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2022清明節放假安排

新版2022清明節放假安排

目錄

2022年清明節放假安排

清明節的來源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2年清明節放假安排

2022年4月3日(週日)-2022年4月5日(週二),共放假3天,其中2022年4月2日(週六)正常上班調休。

<<<返回目錄

清明節的來源

清明節的來源是十分廣泛,於是在中國的古典記錄中,有着人們熟知的晉文公逃亡期間在途中,又飢又渴,跟隨的大臣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爲晉文公煮湯喝,晉文公知道之後感激涕零,於是並沒有忘記他,大臣不懼不貪功名隱居深山。晉文公十分想要重用他,於是將整個山都燒掉來去尋找他。但是不曾想他揹着母親,死在了一棵樹下,並留下了一句遺言,我割肉給君主湯,只是盡了我的忠心,但願主公以後爲人要正直。晉文公爲了紀念他,便將當天定爲了寒食節,於是每年晉文公都來登山懷念一番,這時山上的柳樹竟然活過來了,晉文公便將這個柳樹稱爲清明柳,於是寒食節的後一天便稱爲清明節。

經過了幾千年的變化,清明節已經遠遠的超出了當時的意義,現在變爲了非常有豐富的節假日,中華大地上不同地方都有着不同樣的習俗,祭奠先祖踏青出遊,還是基本的主題。在商朝時期就流行掃墓,但那時不一定是在清明的時候掃墓,到清朝時期纔開始流行起來並且傳到今天。

在清朝時期,上至皇帝大臣,下至監獄牢犯,都要在這一天去祭拜一下先人的亡靈,到了墓地需要將墳墓整理乾淨,送上自己的鮮花和焚燒紙錢,以表對先人逝去的敬意。那時候的人們認爲子孫後代的繁榮昌盛,是跟先人在天之靈有着密切的關係,於是那時候逢年過節,尤其是清明節,並有隆重的祭拜祖先,所以清明節更是極爲重要的懷念儀式。

<<<返回目錄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掃墓祭祖

我國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爲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爲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瞿宇輝。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爲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食俗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着能品嚐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蓬蓬,一簇簇的。

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籃,三五成羣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籃子裏,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