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怎麼寫洋務運動的評價精品多篇

怎麼寫洋務運動的評價精品多篇

洋務運動的評價 篇一

洋務運動所興辦的工業、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在當時都是不同於傳統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開風氣的作用,它們同時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學說,促進了近代中國人的觀念和習俗變遷。首先,它改變了中國人重農抑商的觀念,重商主義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商人和商業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其次,對外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中國人改變了傳統的“夷夏”觀念,正確認識到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價值,認爲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質文化的大量傳入,對中國人的習俗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開風氣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不僅出現了一些新興事業,而且西方的物質文化也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相關的觀念和習俗於是發生了變化。

洋務運動加強近代中國的國防,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編練新式海陸軍,在醞釀時固然有鎮壓人民起義的目的,但同時也有明確的“御外”意識。進入70年代以後,轉變爲以反對外來侵略爲主。洋務派興辦近代軍工企業,創建第一支近代海陸軍,使中國的國防水平發生了一次大飛躍,並在反對外來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務派在求富的口號下舉辦民用工業,同時還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識,輪船招商局等民用工業在抵制外來經濟侵略,收回國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洋務運動的評價 篇二

洋務運動舉辦了近代中國由國人自辦的最早一批軍用和民用近代企業,揭開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序幕。這些企業涉及到軍事、工礦、交通運輸等方面。它們在中國當時初步發生和發展的近代生產方式中,佔有主要地位。從產生時間上看,它們雖遲於外國在華資本所辦的近代企業,但比商辦企業要早;從生產規模和資本總額來看,不僅遠超過當時的商辦企業,而且優於外國資本的在華企業。

促進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有不少的缺陷,但它們畢竟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舉辦鼓勵和刺激一批中國人投身近代企業,促進了近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在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過程,實行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並給這些企業以稅釐上的減免、資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這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

洋務運動的評價 篇三

全面否認。認爲,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存在着兩條對立的政治路線,一條是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實行對內鎮壓對外投降,把中國變爲半殖民地的反動路線;一條是從太平天國、義和團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革命路線。洋務運動則屬於反動路線一邊。它是一次地主階級進行垂死掙扎的自救運動,也是一次勾結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變爲半殖民地的賣國運動。理由是:目的是爲了維持封建統治,或是爲了增加財富,但是經典作家認爲“自從階級對立產生以來,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慾——貪慾和權勢欲,成了歷史發展的槓桿。”在對外政策上,妥協投降;在創辦企業上嚴重依賴外國,並具有很濃的封建性,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基本否認,某些肯定。其標準與前者相同,但承認洋務運動在促進科技引進、人才培養及對促使中國資本主義發生方面有某些客觀上的進步作用。不過,這些進步作用不能改變洋務運動的反動本質。

洋務運動的評價 篇四

對晚清政治變遷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洋務運動是在新興政治派別洋務派的領導下進行的,它不同於頑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風氣。洋務派在舉辦各種洋務事業的同時,還設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機構,對新生事業採取新的管理政策,促進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變遷。如:總理衙門在舉辦洋務時職能不斷擴大,改變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爲中國政治制度的進一步演變打下了基礎;洋務派還在總理衙門的主持下積極從事外交活動,並向外派駐公使、領事,促進了中國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務派在科學制度存在的前提下,舉辦同文館等近代學校,促進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近代化,並對傳統選官制度產生了一定衝擊等。

洋務運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近代生產力與資產階級,爲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資基礎和階級力量,爲這些歷史運動開闢和鋪墊了道路。

洋務運動的評價 篇五

基本肯定。認爲洋務運動雖然有種。種缺陷和弊端,但主要歷史作用是積極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進步運動。它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延緩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主要代表有徐泰來、戚其章等,戚認爲“如果以社會實踐及其效果作爲評價洋務運動的標準,就應當基本肯定洋務運動的進步作用。”李時嶽則將洋務運動放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進步潮流。陳旭麓則從“新陳代謝”的角度上論述了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的一次進步運動。

發展評定論。不同意將洋務運動簡單地定格爲反動和進步。認爲它有適應歷史潮流的一面,因爲洋務運動的興起有對內對外的雙重目的,作爲太平天國的對立物而產生的洋務運動,在太平天國等起義被鎮壓之後又繼續發展,有明顯的禦侮目的,在70年代以後,又由主要對內變爲主要對外,由辦軍事工業轉變爲主要辦民用工業,都是符合中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