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北的讀音和基本解釋新版多篇

北的讀音和基本解釋新版多篇

爆的讀音和基本解釋 篇一

爆,讀音:[bào]

部首: 火

部外筆畫: 15

總筆畫: 19

五筆86: ojai

五筆98: ojai

倉頡: fate

筆順編號: 4334251112213424134

四角號碼: 96899

鄭碼: uook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206

基本解釋:

猛然炸裂併發出響聲:~豆。~花。~竹。~炸。~破。~裂。

出人意料地出現或發生:~發。~滿。~冷門。

烹調方法,快速油烹:~雞丁。

鼓出來:眼睛~出。

〈動〉

(形聲。從火,暴聲。本義:炸裂發聲)

同本義 [explode;burst;erupt]

爆,灼也。——《說文》

火爆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車胎爆了;爆烈(猛烈爆炸);爆響(突然而猛裂地發出聲響)

燃着 [burn;sparkle off;set ablaze]

溼薪未爆先煙。——宋· 范成大《苦雨》

把食物放進沸油鍋裏炸 [quick-fry]。如:爆肚片;爆雙脆

突出來;鼓起 [protrude;bulge;swell]

滿額爆出了青筋。——茅盾《子夜》

火燒物聲 [burst]

叵堪朋婁多,沸耳作驚爆。——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

報的讀音和基本解釋 篇二

報,讀音:[bào]

部首: 扌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五筆86: rbcy

五筆98: rbcy

倉頡: qsle

筆順編號: 1215254

四角號碼: 57047

鄭碼: dyxs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2A5

基本解釋:

傳達,告知:~告。~喜。~捷。~考。~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文字較短、內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情~。晚~。畫~。~端。

回答:~答。~恩。~仇。~國(報效祖國)。~酬。

由於做了壞事而受到懲罰:~應。

詳細解釋:

〈動〉

(會意。從帇,從阜,金文字形,左邊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讀 fǔ。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義:斷獄,判決罪人)

同本義 [judge]

闢報故不窮審。——《漢書·胡建傳》

報囚。——《後漢書·魯恭傳》。注:“謂奏請報決也。”

報而罪之。——《韓非子·五蠹》

聞死刑之報,君爲流涕。

又如:報囚(判決囚犯);報當(判罪)

報答,報酬 [recompense;repay]

欲報之於陛下也。——諸葛亮《出師表》

欲略上報。——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又如:報本(報答;回報);報稱(報答恩德);報命(報答恩情;執行命令);報捐(捐錢買官);報塞(報答;報效);報謝(報答;答謝)

報告,答覆 [report]

列子行泣報 壺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牽馬而報。——《呂氏春秋·權勳》

闕然久不報,幸勿爲過!——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請爲張唐先報 趙。——《戰國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具以沛公言報 項王。——《史記·項羽本記》

又如:報錄人(專門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裏送喜報的人);報辜(報案狀子);報喜;報數;報春(報告春天的到來)

祭祀 [sacrifice]。如:報歲(每年收穫後祭神);報賽(祭祀神靈,答謝保佑)

報復 [avenge]

睚眥之怨必報。——《史記·范雎傳》

日夜思欲報楚王。—— 晉· 幹寶《搜神記》

欲求報其父仇。——《史記·魏公子列傳》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漢· 賈誼《過秦論》

又如:報恨(報仇雪恨);報雪(報仇雪恨);報怨(埋怨;抱怨)

詳細申報 [需要納稅的財產] [declare]。如:報稅;報關

批覆 [give an official,written reply to a subordinate body]。如:報可,報允(批覆照準;許可)

通“赴”( fù)。奔赴 [go to]

毋拔來,毋報往。——《禮記·少儀》

報葬者報虞。——《禮記·喪服小記》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報應 [nemesis]

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莊子·列禦寇》

前後造業後人報,如是我聞佛亦狂。——董必武《和葉參謀長過五臺山》

〈名〉

報紙 [newspaper]。如:報房(發送邸報、書信的處所);報丁(賣報的人);報差(送報的人);晨報;晚報;日報

文字報道或牆報 [bulletin;report]。如:戰報;海報;黑板報;大字報;喜報

刊物 [periodical;journal]。如:學報;科學通報

電報 [telegram]。如:發報;送報員;發報機

傳達消息的文件或信號 [information;report]

而抄捕南海館之報(消息)忽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情報;警報

暴的讀音和基本解釋 篇三

暴,讀音:1. 暴 [bào]2. 暴 [pù]

部首: 日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 15

五筆86: jawi

五筆98: jawi

倉頡: atce

筆順編號: 251112213424134

四角號碼: 60909

鄭碼: keok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6B4

基本解釋:

1. 暴 [bào]2. 暴 [pù]

暴 [bào]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動。~力。~漲。~發。風~。~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羣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衝擊的:脾氣~躁。~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虐。~君。~戾恣睢(殘暴兇狠,任意胡爲)。~政。橫徵~斂。

橫蹋,損害:自~自棄。~殄天物(任意糟蹋東西)。

鼓起來,突出:~起青筋。

徒手搏擊:~虎馮(píng)河(喻有勇無謀)。

〔~露〕顯露,如“~~無遺”。

姓。

暴 [pù]

同“曝1”。

詳細解釋:

1. 暴 [bào]2. 暴 [pù]

暴 [bào]

〈動〉

顯露;暴露 [expose]

暴於南榮。——《史記·司馬相如傳》

今我使二國暴骨。——《左傳·宣公十二年》

屍捐不收,骨暴不葬。——《論衡·禍虛》

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司馬遷《報任安書》

又如:暴師(駐紮在野外的軍隊);暴骸(暴露屍骸);暴骨(暴露屍骨);暴屍(暴露屍骸)

糟蹋,損害 [spoil]

田不以禮,曰暴天物。——《禮記》

又如:自暴自棄;以衆暴寡;暴殄輕生(肆意踐踏,輕視生命);暴殄(殘害自然)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衆暴寡。——《莊子·盜跖》

又如:暴陵(欺壓凌辱)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詩·小雅》

〈形〉

兇惡,殘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又如:暴人(兇惡殘暴的人);暴兵(暴虐的軍士);暴敵(兇暴的敵人);暴豪(兇暴強橫)

急驟;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終風且暴。——《詩·邶風·終風》

飄風(暴風)暴雨爲民害。——《管子·小問》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興起的樣子);暴水(洪水)

脾氣過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蟲暴怒。——《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脾氣暴;粗暴(魯莽;暴躁);暴氣(暴躁的脾氣);暴跳如雷

〈副〉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記·項羽本紀》

矜(自負)壯士暴死。——唐· 柳宗元《敵戒》

屠暴起。——《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飄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發財)

急劇地 [rapidly]

又如:暴跌;暴落;暴習(很快熟悉)

另見 pù

暴 [pù]

〈動〉

(會意。古文從日,麃聲。從日出艹米。本義:曬)

同本義 [expose to the sun]

暴,日干也。曝,俗。——《廣韻》

暴,曬也。——《小爾雅》

書暴諸日。——《考工記》

一日暴之。——《孟子》

暴於南榮。——《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偃臥日中也。”

今我使二國暴骨。——《左傳·宣公十二年》

言日中時必須暴曬,不爾者,失其時也。——《顏氏家訓·書證》

又如:一暴十寒;暴炙(日曬火烤);暴背(曝背;曬背);暴浣(曝曬洗滌)

暴露;顯露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是以蓼州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諡美顯榮於身後。——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另見 bào

抱的讀音和基本解釋 篇四

抱,讀音:[bào]

部首: 扌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8

五筆86: rqnn

五筆98: rqnn

倉頡: qpru

筆順編號: 12135515

四角號碼: 57012

鄭碼: dry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2B1

基本解釋:

用手臂圍住:擁~。~小孩兒。合~。~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負。

心裏存着,懷有:~怨。~恨。~歉。~憾。~病。

密合:衣服~身兒。

把他人的子女收養爲自己的子女:~養。

量詞:表示兩臂合圍的量:一~草。

孵:~窩。~小雞。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手,包聲。本義:用手臂圍住)

同本義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s]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遂相與一抱而別。——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猶抱薪救火。——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抱石(懷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蘇州風俗。女子出嫁時由阿舅抱上花轎);抱冰(比喻刻苦自勵)

捧着 [hold in both hands]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 楚山之下。——《韓非子·和氏》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發現一塊玉璞,獻給楚灰王、武王,兩次都被認爲是頑石,並刖去雙足。後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於荊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稱和氏璧)

環繞 [encircle]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巒抱江城。——李白《見會公談陵陽山水》

又如:清溪抱村

懷藏,心裏存有 [cherish]

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周禮·大史》

然則抱此無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於長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報劉一丈先生書》

又如:抱學(心懷學問);抱敵對態度;抱才(懷才);抱志(胸懷大志);抱思(懷念);抱恩(懷念恩惠)

通“保”。保護,愛護 [protect;defend;cherish;care for]

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

持守;奉 [maintain]。如:抱真(保持真性);抱節(堅守節操);抱德(持守德性)

揹負;帶着 [bear]。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生育 [give birth to]

亦既抱子。——《詩·大雅·抑》

又如:抱出籠(本指剛出籠的小雞,喻不老練、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領養孩子 [adopt a child]。如:抱了別人一個孩子;抱領(領養)

孵 [hatch]

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伏雞曰抱其卵。——《方言》

又如:抱小雞兒;抱空窩(老母雞孵沒蛋的窩)

〈方〉∶[衣、鞋] 大小合適 [fit]。如:這件衣服抱身兒;這雙鞋抱腳

〈名〉

懷,胸懷 [breadth of vision]

念離(離別)獨傷抱。——唐· 韋應物《寒食日寄諸弟》

〈量〉

表示兩臂合圍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armful]。如:這棵樹有一抱粗;兩抱草

唄的讀音和基本解釋 篇五

唄,讀音:1. 唄 [bei]2. 唄 [bài]

部首: 口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五筆86: kmy

五筆98: kmy

倉頡: rbo

筆順編號: 2512534

四角號碼: 67082

鄭碼: jlo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5457

基本解釋:

1. 唄 [bei]2. 唄 [bài]

唄 [bei]

助詞(a.表示“罷了,不過如此”的意思,如“不懂就學~”;b.表示同意、命令等語氣,跟“吧”相近,如“去就去~”)。

唄 [bài]

〔~唱〕和尚誦經。

〔梵~〕佛教徒唸經的聲音。

(唄)

1. 唄 [bei]2. 唄 [bài]

唄 [bei]

〈助〉

表示事實或道理明顯,很容易瞭解。如:你不會騎車就學唄

表示勉強同意的語氣。如:你一定要去,就去唄

另見 bài

唄 [bài]

〈動〉

佛教經文中的贊偈,爲梵語 pāthaka(唄匿)音譯之略。 印度謂以短偈形式贊唱宗教頌歌。後泛指讚頌佛經或誦經聲 [Buddhist singing]

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爲“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爲轉讀,歌贊則號爲梵唄。—— 南朝梁· 慧皎《高僧傳·經師論》

又如:唄佛(誦經禮佛);唄音(誦經聲);唄唱(唱偈頌經);唄偈(贊唱頌偈);唄聲(誦經唱偈聲);唄讚(讚頌佛的功德)

另見 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