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李清照經典詩詞欣賞(精品多篇)

李清照經典詩詞欣賞(精品多篇)

李清照簡介: 篇一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經典詩詞欣賞 篇二

1點絳脣·蹴罷鞦韆

李清照?〔宋代〕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爲易安作品,當爲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獲“曲盡情悰”之譽。

2鷓鴣天·桂花

李清照?〔宋代〕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 一作:輕)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爲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以議論入詞,又託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卻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

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於物。草間或以羣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衆,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羣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創作風格 篇三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爲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 顯示全部

李清照和辛棄疾的區別 篇四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際著名女詞人,辛棄疾是南宋偉大愛國詞人。

個人的區別是李清照是女性,辛棄疾是男性。

文學區別是李清照是婉約派 辛棄疾是豪放派。

樑衡有兩篇文章,《亂世中的美神》與《把欄杆拍遍》,分別寫了這兩個人,很有價值的。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際著名女詞人,辛棄疾是南宋偉大愛國詞人。兩人年代相隔不遠,辛棄疾稍後於李清照。清代文人王士禎謂:“婉約以易安爲宗,豪放唯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爲繼矣。””濟南二安”,他們分屬兩個不同詞派,似乎南轅北轍。但兩人間卻存在深刻淵源關係,這是頗耐人尋味的。李清照曾對辛棄疾產生積極影響。楊敏如《李清照詞淺論》雲:“辛棄疾吸收了愛國詞人的傳統,應該包括李清照的影響。”

與李清照同時代詞家候寘,在其《嬾窟詞》中《眼兒媚》(花信風高雨又收)一篇題注云:“效易安體。”辛棄疾更有《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這是一條不容忽視珍貴信息,形象說明辛棄疾受李清照影響比較深,二者間是有共鳴的。《李清照研究論文選》收錄唐玲玲《論易安體》一文,文中說:“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兩首詞的內容都不是寫兒女閨情,離愁別恨;而是敘說自己在南渡後對國事的不滿,抒發閒居鄉間的生活和愁思。”

關於辛棄疾學習並繼承李清照詞,前人早有論及。李清照《行香子》詞(草際鳴蛩),其結語是:“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清況周頤《漱玉詞箋》引《問蘧蘆隨筆》雲:“辛稼軒《三山作》:‘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脫胎易安語也。”

李清照《蝶戀花》詞:“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與辛棄疾《菩薩蠻》詞”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兩首詞中“長安”皆故國象徵。兩者表達思想感情一脈相承。兩人所夢想悵望的都是失去的故都汴京。李清照和辛棄疾,他們身處亂世,都有着憂國憂民的高貴心靈。

李清照經典詩詞欣賞 篇五

1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宋代〕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長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爲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爲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裏,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誇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跡。讀者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爲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2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詞是記遊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3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