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1東京殘奧會閉幕時間

2021東京殘奧會閉幕時間

殘疾人即肢體、語言、聽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長期缺損的人,東京殘奧會是一場有關殘疾人的運動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東京殘奧會閉幕時間_世界爲什麼需要殘奧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東京殘奧會閉幕時間

第16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VIParalympiad),即2020年東京殘奧會,是由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舉辦的國際性殘疾人奧林匹克賽事,於2021年8月24日開幕,9月5日閉幕。

世界爲什麼需要殘奧會

與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前的「陰雲籠罩」類似,本屆殘奧會的舉行同樣困難重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日本廣播電視協會(NHK)在8月21日公佈的數據,當天日本新增確診人數達2.55萬人,累計確診突破123萬例。與此同時,東京殘奧會相關人員確診病例已達到131人,奧運村也頻有選手確診的消息傳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仍堅持舉辦殘奧會,無疑會使日本的防疫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但是,國際殘奧委會及其所代表的殘疾人運動員、乃至全球12億殘疾人羣體,似乎迫切需要這樣一場奧運級別的體育賽事來再度喚醒人們對殘障人士的關注。正如國際殘奧委會首席品牌與宣傳官克雷格-斯彭斯在推廣「#WeThe15」時所說的那樣,「體育是改變人們觀念的絕佳工具。」

那麼,殘奧會真的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殘疾人羣體在社會中的處境產生顯著性的變革嗎?答案是肯定的,對主辦國尤其如此。

以大家較爲熟悉的2008年北京殘奧會爲例。在籌辦該屆奧運會和殘奧會的七年時間裏,我國總計投資超過1.5億美元在全國新建1.4萬個無障礙設施,這一數字在當時相當於過去20年相關投資的總和。與此同時,中國也成爲首批簽署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國家,並且通過了新的殘疾人無障礙權益保障法律,使殘疾人能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以實際行動提升了國民對於殘疾人的關注與尊重。

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2016年裏約殘奧會籌辦期間。作爲南美大陸上舉辦的首屆殘奧會,里約政府在當時投入近百萬美元修建主要旅遊景點的無障礙設施。並且在殘奧會舉辦前一年,巴西政府通過了新的《殘疾人社會包容法案》,致力於改善國內近5000萬名殘疾人的生活,成爲了那片土地上關於殘疾人社會處境變革的起點。

這些寶貴的殘奧「遺產」並不會隨着一屆比賽的結束就消失殆盡。反而,它們會長久保存下去,並持續改善當地殘疾人羣體的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作爲與奧運會同樣四年一屆的全球體育盛會,媒體對殘奧會的關注與報道,也會切實影響大衆對於殘疾人羣體的看法。最爲典型的例子發生在2012年倫敦殘奧會期間。

當時,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頻道(Channel4)爲了能夠更好地報道該屆殘奧會,花費120萬美元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合適的殘疾人並進行媒體相關業務培訓,旨在使其媒體團隊中有半數是殘障人士,以確保比賽報道中關於殘疾人問題討論的客觀與理性。

事後經統計,英國當時有超過4000萬人通過Channel4收看了殘奧會比賽,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並且有三分之一的英國成年人就此改變了他們對殘疾人的看法,更有81%的人認爲是殘奧會使他們對待殘疾人士的態度產生了積極的轉變。

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國際殘奧委會在2019年公佈的數據顯示,英國在當時已有385萬殘疾人就業,比2012年多了近100萬人。而更爲顯著的變化發生在巴西,2009年獲得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權時,巴西國內僅有28萬殘疾人就業,而到了里約殘奧會結束後兩年,這一數字已經上漲爲41.8萬人,增幅近50%。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殘奧會關注並瞭解殘疾人,這一羣體的生存環境也在切實發生着改變。

與此同時,殘疾人運動員通過殘奧會舞臺向世人展示有別於常規競技體育的衝擊力,在給世人帶來震撼與感動的同時,也幫助後者進一步感知美的多元化,對於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屆殘奧會,東京奧組委在這一方面就有所表態。8月16日,在確認本屆賽事將以空場形式舉辦後,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表示,考慮到建立和諧共生社會的教育意義,主辦方將在家長同意的前提下,允許學校組織小學生、國中生以及高中生前往賽場觀看比賽。

僅一天時間,奧組委就收到了近230所學校的觀賽申請,預計需發放約3.5萬張門票;而到了開幕前,這一數字已經暴漲至13萬。雖然在防疫形勢嚴峻的當下,入場觀賽將會給學生和參賽選手帶來極大的風險,但這一舉動無疑也讓我們看到了殘奧會在殘疾人羣體之外,對於整個社會所能夠產生的深遠影響力。

爲什麼要幫助和關心殘疾人

在我們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生活在殘疾陰影中的人們。殘疾人無法像健全人那樣從事完全正常的勞動,當臺階成爲難以翻越的“高山”,公交車成了登不上的“宇宙飛船”……其間的酸甜苦辣,殘疾人只能默默承受。唯有儘可能便利殘疾人,才能縮小其與健全人之間的差距。比如,幫助殘疾人家庭進行“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無障礙改造,消除或減少居家生活障礙,改造居家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爲促進殘疾人生活實現小康創造物質基礎。

對於殘疾人而言,就業堪爲其頭等大事。通過就業,才能實現殘疾人勞動權益和自身價值,才能增強殘疾人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現實中,一些殘疾人遭遇就業歧視常見諸報端。要解決這一問題,要繼續加大力度幫扶殘疾人就業和創業,鼓勵社會福利性企業爲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也必須清楚,對殘疾人的關愛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同情和救濟層面上,而應繼續在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各領域裏切實推動幫助殘疾人的行動,實現殘疾人“精神生活有寄託、融入社會有尊嚴”。

對於殘疾人而言,就業堪爲其頭等大事。通過就業,才能實現殘疾人勞動權益和自身價值,才能增強殘疾人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現實中,一些殘疾人遭遇就業歧視常見諸報端。要解決這一問題,要繼續加大力度幫扶殘疾人就業和創業,鼓勵社會福利性企業爲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也必須清楚,對殘疾人的關愛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同情和救濟層面上,而應繼續在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各領域裏切實推動幫助殘疾人的行動,實現殘疾人“精神生活有寄託、融入社會有尊嚴”。

當然,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從某種角度來說,廣大殘疾人也要從這些自強模範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更加堅強地爲實現人生夢想而奮鬥。

關愛殘疾人,但關愛不是憐憫,也不是施捨,讓殘疾人從事自己能勝任的合適工作,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纔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在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身體的障礙可以通過各種硬件設施得以克服。而心靈的障礙,則需要殘疾人和健全人共同努力才能消弭。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讓我們共同努力,同殘疾人一起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