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科普文章(新版多篇)

科普文章(新版多篇)

科普的徵文 篇一

1608年,荷蘭眼鏡商人李波爾賽偶然發現用兩塊鏡片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受此啓發,他製造了人類歷史第一架望遠鏡。

1609年,伽利略製作了一架口徑4。2釐米,長約1。2米的望遠鏡。他是用平凸透鏡作爲物鏡,凹透鏡作爲目鏡,這種光學系統稱爲伽利略式望遠鏡。伽利略用這架望遠鏡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天文學從此進入瞭望遠鏡時代。

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用兩片雙凸透鏡分別作爲物鏡和目鏡,使放大倍數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後人們將這種光學系統稱爲開普勒式望遠鏡。現在人們用的折射式望遠鏡還是這兩種形式,天文望遠鏡是採用開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當時的望遠鏡採用單個透鏡作爲物鏡,存在嚴重的色差,爲了獲得好的觀測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鏡,這勢必會造成鏡身的加長。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天文學家一直在夢想製作更長的望遠鏡,許多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1757年,杜隆通過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鏡的理論基礎,並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製造了消色差透鏡。從此,消色差折射望遠鏡完全取代了長鏡身望遠鏡。但是,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很難鑄造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遠鏡的初期,最多隻能磨製出10釐米的透鏡。

十九世紀末,隨着製造技術的提高,製造較大口徑的折射望遠鏡成爲可能,隨之就出現了一個製造大口徑折射望遠鏡的高潮。世界上現有的8架70釐米以上的折射望遠鏡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間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徑102釐米的葉凱士望遠鏡和1886年建成的口徑91釐米的裏克望遠鏡。

折射望遠鏡的優點是焦距長,底片比例尺大,對鏡筒彎曲不敏感,最適合於做天體測量方面的工作。但是它總是有殘餘的色差,同時對紫外、紅外波段的輻射吸收很厲害。而巨大的光學玻璃澆製也十分困難,到1897年葉凱士望遠鏡建成,折射望遠鏡的發展達到了頂點,此後的這一百年中再也沒有更大的折射望遠鏡出現。這主要是因爲從技術上無法鑄造出大塊完美無缺的玻璃做透鏡,並且,由於重力使大尺寸透鏡的變形會非常明顯,因而喪失明銳的焦點。反射式望遠鏡:

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誕生於1668年。牛頓經過多次磨製非球面的透鏡均告失敗後,決定採用球面反射鏡作爲主鏡。他用2。5釐米直徑的金屬,磨製成一塊凹面反射鏡,並在主鏡的焦點前面放置了一個與主鏡成450角的反射鏡,使經主鏡反射後的會聚光經反射鏡以90o角反射出鏡筒後到達目鏡。這種系統稱爲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它的球面鏡雖然會產生一定的象差,但用反射鏡代替折射鏡卻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詹姆斯·格雷戈裏在1663年提出一種方案:利用一面主鏡,一面副鏡,它們均爲凹面鏡,副鏡置於主鏡的焦點之外,並在主鏡的中央留有小孔,使光線經主鏡和副鏡兩次反射後從小孔中射出,到達目鏡。這種設計的目的是要同時消除球差和色差,這就需要一個拋物面的主鏡和一個橢球面的副鏡,這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但當時的製造水平卻無法達到這種要求,所以格雷戈裏無法得到對他有用的鏡子。

1672年,法國人卡塞格林提出了反射式望遠鏡的第三種設計方案,結構與格雷戈裏望遠鏡相似,不同的是副鏡提前到主鏡焦點之前,併爲凸面鏡,這就是現在最常用的卡賽格林式反射望遠鏡。這樣使經副鏡鏡反射的光稍有些發散,降低了放大率,但是它消除了球差,這樣製作望遠鏡還可以使焦距很短。

卡塞格林式望遠鏡的主鏡和副鏡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光學性能也有所差異。由於卡塞格林式望遠鏡焦距長而鏡身短,放大倍率也大,所得圖象清晰;既有卡塞格林焦點,可用來研究小視場內的天體,又可配置牛頓焦點,用以拍攝大面積的天體。因此,卡塞格林式望遠鏡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赫歇爾是製作反射式望遠鏡的大師,他早年爲音樂師,因爲愛好天文,從1773年開始磨製望遠鏡,一生中製作的望遠鏡達數百架。赫歇爾製作的望遠鏡是把物鏡斜放在鏡筒中,它使平行光經反射後匯聚於鏡筒的一側。

在反射式望遠鏡發明後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發展的障礙:鑄鏡用的青銅易於腐蝕,不得不定期拋光,需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而耐腐蝕性好的金屬,比青銅密度高且十分昂貴。1856年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利比希研究出一種方法,能在玻璃上塗一薄層銀,經輕輕的拋光後,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這樣,就使得製造更好、更大的反射式望遠鏡成爲可能。

1918年末,口徑爲254釐米的胡克望遠鏡投入使用,這是由海爾主持建造的

科普徵文 篇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身邊到處有着科學的影子,它隨時留在我們身邊,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可見,科學對我們還是挺重要的。有人可能會問:什麼是科學?我想科學就是現在還沒發現的,需要我們去發現、研究、探討的吧。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科學帶給人們的幫助,人們怎麼去發現它,利用它。其實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留心去觀察,我想你有可能是未來的“愛因斯坦”。

那是在暑期發生的,暑假期間天氣特別炎熱,連我家的小狗也常常吐着舌頭,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由於天氣的炎熱,蚊子可要大顯身手了。提起蚊子,沒有哪個不憎恨它們,說它們是“吸血鬼”。是啊,每當傍晚,蚊子常常成羣結隊猖狂地向我們進攻,有的時候甚至會擾得我們整夜睡不好覺。這樣的吸血鬼有誰不恨呢?可是說來也奇怪,我們對蚊子卻有一種奇妙的感情。但你別誤會,這種奇妙的感情絕不是喜愛蚊子,而是一種科學興趣。據我瞭解蚊子的生活習性,發現它們的活動和天氣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吧!在夏秋季節中,每當梅雨快要來臨之前,蚊子異常活躍,正如人們常說:“今日蚊子叮人兇,一場梅雨靠得穩。”還有人常說:“七月半蚊子多一半,八月半蚊子少一半,九月半蚊子叮石球。”那麼這是爲什麼呢?原來蚊子對周圍電場的變化是十分敏銳的。在一般情況下,周圍空氣是帶負電的,雲雨區是帶正電的。當附近天空出現一個雷雨區域,並且逐漸向我移過來的時候,蚊子很快就感覺到周圍電場的變化,因而雷雨很快要來到了,所以趕在雷雨之前拼命叮人吸血,使它的卵成熟,大雨一過,正好產卵。

人們的飲食也非常重要,如:在飯後不宜一杯茶,許多人有擱下飯碗就喝茶的習慣,其實這並不可取。因爲剛吃過飯,胃內裝滿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入胃,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同時,還加重了胃的負擔,使腹壓增加,對心臟也不利。美國佐治亞醫學院的專家指出,飯後飲濃茶更爲不利。因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和鞣質,前者會興奮神經,可引起失眠;後者與胃內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會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等等。

其時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科學會成爲我們的必需品,每時每刻都會用到它。

科普徵文 篇三

今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坐在車內的我還是興致勃勃、興高采烈的,因爲我即將就要前往達·芬奇科學藝術展覽了。它裏面陳列着達·芬奇的畫畫、設想等作品。

經過了將近半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來到了位於紹興科技館裏的達·芬奇展覽會。達·芬奇是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是一位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展館的外形像一個月亮船,好像在搖着達·芬奇慢慢走向未來,還像一隻碗,裏面裝的都是他奇妙的科學發明的圖紙,比如:載人飛行器、裝甲坦克、榨油機、明輪踏板船……,和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畫,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

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壁畫:《最後的晚餐》。它講了一個有關耶穌的事情:有一個弟子出賣了耶穌。耶穌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便在晚餐的餐桌上說起了這件事。其他弟子各個都火冒三丈,大聲問道是誰出賣了他。只有一個弟子瑟瑟發抖,左手拿着一個錢袋、右手拿着一把刀,準備刺殺耶穌。畫中的人物共有14個,各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們身穿紅藍兩色披肩,雙手動作各異。有的一隻手伸出來,指點着別人;有的雙手舉起;還有的兩手一攤,表示無奈的樣子。達·芬奇 的畫,給了我們無窮的遐想。

他不但是繪畫界的巨人,而且在科學發明方面,他也有一套。

我在展廳中曾親身體驗過他的二項偉大的發明,迴旋起重機和裝甲坦克。迴旋起重機的操作方法是:一個人站在迴旋起重機上旋轉着把手,裝有袋子的那一頭會隨着把手的轉動慢慢地往上拉,當袋子到達最頂端時用一根木棒夾住,使它不動,最後再“譁”的一聲抽掉木棒,袋子就會在沒有人控制的情況下快速地到地上。它是利用了旋轉的原理,使袋子可以放到地上。裝甲坦克的外形像一隻烏龜。它有一個錐形的外殼和一個炮塔(瞭望塔),四周都裝有大炮。它的內部有四個燈籠齒輪供於讓裝甲坦克“行走”,它得需要八個人控制才能“行走”。在中央的一個梯子就是瞭望塔。如果你爬上梯子,就會發現上面有幾個小孔,這就是用來瞭望的。這座坦克可以算是當代一項偉大的發明了。因爲達·芬奇生於1452年—1519年間,那時候技術條件十分落後,打仗的時候只能用長矛、盾牌,根本沒有既可以防禦,又可以進攻的武器。所以達·芬奇就生出奇想,想製作一個防禦進攻和爲一體的機器。但當時的經濟不允許,只能留下了一張圖紙,讓子孫後代來做。

今天的達·芬奇科學藝術展讓我開拓了視野,明白了許多知識。

科普徵文 篇四

我非常喜歡看湖南衛視的《“啊啊啊啊”科學實驗站》節目,因爲它每期節目都會教會我們一個科學小知識。

有一次,節目介紹的是大氣壓力的原理。科學實驗員小黑爲我們表演了一個魔術:有三隻空瓶子,把它們分別放入裝滿水的盒子裏,小黑爲我們展示其中只有一隻瓶子裏有水,然後他快速變換三隻瓶子的位置,讓觀衆猜哪隻瓶子有水,結果觀衆都沒能猜對,小黑想讓哪隻瓶子有水哪隻瓶子就會有水。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三隻瓶子的底部是一層不密封的塑料膜,而頂端都有一個沒被人發現的小氣孔,當瓶子放入裝滿水的盒子裏,水會在大氣壓力下進入到瓶子中,如果小黑用大拇指按住氣孔,水就不會瓶子底部流出,反之當空氣進入瓶中,水就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流出。原來我們都被大氣壓力“欺騙”了。

接下來小黑又爲我們做了一個實驗,看看150毫升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能承受多少重量。在一個三角形的杯子裏裝了150ml水,杯口用一個很大的吸盤吸住,然後倒過來固定。吸盤上有個持鉤可以掛東西,小黑依次把20公斤、40公斤的重量掛上去,水杯和吸盤都絲毫沒有變化,當把80公斤的重量掛上去時,水杯裏有少量空氣鑽了進去,不過吸盤還是沒有掉下來,等到掛上95公斤的重量時,吸盤終於掉了下來,水也倒了出來。這小小的150毫升的水能承受的重量極限竟然是95公斤!真是太神奇了!

看了這期節目,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而且我發現生活中有好多地方都有關於大氣壓力的趣事,比如我們用吸管喝果汁,就是因爲大氣壓力的存在,還有我們常用的吸盤掛鉤也是運用了大氣壓力的作用。生活中真是處處充滿了科學,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科普徵文 篇五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處處便利,今天,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電腦上,有一個宅男宅女必不可少的軟件——淘寶,在沒接觸淘寶網之前,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去一次超市,停車很麻煩,而且稍微買一點東西,就100多塊錢了,回到家裏繼續抱怨,這個忘買了,那個忘買了,非常不方便。在接觸淘寶網了之後,我們發現網上的東西應有盡有,還非常的便宜,有的,甚至是超市價格的一半,在一家店裏買一些東西,讓店家包個郵,多划算呀!哈哈,真是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處處便利。

有的人會嫌電腦太大,帶在身邊麻煩,爲什不嘗試一下新科技——平板電腦呢,平板電腦和電腦的功能一樣,簡單的說,就是電腦的mini版,也有人稱它掌上電腦,它結合了手機和電腦的優點,比如說手機的觸屏感,電腦的功能······在平板電腦中賣的最好的,是來自美國的蘋果——ipad我家就有一臺,平時出門旅遊,出去比賽,我都帶在身邊,只要有網絡,它就無所不能。真是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處處便利啊!

要有什麼事,也不用親自跑一趟,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紹的第二樣法寶——電話,每一天晚上,我都要給遠在江乾區的外婆打一個電話問候一下身體,交代一下事情,出國旅遊時,辦一個移動套餐,用國際漫遊都很便宜,那不就更方便了嗎!真是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處處便利啊!

現在是盛夏,你捧着電腦在家玩,能不熱嗎?下面我爲大家介紹最後一樣高科技——空調,空調也是高科技的代表,它能調節室內溫度,使我們的房間冬暖夏涼,我們的生活中要是沒有它,這日子不就像火爐一樣,多麼難熬啊!所以,空調這項發明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

高科技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