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一) 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二)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學生情況簡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四、主要方法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爲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教學進度表(略)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二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閱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極的特性”,這兩親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3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說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爲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爲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爲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磁鐵的不冋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力可以傳遞。

2、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明白磁極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有冋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3、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個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瞭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磁化現象及磁鐵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導學生了解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

5、引導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

6、知道通過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的事物,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並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7、瞭解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作出反應。

8、通過比較測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身體在生長變化,從而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紿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並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3、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將科學探究轉化爲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構建合理科學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並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三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指導學生了解常見動物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激發學生探究動物祕密的興趣;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人的家,各種動物的家,以及家的歷史與未來;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學習方法

探究式式學習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樂趣,增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問題的分析設計研究方法,自己想辦法獲取與問題有關的事實或資料,通過獨立思考研討做出個性化的分析和總結,自己對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評價。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合作學習在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的基礎上,學會與人合作,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注意傾聽他人意見。

創造性學習學習過程中能大膽地獨立思考,提出別人未提出的問題,想出新穎的解決問題的思路,不重複別人的觀點,並敢於質疑同學,教師書本中的觀點。

三.教學內容與設計

本學期的主題:觀察動物,我們的家園,玩具。

活動安排:觀察常見動物的外形,幫助動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講述螞蟻的故事,到室外觀察螞蟻,觀察螞蟻的外形,製作螞蟻模型。

捉蝸牛,養蝸牛,觀察,記錄蝸牛的生活,講述飼養蝸牛過程中的發現,瞭解蝸牛更多的祕密。

觀察金魚的身體,飼養金魚,介紹你喜愛的動物,認識我國的珍稀動物,舉辦關愛動物的宣傳畫展。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四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閱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複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1.地球家園中有什麼》、《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4.觀察月相》、《5.各種各樣的天氣》、《6.不同的季節》、《7.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麼;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繫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爲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並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昇華。簡單地說,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爲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話題上來,將發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裏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環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於一體,並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徵——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裏,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並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製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並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1.我們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書的歷史》、《4.神奇的紙》、《5.椅子不簡單》、《6.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

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爲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爲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爲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爲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髮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爲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爲,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並與同學討論交流,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及現象。

(1)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影響。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昇西落的位置變化。

(2)科學概念目標

體驗創造產品的喜悅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發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3)科學態度目標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複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瞭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後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展帶來了便利。體會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意識到材料對於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缺點,倡導節能環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四、具體教學措施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五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併爲他們繼續學習、成爲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瞭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係,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四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佈: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

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於物體,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種類的生物。

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製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關係。

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

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着。

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16、人們爲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

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於淺顯,讓二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並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並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並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繫,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並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繫,引導並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並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爲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並對現有的事物敢於質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一年級相比,經過一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但與中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六

一、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境要素出發,以認識周圍常見物體、事物的現象、特徵或性質,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爲線索,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分類、小製作、小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爲起點,選用常見的動物、物質、科學現象、自然現象、簡單工具等爲探究對象,以瞭解其特徵變化爲主要內容目標,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並發展觀察、描述、比較、分類、實驗等探究技能,滲透體驗分析、歸納、抽象、概況等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人、動物、環境的關係的同時,瞭解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學目標:

“溶解”作爲教材的第一個單元,觀察、描述溶解現象,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溶解現象,尊重事實,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溶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動物的反應”單元,認識動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動物是通過一些器官感知環境的,珍愛動物、探究興趣、願傾聽、樂分享,多角度認識事物。

“太陽和月亮”單元,知道太陽發光發熱,知道太陽東昇西落,知道用太陽辨認方向,知道月相的變化,培養尊重事實,用事實說話的意識,堅持住。

“物體的位置”單元,知道用方位、遠近描述物體的位置,激發興趣,樂於表達,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尺子的科學”單元,瞭解尺子科技史,認識在比較時統一標準的作用,嘗試多角度多方法設計製作尺子,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體會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

三、教學措施:

(一)把握國小生心理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1、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2、精心安排多種活動。

3、尊重每一位學生。

(二)加強組織教學,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1、加強教學組織工作。

2、注重科學課教學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明確觀察要求,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

1、必須準備好觀察材料。

2、把握各課的觀察重點。

3、掌握觀察活動的基本步驟。

4、加強安全防範意識。

四、課時安排

每週1課時

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七

一、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二班、二年級三班、二年級四班、二年級五班、二年級六班、二年級七班,學生年齡小,對生活經驗掌握較少,缺乏探索精神,但普遍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有着強烈的求知慾,雖然有一年級的一年學習經驗,但不足勝任學習二年級的科學,需要培養引導。

2、學困生情況及轉化措施:

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動物感知環境》、《太陽和月亮》、《植物與環境》、《生活中的動植物資源》、《常用工具》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主要線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現象爲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爲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教材以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採集與分析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2、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3、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4、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德育目標:

對待科學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睦相處,真愛生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 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外部的變化,強化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通過學生的看、聽、摸、聞、嘗等方式讓學生感知自然;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科學世界帶來的奇妙,培養學生的探知能力。初步瞭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質。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銜接一年級教材,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認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結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采用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

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蒐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

六、教學課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