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多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爲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啓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同學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烘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同學也打開自身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局部同學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置,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國小五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篇二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讓學生理解這些美,從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創設情景,薰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欣賞着藍天白雲,碧草盈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來結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二、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讀爲本,以自主發展爲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着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落實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尤其是寫作方法的點撥: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草原的天的可愛,美麗;把寫景物和感受緊密結合起來;用比喻句,把羊羣比大花具體恰當地把羊羣在草原上的美表現出來。

三、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於“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瞭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同學蒐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交叉所蒐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同學興趣很濃,激發了同學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瞭解的興趣,和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同學課後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沛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課後習題4要求“默讀課文,說說黃山鬆‘奇’在哪裏”,因此我把默讀作爲本課的訓練重點。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讓學生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黃山鬆“奇”在哪裏,畫出有關的語句。結果學生大多能找到二、三自然段的句子,卻會忽視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於是我讓學生再認真默讀第一段,進一步思考尋找,這回學生都找到了。經過這輪默讀,學生對黃山鬆的“奇”留下了初步印象:生長環境惡劣,姿態卻優美獨特。

在精讀課文時,我又安排了默讀:默讀描寫迎客鬆和送客鬆的相關語句,對照兩幅圖畫,確定哪棵是迎客鬆,哪棵是送客鬆。通過對比閱讀,學生找到了兩棵樹的差別,同時也圖文對照,理解了關鍵詞語“枝幹遒勁”、“枝幹蟠曲”、“天然盆景”等。在理解“飽經風霜”一詞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風雨襲來時,懸崖上的迎客鬆——,烈日暴曬時,懸崖上的迎客鬆——,電閃雷鳴時,懸崖上的迎客鬆——……”從想象中理解了文中這個詞的意思,也感悟到迎客鬆的堅韌頑強。在閱讀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默讀,圖文對照,想象各種黃山鬆的姿態,接着,我補充了“團結鬆”“連理鬆”的描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仿照課文三種樹的描寫方法,想象描寫一種黃山鬆的姿態。

總之,我覺得默讀確實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對培養學生理解感悟能力有好處。

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五

幾年前,我曾被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所感動過,沒想到這學期期末教學《灰椋鳥》一課的作者竟然是歌曲中所描繪的主人公,一個因找白鶴而失去寶貴生命的年輕姑娘徐秀娟。爲此,我對這一課的內容尤爲喜歡,自己研讀幾遍後,對作者的文采佩服三分,才二十出頭的姑娘,洋洋灑灑的文字中透露出那種大氣與靈氣,如果她還健在,不知有多大的作爲啊!可惜英年早逝。

這一課我力抓“壯觀”與“觀賞”二詞組織教學。灰椋鳥歸林效果到底如何,作者如何緊扣“壯觀”來描寫場景,我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提出自己的看法,把見解寫下來,再進行閱讀,反覆的讀,與反覆的悟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事實證明這一節課效果不錯。

看來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點魅力,在教學中,要善於捕捉這些文章的獨特之處,結合自己的理解,讀悟出想法,才能與學生交流。我常想一篇課文爲何不同的人閱讀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如何能讓學生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獨特的悟呢?因此,教師應在宏觀上把握課文內容,把微觀上的問題交給學生,相信他們有能力進行自讀自悟。《灰椋鳥》這一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一點。學生只有常常進行此方面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才能提高自主閱讀能力,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更加要求語文教師要對文本的 大把握,而摒棄繁瑣的字詞分析,把這些繁瑣的事都交給我們親愛的學生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