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精品多篇)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精品多篇)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 篇一

有一隻愛提問的小鸚鵡,總有許多奇怪的問題。

有一天他想知道,爲什麼天上會下雨?他去問奶奶,奶奶不知道,讓他去問媽媽。媽媽說,天上的雲啊,就像是大棉花團,裏面蘸的水太多了,被風一吹,水就滴下來,那就是下雨了。

又一天,他看到小朋友吹泡泡,五顏六色真好看。可是,爲什麼泡泡會有那麼多漂亮顏色呢?他去問奶奶,奶奶不知道,讓他問媽媽,媽媽也不知道,讓他去問幼兒園的老師。老師說,這些泡泡就像是小朋友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就有什麼顏色,看到樹葉、那是綠色,看到天空、那是藍色,看到小鸚鵡、那就是彩色。

後來又有一天,小鸚鵡看到樹葉都從樹枝上掉下來,也想知道爲什麼。他問奶奶、媽媽和老師,他們都不知道,老師說,你可以自己去問問大樹爺爺啊。大樹爺爺說,因爲秋天來了,天氣涼了,我想給大地鋪上被子,因爲她就像我的媽媽!

森林裏的動物們聽說了鸚鵡的故事,都覺得好笑,那些問題太奇怪了,有什麼可問的!

可是沒有想到,有一天烏龜老爺爺在小公園裏貼出來幾個問題,回答對了,他就刷卡開門,讓小動物進入那間裝滿美食的玻璃房子!

烏龜老爺爺問,爲什麼天上會下雨,爲什麼肥皂泡泡是彩色的,爲什麼秋天樹葉會掉下來啊?小動物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只有小鸚鵡全部回答正確!烏龜爺爺就刷卡開了門,讓小鸚鵡開心地進到那間神奇的玻璃房間,享受許許多多好吃的美食!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 篇二

院子裏,一隻大母雞孵出了10只小雞,其中9只落入水井並淹死,因爲它們沒有聽從大母雞的安全指示。

大母雞很是擔心留下的獨苗,時時看着它,囑咐它要聽母親的話。不要去井邊玩耍。一旦掉下去,就會死亡。

獨苗小雞堅持了兩三天沒有去井邊,但心裏卻甚是好奇:“井裏到底什麼樣?”想得越多,就越想知道。

終於有一天,趁着母親沒注意,小雞偷溜了出來,來到了井邊。它站在井口,睜大眼睛往井底看去,發現井裏竟然有一隻跟它一模一樣的小雞。它晃了幾下頭,尖叫了好幾聲,井裏的小雞似乎在跟它交流,也以晃頭、尖叫做出了迴應。

小雞瞬間覺得有夥伴玩了。甚至懷疑她母親的囑咐是不想讓它玩。“這哪有什麼危險?井裏的小雞生活在這麼狹小的空間裏,不照樣活的自在!我應該下去找它玩耍。”

想到這一點,小雞便毫不猶豫地跨出了那一步。結果,它也像自己逝去的兄弟姐妹一樣,溺死在井水中。

其實有時候,祖先和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參考、實踐的。如果只依靠自己狹隘的經驗和無知的想象力去做事,那以後的路上肯定會碰壁、吃虧。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 篇三

2005年8月在濟南打工的。劉玉緯所在的公司宣告破產,他只好返回家鄉煙臺的農村承包了20畝池塘,開始養殖觀賞魚。

那時,觀賞魚的市場十分火爆,他本想借此大賺一筆。可想不到的是,在他經營一年後,觀賞魚的價格暴跌,他不但沒能賺到錢,反而把自己積蓄的幾萬塊錢賠了進去。看他整天愁眉苦臉的樣子,女朋友怕他憋出什麼病來,就在2006年的五一期間把他拉到濟南市趵突泉公園散心。

可能是自己養魚的緣故,在公園裏他也總是注意水池中的金魚,他甚至幼稚地想要是全濟南的公園都要我的金魚,也許我就能賺到錢了,想完之後,他爲自己的想法苦笑了一下。這時,一個男孩的哭聲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這個兩三歲大的男孩準備把手裏的小饅頭餵給金魚,但還沒等他靠近,魚兒就遠遠地遊開了。男孩一急,竟當場哭了起來。爲了安撫小傢伙,他的媽媽趕緊從包裏拿出奶瓶給他喂起奶來。

劉玉緯注意到,母親給小男孩餵奶時眼神裏充滿了深情與母愛,毫無疑問,餵奶是世上最爲幸福的一件事情。他腦中突然靈光一現:如果能讓魚也像嬰兒一樣,由人們用奶瓶餵它,那將會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場景啊。因爲他有近一年的養殖經驗,瞭解觀賞魚的一些習性,認爲魚奶等同魚餌,只要配製得當,使用奶瓶餵魚並非沒有可能。

主意打定,他便着手培育吃奶魚了。他先把觀賞魚放進魚缸做實驗,觀賞魚雖然溫順,但警惕性很強,只要見人靠近,就會迅速鑽到水底,更別談餵奶了。但是,困難並沒能阻止他的決心,爲此他專門跑到濟南水產品貿易公司諮詢,一名專家告訴他:“日本錦鯉極有親和力,尤其喜歡跟人接觸,而且這種魚長到500克便不再生長。通常能活到百歲以上,還十分漂亮。”“這就是我的培養對象呀!”劉玉緯聽後興奮不已,可一打聽價格,他的心又涼了半截,這種魚每條的售價高達12000多元!遠遠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如此昂貴的金魚,即使培育成功了,恐怕也難有市場。

就在他失望之餘,電視上的一條消息又讓他看到了希望。電視上說,深圳野生動物園成功讓獅虎雜交,培育出了獅虎獸。他眼前一亮:“如果讓日本錦鯉與國產鯉魚雜交,這豈不既降低了成本,又能讓魚保持喜歡與人接觸的習性嗎?”通過查詢,他知道日本錦鯉與國產鯉魚在生物學上同屬於鯉科,完全具備雜交可能。

2006年11月,他從日本購買了3條純正的雌性日本錦鯉,然後將它們與國產鯉魚一同放進了池塘。當魚的繁殖期結束後,魚苗竟然多達12000多尾,經過數月精心餵養,這些雜交魚苗很快長成了五彩斑斕的半成魚。每當他接近池塘,它們就游過來索食。他便將魚兒喜歡吃的蚯蚓、黃粉蟲和蠅蛆等高蛋白餌料磨成粉末,然後兌入清水攪拌,製作成“魚奶”,裝進奶瓶裏,開始嘗試用奶瓶給魚餵奶。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終於有幾條魚開始用嘴輕咬奶嘴,並通過吮吸將“魚奶”吸到了嘴裏。看到這一幕,他激動得大叫“魚吃奶了!我培育的魚吃奶了!”

爲了把“吃奶魚”推向市場,當年的10月1日,他便帶着兩條“吃奶魚”,來到歷城區百花公園門口開始了獨門生意,人給魚餵奶。遊客們看了他的廣告牌後,別說孩子,連大人都覺得好奇,紛紛掏錢要試試這個新奇的玩意兒,生意出人意料地火爆,兩條魚一天就給他帶來了近500元的收入。

爲了把生意做大,2007年10月底,他正式將“吃奶魚”的觀賞景點定在了泉城廣場。他僱請了3個幫手,又從家鄉運來300多條“吃奶魚”,放入了噴泉水池中。泉城廣場是濟南繁華的休閒地,很多家長都帶着小孩來此遊玩。而來這裏的孩子見到“吃奶魚”,便吵着要家長買“魚奶”餵魚。奇特的景觀,加上游人的驚呼,很快吸引了很多家長帶着孩子排起長隊。一個月的時間,他便賺取了5萬元。

嚐到甜頭,他又根據“吃奶魚”的不同特徵,將“魚奶”進行了分類,並相繼推出了“乖寶寶”、“許願奶”、“平安奶”和“長壽奶”等。這樣一來,給魚餵奶的顧客中不僅有小孩、情侶,還有了中年人,甚至還有全家一起來給魚餵奶和許願的。因此,他的月收入水漲船高,達到了12萬元。生意走上正軌,2008年2月,他成立了金地漁業中心,開始出售“吃奶魚”。

2008年5月的一天,一位成都商人在濟南發現“吃奶魚”後,覺得市場前景可觀,便迅速與他簽下推廣合同。從此之後,他便將濟南的經營交給助手打理,開始在全國市場推廣。不久,他便先後在成都國色天香公園、青島海洋世界公園等7個城市的旅遊景點,設立了“吃奶魚”觀賞景點。一年多時間裏,他便在全國銷售了2200多條“吃奶魚”,僅此一項,他就收入了130多萬元!而靠着出售附加品——魚奶奶粉,收入更是高達460多萬元,年利潤達500多萬元。

“吃奶魚”的成功讓劉玉緯看到了希望,最近他又謀劃起開發“跳舞魚”和“音樂魚”等,他準備把魚的智商發揮到極致。

財富在哪裏?劉玉緯的成功告訴大家,財富就隱藏在人們的好奇心裏,只要你能把人們的好奇心和商業運作有機結合起來,就能開掘出巨大的市場。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 篇四

拉曼是印度的物理學家,是著名的光散射問題專家。

1921年,拉曼出席了在牛津召開的英國大學會議,在會上他作了精彩的科研報告,備受人們的歡迎。

在取道地中海回國的途中,拉曼偶然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促成了他科學研究的新轉折。

輪船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人了一碧萬頃的地中海。蔚藍色的海面風平浪靜,拉曼信步來到甲板眺塱海面,旁邊一位年輕的母親領着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正在談話。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爲什麼叫地中海?”

“因爲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顯然,這個小男孩是聰明好學的,他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大海爲什麼是藍色的?”

碧藍的海水成了小男孩疑問的對象。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只好向拉曼投去求援的目光。拉曼蹲下身來,親切地牽着小男孩的手,說:“小朋友,海水之所以呈現藍色,是因爲它反射了天空的藍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了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勛爵, 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爲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 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的“爲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爲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 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不禁爲之一震!

拉曼一回到研究室,就開始着手研究海水爲什麼呈現藍色的課題。他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進行研究,觀察光線穿過海水時的散射現象。通過大量的實驗,他 發現,在光散射實驗中,散射光中有新的不同波長成分,它和散射物質的結構密切相關。1922年,拉曼發表論文,用細緻的分析證明了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 水顯出顏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此後,他和助手又在其他液體、固體和氣體中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散射效應。

拉曼發現的光散射效應爲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爲全世界的科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爲了紀念拉曼,人們把這種光散射效應稱爲“拉曼效應”。

1930年,拉曼因發現光散射效應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保持一顆好奇心的故事 篇五

喬治·西屋是美國西屋電器公司的創辦人。西屋電器公司在喬治·西屋的精心經營下,由他一個“光桿司令”起家,逐步發展壯大,不久便成爲美國著名的大企業。

喬治·西屋的事業成功也在於他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正因爲有這種個性和精神,他在企業經營中獲得了361項發明專利。所以有人說,西屋既是企業家,又是個發明家。他在一切經營活動中注意觀察,善於尋根問底,結果帶來了許多發明專利;反過來,西屋又以自己的發明使自己的企業贏得競爭的優勢,使本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在同行業中於領先地位,獲得與衆不同的好效益。

有一次,他乘火車出差,沒想到火車誤點5個多小時。旅客們怨氣十足,紛紛向站務員詢問誤點原因,後來才知道火車在中途與另一列車相撞,致使交通中斷。

據此,很多旅客決定改乘汽車。但喬治·西屋卻與衆不同,他好奇地跑去問站長,爲什麼會產生火車相撞。站長說:“我也不清楚,可能是交通信號出了問題吧!”

喬治·西屋對站長的回答很不滿意,又跑到警察局去查詢,他知道了真正的原因,是火車剎車失靈。

到了這步,喬治·西屋應該掉頭就走,也去改乘汽車。但他仍不滿足,又好奇地去追問:剎車爲什麼會失靈呢?幾經周折,他終於搞清楚了當時火車的剎車方法:在每節車廂都設有單獨的剎車器,每一剎車器均需幾名剎車工專門負責。當火車要停下來時,每節車廂的剎車工就同時拉剎車器,然後使火車慢慢停下來。可是每個人的反應有快有慢,所以剎車工在聽到命令時,根本不可能把每節車廂同時剎住,因而車廂與車廂間每每發生撞擊,嚴重的則常因剎車器失靈而發生兩列火車相撞事件。

喬治·西屋從此事引起思考,他親自到火車上觀察有關情況,甚至找剎車工瞭解情況,他終於得到一個結論:如果能夠改良火車的剎車系統,撞擊與相撞的事件必將大大減少,自己也可獲得一個生財的機會。

喬治·西屋經過反覆研究,與專家和火車工作人員商量,終於研究出解決上述難題的辦法,把剎車權改由火車司機掌握,在司機駕駛室設剎車器,把每節車廂剎車工人取消。這一改進果然很好,被全美火車系統採用了。

不久,他又利用壓縮的空氣爲動力,發明了性能卓越的空氣剎車器,把它安裝在每節車廂下,樞紐就在司機身旁,只要拉開氣門樞紐,可以很輕易地就把火車剎住了。這一空氣剎車器成爲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亦是喬治·西屋一生最得意的發明。這一發明,爲西屋電器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

強烈的好奇心最易產生奇蹟,這是被大量事實所證明了的。一個人如果對什麼事情都無動於衷、熟視無睹,便難以敏銳地捕捉成功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