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精彩多篇)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精彩多篇)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 篇一

20世紀五十年代,祖輩身處的時代,很多很多的人被餓死,吃飽成了當時的一種奢望。

20世紀七十年代,父輩身處的時代,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吃得飽,吃得好成了一種嚮往。

21世紀二十年代,吾輩所處的當代,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吃竟成了一種負擔。

這是關於共和國的糧食記憶,也是我們一家三代有關糧食的記憶。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與養育我們的糧食,共同寫下屬於時代與個人的故事。

飢餓與奢望

“我像小丫頭這樣大的時候,天天餓肚子哦。那時候可都是限糧的,我們天天糧食不夠吃。爲了能填飽肚子經常吃野菜,很多人最後連野菜都沒得吃,都餓死過去了。”這是奶奶經常說的話。

國小六年,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去奶奶爺爺家吃飯的。那時,他們的餐桌似乎也與一般人家的餐桌無甚差異:七八盤菜,魚肉葷素搭配,香氣撲鼻,色澤誘人。後來我知道,這是老一輩人與孩子們在一起時,飯桌上纔有的真實的模樣。

上國中了,爺爺奶奶家就更是去得少了。今年疫情期間,爸爸很擔心爺爺奶奶因爲節約慣了,常常一個口罩多次使用,又怕爺爺免疫力差,不讓爺爺去醫院買藥——因此爸爸隔三差五給他們送東西。那次,我也跟去了,碰巧看到爺爺奶奶在吃飯,而餐桌上卻不比以往的一派富足豐盛的景象,反是顯出一絲的冷清:兩碗飯,一盤炒菜,一小碟的醃蒜頭,僅僅如此。我想,這纔是老一輩人餐桌的真實模樣——平平淡淡,清湯寡水。而我們在平時看到的,只是他們爲了疼愛我們晚輩而做出的改變,而他們自己日常飲食生活起居的勤儉節約的習慣,一直沒變。

在祖輩們記憶中,飢餓根深蒂固,經歷吃飽竟是奢望的時代,他們對糧食的珍愛也許只有他們這一代人才真正懂得。

果腹與嚮往

父親曾跟我講述他的童年時代關於糧食的記憶。那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能填飽肚子了,但用來填飽肚子的並不全是大米或小麥,而是一把米加一些紅薯、土豆。它並非是當下營養學專家口中的“五穀雜糧健康食品”,它只是單一的用來填飽肚子的口糧,而且幾乎天天不變。

母親訴說在她還是孩子的時候,糧食局在她稚嫩的眼裏是神聖高大,不可侵犯的,因爲那個地方是養活人們的地方。她還說,每次跟着外婆去糧食局買大米的時候,都要踮起腳擡頭仰望坐在高高的高腳凳上的那個糧站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把一斤兩斤的糧票從窗口遞進去,小心翼翼地把糧票塞到他手中,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把裝大米的麻袋緊緊套在出米口。伴隨着一聲“糧食5斤——”,白花花的大米終於落到了麻袋裏。“落袋爲安”之後,外婆和母親還要仔仔細細地在米袋子附近四處來回搜尋檢查一番,生怕有一粒米掉落在地上。

在父母的童年時代,在吃飽飯心滿意足之餘,是否也曾有足夠的想象力去向往美食的N種吃法呢。

富足與浪費

我們身處的當代,共和國已走過71週年,在我們生活的南方地區,全面地邁向小康,吃飯已經不再是問題。但是生活富足之後,如影隨形的便是驚人的浪費!

據官方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糧食產後的損耗和浪費總共要超過1100億斤,相當於兩億人一年的口糧,而在這大規模的浪費之中,請客吃飯、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佔比最大,高達400億斤。殊不知,倒進垃圾桶的剩飯剩菜,卻是那些貧困地區人們遙不可及的夢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現代科技發展迅速,人工耕作逐漸被機器取代,但浪費糧食的行爲卻也仍是十分可恥的。是對勞動者的不尊重,更是對貧困者的兇殘行徑。

在吾輩所處的時代,應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口菜、每一滴水。爲社會,爲他人,也更是爲了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如果任此鋪張成風,浪費成癖,終有一天,會回到“食不果腹,路有餓殍”的年代。

時代依然滾滾向前,希望很多很多年後,我會向我的孩子,向我孩子的孩子講述我小時候有關勤儉節約的糧食故事。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 篇二

勤儉者。

他是位懂精打細算的男人。

身邊的朋友從沒見過他穿金戴銀,身上唯一的奢侈品還只是他的一枚婚戒。他似乎很少買新衣服,冬日總是那幾套羽絨服,夏季也是幾件便宜的T恤輪換穿。出入體面場合,他總有一套熨燙服帖的西服,洗的有些發白,看着卻很讓人舒服。

奇怪的是,他並不貧窮。甚至算得上富有。在市中心的富人區,他在西裝筆挺的人流中拖拉着一雙舊拖鞋,卻同樣有衣冠楚楚的人笑着同他打招呼。每天早上,鄰居都能見他提着幾個環保袋走向公共垃圾場,對着顏色認認真真將不同的環保袋倒置丟進不同的垃圾箱。再提着最後一袋子易拉罐走向駐守在那的老人換一些錢財。日復一日,從未間歇。

他辦事井井有條,總是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成本降到最低,而質量卻一貫的棒。經他出手的商品物美價廉,客戶喜歡,就連帶造福他也升了職,深受上司青睞。別人問他妙計,他揉揉腦袋不解:“我也沒幹什麼大不了的啊?”

就算在公司,他也從不將水龍頭開的過大,用完後又細細擰好;吃飯打菜從來都按着自己的食量,不多吃濫食;上下班,若是不着急,自行車和公交是他的首選,他喜歡看嘈雜人羣的熱鬧場景……他將件件事情完善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有的人說他摳門,他笑笑,顯得毫不在意。

浪費者。

他是位腆着啤酒肚的男人。

脖子上長年掛着的沉重的項鍊,隨着艱難的扭頭動作嘩啦直響,彷彿爲了引起什麼人的注意。他請客從來豪爽,雖說只寥寥幾人,菜餚卻擺了大桌。別人問起,他吊着嗓子回道:“請客不大桌,哪算真朋友!”引來一桌人的附和。於是他們醉醺醺地離開,留下滿目狼藉和未動幾筷子的一桌好菜。

他講究“做事留後路”,任何東西都成雙地買,哪怕那並沒有任何用途。他滿身名牌走在繁華的鬧市,卻被牢牢實實地掩蓋住,誰也注意不到他。於是他氣急敗壞,買了更多的名衣名鞋。妻子幫他墊着款,好聲勸他別再買了。他凶神惡煞地瞪她,吼道:“你懂什麼?現在這世道,外表看人心!”

他身邊有許多朋友,男人爲此感到驕傲,覺得那是他的面子賺來的知心好友。

勤儉者與浪費者從未見過面,但他們都不相信對方的存在。勤儉的男人想,怎麼會有人鋪張浪費毫不愧疚?浪費的男人想,有錢就該去花,給自己最好的,何樂而不爲?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文 篇三

近年來,雖然“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在一些地方,不少餐飲浪費現象仍然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現在公款浪費現象少了,但隨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個人餐飲消費中存在的浪費現象還比較普遍,愛面子、講排場的過度消費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說。

——餐廳飯館剩菜剩飯仍然不少。

“不少客人離開時,餐桌上、火鍋裏都剩下不少飯菜,有時得扔掉一半!”上海市楊浦區一家火鍋店的服務員吳小莉說,雖然店裏推出了半份菜、免費打包等服務,但一些客人在點餐時還是會多點,對服務員的善意提醒也不管不顧。

——食堂管理制度仍待改進。

“食堂的一些管理制度不合理,客觀上增加了浪費現象。”北京某公司員工高朗說,單位食堂菜品沒有推出半份服務,有時買了一份想吃的菜品,但其實根本吃不掉,最典型的就是米飯,只有2兩、3兩等標準份,現在不少員工的飯量其實更小,最後不得不浪費。“在回收處,經常看到很多餐盤裏剩了大量飯菜,被倒進垃圾桶,讓人心疼!”高朗說。

——家庭用餐還須倡導節約。

“每天清運的居民廚餘垃圾中,剩菜剩飯浪費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北京市朝陽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第二清潔車輛場餐廚清運班長鬍富祥說,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居家用餐多了,有些人把做飯當成一種消遣,很多飯菜做出來只拍幾張照片,吃不了幾口就被丟掉了,還有不少人會點外賣,但外賣點餐量明顯超出了實際需要量,很多外賣連包裝都沒拆就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機構對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城市366家餐館進行的實地調研發現,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爲93克/人/餐,浪費率爲11.7%。據測算,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館、遊客羣體、商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我國人口多、基數大,每人浪費一點,就會是驚人的量,對我國糧食生產帶來較大壓力,同時,餐飲浪費產生大量廚餘垃圾,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負面影響。”趙萍說。

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

一頭,是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另一頭,是糧食安全面臨多重壓力。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看國際,全球糧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人增至2.65億人。

看國內,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態勢是“緊平衡”。儘管口糧能確保自給,但糧食生產面臨成本攀升、資源約束、剛性需求大等問題。“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浪費糧食雖然看上去是個人行爲,但卻可能產生全局性的危害。“糧食產業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影響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只有開源節流,才能讓大國糧倉的根基更加牢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