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詩經》經典名句

《詩經》經典名句

《詩經》經典名句1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1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19、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20、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周語)

21、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22、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23、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

24、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25、欲加之罪,何患辭。 (左傳)

26、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27、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

28、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

29、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30、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31、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3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4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4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45、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4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4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5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53、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 (論語·微子)

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述而)

5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爲政)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5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5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6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論語·爲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詩經》經典名句2

阮籍《詠懷》:政治抒情組詩的出現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格

曹魏後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無度,又昏庸無能,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異己。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於司馬氏的統治, 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迫害,最後鬱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爲友。同在“竹 林七賢”之列,後來投靠司馬氏。正始十年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權利後的十 年間,全國進入恐怖狀態。(只到高平陵政變十六年後,司馬氏才最後取而代之,奪了曹 家的帝位。)

這一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了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 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鍾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 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於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 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爲詞旨淵永、寄託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出其獨 特的藝術風貌,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注云:“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

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記錄。 這些詩抒感慨,發議論,寫理想,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後世產生 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爲咸池暉,濛汜受其榮。” (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爲憔悴,比喻世事的反覆,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 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爲凝霜,華草成蒿萊。”(其五十)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寫鳥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

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常出現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爲詩 人反覆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鉅 痛,如少年之忽成醜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於從自然 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詠懷詩》其一說: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爲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 所以詠懷不能已於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 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獨坐無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爲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於 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了理想不能實現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 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爲秋風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簡直是阮籍的自況。《詠懷詩》中遷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了他憂憤深廣 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悽愴、涕下、諮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 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 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爲自己設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遊仙和隱居。 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遊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合。他在詩中常常讚美巢由、夷齊、邵平、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致殺身之禍。

阮籍讚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晉書》本 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 爲常。”所以他在寫憤懣與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對時局的關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 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政權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滅亡的命運:

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樑王安在哉。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 曲未終,秦兵已復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爲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僞,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 姿態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 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爲全軀士,效命爭戰場。忠爲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後世, 氣節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鍾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於司馬氏,但身仕 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爲謹慎,“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 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或借古諷今,或借遊仙 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 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 測。”但就詩歌精神而言,阮籍的《詠懷詩》與建安風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羽《滄浪詩 話·詩評》說:“黃初以後,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爲高古,有建安風內骨。”

試論阮籍的《詠懷詩》

阮籍(嗣宗)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詠懷詩》享盛名於中國詩壇。

然而,也正是這些《詠懷詩》在中國的文藝批評史上引起了頗多的爭論。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提出“阮旨遙深”以後,後代論者便沿着這個思路而推波助瀾。 《詩品序》稱其“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李善的《文選注》有“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之說;張溥則謂之“詠懷諸篇,文穩指遠”(《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愈往後, 論家便更把阮詩內容渲染爲神祕莫測,進而連其表現形式也被說得神乎其神了。劉熙載甚 至說:“阮嗣宗詠懷,其旨固爲淵遠,其屬辭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後來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風》猶瞻望弗及矣”(《藝概·詩概》)。黃節和肖滌非二先生也認 爲:“後之學步邯鄲者,既未得其彷彿,而淺見寡聞之士,又以眩於故實,艱於檢討,亦 復望而生畏。於是詠懷之作,乃成千古絕響矣”。(《讀詩三札記·讀阮嗣宗詩札記》) 說阮詩遙深、隱晦是對的,但將之視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絕響”,則與事 實不符。

劉勰說“阮旨遙深”是在與“何宴之徒,率多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相對比

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鍾嶸曾經說過:“其源出於《小雅》,無雕蟲之功”(《詩品上》)。 這就把《詠懷詩》放進中國詩歌發展的大結構系統之中,進行縱與橫的比較研究。後人步 他們的後,只執其一端,恐怕是有違他們的初衷。

其實,阮籍的《詠懷詩》是循着中國古典詩歌創作的發展邏輯而生長、發展的,它既 繼承了前代詩歌創作的精華,也是後輩學習的圭臬之一。在中國詩的發展史上,起着一種 承先啓後的作用。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與哲學思潮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他在 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得意忘言”之文學觀的體現。從這個思路出發,阮詩也許會不那麼 “難以情測”了。

“言不盡意”這個哲學命題,早在周朝就有了雛形。《周易·繫辭》中就有,“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可見乎”的說法;《莊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晉時期,玄學 興起,崇尚以無爲本,哲學家們展開了言、意之辯。集大成者當爲王弼。他說:“然則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言,而象可 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間加進了一個物象,這不僅表明思辯哲學有了新發展,即認識到表象的存在,認識到

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是由表及裏的;而且還表明“言不盡意”的哲學觀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維爲主的文學滲透的關節點,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學觀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晉時代儼成時風。王弼在《論語釋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掃漢代經學的繁瑣考證,多用假言釋意,追求思辯的哲學境界,而不拘泥於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釋孔子“予欲無言”這句話時說:“欲明本,舉本統末,而示物於極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說:“口不盡味,樂不極音,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爲之 檢則”。這裏講的是得意而忘音。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雲:“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 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神通也。”這實際 上道出了魏晉畫壇在創作思想上的主線條:“畫盡意在”,即王弼說的“重畫以盡情,而畫 可忘也。”

在這樣一種推崇“得意忘言”的時風中,生機勃勃的文學怎麼會無動於衷呢?四面八方 涌來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會在對新思想最敏感的詩壇產生強烈的反應。阮籍率先表了態: “餘以爲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阮籍集·清思賦》)這充分表

明瞭他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將追求什麼,又會摒棄什麼。後來劉勰將之昇華爲“情在詞外日 隱狀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隱秀”說,阮籍實爲其開先河者也。

阮籍的《詠懷詩》就是他實踐“得意忘言”思想的傑作。肖滌非先生說:“嗣宗詩之特 點:(一)用典變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樂同時而發”。(《阮步兵詠懷詩 注》)可惜肖先生將三者孤立起來,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創作思想來貫穿 之,就會頓時柳暗花明。因爲詩中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爲行 之有效的手段。《詠懷詩》用典極多,往往一個典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鳥翔山 崗,燕雀棲下林”(《詠懷詩》四十七)這句詩就含有兩個故事。一是《吳越春秋》中范蠡 勸文種:“高鳥已散,良弓將藏”,要他見好就收;一是《史記·陳涉世家》所錄陳勝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絕嘆。兩個典故一經詮釋,言外之意頓時躍然紙上,讀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順着詩句的內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苟且,欲濟世 經國的.雄心,又害怕成爲被烹的“走狗”那種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詠懷詩》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時往往信手拈來,掐頭去尾,甚是 隨便。因而讀阮詩,不能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釋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窺見作者的內心

《詩經》經典名句3

1、如月之恆,如日之升。《詩經·小雅·天保》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3、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4、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詩經·小雅·鶴鳴》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詩經·小雅·斯干》

7、高岸爲谷,深谷爲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8、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10、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小雅·白華》

1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1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

1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詩經·周南·兔罝》

14、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

15、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

16、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17、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18、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邶風·綠衣》

19、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0、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

21、胡爲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

22、天實爲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

23、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

2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25、人而無儀,不死何爲?《詩經·鄘風·相鼠》

2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28、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29、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衛風。氓》

3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3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3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3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

34、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

3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36、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

37、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38、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39、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秦風·無衣》

4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

4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2、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豳風·七月》

43、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詩經》經典名句4

1. 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曠沙岸淨,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 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唐.杜甫《望嶽》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詩經》經典名句5

1、賞析“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年輕時離開家鄉年老纔回來,一口鄉音未改兩鬢已是疏落蒼白。“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爲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2、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前句寫你問我什麼時候會回去,我卻沒有準確的時間可以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歸的愁苦躍然紙上。次句寫出了極富形象性的原因:因爲巴山下了大雨,這雨幾夜沒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滿爲患了!也就是說,洪水氾濫,阻斷交通,讓人有家不得歸呀!讓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於巴山的夜雨,又表現了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3、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當”一詞表願望,“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的苦況所激發出來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此聯跨越上聯鬱悶、孤寂之心境,而去設想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重聚時的樂。詩句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4、賞析“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此聯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地點是揚子江邊的渡口,時間是春天,正是楊柳依依的季節。在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間卻要分手,心中的離情別緒,恰好與這大好的春光形成鮮明的反差。那依依嫋嫋的柳絲,那濛濛渺渺的楊花,喚起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在寫景中,深寓着別情離緒,故有“楊花愁殺渡江人”。“愁殺”二字,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寫到極致。這裏只寫“渡江人”,然而彼此羈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內心波動,躍然紙端。

這一聯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結合。

5、賞析“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陣陣,從驛亭裏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此聯即景生情,揚子江頭,已是愁緒萬千,離亭宴上,更是難捨難分,欲言又止。“風笛”“離亭”都具有特殊意蘊,烘托了離人的特殊心境,實在是信手拈來,妙手天成。

6、賞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三秦大地環繞護衛着都城長安,舉目望去,煙霧瀰漫,怎麼也看不見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寫關中地區環繞護衛着都城長安。“城闕”即城牆和宮殿,這裏指當時的都城長安。“輔”即護衛,“三秦”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點出送別之地。次句寫舉目望去,煙霧瀰漫,怎麼也看不見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離開這裏,自然是戀戀戀不捨。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送行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這一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其壯闊精整。

7、賞析“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典故一(“聞笛賦”):指晉代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爲司馬氏殺害,向秀經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

典故二(“爛柯人”):據《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棋還沒終局,發現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裏,才知道已經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

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我回到故鄉,恍如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對被貶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隱含有對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後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兩句通過用典,表現了詩人十分複雜的心情。闊別正久,今朝歸來,人事全非,抒發了無限悵惘的心懷。舊:老朋友。

8、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的旁邊千帆競發,枯樹的前頭萬木逢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自喻,詩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眼看別人紛紛志得意滿,奔赴前程。詩意固然不無惆悵,卻也頗爲豁達。詩人用這樣異常達觀的態度來應對世變,勸誡白居易不必爲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憂傷。這一聯,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尾聯便乘勢而下,表現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9、賞析“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鵑啼叫的季節,(我)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縣。前句兼寫時令。寫景則專取楊花,寓意爲“漂泊無定“;而子規鳴叫,是用其“不如歸去”的諧音。這種寫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現出李白當時的心情:對王昌齡被貶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後句直書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內。兩句雖未寫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見。

10、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託付給明月,隨風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聯意境猶爲深遠。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只好將這種愁思託之於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說,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通過詩人的豐富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孌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被貶的朋友。

通過詩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爲動作,是此詩的一大特點。

11、賞析“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遼闊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黃鶯歡快地歌唱,綠樹叢叢,映襯着盛開的紅花,無論是傍水的村莊,還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描寫的江南春景,所見一覽無餘,盡收眼底。這媚人的春色,鋪灑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顯出它的深邃,它的廣闊,它的無邊無際。

12、賞析“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夜風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遠近一片蛙聲,彷彿在預告豐收在望。撲面而來的稻花香,使詞人聯想到豐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常人耳朵裏喧嚷的蛙鳴,在他聽來,儼然是蛙兒們在“說豐年”。這裏,詞人把自己的感受轉移到蛙身上,構思奇妙,話語清新,將作者的歡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織,融爲一體,真是詞人的匠心獨運。

13、賞析“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我不害怕飄浮的雲把眼遮住,當然是因爲我身處最高處。從自然角度說,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雲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面在古代詩歌中,“浮雲”常被用來比喻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一是來自經驗,即從書本上得到歷史經驗,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掃蕩“浮雲”,就會貽誤自己的大事。這句是帶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說明王安石在後來的變法中之所以能夠抵住保守勢力的種種打擊,不是偶然的。

14、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從齊到魯都可望見。首句設問,總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偉高大的山勢。作者怎樣突出其山勢的呢?他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麼高大,而是寫泰山佔地多麼廣大,以致在齊、魯兩佃都可以望見泰山。作者是以距離之廣遠烘托出泰山之高峻。這既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高超詩才的體現。

15、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峯頂,看到衆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這兩句詩,是寫出望嶽而產生的登嶽的願望。“會當”是唐人的口語,意思是“一定要”。這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16、賞析“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秋風刮過,平靜的海面頓時化作洶涌的怒濤。“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無窮威力,這句詩句有着明顯的旬徵意義。這兩句,體物形象,場景壯大,格調激揚亢奮,表現了一世梟雄的廣大胸襟。

17、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日月彷彿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彷彿也是從海里出來的!在大海的懷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寵兒而已。這四句淺顯明白,但意境闊大,氣勢豪邁。真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彷彿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締造了世界萬物,生髮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所以沈德潛說:“有吞吐宇宙氣象”。此評確當,洵非過譽。

18、賞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兩句寫旅途所見的大江兩岸景色。“青山”“綠水”互文見義。

19、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此聯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景中雖有缺憾,卻能表現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此句寫被濛濛春雨滋潤着的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看似平淡的詩句,向人們透露了春悄悄來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寫出了官軍全體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堅決維護祖國統一的政治立場,又反映了那個動盪時代的最強音。

22、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九個名詞列出深秋的九種景物,構成一幅深秋晚景圖,把漂泊遊子的悽苦愁楚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盡致。(此詩表現手法:寄情於物,被稱爲“秋思之祖”)

23、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夕陽”一句點出時間,並照應上文的“昏”字。“斷腸”一句直抒胸臆:遊子遠離家鄉,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24、賞析“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銀河相隔,情意相通。脈脈的眼神傳達着千絲萬縷的情意,此時勝過千言萬語。“語”作動詞,意爲談話。此句看上去好像有敘事意味,但仍然是緊扣織女的形象和現實的景物來描寫的,仔細玩味,又確實寫景,織女的離愁卻在這裏被輕輕點染出來,可謂情景相生。

25、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作者移情於物,以花鳥擬人,借花鳥的心驚落淚來抒發有感時的急劇變化,恨與家人分別所產生的特殊心理。

《詩經》經典名句6

0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語出《詩經·周南 ·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此以桃花的鮮豔茂盛比喻新嫁娘美麗成熟的風韻,語言質樸,但不乏流麗之態。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語出《詩經· 衛風 ·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這兩句詩從動態的角度描述了衛莊公的夫人莊姜令人消魂的風采.微笑時酒窩中貯滿了愛意,雙目流動時,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語出《詩經· 王風 ·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東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鎬京,見到宗廟破敗,黍稷離離的荒涼景象,不由得感慨萬千,詩人說,瞭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懷憂鬱,不瞭解他的人會以爲他在尋找什麼,老天在上,到底是誰造成了這種局面?後一句尤爲發人深省,其中既有對周幽王無道的譴責,也有對犬戎入侵的不滿。

0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語出《詩經 小雅 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這幾句詩反映了守邊戰士在返回故鄉的途中所表現的淒涼之感,詩中的“楊柳”和“雨雪”已經完全人格化了,它們和作者一道擔負着人生的重壓,成了人生聚散離合的直接參與者,此中語言的清新圓潤,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晉以後詩歌的風調。

0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語出《詩經 鄭風 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裏,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羣雞亂叫,這個時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當意中人到來時,不由得欣喜若狂.詩句風格直率,無忸怩之態,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語出《詩經 秦風 蒹葭》。

譯:蘆荻青青,白露成霜,在這寂寞的秋日,親愛的人兒卻在水的那一邊.

詩人以秋景作爲發端,可謂道盡了人生的憂患.因爲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節,天人相對,不能不激起滿懷的悲緒,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普遍的悲涼感,而這幾句詩可謂其濫觴。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譯: ①[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引申爲學問上的商討研究。 ②[琢、磨]本義指制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報③之以瓊瑤④。 出自《詩經·衛風·木瓜》。

①[投]這裏指贈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報]回贈。 ④[瓊瑤]美玉。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風雨如晦①,雞鳴不已②。出自《詩經·鄭風·風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裏,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10.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出自《詩經·小雅·鹿嗚》。

①[呦呦(yōuyōu) ]鹿嗚聲。

譯:野鹿呦呦叫着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1.兄弟鬩①於牆,外禦其侮。 出自《詩經·小雅·棠棣》。

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禦。①[鬩(xì)]爭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舝(轄)》。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爲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小雅·鶴嗚》。

譯: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戰戰兢兢,如臨①深淵,如履②薄冰。出自《詩經·小雅·小旻》。

①[臨]來到。 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遷於喬木。出自《詩經.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鮮②克③有終。 出自《詩經·大雅·蕩》。

①[靡]沒有誰。 ②[鮮(xiǎn)]少。 ③[克]能。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原句大意是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17、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侶。

18、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採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譯:你的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20、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爲戒。

2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詩經》經典名句7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駱賓王《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替臨安邸》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詩經》經典名句8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10.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16.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誰北則爲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44.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苟子·勸學))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苟子·勸學》)

52.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盡數))

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6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

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63.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史記》)

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66.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6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2.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後漢書·馮異傳))

74.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范曄《後漢書》)

78.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7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8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81.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西晉·陳壽《三國志))

82.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吳書))

83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8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8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8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88.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9.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北齊書》)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枚乘《上書諫吳王》)

《詩經》經典名句9

第一篇 關雎

【概要】這是一首戀曲,表達對女子的愛慕,並渴望永結伴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01、關關:指雌雄兩鳥相對鳴叫

02、雎鳩(JuJiu):一種魚鷹類的水鳥,傳說此鳥雌雄終生相守。

03、洲:水中陸地

04、窈窕(YaoTiao):嫺靜端正的樣子

05、淑女:賢德的女子。淑,善

06、君子:對男子的美稱

07、好逑:好的配偶

08、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09、荇(Xing)菜:一種根生水中、葉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10、流之:隨着水流而搖擺的樣子

11、寤寐(WuMe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着。

12、求:追求

13、悠:長久

14、輾轉反側: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

15、芼(Mao):採摘

第二篇 葛覃

【概要】描繪一個女子做完工作,準備回孃家看望父母。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爲絺爲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註釋】

01、葛:一種多年生蔓草,俗名苧麻,纖維可織布。

02、覃:延長、延伸

03、施(Yi):同“移”

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樣子

05、黃鳥:黃鸝

06、喈喈(Jie):黃鸝相和的叫聲

07、刈(Yi):刀割

08、濩(Huo):在水中煮

09、絺(Chi):細,細麻布

10、綌(Xi):粗,粗麻布

11、斁(Yi):厭惡

12、師氏:負責管理女的女管家

13、告:告假

14、歸:回家

15、薄:語氣助詞,稍稍的意思

16、污:用作動詞,搓揉以去污

17、私:指平日所穿的衣服

18、浣(Huan):洗

19、衣:指見客時穿的禮服

20、害:同“曷”,哪些

21、寧:平安,此作問安

【譯文】

苧麻長啊長,延伸到谷中。葉兒茂蒼蒼,黃鸝飛棲灌木上,唧唧咋咋在歡唱。

苧麻長啊長,延伸到谷中。葉兒茂蒼蒼,割煮織成布衣裳,高高興興穿身上。

告訴女管家,請假回孃家。搓搓我衣裳,洗洗我禮裝。還有哪些洗?心緒早歸家。

第三篇 卷耳

【概要】描寫別後相思。首寫女子懷念征夫,然後寫征夫旅途勞頓,飲酒遣愁。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註釋】

01、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

02、盈:盛滿

03、頃筐:形狀如簸箕、前低後高的 04、嗟(Jie):感嘆詞

05、置彼周行(Hang):將它(此指頃筐)放在大路上

06、陟(Zhi):登

07、崔嵬(Wei):有石頭的土山

08、虺隤(HuiTui):疲憊腿軟

09、姑:姑且

10、酌:飲酒

11、罍(Lei):青銅鑄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

12、永:總是

13、玄黃:馬過度疲勞而視力模糊

14、兕觥(SiGong):牛角做的酒具

15、砠:有土的石山,與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16、瘏(Tu):馬因疲勞過度而生的病

17、痡(Pu):人疲勞而病

18、籲(Xu):嘆氣,憂愁

第四篇 樛木

【概要】樛木祝賀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註釋】

01、樛(Jiu)木:莖幹彎曲的樹

02、葛藟(Lei):葛蔓或者分別爲兩種藤類植物

03、纍(Lei):系,纏繞攀緣。一說通“累”,牽掛之意。

04、樂只君子:快樂的人

05、福履:福祿

06、綏(Sui):安好,安定

07、荒:覆蓋

08、將:養活,扶助,保護

09、縈:縈繞,纏繞

10、成:成全

第五篇 螽斯

【概要】祝人多子多孫。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註釋】

01、螽(Zhong)斯: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觸角呈絲狀,有的種類無翅。雄蟲的前翅有發音器,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善於跳躍,一般以其他小動物爲食,有的種類也吃莊稼。一說是蝗蟲或蟈蟈。

02、詵詵(Shen):衆多的樣子

03、宜:多

04、振振:多而成羣的樣子

05、薨薨(Hong):象聲詞,羣蟲齊飛的聲音

06、繩繩:延綿不絕,繁衍不息

07、揖揖:羣集的樣子

08、蟄蟄(Zhe):多,聚集

第六篇 桃夭

【概要】祝賀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註釋】

01、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說形容茂盛而豔麗,或說少壯的樣子。

02、灼灼(Zhuo):鮮明貌

03、之子:這個人

04、歸:婦人謂嫁曰歸;于歸,古時稱女子出嫁。

05、宜:儀。《爾雅》注“儀:善也”,此句說歡喜高興成了家。

06、室家:夫婦。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爲有家。

07、有蕡(Fen):有,作語氣助詞,無實義。蕡,《集傳》注“蕡:實之盛也”,即果實成熟長大的樣子。

08、蓁蓁(Zhen):草木茂盛貌

《詩經》經典名句10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詩經》經典名句吧。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國風 秦風》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6、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8、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詩經·唐風·綢繆》

9、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國風·周南·關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1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1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1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16、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周南·關雎·序》

1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18、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20、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詩經.小雅.斯干》

22、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23、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小雅.白駒》

24、人而無儀,不死何爲。《詩經·鄘風·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傷。《詩經·周南·卷耳》

26、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國風·周南·漢廣》

27、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詩經.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車轄》

29、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國風·王風·采葛》

標籤:名句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