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多篇)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多篇)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一

[案例]

課堂在學生多種形式地朗讀詩句中行進,學生已能十分流利地朗讀古詩,也許是我輕鬆地引導,生動的評價,孩子們此時仍興趣盎然,一雙雙明亮的眼中流露出意猶未盡的“光芒”,我暗自竊喜:讓他們領略詩情畫意的時機不就在眼前嗎?於是,我作出摩拳擦掌狀:

“可愛的小詩人,你們讀得太棒啦!我也想露一手,向你們展示展示我讀詩的本領,你們歡迎我嗎?

“歡迎!”(孩子們異口同聲,不約而同地鼓掌。)

“謝謝!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聽我讀的時候,請你閉上你的眼睛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看誰看到的畫面最美,好嗎?”(我進一步提出要求,學生熱情地給了我肯定的回答。)

在悠悠的古箏樂曲中,我聲情並茂地朗誦《絕句》,學生閉上眼,沉浸在遐想之中。

師:孩子們,你們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分享吧!

生:我好像看到了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快樂地飛來飛去。

生:我聽到了黃鸝正在柳樹上高興地唱着動聽的歌兒。

生:我看到了一行白鷺在高高的藍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

生:我看到了杜甫門前的江面上停泊着幾條船,江邊還開着許多五顏六色的鮮花呢!對面雪山上那一堆堆的白雪真美啊!

……

(聽着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述說,而且一個比一個說得好,我的心裏被驚喜裝得滿滿的,他們的小腦袋竟然還想象到了詩句所沒有描繪到的景物,並且合情合理,看來他們已經完全融入詩的意境中來了。)

師:多美的畫面啊!我真爲你們豐富的想象力而感到佩服。如果能把這美麗的畫面畫下來,那該多好啊!孩子們,你們願意當個小畫家爲這首詩配上一幅畫嗎?

生:願意!(學生一聽說當小畫家,頓時熱情高漲。)

師:(沉思)可是,該畫上哪些景物纔好呢?

(小手如林。有了剛纔充分的朗讀和生動的想象,學生爭先恐後地說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他們不知不覺地把詩融進畫中了。)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盒彩筆,你會選擇什麼顏色的畫筆來描繪呢?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要選黃色,因爲黃鸝是黃色的。

生:我要選綠色,因爲柳樹是綠色的。

……

孩子們的回答讓我滿意。

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成爲出色的小畫家!先在小組裏分分工,再動手描繪吧!

學生的臉上洋溢着自信,紛紛動口、動腦、動手,在小組裏共同合作爲古詩配畫。不一會兒,各組就都完成了各自的作品,我請學生在小組裏推薦一名代表到臺上來展示本組的畫,並介紹畫中的景色,使學生在說話的同時更進一步理解了詩意。緊接着,我通過課件讓學生欣賞我的“畫”,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對畫面之美的讚歎,我再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在這美的意境中再次朗讀古詩,讀出美感,讀出愉悅的心情來。看到孩子們搖頭晃腦、入情入境讀詩的樣子,我知道,“明詩意、抒詩情、畫詩景”的設計目標已經水到渠成了。

[反思和分析]

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於逐詞逐句地對古詩進行分析理解,在枯燥乏味的講解中,學生難以體味到詩歌的意境之美,也違背了學詩的規律,因此出現了許多老師在選擇公開課課題時總是有意地避開古詩文的教學,難免有畏難情緒,擔心上不出氣氛,上不出新意。古詩是我國漢文化的精髓,無論是描景記事還是寫人表意,都融入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宣泄,其語言高度凝鍊,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古詩文是語言的藝術,智慧的結晶,思想的光輝,只有通過潛心地體味、欣賞才能受到美的薰陶。怎樣才能引發學生對詩文的情感體驗,感知美的情愫,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呢?以上案例打破了舊有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古詩文教學“多意會,少言傳;多感悟,少講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視古詩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把古詩文的學習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新課標下的中年級古詩教學,要求學生讀讀背背,在讀中消化和吸收,在學生有了充分朗讀詩句的基礎後,我以學習夥伴的身份加入他們的行列,師生間平等的對話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而後我又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鼓勵學生不受詩句約束,大膽想象除了詩人描繪的景物外還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爲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從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既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在無形中理解了詩意,內化了語言。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爲古詩配畫的環節正是充分體現了這個理念。畫前巧妙的點撥和引導增強了學生作畫的信心,他們作畫的過程也正是理解和感悟詩意的一種外在表現,他們的畫再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藏詩”,而畫後的展示、說畫、賞畫更讓他們由畫之美自然地體味到詩之美,至始至終置身於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遐想着,體驗着,感悟着,徜佯着。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課堂教學中小高潮的創設使學生被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氣氛所陶冶、感染、激勵,使課堂成爲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樂園,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試想,在這樣的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古詩,學生能不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嗎?讓我們走近學生,引領他們步入神聖的詩歌殿堂,讓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誇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後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遊故地的嚮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琅琅上口,便於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後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後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裏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雲霧。紫煙:因爲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峯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誇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麼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裏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裏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爲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爲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峯。“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麼?東吳指什麼地方?爲什麼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佔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三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春,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春,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春,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她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姍姍來到了人間。

瞧!春天的太陽升起來了,多麼美麗,多麼暖和,太陽照耀下的山川也那麼美麗,彷彿鍍上了一層金,閃着耀眼的光澤。

那溫暖的春風也輕輕喚醒了花草,花兒們在碧綠的草坪上爭奇鬥豔,散發着芳香,瞧!有的紅,有的黃,有的藍、有的紫……美麗極了!它們挺着身子,在陽光下張開如花似玉的笑臉,向小朋友們預報着春天的來臨。

那燕子也毫不寂寞,爲溫暖的巢到處奔走:“嘰咕,嘰咕,春天來了,泥軟了,天氣好了,我們作窩了,嘰咕,嘰咕!”它們這兒銜點泥,那兒叼根草,放上柔軟的羽毛,“嘰咕,嘰咕,窩做好了,窩做好了!”

鴛鴦趁着這大好時光,成雙結對地到沙地上去曬太陽,一邊曬一邊唱:“嗚嗚,嗚嗚,沙子暖又溼,躺着剛剛好。太陽照一照,來年再來躺!嗚嗚,嗚嗚。”它們睡在柔軟的沙地上,受着陽光的沐浴,不知有多快意,真是賽過活神仙,怪不得他們說來年還要躺!

啊!春!一個多麼美麗的季節,它把地球變成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界!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四

教學目標

★ 會認“絕、鳴、柳、嶺、泊、吳、含、窗、鷺”,會寫“絕、鳴、柳、嶺、泊、吳、含、窗”。

★理解詩意,感受詩中讚美大自然美景。

教學難點

★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兩句詩。 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會認、會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春景圖動畫,學生欣賞後,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題目,學生書空“絕”,在生字本上書寫一遍。

2、出示課件,瞭解“絕句”含義。《絕句》屬於七絕。 3、出示課件,瞭解杜甫。

二、朗讀並感悟古詩

1、認讀生字:鳴、柳、嶺、泊、吳、含、窗、鷺

學生認讀,老師指導;說說你記住哪些字,如何記住的;給生字組詞。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3、指導讀詩出詩的節奏:

出示課件中劃出節奏的古詩,老師打着節拍範讀;學生試着打節拍讀詩;個別學生打節拍讀詩;齊讀,讀出詩的節奏。

4、理解詩意後熟讀:

出示課件第一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 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齊讀這兩句詩。 出示課件第二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窗含西嶺千秋雪”,釋義“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齊讀這句詩。

出示課件第三幅圖,你理解了哪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含義。出示”門泊東吳萬里船”,釋義“泊”(停泊)。齊讀這句詩。

5、感悟詩境,背誦古詩:

(1) 老師從第一句詩中找出兩種事物“黃鸝,翠柳”,學生在二、三、四句詩中劃出“白鷺、青天、西嶺、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體會顏色美。

(3)出示課件“配樂詩朗誦”,個別學生讀詩,其他學生閉眼想象,交流腦海中的畫面。

(4)小結:你們腦海中呈現出一幅幅美妙的畫面,這是哪個季節?(春季,因爲出現了翠柳)。當作者看到這麼美的春景時,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當我們被這首詩所吸引時我們禁不住要背下來這首詩。

6、拓展環節:

欣賞《絕句·遲日江山麗》,背誦這首詩。

7、總結:

今天學習了杜甫的《絕句》,欣賞了《絕句·遲日江山麗》,感受到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妙,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去積累更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吧!

三、家庭作業

1、給家長背一背《絕句》、《絕句·遲日江山麗》。

2、喜歡畫畫的同學,給《絕句》畫一幅畫。

教學板書

《絕句》

杜甫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西嶺 千秋雪 萬里船 美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五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7

古詩《絕句》聽課記錄及評課

一。讀課題《絕句》,你是怎麼理解絕句的?作者是誰?

師:昨天講的李白是詩仙,而杜甫被稱爲詩聖。這首詩是作者寫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個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學這首詩。

1、  請人讀詩。其餘人聽,聽後評

生1:有感情、聲音響亮。

生2:建議注意“鸝”的讀音(li是二聲)

師:那請你讀讀。

生3:萬里船是表示船多而且離得遠,因此應讀慢一點,(該生自己讀了一次)

生4:他的氣韻不夠,

師:讀一讀

生4讀且很好(全班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師:孩子們練練,

然後全班齊讀一次。

2、  聽老師範讀,孩子們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麼景物,看誰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師讀後生彙報: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兩隻黃鸝在樹枝上跳來跳去。

師馬上在黑板上板書簡筆畫,你是從哪裏看到的,請讀讀、全班齊讀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積雪。

那老師要畫應畫遠還是近(遠)齊讀

哪裏的雪(成都西嶺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來因而用了一個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遙遠的東吳門口停了許多船

師板畫,生讀出遠的感覺

生4:我看見白鷺

師:應畫在哪?(遠)怎樣讀?(飛得有勁)

小結:看板畫小結

3、  師:難道我們的大自然就這樣單調嗎?請再讀,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自讀,師啓發:開動你的耳、眼你又發現了什麼?

彙報: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師:你從哪裏知道的?生1;“翠”字

師:從詩中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2:碼頭(從門泊看出)

生3:房子(從窗含看出)

師啓發:我還從趙塵(生1)的“翠”看到柳樹是綠的,[給板書柳樹塗爲綠色。]你還看到、聽到什麼?

生1:聽到鳥叫

生2:我聽到船的汽笛聲

生3:流水的嘩嘩聲。(師:你的耳朵真靈)

生4:我看到長江很長,還有船在往這靠。

師小結:我們想象後,讓樹有了綠色,鳥在叫,這叫有什麼有什麼?

生:“有聲有色”、“有花有草”、

4.用一句話誇誇這首詩。、

5.你能用你誇的這種(美、陶醉)讀出來嗎?自由讀(有的搖頭晃腦的讀、有的閉目吟誦、)——指名讀出陶醉——做動作投入的讀——師生齊朗誦(誦讀出詩的美)

6.看黑板上的詩(事先已寫在黑板上)

讀——發現第一句是動景,第二句是靜景

讀到這你又發現這首詩有-——有——(有動有靜)

再讀出動靜的對比。

7.以師考考大家的形式理解詩意(逐句逐句理解)

8.練習(1)用~~~~畫出表顏色的詞——(黃、翠、白、青)

(2.)用小三角形標出表示動物動作的詞——(鳴、上)

(3)用“===”畫出有哪幾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露——雪——船)

(4)實數(兩個,一行)

(5)用五角星畫出虛數。

三、小結:學了這首詩,有什麼有什麼?(讀板書)

聽課後點評:

1、讀的形式多:初讀——個別讀——評價——評價過程中讀——齊讀——範讀——想象景物中讀——讀中打開耳、眼——誇誇詩讀——讀出感覺。

2、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聽到什麼?讓畫面更豐富。

3、小結(有什麼有什麼)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師聲情並茂將生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

5、  讀、聽、看、想後再落實每一句詩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7、  讀、聽、練。

8、簡筆畫板書形象、直觀

轉載a61教育論壇 ;id=25657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六

設計理念

一、培養自我實現的快樂學生

本屆課題研討活動的主題是“引悟教育”,“引悟教育”是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遵循兒童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因勢引導, 讓學生在悟中生髮情感、生成知識,在悟中培養能力,獲得快樂。

二、培養熱愛古文的儒雅學生

中國古詩語言凝鍊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鑑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爲語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出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依據上述兩點,結合我班實際,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了以下兩點:

1、培養興趣,積極創設情境,在這節課上多媒體的使用有效地輔助情境的創設,還有想像、表演,唱歌等種種方法都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輕鬆,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欣賞活動中輕鬆地走進古詩學習的環境。針對年級特點適當降低對古詩理解的難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詩人描繪的畫面,用圖畫、音樂感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2、重視拓展,本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一節課只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儘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的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儘量多接觸一些古詩,瞭解更多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看圖、想象、表演和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和積累古詩的興趣,能背誦一到兩首杜甫的詩、描寫春天的詩。

教學重難點:

1、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暢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

2、背誦一到兩首杜甫的詩。

教師準備:

圖片資料:有關春天的圖景、《絕句》描寫的景象圖。

音像資料:杜甫草堂及有關杜甫寫作《絕句》時的一些時代背景資料、古箏曲、配樂誦讀、黃鸝的鳴叫聲等。

文字資料:杜甫其它詩句,如《春望》、《遲日山江山麗》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古詩、導入新課

導語:一年有四季,春天最美麗。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春天。

1、在音樂的伴奏下,欣賞春天的圖畫,複習描寫春天的古詩。

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幅畫可以有我們學過的哪一首古詩來描繪呢?

2、生交流,看圖片背誦《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春曉》等。

過渡: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詩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表達自己心情的。

二、範讀古詩、瞭解背景

1、畫面配樂範讀,整體感知。

2、瞭解詩人及寫作背景。

(1)學生簡介杜甫。

(2)視頻播放杜甫及其草堂,教師解說。

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的一生是在窮困與戰亂中度過的。晚年時,他漂泊到了四川,靠親戚朋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營建了杜甫草堂。這裏環境優美,清靜自在。杜甫在這座草堂里居住了4年,那是他一生中最平靜、最快樂的時光。這一年春天,戰亂終於平息,杜甫得知這個消息,心情無比舒暢。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對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千古名詩——《絕句》。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提出要求: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自讀古詩。

3、檢查效果。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指生讀詩。(評價:第一次讀就讀得這麼好,真不錯!)

四、細讀古詩,領悟詩境

學習第一句

1、生自讀,找一找第一、二句描寫了哪些景色,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生回答,相機板書簡筆畫: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等。

3、理解詞語,感受詩句的聲音美和色彩美。

(1)通過看圖片,做動作理解“黃鸝”、“白鷺”“鳴”、“上”等詞。

(2)通過給圖畫配顏色理解“青天”、“翠柳”等詞。

過渡:你們真是了不起的小畫師!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色彩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美麗的畫卷。

(3)播放動畫

過渡:看了這麼美麗的畫面,你一定還想把詩句讀得更美,我猜對了吧。讓我們帶着愉快的心情讀出詩句中的美麗吧。

4、再次練習朗讀、指名讀、指導讀、男女生賽讀、師生合作讀。

5、啓發聯想。

過渡:讀着這兩行詩,老師又想起了一些相似的詩詞,你聯想到了什麼呢?

啓發學生聯想學過的相關詩詞句。(如:《詠柳》、《春日》、鶯歌燕舞、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等等)

過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啊?你們都快成爲小詩人啦!學習詩句,除了聯想相關的文字,還要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下面請大家聽老師讀,你閉上眼睛,靜靜地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又好像聽到了什麼?

6、生交流,老師指導。然後出示句式:

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___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___的柳樹,___________黃鸝,___________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_____。

過渡:是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幅畫卷不僅聲音美,而且色彩美。(相機板書:有聲有色)看到這大好的春光,想到老百姓終於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詩人怎麼能不興奮呢,來,我們站起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讓我們一起來體會詩人愉快的心情。

7、生表演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學習第二句

過渡:從剛纔的學習中老師看得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之中,到處鶯歌燕舞,生機勃勃,到處綠柳垂絲,春意融融,當詩人看到眼前的美景詩興大發,脫口吟誦出了前兩行詩,這時詩人擡頭看遠處,又被什麼景色吸引住了呢?請同學們讀第二句詩。

1、生自讀詩句找景色。(板書簡筆畫:山、船)

2、再讀提出不懂的地方。(可能會有這些問題:西嶺、東吳、千秋、含、泊等詞語不理解)

3、教師藉助課件、實物(相框)等相機指導理解含、泊等詞。

4、談話表演理解第二句詩。

(1)你們猜猜這西嶺上的積雪大概有多少年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解釋“千秋雪”。

(2)門前停泊的船打算到什麼地方去?從這兒出發遠不遠?大概有多遠?

指生扮演小船家和教師表演。

5、指導朗讀。

6、啓發聯想。

(1)還有哪些詩句中也用像“千”、“萬”這樣表示數量多的詞語呢?(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想像畫面,描述畫面。(相機板書:有動有靜)

指生交流後出示句子:詩人從窗戶向遠處望,__________________。低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____________。於是又吟誦出了後兩行詩:(齊讀: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五、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過渡:《絕句》這首詩是詩人在戰亂平息後帶着無比喜悅的心情寫下的,在這之前,當詩人和老百姓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無家可歸時,也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聽嗎?

1、課件出示《春望》,師範讀。

過渡:《春望》給我們的感覺是傷心、是憂慮,而《絕句》給我們帶來的卻是愉快,是幸福,讓我們再一次帶着這種喜悅的心情讀這首詩。

2、齊讀《絕句》。

3、播放古詩完整動畫,生看畫面表演、背誦。

過渡:同學們這麼快就把這首詩背下來了,真棒!當詩人站在草堂前看到這如詩如畫的春景,想到戰亂平息,百姓生活安寧,又怎能不心喜若狂呢!讓我們用歌聲來唱出詩人心中的喜悅吧!

4、唱古詩。

六、體會寫法、總結學法

過渡:這首詩能成爲千古名句,不僅僅是詩句描繪的景色美,還因爲這首詩裏對偶的詞句多,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1、出示:兩個對一行

2、詩句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對仗的,找出來讀一讀。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詩文中的對偶詞語。

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窗以門等等。

3、小結學習方法。

非常感謝同學們用積極發言,用認真讀書,用遵守紀律這些方式來愛老師。剛纔在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們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小結。

板書:讀——想——說——誦——演

七、課外延伸,佈置作業

1、用上述方法學習杜甫的另一首《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曖睡鴛鴦。

2、交流課前收集的杜甫寫的詩。

3、自選作業(二選一)

(1)給古詩配上一幅畫(也可任選一句你喜歡的詩配畫。)

(2)課外學習杜甫的其它古詩或者是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設計

有                  絕    句          有

聲     青  天(簡筆畫)   白  鷺(簡筆畫)    動

有     翠  柳(簡筆畫)   黃  鸝(簡筆畫)    有

色     千秋雪(簡筆畫)   萬里船(簡筆畫)    靜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七

【教學設計說明】《絕句》爲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中描寫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整首詩意境優美,一句一景,猶如一幅風景畫。教學中,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通過展示草堂附近的美麗春色,使學生將欣賞畫面與理解詩意,體會詩情結合起來,以達到學得主動、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學目標】

1.理解《絕句》所描繪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春色,體會詩人愉快的心情。

2.通過反覆吟誦,體會《絕句》的詩情意境。

【教法特點】改變以往逐詞逐句提問講解的古詩教法,依靠電教媒體的作用發揮古詩意美、音美、形美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藉助電教生動形象的畫面,由總到分再到總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麗的春景,幫助學生深化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領悟詩情意境;二是利用電教直觀鮮明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以彌補個別詩句本身並不具備的美感,激發學生的讚美之情。

本課建議安排一教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學生初讀詩歌,瞭解主要內容

1.讀題後,教師簡介絕句是詩的體裁,作者是杜甫。

2.學生自讀詩歌。瞭解寫什麼。

3.教師介紹詩中杜甫描繪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春景,並出示整個畫面。

二、指導學生細讀詩歌,理解詩意,指導吟誦,表達詩情意境。

(一)教學前兩句詩。

1.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的畫面(演示黃鸝的動態),要學生觀察黃鸝是什麼樣子的,柳樹是什麼色彩,以及黃鸝在柳樹枝頭幹什麼。

2.把“鳴”字和“啼”、“叫”相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它既把黃鸝寫活了又引發出美感。

3.請學生想象黃鸝會歌唱什麼。

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眼前的畫面,再有感情地讀。

5.出示“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畫面,(展現白鷺飛翔的姿態),問學生是如何欣賞這幅畫面的。

6.找出哪個字突出了白鷺的姿態美,幫助學生體會“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間的情景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讀。

8.再出示天地組合的畫面,教師小結:整句詩描繪的是一幅天地間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二)教學後兩句詩。

1.先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詩句中“西嶺”、“千秋雪”的含義,知道詩句字面意思怎麼講。

2.教師演示此句詩的畫面,(這裏電教媒體與教具配合:打開屏幕上的木製窗戶,就見岷山雪景的畫面),請學生比較它所描繪的景色和前面天地間的春景有何不同。

3.讓學生考慮如果把“含”字改成“外”字如何,以體會“含”使用得精當,詩句把景和窗融爲一體的描寫方法是十分獨特的。

4.學生說詩意並朗讀。

5.理解“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中“泊”、“東吳”、“萬里船”等含義。然後出示句畫面(紅黃相間的小船停靠在清澈的江面上,電教的特殊效果增添了詩句的美感),讓學生欣賞它美在何處。

三、總結詩歌,激發學生讚美之情。

1.出示全景畫面,教師配音吟誦。

2.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詩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誦。

《絕句》教學反思

每一堂課都有各自的主題,這主題就如一首歌的基調,或是熱情奔放,或是哀怨悽楚;或是纏纏綿綿,或是義憤填鷹,總之前後呼應,一氣呵成。我把《絕句》這課的主題定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開始吟誦古詩,一幅畫配一首詩,這是序曲;對對子則相當於曲子中的一個引子,是讓學生在“對中有畫,畫中有對”中充分感受美的意境,爲主題鋪墊;中間的《絕句》就是主調;最後拓展與序曲呼應,也是一幅畫,一首杜甫寫景名篇。在這首主題曲中,我們再來探討“對對子”這一引子,它的作用是出人意料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顯得異常興奮,爭先恐後地參與,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個。其一是因爲把對對子結合古詩學習這一方式感覺挺新鮮,對對子的內容也比較新奇。其二是學習難度遞增適當,由一字顏色到二字豐富的事物,學生“跳一跳,便能摘到”,學生學起來便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其三,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對子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對子”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並鼓勵學生在文學殿堂裏暢想。

2、通過學生對對子,教師爲此補語,在學生的腦海中不斷出現一幅幅美的畫面,滋養了孩子們的心靈,豐富了他們的感覺。學生不禁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想不到自己對的對子在我們的想象中竟可以那麼美。真是“對中有畫,畫中有對”啊!

3、內容上,爲後面學習對仗十分工整的詩句埋下伏筆;情感上,爲深入體驗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做熱身運動。

許多古詩詞中都有一些精彩的對句,這往往是詩中的精華,引導學生去發現並感受它們,是體會詩的意境,學好古詩的一個金點子。

運用簡筆畫教《絕句》 篇八

之三

建新國小 田燕芳

一、教材分析:

1、[註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2、[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於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豔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後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隻,是近景。“泊”,停泊着,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着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遊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後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爲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後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前後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餘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後飄泊於荊、湘,以舟爲家。770年病逝於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捲入顛沛流離的人羣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後世譽爲“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爲“詩聖”。

二、教學目標 :

1、初步瞭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五、教學過程 :

(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  新課: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彙報尋找春天的收穫。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範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瞭解寫作背景,爲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迴指導,瞭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爲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

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

8、學生質疑問難,討論解疑。

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

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爲主。)

(三)、進入第二章《輕輕鬆鬆地聽》,欣賞詩歌:

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在咱們大腦裏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鬆一下吧!

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學生學唱的願望。)

(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

1、反覆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

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認識詩人,瞭解詩作:

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麼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瞭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

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

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瞭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實主義”詩人的典範)

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範背並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實主義。

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

六、設計意圖:

古詩具有語言凝鍊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鑑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爲語文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儘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瞭解更多詩人優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遊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