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銷售技能培訓報告多篇

銷售技能培訓報告多篇

【第1篇】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考察報告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農民流入城鎮務工,不但解決了自身就業問題,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動了全社會的經濟發展,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農民工在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侷限性,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簡單工作,很難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工的長期穩定就業。因此,加強務工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根本性措施,對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現狀與特點

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始於XX年。自XX年以來,勞動、扶貧、教育等部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先後啓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計劃,其中勞動部門主要針對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民工開展培訓,扶貧部門的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稱爲“雨露計劃”,教育部門培訓對象主要是初高中畢業生,稱爲“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區的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工作,主要由農業、教育、扶貧、人勞四部門組織實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勞部門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點是:

1、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早在XX年,區委區政府就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對農民工培訓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XX年8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的通知》(商政勞社發〔XX〕176號)和《關於貫徹執行〈省就業再就業資金管理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商財辦社〔XX〕55號)兩個政策性文件,爲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廣泛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趙樂際書記來商視察時關於“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講話和全省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電視電話會的召開,把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推向了新的階段。去年以來,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緩解就業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啓動實施了《特別職業培訓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使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社會關注度空前提高。農民工培訓工作還被列爲區政協XX年重點提案。多年來,區委、區政府、區級各相關部門都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爲重點工作任務,納入目標責任考覈,精心安排部署,採取得力措施,認真抓好落實,確保任務完成。

2、齊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據省、市統一要求和部署,人勞、教育、農業、扶貧部門以農民工培訓“四大工程”爲重點,落實領導,落實責任,落實人員,落實措施,狠抓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青年、婦聯、建設、殘聯等部門也按照各自安排,針對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建築工人、殘疾人等特殊羣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財政部門爲培訓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各鄉鎮辦事處結合工作實際,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政策宣傳,搞好求職登記、就業覈查等配合服務工作。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在我區已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訓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我區農民工的技能培訓涉及到農業、礦山、建築、加工、電子、機械、服務、旅遊等多個行業,設置了辦公自動化、電腦維修、電子裝配、電焊車工、針車縫紉、養殖種植、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美容美髮、汽車駕駛、市場營銷、導遊服務、刮痧理療、手繡等十多個專業,內容涉及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勞動保障法規、安全、衛生常識等多個方面,並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訓練。培訓方式有訂單培訓、定點培訓、技能提升培訓、上門培訓等,學制從半月到二年不等,適應了不同對象的不同培訓需求。

4、培訓機構得到較快發展。由於我區爲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區兩級均有培訓機構的審批權力,目前區內共有十八家培訓機構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其中區人勞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訓機構以市技工學校爲龍頭,民營培訓機構以新潮學院爲龍頭。區級公立培訓機構以教育部門管理的兩個職業學校爲主體;民營機構由人勞局管理,從XX年的兩家發展到目前的六家。這些培訓機構共同承擔着我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任務。

5、培訓工作體制機制比較健全。經過近幾年多努力,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傳引導,培訓機構組織實施,相關部門督促檢查,農民工自願選擇的體制機制。特別是人勞部門組織的農民工技能培訓,經過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後下發了《關於農民工培訓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政人勞發〔XX〕69號)和《農民工培訓班管理規範化要求》(商政人勞發〔XX〕30號)兩個規範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職責分工、責任落實、工作考覈、質量管理、資金審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多頭管理標準混亂。農民工培訓工作目前儘管已形成了全社會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條塊分割管理無序的弊端。農業、扶貧、教育、人勞四個主要部門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訓對象,不同的質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資金渠道,不同的補貼標準和不同的運作程序。雨露計劃實施機構由省扶貧部門認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勞部門的培訓實施機構則按管理權限分別由市、區兩級認定。這種相關部門各自爲政的做法,不利於培訓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難以堵塞重複培訓的漏洞,造成培訓資金的浪費。

2、培訓對象難以組織。必備的文化素質和充足的培訓時間是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的基本條件。而我區是勞務大區,儘管農民工技能培訓是免費的,但培訓時間要求至少一個月以上。對於參訓人員來說參加培訓意味着少掙錢,況且一個月時間能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還是一個未知數。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和發家致富的願望,絕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農民都把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用在打工掙錢上,不願意擠出時間參加技能培訓。留在家鄉的勞動力多爲文化低、年齡大、身體差的婦女或老人,這些人自身條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沒有能力、沒有時間也沒有積極性來參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訓。於是各個培訓機構都把目光盯在了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身上,使得培訓生源十分緊張。各培訓機構之間互相競爭,關係緊張,培訓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爲影響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重要因素。

3、培訓機構條件較差。儘管市、區兩級共有二十多家培訓機構,但由於市上也有培訓任務,與我區開展培訓合作的潛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擔我區農民工培訓工作任務的主要是區人勞局管理的六家民辦培訓機構。這些民辦培訓機構都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場地、校舍都是租來的,普遍缺乏合格穩定的師資隊伍,培訓所需教師多爲臨時聘請,場地小,設施設備缺乏,管理方式落後,辦學條件差,資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沒有實力改善辦學條件,也沒有能力搞好培訓。而勞動部門由於培訓任務大,無奈之下只能將培訓任務交給他們,從而爲培訓質量管理埋下了隱患。

4、培訓組織方式不合理。以人勞部門開展的培訓爲例,按照有關規定,正常的組織方式應是:鄉鎮勞保所宣傳政策,願意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到鄉鎮勞保所履行求職登記手續,取得求職登記證明,憑登記證明自願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要履行就業安置義務,並憑培訓對象的身份證複印件、求職登記證明、免費培訓證明(須由培訓對象簽字認可),就業安置合同或靈活就業證明到勞動部門申報補貼。由於缺乏合適的培訓對象及培訓機構自身原因,按此方式運作很難完成任務。無奈之下,培訓機構爲了掙錢生存,只能到農村去利用空置校舍開展一些簡單的技能培訓。在組織過程中,培訓機構往往付給村、組幹部一定組織費用,依靠村、組幹部半動員半強迫的方式把羣衆組織到一起。這種方式,一方面羣衆沒有積極性,另一方面參訓人員也極難管理,培訓時間根本無法保證,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5、培訓質量難以保證。農民工培訓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培訓,促使農民工學習到實實在在的技能,通過技能的提高來增加務工收入。從這幾年培訓工作的實踐看,培訓質量很難令人滿意,培訓與就業的關聯度比較低,培訓機構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訓時間不足。以人勞部門培訓爲例,按照規定,農民工技能培訓時間只要達到240個學時(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時間),且培訓合格,就可獲得補貼,多培訓補貼不增加。而實際上絕大多數專業技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是很難學會的,需要長期大量的練習。實踐中,培訓機構特別是民辦培訓機構是以掙錢爲根本目的,它的目標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潤。因此,培訓機構往往都熱衷於辦一個月的短訓班,而不願意辦長訓班。二是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滯後。勞動部門設立的勞動技能鑑定機構是檢驗培訓質量的權威機構,全市只有一家。區上雖然設立了鑑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由於機構設立晚,缺乏專業人員和設備設施,鑑定工作量大,許多項專業技能鑑定工作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精力去開展。培訓質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培訓機構爲主導的結業考試。勞動部門的質量監管僅僅侷限於對培訓人數、時間的檢查和教學計劃的落實,而無法也沒有能力對培訓質量做出權威性的判定。儘管我們不斷從制度上來規範農民工培訓管理工作,但仍難以保證培訓達到應有的質量。

三、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對策

1、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體系。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工已經成爲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現代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工人來支撐。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實質上就是培育適應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產業大軍。同時,農民工技能素質真正提高了,纔能有效增加收入,實現穩定就業,反過來推動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一定要充分認識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把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總體工作規劃,不斷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規政策體系,實現專業學制、培訓教材、教學要求、監督管理、質量評估五統一。在培訓資金管理上,應該加大補貼額度,細化補貼標準,簡化補貼程序,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效應。同時要嚴控短訓班,鼓勵長訓班,嚴控鄉下班,鼓勵校內班,把好培訓對象審查關,對培訓過程實行全方位監督,真正把農民工技能培訓這一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2、整合培訓資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變資金分散,多頭管理,標準不一的現狀。建議成立專門培訓管理機構,統籌管理全區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進一步落實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加大監督力度,強化責任追究,促進工作落實。同時可以有效克服重複培訓,浪費培訓資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訓基地建設。要學習、借鑑渭南等地先進經驗,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創建工作爲契機,以職教中心爲龍頭,整合全區各類職業教育資源,擴大職業教育能力規模,搞好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訓場地設施建設,創造一流的培訓環境,形成以職業中學爲主體,以民辦機構爲補充的培訓體系。三要大力整頓民辦培訓機構。要適當提高農民技能培訓機構准入門檻,淘汰一批條件較差的機構。對那些條件較好有發展前景的培訓機構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其儘快上臺階、上水平,爲搞好農民工技能培訓奠定基礎。四要儘可能動員市上管理的實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訓機構參與我區的農民工培訓工作。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開展培訓。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勞動力這個重點。對於國中畢業生不升高中及高中畢業於不升大學的農村新生勞動力,強制實行六個月以上的職業技能強化培訓,並突出實踐操作訓練,確保每名培訓對象都能熟練掌握一門專業技術,並持勞動部門統一頒佈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外出務工。二要抓住實用技術這個重點。要圍繞農村產業化發展和一村一品建設要求,對不經常外出務工的農民,積極開展果樹科管、畜禽養殖、中藥材生產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產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這類培訓應針對農民特點,結合農村實際,在培訓時間上應突破市上相關規定,以3-5天爲宜,並強化實踐操作訓練。在培訓補貼上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覈定。三要抓住在崗培訓這個重點。鼓勵培訓機構與用工單位合作,對全體職工大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實現持證上崗,從而促進各類企業和用工單位提高員工素質,達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培訓質量是培訓工作的生命。民營培訓機構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根本目標,與政府部門開展務工農民技能培訓的目的與培訓機構的目標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營培訓機構爲主體的情況下,如果在質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訓工作流於形式,失去意義。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質量監督,一要對辦班條件嚴格審覈,看培訓機構是否具有必備的專業教師、理論教材、實習訓練場地及設施。二是對培訓對象嚴格把關,參訓人員一般應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50歲以下。三要對培訓過程加強監督,採取明查暗訪的方式,督促培訓機構嚴格實施教學計劃。四要認真搞好結業考試考覈工作,應逐步建立完善各個專業的試題庫,成立相對獨立的專業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專門從事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的結業考試、閱卷工作,並實行批班權、管理權和考試權三權分離,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質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強化技能鑑定。能否通過勞動技能鑑定,是檢驗技能培訓效果的重要標誌。按照有關規定,各類農民工技能培訓班結業學員只有通過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鑑定考試,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得到規定的補貼。由於市、區兩級勞動技能鑑定機構設立時間不長,均存在人員少,條件差,缺乏相應的鑑定設備和手段的問題,能夠鑑定的專業只有26種,絕大部分專業的技能鑑定根本無法開展,給培訓質量管理帶來了難題。因此,應該把勞動技能鑑定機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組建專業化的相對獨立的鑑定機構,充實專業人員,購置專業設備,改善鑑定條件,提高鑑定水平,不

斷擴大技能鑑定覆蓋面,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健康發展。

6、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培訓方式。一要着力營造人人學技能的社會風尚。通過開展勞動技能大賽,勞動能手錶彰評選、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務工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自覺性,從而變“要我培訓”爲“我要培訓”,改變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二要改進培訓補貼方式,變補貼培訓機構爲補貼參訓農民工。對自覺參加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農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補貼,並要加大補貼數量,這樣可以改變培訓機構“吃政策飯”的現狀,把培訓機構直接推向市場,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吸引務工農民參訓,實現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良性發展,同時也可以減少職能部門的工作量,提高培訓質量。三要認真落實企業對員工開展教育培訓的法定責任,認真執行國家關於職業資格准入的法律規定,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進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四要把技能培訓與創造勞務品牌結合起來,出臺優惠政策,加強資金扶持,鼓勵各培訓機構圍繞市場需求,發揮自身專長,辦好特色優勢專業,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訓品牌的創造推動勞務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組織訂單培訓。切實加強與用工單位聯繫,做到培訓一批,輸出一批,就業一批,把培訓與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培訓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第2篇】關於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

背景:近年來,隨着各大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加之經濟危機的影響,給本來就已經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又增加了不少涼意。爲了我們大學生將來能夠走上自己心儀的崗位,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做一次調查,以便指導我們未來的學習與技能提升的培訓活動。

調查目的:通過這次調查,及時掌握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以指導大學生有的放矢結合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爲將來畢業後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好準備。

調查地點:學院宿舍。學院自習室。圖書館

調查對象:不同年級在校男女大學生

調查方法:實地訪問調查。隨機問卷調查。最後記錄彙總並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調查過程:在學院宿舍,自習室以及圖書館隨機尋找符合調查條件的男女大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了解他們最爲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後邀請他們認真填寫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最後將調查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得出最終調查報告,並找出相關的問題。

結果討論:①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成爲大學生最爲迫切提升的一項技能。在我調查的100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有平均大約76%的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技能太差,而這一比例又以理工學院的最爲明顯,達到91%。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所佔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當代我國大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那就是隻重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而忽視了這種知識與實踐實際的聯繫;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高校教育致命的一個弱點:學校培養出的大部分是一個一個抽象的理論家,那些具體的實踐家少之又少。大學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②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項技能。通過調查,我發現許多大學生不善言談,交際技能有待提升,而這一現象又以大一新生最爲明顯。成功學大師,華人成功學之父陳安之曾經說過:在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恆心耐心能力佔到80%,你所擁有的廣闊人脈佔到13%,剩下的7%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諸如機遇等客觀因素。我認爲在當今這個社交頻繁的時代,甚至可以說誰擁有了人脈,誰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於剛剛進入大學,一切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新鮮而陌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他們的日常人際交際,我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際能力應該會得以提升。

③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大學生需要提升的一項技能。調查發現,有46%的被調查者認爲當代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然而由於當代大學生大多都是80後90後,並且多爲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識相當強,當走進大學校園開始羣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廕庇,自然而然彼此之間的矛盾便產生了。四年大學生活是一段羣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間,團隊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辦公自動化能力也是大學生希望提升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有過半數的學生希望提高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關現代辦公自動化方面的能力,而且這一比例又以農村出來的大一學生居多。這表明現代科技以及辦公手段對剛剛結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學生來說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鮮的,他們渴望這方面的能力獲得提高。辦公自動化能力也確確實實是我們大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必備的一項技能。

⑤調查結果表明,諸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自我展現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學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你未來的人生道路纔會更加順利。

解決方案:⑴學校儘量爲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大學生平時注重提升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多參加假期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鍛鍊自己。

⑵利用一切機會去接觸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校甚至班級團支部多組織一些採風活動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進而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⑶班級可以多搞一些集體類活動,也可以利用假期組織諸如爬山之類的有助於提升集體合作精神的活動;同學之間也可以集體申報活動項目,集體參加,在活動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⑷學校可以邀請精通辦公自動化技能的人才爲大學生作報告,或者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我們大學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網絡教材自學相關的技能。

⑸諸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自我展現技能也都可以通過參加相關活動以及自我努力逐步得以提高。

結論與建議:當今大學生具備了80後90後所具備的一些普遍性的能力,對新鮮事物接觸理解掌握較快,對高科技技術懷有極高的渴求欲。但是,也正是因爲80後90後的緣故,大學生同時也具備了這個時代的劣習或者說是不足,比如自私,自閉等。所以我們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的重點也正是我們的不足與有待提高的地方,相信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以及社會所提供的幫助,我們大學生一定會成爲德藝雙馨的合格人才。

【第3篇】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王桂顯(執筆)

爲了更好地適應wto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所面臨的形勢,瞭解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職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做法,學習先進經驗,促進我國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由農業部農機試驗鑑定總站組織的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一行11人,於6月16日至7月1日對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專題考察。考察團先後到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農業園藝職業培訓中心、jamie grants農場、banchory農場、國家制造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維多利亞州初級產業部和新西蘭的國家資格認證局、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等部門考察訪問,與有關管理、研究、教學人員和農場主等進行了廣泛的座談和交流,對兩國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情況有了較爲深入的瞭解,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考察到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有關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在南半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屬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通用英語。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爲769.2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不足200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乾熱,雨水稀少,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大陸。新西蘭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東南部相望,由北島、南島和斯圖爾特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近400萬,境內山地、丘陵佔總面積3/4以上,平原狹小。絕大部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年溫差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農牧業在兩國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都已高度機械化。澳大利亞農用土地面積4.55億公頃,2000年農業人口有41萬,不足全國總人口的3%。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大麥和燕麥,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甘蔗和亞熱帶水果等。天然牧場遼闊,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5%,羊和羊毛馳名世界,羊的存欄數和羊毛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肉、乳畜牧業十分先進。農業總產值390億澳元,佔國民總產值3.8%,加上加工後的部分所佔比例超過10%。新西蘭全國2/3的土地適宜農牧,農牧產品佔國民總收入的3/4,佔出口總量的60%以上。主要飼養羊和牛,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養羊、牛最多的國家,人均10只(頭)。農作物有小麥、燕麥、大麥、新西蘭麻和水果等,糧食不足自給。

在爲期半個月的考察期間,考察團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澳、新兩國農牧業資源的豐富和生產的發達,我們到的季節雖然已是這裏的初冬,但整個大地依然都由綠色的植被所覆蓋,在郊外參觀的旅途中到處是綠草蔥蔥,不時可以見到成羣的牛、羊在大自然中悠閒的生活着。其畜牧產品及其加工品也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名不虛傳。

二、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基本情況

1、主要發展歷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全面發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標準化、規範化時期。初期的職業教育是在大學內設有部分的應用技術和實踐課程,爲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二戰結束後,由於大批的退伍軍人需要就業,同時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傳統工業部門進行了技術改造,以高新技術爲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開始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這些都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樣,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生產一線就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傳統大學重學術科研、輕技術應用的教育思想,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這種需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tafe(技術和繼續教育)應運而生,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得到快速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爲使職業培訓更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提高培訓質量,保持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政府認爲應推動職業教育培訓行業管理,更大限度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 政府組織產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在國家制定的職業培訓框架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能標準,以此作爲職業培訓機構認證、課程設置審批和技能考覈鑑定的主要依據,職業教育培訓全面走向標準化、規範化。

2、組織管理體系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管理職能明確,機構設置清晰、體系完善。澳大利亞有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各級政府都在教育培訓部設立“職業培訓委員會”專門負責職業教育培訓管理工作,聯邦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規劃和體系構建,指導、協調各州政府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統一政策;向聯邦政府議會提交有關職業教育培訓的法律和經費保障議案,下達全國的指導性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管理、劃撥該項政府撥款。各州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統籌和規劃本州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負責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評估和監督,負責對政府培訓項目進行招投標,負責監督培訓質量和管理職業教育培訓經費等,並且各州政府有較強的獨立性,都有一些不完全相同於聯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新西蘭有聯邦和地方兩級政府,也是由各級政府的教育培訓部負責統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3、職業培訓實施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可分爲四類:①聯邦政府辦的tafe學院,是國家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的主體。有些tafe學院是獨立設置的,有些則附設在高校內。其規模大,設備先進,專業設置廣泛,培訓層次多樣化,學制長短結合,培訓模式靈活多樣。②成人與社區培訓機構,主要提供基本職業技能訓練,爲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人員崗位流動提供崗前技術培訓。③私立培訓機構,國家鼓勵私立培訓機構參與對tafe學院競爭,通過立法形式規範職業培訓競爭機制。④產業部門、企業集團興辦的職業培訓機構,一般負責初級培訓,開展實用型技術的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再教育等。在上述職業培訓機構中,前兩類屬公衆性培訓機構,其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少量收取學費(澳大利亞收10%);私立培訓機構的經費,一部分靠收取學費,另一部分通過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招標,獲得政府撥款;產業部門和企業集團興辦職業培訓機構的經費則主要由產業協會和企業負擔。

4、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逐步由政府和產業協會組建成立的,並經認可註冊的機構。如考察團訪問的澳大利亞製造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究中心、新西蘭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和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這些專門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遍佈全國,負責進行本行業的就業需求預測和職業分析,包括瞭解國內外企業、學員的職業培訓的需求,研究制定行業職業技能標準,經教育培訓部審覈、批准、頒佈。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還負責向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建議,向tafe學院和其他職業培訓機構提供專業課程設置、教學依據和諮詢。其工作經費主要來自於政府撥款和行業資助,與政府有工作協議,並接受政府的工作考覈,考覈結果直接影響政府的撥款。據新西蘭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lan shepherd先生介紹,該機構每年有1200萬元新幣的經費,其中70%是政府撥款,30%是建築業資助。

5、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澳、新兩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被社會普遍認可,證書作用明顯,含金量高。政府有關法律規定,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國通用,只有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職業的技術性工作。職業資格證書成了求職就業的必備條件,僱傭者以此作爲上崗、確定報酬的依據,同時也是其免除相應法律責任的依據。澳大利亞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六級,其中

一、二級爲初級,

三、四級爲中級,

五、六級爲高級(相當於我國職業學校的大專和本科);新西蘭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十級,其中一至四級爲普通職業資格證書、

五、六級相當於大專,

七、八級相當於學士,九級、十級分別相當於碩士、博士。

三、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特色

1、學分制修業

職業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和技能鑑定的內容,嚴格按照統一的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內容全面、詳實,不僅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要求,而且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具體細化分解爲學分,學員可以通過累積學分完成學業。這種學分制修業方法使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選擇一級證書和二級證書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高中畢業進人tafe學院後,在高中教育階段所得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學分得到承認,即不必從頭學起,可直接學習後續的課程模塊。學生從tafe學院畢業後,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其在tafe學院學習的相關專業的課程全部(若大學的專業實踐性較強)或部分(若大學的專業理論性較強)得到承認。這爲tafe學院畢業生進一步深造取得大學學位創造了條件。由於課程設置爲模塊式的,學生可以進行全日制學習,也可以在就業後進行部分時間制學習,同時,職業培訓機構對學生通過自學或在工作、生活中獲得的相關專業技能也予以承認,使就業前教育和就業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根據個性發展需要進行選擇學習,也有利於學生逐步分段攀登,更爲在職人員提高職業崗位技能創造了條件,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爲社會提供實用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2、注重技能訓練

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和職業培訓機構都與企業集團建立有廣泛的、有機的和密不可分的協作關係,以確保獲取最切合實際的訓練和最新的專業信息。企業集團研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往往都無償地予以提供,及時納入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行業企業和學員的培訓需求,特別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各職業培訓機構都有實踐基地或實習企業,大部分的學業是在實踐基地、行業企業或農場完成。對學員的技能鑑定,也以實際操作技能爲主,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使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到工作崗位上馬上就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沒有適應期。另一方面行業企業通過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與監督,對職業培訓有很好的認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受到行業企業的普遍歡迎,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也到tafe學院接受職業培訓,纔能有比較廣泛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了職業培訓的社會地位,增強了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和含金量。

3、實行資質管理

政府對培訓機構的質量保證體系、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實行資質管理,通過評審認證註冊登記。經過認證註冊的培訓機構纔能有資格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的招投標,獲得政府撥款。擔任職業培訓的教師一般要有5年的專業工作經驗,受過教育專業培訓和具有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職業培訓機構鼓勵其聘用的教師成爲產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接受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在職業培訓教師隊伍中,有相當比例的兼職教師,他們聘自於產業協會和行業企業,大多是企業集團的老總、部門經理或技術骨幹。考察團在新西蘭訪問的國家資格認證局,是聯邦政府教育培訓部下設機構,負責組織質量審查組對職業培訓機構的認證註冊,對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證書等評價認可。其對培訓機構認證收費每小時100—150元新幣,一次認證收費一般爲1600元新幣左右。認證註冊有效期爲3年,期間培訓機構還要接受質量審查組的年度監督審查。對審查出的不符合項,培訓機構要予以整改,問題嚴重的將被停業整頓或撤消註冊。

4、市場機制運作

政府主管部門每年根據職業培訓框架和培訓計劃,確定職業培訓項目和指標,以職業培訓這個“特殊商品”的“購買者”身份,在有資格的學院、社區、私立和企業的職業培訓機構中進行招標,哪一個職業培訓機構適應經濟和社會需要,且質量高(學生的鞏固率高、畢業生獲證率高、就業率高)、成本低(生均經費低),政府就“購買”哪一個的“特殊商品”,中標者獲得該項政府投入,以此來不斷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這種市場運作機制和撥款方式成爲政府發展職業培訓的指揮棒,體現了政府引導市場的作用。這種管理模式促使職業培訓機構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同時,政府鼓勵職業培訓進入社會市場競爭,得到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資助。

5.技能鑑定便捷

由於職業技能標準是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分解疊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功能模塊都具有相對獨立性,使學員修業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要其能力符合某個功能模塊的要求,即可以通過技能鑑定,獲得該項的學分,待全部通過某個級別若干個功能模塊的技能鑑定,積夠學分,即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鑑定機構設置於職業培訓機構,其鑑定活動受控於認證註冊制度。職業資格證書由職業培訓機構頒發,全國統一格式。這種培訓與鑑定的結合,既促使培訓機構不斷按職業技能標準更新培訓內容,也使學員根據自己的精力與培訓要求,靈活支配時間完成培訓課程。同時,國家鼓勵職業技能標準、培訓教材和技能鑑定市場化,通過市場激烈競爭,刺激職業教育培訓事業蓬勃發展。

四、體會與建議

澳、新兩國社會、經濟的發達,與其從業人員擁有良好的素質和技能密不可分,歸結於國家對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視,歸結於社會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認可。兩國政府都把職業教育培訓放到了提高公民勞動力素質,保證國民經濟“高質量,高效益”運作的高度來認識,投入鉅額資金,頒佈有利於職業培訓發展的配套政策法規,積極支持和推動。社會各界,對職業培訓和資格證書制度投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標準研發、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技能鑑定等工作。各類教育形式相銜接,教育資源得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利用,職業培訓機構不斷壯大發展,並形成多元化的格局。職業資格證書成爲求職就業的通行證,得到求學者和僱傭者的普遍認可和信任。

我國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特別是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多、素質差,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尤爲短缺,直接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制約了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造就農業人才隊伍,對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近年來,隨着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業行業的實施,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發展時間短,認識不到位,國家投入不足,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各方面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農機人才隊伍是農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是各級農機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廣大“農機人”的共同事業。結合澳、新考察和我國實際情況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協調農機系統內、外部關係和政策,整合系統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和部署,確定發展目標和工作目標,落實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和人員,納入考覈管理,加強監督和指導,推動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2、制定配套政策,強化主導作用。在積極採取措施,落實農機修理工就業准入制度的同時,加強農機行業其他職業(工種)就業准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在農機大戶培訓、購機補貼、跨區機收、維修網點審定、整頓農機市場等業務和項目中,對人員能力和職業資格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將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與行業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政策約束力和利益驅動力,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機從業人員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推動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機行業順利實施。

3、加強宣傳發動,提高社會認知度。 注意收集和整理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在提高人員技能水平,提高作業效率,保證維修質量,減少機械事故和故障,增加獲證人員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結合科普宣傳、年審年檢等活動,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雜誌、互聯網等媒體,加強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作用的宣傳。同時,通過組織業務比武、技能競賽等活動,擴大社會影響,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知度,爲推動農機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4、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加強農機行業職業培訓方法和技能鑑定模式研究,探索單元化教學、學分制修業、模塊化鑑定的途徑,促進農機專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相銜接。以促進就業能力爲導向,以提高技能水平爲目標,鼓勵涉農院校和農機化學校推行“雙證制”,使畢業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機行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和其他社會單位積極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和職業標準研發,增強用人單位對職業資格證書的信任度。同時,通過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勵機制的建立,逐步搭建起職業培訓—技能鑑定—就業上崗的直通平臺。

5、夯實基礎工作,保證“證書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機行業國家職業標準內容和功能作用的研究,及時瞭解農機新技術、新工藝,分析行業新職業、新需求,不斷完善國家職業標準的內容,使其成爲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的重要依據,積極推進已頒佈職業標準的實施和統編職業培訓教材、技能鑑定試題庫的利用。同時,加強農機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的培訓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農機化中專和農機化培訓學校的“雙師制”,使農機職業培訓的教師具備講師和技師資格。按照“統一標準、教材、試題,統一鑑定工作程序,統一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規範職業技能鑑定行爲,保證工作質量,使農機職業資格證書在行業企業和全社會有良好的質量信譽。

五、其他考察情況

通過接待我們的des mcgarry先生和昆士蘭大學jeff tullberg教授的介紹以及到jamie grants和banchory兩個農場的參觀訪問,使我們對澳大利亞的農業機械化和保護性耕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以家庭農牧場爲主,而且規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積在幾百或上千公頃,機械化程度高,社會化服務完善,生產效率高。如考察團到的昆士蘭州多爾比市附近的jamie grants農場和banchory農場,分別擁有土地5千多公頃和2千多公頃,這兩個農場都是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有小麥、高粱、棉花和向日葵等,前者平時有3個人從事生產和經營,後者平時只有1個人打理。banchory農場的主人諾瑞斯(譯音)先生告訴我們,他有拖拉機、小麥播種機、高粱播種機、植保機和運輸車各1臺(輛),採取保護性耕作方式,播種和田間管理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只是在農忙時(主要是收穫)從服務公司僱請幫手和作業服務。可見科學的生產方式、高度的機械化水平和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爲農場高效率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和支持,減輕了生產壓力和管理的負擔。

澳大利亞是實施農業保護性耕作較早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模式。des mcgarry先生向我們介紹“免耕、輪作和固定道作業”是澳大利亞保護性耕作方式的三要素。在澳大利亞由於土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爲了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各農場普遍採用動力在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業機械。同時,由於大型機械反覆在耕地上作業,造成土壤壓實,不僅增加了機械動力的消耗,而且不利於雨水入滲,降低土壤的蓄墒能力,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經過多年研究,澳大利亞農業科技人員總結了一套固定道機械作業方式,該項技術主要是根據作物的行距、機組的輪距和作業的幅寬等,在農田中劃定出若干組一定寬度的固定機組作業道,適當調整機組輪距,使每次作業時機組的承重輪都能在固定道上行走。據jeff tullberg教授介紹他們多年的研究表明,固定道作業方式比傳統的非固定道作業方式:一是避免了機組在鬆軟的土壤上行駛、在壓實的土壤中播種,可以節省機組50%左右的牽引力,減少能耗,減低成本;二是避免了土壤被輪胎反覆碾壓,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蚯蚓含量(jamie grants農場實行固定道作業12年,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0增加到1.8,蚯蚓含量增加20%),適宜作物生長;三是減少壓實土壤面積,利於雨水入滲,增加土壤蓄墒能力,同時減少地表徑流,一般壓實土壤的地表徑流是未壓實土壤徑流的3倍以上;四是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10%—20%。

據介紹澳大利亞爲了防止土壤風蝕和沙漠化、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態平衡,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推行保護性耕作方式,初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難度,政府爲了推廣這項技術,先後啓動了大量的研究、示範、培訓項目,並對採用這項技術的農民在機具購置、改進、稅收、用油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項目帶動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按照des mcgarry先生的估計,目前全國有30%的耕地實施了少耕技術、40%的耕地實施了免耕技術。澳大利亞在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同時,還十分注重視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綜合運用。如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農業機械的免耕精量播種、施肥、噴藥和固定作業道劃定等作業控制,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利用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澳大利亞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推廣該項技術,提高了有益 借鑑。

注: 赴澳、新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成員

團長:焦 剛 副團長:張開倫

團員:楊永明 李 燕 張 輝 李國軍 徐 偉 張瑞宏 張玉美 儲爲文 王桂顯

【第4篇】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 調查實踐 範文寫作網

背景:近年來,隨着各大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加之經濟危機的影響,給本來就已經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又增加了不少涼意。爲了我們大學生將來能夠走上自己心儀的崗位,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做一次調查,以便指導我們未來的學習與技能提升的培訓活動。

調查目的:通過這次調查,及時掌握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以指導大學生有的放矢結合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爲將來畢業後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好準備。

調查地點:學院宿舍.學院自習室.圖書館

調查對象:不同年級在校男女大學生

調查方法:實地訪問調查.隨機問卷調查.最後記錄彙總並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調查過程:在學院宿舍,自習室以及圖書館隨機尋找符合調查條件的男女大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了解他們最爲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後邀請他們認真填寫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見附錄),最後將調查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得出最終調研報告,並找出相關的問題。

結果討論:①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成爲大學生最爲迫切提升的一項技能。在我調查的100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有平均大約76%的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技能太差,而這一比例又以理工學院的最爲明顯,達到91%。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所佔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當代我國大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那就是隻重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而忽視了這種知識與實踐實際的聯繫;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高校教育致命的一個弱點:學校培養出的大部分是一個一個“抽象的理論家”,那些“具體的實踐家”少之又少。大學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②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項技能。通過調查,我發現許多大學生不善言談,交際技能有待提升,而這一現象又以大一新生最爲明顯。成功學大師,華人成功學之父陳安之曾經說過:“在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恆心耐心能力佔到80%,你所擁有的廣闊人脈佔到13%,剩下的7%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諸如機遇等客觀因素。”我認爲在當今這個社交頻繁的時代,甚至可以說誰擁有了人脈,誰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於剛剛進入大學,一切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新鮮而陌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他們的日常人際交際,我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際能力應該會得以提升。

③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大學生需要提升的一項技能。調查發現,有46%的被調查者認爲當代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然而由於當代大學生大多都是80後90後,並且多爲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識相當強,當走進大學校園開始羣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廕庇,自然而然彼此之間的矛盾便產生了。四年大學生活是一段羣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間,團隊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第5篇】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工作自查報告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截止10月10日,海東交通駕駛員培訓學校完成進城務工人員駕駛員技能培訓5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

二、工作開展情況

是分解目標任務。在五月召開的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之後,已將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目標任務分解下達給各縣分支機構,並簽訂目標責任書。二是實行目標考覈。將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覈管理之中,平時加強督促檢查,年末進行考覈獎懲,確保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目標的實現。三是加大招生宣傳力度,舉辦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現場諮詢報名活動。四是接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財政局及就業局對培訓開班計劃、開班工種和上課教師、學員學習情況進行審批和檢查。五是鼓勵城鄉勞動者自由選擇培訓工種,開展了城鄉勞動者培訓工種意向調查。

三、存在問題

一是招生難度較大,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雖然經過鄉村幹部的組織與動員,但畢竟農村留守中青年較少,也影響到培訓的積極性。今後,我們在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二是還有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對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一方面平時勞動強度大,沒有精力學習,另一方面大多數農民認爲學不學技能無所謂,憑力氣掙錢。三是補貼標準較低。大多數農民都希望免費培訓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工種,而技術含量高的工種培訓成本都很高,政府提供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四是進城務工人員培訓指標較少,培訓機構存在着“吃不飽”的現象。五是技能培訓與就業掛鉤的比例仍然較低,主要是就業協議簽訂率與實際就業率存在較大的差距。六是在廣大農民朋友中,還有部分人羣較爲貧困,交通與信息較爲閉塞,無手機與座機,無法與學員取得聯繫,所以,有些學員所留的電話並非本人所有,或村組幹部、或鄰里街坊,給我們自查和抽查帶來諸多不便,羣衆思想有待提高,對技能培訓的精神意義未加徹底領悟,上課自由散漫,回家不與家人溝通,待抽查電話打到他家,而非本人所接時,表現爲不知情或不配合。。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強領導,進一步組織協調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千方百計完成農民工培訓任務。二是加強督查,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三是深入行業和企業,重點開展企業農民工技能培訓。四是加強指導,開展多形式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用性。五是做好基礎工作,特別是規範臺帳管理。

【第6篇】技能培訓及素質提升的調查報告

摘要: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的現狀,總結經驗,尋找差距,分析問題,探討對策,促進農民就業,按照區組織部、區大村辦、區團委的工作安排及精神指示,對我區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關鍵詞:技術技能、現狀、問題、原因、建議

8月10日調研組在旗黨委、政府、人勞局和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基本摸清了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現彙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的現狀

近年來,全市上下把提高農民素質、優化勞動力結構作爲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重點和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

(一)、各級黨政組織高度重視勞務工作。旗政府高度重視勞務工作,建立了勞務管理機構,市、縣(區)、鄉(鎮)三級勞務組織體系基本建立。把勞務輸出建成我市的一大產業,使之成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的共識正在形成。

(二)、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明顯增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培訓工作取得實效。近年來,隨着我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特別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獲得了較快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勞動力對農業技術、就業技能和知識更新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通過正規培訓、普及培訓和其它培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與農村勞動力總量比,仍然只佔很小的比例。以上情況說明,我區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和就業培訓工作嚴重滯後,如不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工作,將極大地制約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進程。

(三)、農村勞動力生產生活情況,勞動力由體力和智力構成。體力有先天的體力(優生的結果)和後天的體力(優育和鍛鍊的結果);智力有傳統的經驗和現代科技知識(包括文化和專業知識)兩個方面。從我區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羣衆的生產實踐看,在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勞動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漸提高,體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斷下降,智力因素中,現代科技知識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傳統經驗成規的作用不斷下降。通過調查分析,在我區專業戶、小康戶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學歷並長期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的佔絕大多數,貧困戶(困難戶)中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弱的佔絕大多數,說明,農民文化素質高同農民收入程度顯着正相關,也同農業生產水平顯着正相關。

1、從每畝耕地提供的產品產量看,經濟作物的收益大於糧食生產收益。文化程度高、生產技能強的農戶生產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弱的農戶生產收益強。這是由於各種經濟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要求比較高,文化程度高的農戶敢於大膽試驗,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實行科學管理,因而經營效果好。

2、在發展多種經營方面,文化程度高、生產技術能強的農戶致富門路廣,這是因爲他們有經濟頭腦,會經營,敢於擴大生產規模。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弱的農戶經營項目少,經營規模也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較低。

通過對這兩種農戶的比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學種田,後者憑經驗辦事;前者勇於探索,後者墨守成規;前者講究效益算着幹,後者不計成本懵得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農民技術技能培訓重要性的認識不夠。農民技術技能培訓不僅僅是農村教育問題,而且是個社會問題,農民技術技能事關農村人才建設,當前,我區農村勞動力仍佔全區勞動力的大多數。這說明,在加快我區全面小康建設的過程中,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我區的現代化,而農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問題,因爲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對整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對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全面提高素質,必須引起各級、各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全區沒有一個統一的並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基地。現有的培訓是通過社會辦學機構,如農校、農廣校等,而這兩校目前規模小,師資、設備等培訓資源很薄弱,無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訓工作,而現有的專業學校在培訓經費價格上農民自己難以自行解決。

3、師資隊伍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根據我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需要大量的經費,如兩校從建校至今,資金不足,無法滿足基本的教學設備的正常運轉,因而,嚴重製約了兩校作爲農民技術技能培訓主陣地的作用。

4、鎮、村兩級在農民技術技能的組織引導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鎮、村兩級是農民技能培訓的主要組織者和引導者,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與否,事關鎮、村兩級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三、原因分析

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農村勞動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質較低,經濟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認識不足,有一技之長的不多,影響和制約了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工作。

2、信息服務渠道不暢。農村勞動力的技術技能培訓與市場、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和對接,造成培訓內容單一、過時,從而直接影響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影響了我區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體系的形成。

3、培訓激勵機制不健全。據統計,培訓一項實用技術需25學時,培訓一項就業技能需50學時,分別需要500元和800元。由於多數農民收入不高,無力支付培訓費用,造成培訓人數減少,就業面變窄,同時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來促進農民技術技能的培訓。

4、目標責任體系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義務教育那樣的教育培訓體系和目標考覈體系,有關部門、領導的目標責任還不夠健全。

四、對十一五期間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的建議

農民技術技能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根本性問題,是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先決條件,也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性工程。按照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結合_____南的實際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現狀,吸收業務管部門的意見,現就十一五期間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民教育的良好環境。

科技興農,核心是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既要提高農村勞動者的健康水平,增強他們的體力,更要開發智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隨着我區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不斷髮展愈來愈需要更多的農業科學人才、管理人才和農業實用技術人才,其中包括農藝師、園藝師、工程師、會計師、農經師,具有現代管理經驗的企業家以及掌握一定先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知識的勞動者。因此,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努力開發農村勞動者的智力,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越來越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部門要以對民族振興的高度責任感,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農民教育工作,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對農民教育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強農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利用鄉鎮逢集日、節日集會進行集中宣傳,結合實施2131電影下鄉工程,現場開展專題宣傳和發佈勞務信息。二是圍繞三下鄉活動進行重點輻射宣傳,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科技下鄉進村入戶活動,發放《外出務工人員手冊》、《農民科普知識讀本》、《農村十項實用技術》等資料。三是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板報等宣傳媒體,通過多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衆多勞動力參與培訓,擴大培訓的深度和廣度。

(二)、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則。

建議培訓工作應搶抓國家對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的扶持機遇,堅持內抓培訓,提高素質;外抓輸轉,提高收入;以服務爲宗旨,以需求爲導向的工作思路。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上注意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1、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擇業爲目標,突出實用、實際、短、平、快技能培訓,形成培訓、擇業的良性互動局面。

2、堅持科學規劃,抓點帶面,分層推進,分步實施。注意避免培訓基地建設和工作上的盲目性和平均使用力量,選擇基礎好、羣衆積極性高、農民接受能力強的縣鄉重點進行技能性和創業性培訓,對勞務處於萌芽狀態的縣鄉實施引導性培訓。

3、堅持因縣制宜,合理佈局,穩步推進基地建設。根據各縣(區)培訓工作的發育程度、財政狀況、人力資源,安排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對開設的學科門類要綜合考慮,做到各縣之間的優勢互補,避免重複建設。

4、堅持虛實結合,規範運作,着眼於理論傳授和具體操作相結合,創造條件,加大實訓力度。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的方法和措施

(三)、加強領導,嚴密組織,加大投入,確保培訓質量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農民培訓教育工程涉及面廣、人員多、任務重,不僅直接關係到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直接關係到我區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都市農業進程。爲此,建議區上成立農民培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區農民培訓教育工作統一領導。根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向,設立若干個培訓辦公室,由各職能部門負責實施。切實制定好總體規劃和工作計劃,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確定培訓機構(網點),統一編制培訓大綱,統一制定教學計劃,統一目標考覈。

2、落實責任,實行目標管理

將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考覈內容,實行目標管理,明確工作職責,獎懲掛鉤,責任到人。

3、加強宣傳,轉變觀念

組織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提高認識,轉變人們的觀念,爲我區農民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加大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的資金投入

農民技術技能培訓經費應實行政府、用人單位和農民個人共同分擔的投入機制。目前我區農廣校、農校每年區財政撥款僅3.5萬元,對於培訓工作顯得杯水車薪,建議區委、區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於村、社幹部學歷培訓補貼,農民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各類培訓的教材、資料補貼,教師授課補貼和參加培訓的農民補貼或獎勵等工作經費。

5、整合教育資源,提高培訓效益

在充分發揮我區農廣校、農校、黨校、職業中學作用的基礎上,充實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加強組織領導,提供組織保證。應把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議市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的農村勞動力培訓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勞動、扶貧、教育、農牧、團委、婦聯等部門、團體以及職業教育的人力資源、場地資源、信息資源。把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考覈內容,層層簽定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特別是鄉鎮一級隨着國家農業稅費政策的落實和計劃生育工作逐走上法制化軌道,應逐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抓勞務輸轉和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工作上來,實實在在爲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四)、多渠道籌集培訓經費,爲培訓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在培訓工作的起步階段,應加大政府投入。建議建立全市農村職業教育和科教興農專項基金;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按全市gdp增長速度同比例增加;在安排使用農村科技開發、技術推廣、扶貧資金時,應安排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時,應考慮安排農業職業學校、農廣校、成人學校和農業職業培訓機構的建設經費。積極探索多元化培訓經費投入體制,按照國務院爲農民提供的勞動技能性培訓服務,應堅持自願原則,由農民工自行選擇並承擔費用,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要求,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由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個人共同承擔,政府應安排一定資金用於面上的引導性培訓;鼓勵集體、企業投資開展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工作;支持民間資本按照個人申請,相關部門考實,政府貼息的辦法投資開展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活動。

(五)、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接受技術的能力。

一是繼續鞏固普初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從源頭上堵住新文盲的產生;二是加大掃盲力度,50歲以下的勞動力應全部接受掃盲教育,降低返盲率;三是要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相互銜接、滲透,對完成普通教育學業有困難初高中生可以及時轉型開展技術技能培訓,畢業時發給職業技術培訓證和普通中學畢業證書。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培訓力量。制定和實施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落實現有執教人員待遇,穩定隊伍。同時,每年從未就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中,選派一批專業對口的人員充實到職業學校任教。採取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設崗和用人辦法,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校教師擔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保證培訓力量。

(六)、加強培訓基地建設,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培訓網

積極探索以骨幹職業院校爲龍頭,帶動其他職業學校的培訓機制,走集團化、連鎖式發展的模式。十一五期間,以地區農校爲依託,外聯部分高等院校,內聯各培訓機構,以市場化需求爲導向,利用現有設備、人員、一校兩牌、一師兩任,建成一所門類學科突出、特色鮮明、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術學院。縣一級採取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辦法,每年兩個縣、每縣建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到十一五末,達到縣縣有職業技校的目標。對鄉村兩級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業推廣培訓機構進行一次清理整改,充實人員,添置設備,增加經費,使其能承擔初級的培訓需要。對教育、農業、科技、扶貧、勞務移民等部門的業務培訓機構進行統籌安排,劃分培訓任務,確定培訓人員,避免重複培訓或培訓資源的閒置浪費。

(七)、創新培訓機制,拓寬培訓渠道。

一是依託農村普通中國小校,把職業教育滲透到四年級以上的學生當中。對國中文化程度的開展技術性教育,對高中文化程度的開展創業性培訓。二是在地區農校開設鄉鎮幹部短訓班,對鄉鎮幹部進行輪訓,使他們掌握一至兩門技術技能,成爲鄉鎮開展培訓工作的骨幹力量。三是市、縣分別建立培訓用工網頁,構建信息平臺,加強同勞務集地的聯繫,經常掌握勞動力需求信息,發佈用工消息、務工政策、技術技能培訓講座,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四是提供政策扶持,推動培訓工作。結合_____南實際,制定就地轉移、農民工進城務工接受培訓的優惠政策措施,在市場準入、子女上學、戶籍管理、稅費交納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對已接受培訓外出務工的,減免有關服務性收費。五是鼓勵民間創辦職業培訓學校,把民辦培訓機構作爲政府培訓機構的補充,填補培訓空白點和盲點,逐步形成多元化辦學和培訓格局。支持能人大戶以傳幫帶、師帶徒、以工代培等形式開展普通技術的培訓。六是繼續抓好在全旗開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藍色證書培訓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工程四大工程建設,造就適應市場需求的務工人員和適應農業結構。

【第7篇】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自查報告

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自查報告1

校本培訓是教師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爲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xx市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我校教師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我校在本年度認真組織教師進行各種校本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及整治素養,現將其自查總結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我校成立了以專門的領導小組,以校長委組長,教師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教師開展繼續教育工作,下設辦公室。具體分工如下:

組長:何衛兵

副組長:程丁玲

成員:舒大春、陳流春、徐凌、玉劉銀、剛易平

辦公室:舒大春

二、培訓實施情況

年初,我校制定了師資培訓校本培訓方案,細化培訓項目、培訓形式、培訓內容,並上報校本培訓申報表,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組建了以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等爲首的指導教師隊伍。

我校充分利用圖書室、閱覽室中的培訓資料(期刊雜誌及音像資料);充分利用網絡等優質資源實施校本培訓;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公需科目、教育理論、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材教法、新課程改革、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系統培訓,做到培訓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薄弱突破,體現全員性、全面性和系統性,避免隨意性,並按上級要求完成學校的送培任務;創新培訓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堅持遠程與校本、區域與區外、學歷與非學歷相結合,通過集中培訓、網絡研修等多種新式,堅持實行導師制,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定期請專家到校指導、舉辦專題講座,創造條件派送教師外出學習,參與校外學術交流活動。在20xx年11月,我校組織了“國學經典”、“創新理論與經典案例”培訓學習;20xx年暑假我校組織全學區教師進行診治業務學習,爲期一週。平時每週中心校分語數組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探討。

爲了保證校本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充分利用上級主管部門統一部署的暑期教師集中學習,組織教師學習時事政治、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新課改課標、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及實施意見,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知識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每期至少進行1次學區性的集中統一學習培訓,保證30——40個學時的學習培訓時間,中心校教師每週國小分語數教研組,充分利用學校的有效資源,各舉行一次集中學習,採用組織學習政治、業務理論知識,看優質課錄象、辦業務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政治、業務水平,對教師進行新課程、新課標知識的學習、培訓,研究、分析實驗教材的特點,充分認識、瞭解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對我們所從事的基礎教育的新的要求。通過培訓,更新了教師觀念,轉變了教師思想,提高了教師對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

校本培訓的實施得以有效、有序地進行,離不開嚴格的管理制度。

教導處在校長任組長的學校繼續教育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對全學區教師校本培訓進行嚴格管理,做好培訓資料的收集、整理,制定規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推進校本培訓工作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加大對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的考覈力度,並將有關情況納入教師年度考覈,作爲評聘、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三、展望與期待

通過校本培訓,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都得到顯著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觀念在逐步向時代的前列邁進,通過不斷的學習、總結,經驗的交流,我校的校本培訓活動將會越走越好。但我校處於偏遠的農村學校,教師結構嚴重偏老,而且大都是從民師轉過來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培訓難度比較大;各種設備陳舊,現代化知識接受較難,新知識、新理念難以消化。我們將本着我校的實際,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老中青各年齡段教師的培訓,讓我校的校本培訓真正落到實處。

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自查報告2

根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主管部門“關於換髮《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的通知”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報告如下:

一、辦學規模基本符合要求,場地除租借附近學校教室作理論教室外,實有固定場地402平方,主要作實習場地,無危房,符合環保、勞保、安全、消防、衛生等有關規定。食宿場地也一樣。場所是長期租賃的,但一處場地不夠用,分兩處租賃培訓。

二、教學理論與實習相結合,重實習技能培訓,使學員培訓結業後,就業均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因此培訓結業學員,供不應求。今年已培訓廚師129名、美髮61名、美容12名、服裝1xx名。已有123名學員參加鑑定考試,只有1名不合格。學員結業,均已就業,沒有一個不受用人單位歡迎。

三、本校現有設備儀器列表。

四、現有培訓專業,都有技師把關。如廚師教師由王曉龍技師把關;美髮美容由余菊銀技師把關;服裝由王佳年技師把關;具體教職員工名單列表。

五、教學計劃和大綱都根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的教材、大綱、教學計劃進行。

六、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專門有一本規章制度集。重要規章制度上牆。

【第8篇】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

背景:近年來,隨着各大高校不斷擴招,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加之經濟危機的影響,給本來就已經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又增加了不少涼意。爲了我們大學生將來能夠走上自己心儀的崗位,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做一次調查,以便指導我們未來的學習與技能提升的培訓活動。

調查目的:通過這次調查,及時掌握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狀況,以指導大學生有的放矢結合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爲將來畢業後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好準備。

調查地點:學院宿舍.學院自習室.圖書館

調查對象:不同年級在校男女大學生

調查方法:實地訪問調查.隨機問卷調查.最後記錄彙總並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

調查過程:在學院宿舍,自習室以及圖書館隨機尋找符合調查條件的男女大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了解他們最爲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後邀請他們認真填寫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見附錄),最後將調查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得出最終調研報告,並找出相關的問題。

結果討論:①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成爲大學生最爲迫切提升的一項技能。在我調查的100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有平均大約76%的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技能太差,而這一比例又以理工學院的最爲明顯,達到91%。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所佔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當代我國大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那就是隻重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而忽視了這種知識與實踐實際的聯繫;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高校教育致命的一個弱點:學校培養出的大部分是一個一個“抽象的理論家”,那些“具體的實踐家”少之又少。大學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②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項技能。通過調查,我發現許多大學生不善言談,交際技能有待提升,而這一現象又以大一新生最爲明顯。成功學大師,華人成功學之父陳安之曾經說過:“在一個人成功的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恆心耐心能力佔到80%,你所擁有的廣闊人脈佔到13%,剩下的7%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諸如機遇等客觀因素。”我認爲在當今這個社交頻繁的時代,甚至可以說誰擁有了人脈,誰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於剛剛進入大學,一切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新鮮而陌生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他們的日常人際交際,我想隨着時間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際能力應該會得以提升。

③團隊合作能力也是大學生需要提升的一項技能。調查發現,有46%的被調查者認爲當代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然而由於當代大學生大多都是80後90後,並且多爲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識相當強,當走進大學校園開始羣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廕庇,自然而然彼此之間的矛盾便產生了。四年大學生活是一段羣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間,團隊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辦公自動化能力也是大學生希望提升的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有過半數的學生希望提高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關現代辦公自動化方面的能力,而且這一比例又以農村出來的大一學生居多。這表明現代科技以及辦公手段對剛剛結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學生來說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鮮的,他們渴望這方面的能力獲得提高。辦公自動化能力也確確實實是我們大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必備的一項技能。

⑤調查結果表明,諸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自我展現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學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你未來的人生道路纔會更加順利。

解決方案:⑴學校儘量爲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大學生平時注重提升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多參加假期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鍛鍊自己。

⑵利用一切機會去接觸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校甚至班級團支部多組織一些採風活動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進而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⑶班級可以多搞一些集體類活動,也可以利用假期組織諸如爬山之類的有助於提升集體合作精神的活動;同學之間也可以集體申報活動項目,集體參加,在活動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⑷學校可以邀請精通辦公自動化技能的人才爲大學生作報告,或者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我們大學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網絡教材自學相關的技能。

⑸諸如表達能力,學習能力,自我展現技能也都可以通過參加相關活動以及自我努力逐步得以提高,

結論與建議:當今大學生具備了80後90後所具備的一些普遍性的能力,對新鮮事物接觸理解掌握較快,對高科技技術懷有極高的渴求欲。但是,也正是因爲80後90後的緣故,大學生同時也具備了這個時代的劣習或者說是不足,比如自私,自閉等。所以我們大學生技能培訓需求的重點也正是我們的不足與有待提高的地方,相信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以及社會所提供的幫助,我們大學生一定會成爲德藝雙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