門。

古時沒有火藥和紙張製成的鞭炮,人們用火燒竹子,竹子發出的噼噼啪啪的爆裂聲可以嚇跑鬼祟,古人以此避不詳取吉利,現在的爆竹更多的是喜慶娛樂的活動。而且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慶嫁娶、重大典禮,以至建房、開張,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表示喜慶。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爲“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七年級起牀,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裏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春節放鞭炮的傳說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爲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纔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鞭炮爲什麼都是紅色的?

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爲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因爲紅色喜慶,所以鞭炮也做成紅色的。

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魈惡鬼。”這也是後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近年來,作爲春節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很多地方陸續改變了春節城市禁止放炮的規定,給廣大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機會。城市春節因爲有了鞭炮而熱鬧非凡。當除夕午夜零時新年鐘聲敲響時,舉國進入沸騰狀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中國人融入狂歡的世界。國人在滿天燦爛的煙花與滿地紅紅的紙屑中,度過一個紅火的中國年。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 篇二

今年春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比往年少了許多。這樣不但環境好了,而且居民也休息好了。但是,這樣就缺少了我們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過年習俗————放鞭炮,這可讓人們左右爲難了,怎麼辦?

有一些百姓覺得,應該放鞭炮。如果不這樣做,缺少了年味就不算過年了,這樣有什麼意思呢?

但是大多數人覺得還是不放鞭炮爲佳。因爲放鞭炮時會產生大量煙霧,破壞環境,產生垃圾,增加環衛工人的負擔,讓別人沒法休息,還有安全隱患,會引發火災,炸傷眼睛,我在報紙上就看到好幾起小朋友放鞭炮被炸傷眼睛的事情,總之壞處多多。

在我們家,我們放“鞭炮”,但是我們放的是那種超安全且環保的“鞭炮”,連三歲小朋友(我妹妹)都能放的。它就是快遞箱裏裝易碎品周圍保護用的塑料紙袋,裏面充滿了空氣,用力一踩,就會發出嘭嘭的響聲,這還不是和鞭炮聲差不多?沒有污染,卻同樣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所以,我們應該少放或者不放煙花炮竹,或尋找替代品。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同時也保留了中國的傳統民俗。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篇三

春節的意義

人們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華兒女,而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放眼中華大地,舉目五洲四海,每逢春節,禮花綻放,龍舞翻飛,歡聲笑語盪漾,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也正走向世界。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春節,也是世界的春節。春節首先是個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而人特別是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中國有句老話:“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意思是說一年忙到頭的人們,四處漂流的人們,過春節時一般都要回家,父子兩代,祖孫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個躬,父慈子孝,母良妻賢,人們在鞭炮聲中,在鑼鼓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着人間溫暖。這種溫暖同金錢無關,同權力無關,同勢利無關,是骨肉情,闔家歡。同時,春節還是加深人與人之間感情、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節日,是團結的節日。不但在親人之間,即使在互不相識“外人”之間,包括在有些隔閡、有些矛盾的人們之間,春節見面時也會客氣一點,會有笑容和寬容。有點理解和關心,一句“恭喜發財”,一句“新春愉快”,誰聽了誰高興。總之,春節是使人和陸相處、歡樂愉快的盛大節日。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放鞭炮和點明燈旺火的出發點是一樣的。但燈火只有光亮,卻沒有聲音。光亮能夠驅鬼避邪,聲音更能避邪驅鬼。

新年之際燃放爆竹,已成爲人們代代送舊迎新的一樁盛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繪爆竹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爲束帛氣爲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們燃放鞭炮,已無驅魔逐鬼之意,全是爲了歡慶節日,振奮精神,增添歡樂氣氛。爆竹也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而多種多樣,有單響、雙響、百子千子鞭炮等;名稱也越來越富有詩意,如飛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紅梅、金猴騰空等等。每到除夕之夜、春節降臨之零點時,中華大地與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齊放鞭炮,百花齊放,萬炮轟鳴,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萬家歡樂慶團圓,成了華夏民族一道獨特的風景。

相傳放鞭炮的來歷是從宋代發明火藥之後開始的,也有說火藥是魏晉時期道士煉丹發明的。魏晉時期紙張昂貴,不可能用紙做鞭炮,很可能是用竹筒填上火藥做成的。

放鞭炮與姜子牙有關。相傳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滅了商封王,就上封神臺去封神。一個個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馬氏卻跑來了。姜子牙在渭水釣魚等待周文王時,老婆就嫌他窮,一跺腳走了。現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來要神位,就沒好氣地說:封你一個掃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兒黑就往哪兒鑽。後來,過年放鞭炮就是爲了崩掃帚星,讓她沒處躲藏。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當地竹子很多,過年時就燒竹杆竹枝,發出一些聲響來。根據古書記載,鞭炮原來叫爆竹,就是燒竹子造響動。有了火藥之後,特別是造紙技術提高之後,用紙做炮才時興起來。特別是成串的小鞭,幾乎全是紙和火藥做成的,編到一起像一條鞭子,所以纔有了鞭炮的說法。在南方還有大年夜搖毛竹的習俗。說是某座山上有一個山角精,它總是騙人吃人。春筍、冬筍弟兄二人,一個勤快懂事,一個好吃懶做。這天冬筍聽到外面有人喊他到後山去吃甜番薯,他就信以爲真地跑去,結果被山角精抓住了。要不是春筍哥哥在家搖動毛竹,竹葉飛去遮住山角精的眼睛,冬筍就死定了。第二天山角精又喊冬筍,冬筍又受了騙,跑過去就被山角精噴出的毒氣毒昏了。這時春筍又搖動毛竹,並且和毛竹一起趕到,才把山角精壓住了。

春筍冬筍便也長在了泥土裏。據說現在大年夜時,當地人還讓孩子們去搖毛竹,既是爲了避邪,也是要讓孩子學習毛竹的爲人,還要孩子長得像毛竹一樣高大挺直。

春節放鞭炮安全小常識

不要讓孩子放一些威力比較大的花炮。

鞭炮威力大小不同,所產生的爆炸聲響不同,對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有的含炸藥量多、有的含炸藥量少,大人們應當讓孩子去放一些含炸藥量少的鞭炮。

儘量讓孩子每次少放幾個。

鞭炮一般被編在一起,大人們應當告訴孩子讓其每次少放幾個,不可讓其一次齊放多個,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因爲多個鞭炮爆炸而迸濺到孩子身上或臉上,造成嚴重疼痛感。

大人應當做好看護工作。

放鞭炮過程中,可能稍不注意就會傷着孩子。所以大人們應當時刻看護着孩子,指導其怎麼玩、禁止去做哪些事情,都要及時告訴他或幫助他,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不要將鞭炮投放在易碎容器中。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要讓其將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若將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很可能會因鞭炮爆炸將容器爆破,一些碎片可能會迸濺到孩子臉上、眼中等,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

不要將鞭炮向乾燥的木柴中投放。

鞭炮燃放後投入乾燥的木材中很可能因爲鞭炮的爆炸而引發木柴着火,假如木柴面積大,那麼火災造成的危害那是相當嚴重的。

不要讓孩子手拿着鞭炮燃放。

鞭炮含炸藥量再小,在爆炸的那一瞬間都會對手部產生危害。所以大人們不要讓孩子親手拿着鞭炮燃放,應當將鞭炮在地面放好後再去燃放。

點燃鞭炮導火索後立即遠距離躲開。

有些孩子可能會在點燃鞭炮導火索的時候故意等待一會,這樣做很可能會因爲鞭炮爆炸而傷着眼睛、手或炸破衣服。所以點燃鞭炮導火索後應當讓孩子立即躲開。

春節放鞭炮的習俗 篇四

過年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嗶嗶叭叭的鞭炮聲除舊迎新,驅趕年獸。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爲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爲,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那麼,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纔算心誠。

過年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着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着:"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裏的主人,爲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着假鬍子,身上揹着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着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小編在此提醒大家,過年放鞭炮時應該去空曠的場地,小孩應由大人陪同一起。

春節放鞭炮的吉祥寓意 篇五

寓意:

放爆竹慶賀春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焚竹發聲,名曰“爆竹”。《通俗編俳優》說:“古時爆竹,皆爲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爲之,稱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於驚憚和驅逐惡鬼。《荊楚歲時記》中記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魈惡鬼。”《神異經》雲:“西方山中有人焉,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着火中,嗶嗶有聲,而山魈驚憚。後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爲之。”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今天,我們放爆竹雖有除舊迎新、取個吉祥兆頭之意,但已沒有什麼迷信的色彩了。

注意事項:

一、選擇合法的銷售網點購買鞭炮。購買時應選購外觀整潔、無黴變、完整未變形的產品,產品標誌應完整、清晰,有正規的廠名、廠址、有提示語、中文說明等。

二、不要購買、燃放危險性大的鞭炮。市民一般應選購藥量相對較小的c、d兩級玩具煙花,摔炮、拉炮、砸炮等放鞭炮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極易發生燃燒、爆炸,存放、燃放時潛在危險性很大,不宜購買。

三、注意放鞭炮儲運安全。不要一次購買數量過大的鞭炮,家庭內應儘可能減少儲存數量,縮短儲存時間,放鞭炮的存放處必須遠離火源、氣源、電源。

四、不要在禁放場所和區域,以及禁止燃放的時間放鞭炮,應在空曠平坦、無障礙的戶外場地燃放。

五、文明燃放。不要向人羣、車輛、建築物拋擲點燃的放鞭炮;不要從建築物內、屋頂、陽臺向外拋擲放鞭炮;不要妨礙行人、車輛安全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