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多篇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多篇

希望大家忠於祖國、忠於人民,“以青春之我造就青春之國家”;希望大家崇尚真理、崇尚光明,將求真求實作爲一生的追求;希望大家敢於創新、敢於變革,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勇立新功。我們的前程也沒有終點站,因爲不懈的努力就是我們的使命。希望同學們堅守人大人的風骨、才情和氣派,胸懷夢想、腳踏實地。無論大家走多遠、停泊到哪裏,人民大學將是同學們永遠的家園。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1

各位家長、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請各位家長和高三全體同學回來學校,既是爲大學聯考填報志願作動員,也是作爲簡單的畢業典禮,爲同學們的遠行祝福。首先,爲你們大學聯考取得成功表示最熱烈祝賀,爲你們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送上最美好的祝願。

藉此機會,我談三點感受:

一是感謝。我要代表學校感謝全體同學在今年大學聯考中的優異表現,感謝我們高三老師一年來的辛勤工作,感謝全體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雖然還有個別同學的大學聯考成績不盡人意,但從學校總的成績來說,可以認爲是輝煌。264人上本科線,57.4%列全市第六的本科升學率;455人上專科線,98.9%列全市第二的專科升學率,成爲惠州八中的歷史之最,遠超過市教育局給我們的大學聯考指標任務。從同學們的升高會考試成績、從學校辦學實力來衡量,我們的進步是顯著的。這樣的進步,也許別的學校也有,但出現在八中、特別是在去年與華羅庚中學分開獨立辦學、有不少領導老師調到華羅庚中學工作的情況下取得,實在不容易。這靠的是同學的努力學習、靠的是家長們的理解信任,靠的是我們全體老師辛勤工作。所以,今天我首先要說的感受是感謝,感謝你們爲學校爭得了榮譽,幫助學校走出困境。

二是母愛。我想先向同學們講一個感人的場面:26日下午大學聯考放榜,下午5點開始,我們高三老師就聚在學校上網查同學們的成績。但有幾個班主任老師參加會考改卷或出差,不能及時查到同學的成績。6點半,我們集中吃飯,開始上菜了,老師們還不停地打電話給同學們打聽考試成績,直到聽到全部同學的成績後才肯開始吃,那時已快晚上8點了。雖然飯菜已涼了,但由於有好消息,老師們吃得還是很開心。我注意觀察了老師們打電話時的表情,從老師們“yes、yes”的歡呼聲和“oh”的惋惜聲中,聽出了老師的“母愛”情懷。我們的老師,也象我們的父母一樣,焦慮地等待着同學的喜訊,爲我們歡呼、爲我們惋惜。

最近,網絡上盛傳華中科大校長李培根院士對2011屆本科畢業生的講話,“根叔”用“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她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精彩闡述了母校的含義。根叔的“理論”,讓我重新認識“母校、老師、母愛”。三年的高中學習,也許留下些許的遺憾和不愉快,甚至還有個別的怨恨,但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同學們要記住,你們曾經擁有過母校的愛、老師的真誠。“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歌詞中“老人不圖兒女爲家做多大貢獻,一輩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就是母愛吧。同學們,常回家看看,這裏有着你們的足跡,有着你們永恆的記憶。

三是讀大學。今天,我最想說的是:今天同學們完成的僅是考大學的任務,但絕對不等於你就是真正的大學生。只有認認真真完成學業、拿到畢業文憑並有所成長、有所感悟纔算是真正的大學生。大學生活確實很美好,少了很多中學的清規戒律約束和父母的嘮叨,多了很多的自由和誘惑,網絡虛擬世界的大膽設想和隨意生活、悠靜的大學校園談情說愛的氛圍,確實是輕鬆、浪漫。但這不是大學生活的真諦。大學最可愛的是有一大批有高深學問、對人生有很多感悟的教授們,他們會教你知識、告訴你人生的意義,你要認真地感受和領悟。大學生活最寶貴財富的是你可以擁有一批有才華、一輩子都樂意幫助你的同學朋友。但我想告訴大家,只有那些做人忠厚老實、做事認真、學習刻苦、肯主動並無私去幫助同學的人,纔可能真正擁有這寶貴的財富。我真誠地希望在座的同學,在大學期間能多讀點書、能多點感悟人生、多承擔點社會和家庭責任、多交點良師益友。“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成功永遠不屬於整天抱怨的人。”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日子裏少帶點怨氣,勇敢地接受磨難和艱辛,祝願你們早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同學們,拿出你的勇氣和堅強去闖蕩社會吧,母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在等着你們的捷報。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學長、各位嘉賓,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剛纔,教師和學生合唱團演唱了《燕園情》,這首歌雖然還不是我們正式的校歌,但這麼多年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爲家、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學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園情》開始的,今天在這裏,也將以《燕園情》畫上一個休止符。

四年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你們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燕園,開始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涯。那時,你們在一體的操場上第一次學唱《燕園情》;而今天,在同樣悠揚的歌聲裏,你們就要帶着在北大收穫的知識、友情以及愛情,帶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記,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張本科畢業生“合影”在網絡上“走紅”,這張一個人的“合影”來自元培學院的薛逸凡同學,她所在的古生物學專業,或許是中國唯一的只有一個學生的專業。很多網友贊她爲“女漢子”,紛紛留言——“一個人的寂寞誰懂?”,“專業第一名和最後一名都佔了”……其實,無論什麼專業,寂寞也好,熱鬧也罷,作爲校長和老師,只要你們學有所成,只要你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內心最大的滿足。2019屆畢業的全體本科生同學們,祝賀你們!

同學們,大學時光匆匆而過,以至於身爲“90後”的你們都開始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是的,對一個始終在奮鬥、始終在攀登的年輕人來說,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四年光陰轉瞬間就流走了。我想,這四年的時間,已經凝結成了你們在無數次“刷夜”苦讀之後的哲思與明辨,凝結成了你們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閃光的才華與自信的氣度,也已經變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師長雙鬢的縷縷白髮。當你們在回憶過往,追問青春的意義時,我希望,大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四年來相互關愛、相互扶助的“小夥伴”們說一聲——“謝謝!”正是他們時時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如此的精彩!今天,請把掌聲獻給他們!

此時此刻,站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靜,願意與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時間印記。我和我的同齡人,是在中國經濟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成長起來的,雖然歷經波折,卻也幸運地搭上了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時代列車。1978年我上大學的時候,人們還在討論收音機和電視對未來教育的影響。而現在,我也同你們一樣,經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試圖用微信與朋友們交流。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相信就在此刻,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正通過微博、微信將畢業的體悟和感恩的心情傳遞給千里之外的親友。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年前,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

同學們,變革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包括我們所身處的燕園,每天也都在發生着許多細微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北大,正變得更加國際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這一切的變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學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麼,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北大人應如何作爲?我們除了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更需要堅守什麼?哪些東西需要不斷變化,而哪些東西又亙古不變?利用這個機會,我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今年5月4日,_來到北大,與我們共度校慶和五四青年節。在師生座談會上,_給大學生算了一筆“人生賬”:“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

同學們,_指明的這筆“人生賬”,不就是擺在你們面前的歷史“際遇”和“機緣”麼!_還以“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爲喻,勉勵青年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身體力行,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道:“我們不能揹着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着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們光輝的理想。”在五四時代,他們那一批“90後”通過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開啓了中國現代化的征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爲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爲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資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變革時代,堅守核心價值觀就是“務本”,將自己的人生事業融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洪流,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國正作爲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北大人不應沉湎於以往作出的貢獻,而要參與到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發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諸位同學,將來能夠代表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文明的傳承與進步起到推動作用。

面對紛紜複雜、瞬息萬變的世界,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協同進步?是被社會的慣性所牽引,還是追隨自己內心的召喚?是選擇安逸的生活,還是選擇奉獻和付出的人生?在面臨嚴峻的現實時,是選擇放棄,還是義無反顧地前行?是做憤世嫉俗者,還是積極的建設者?在此,我對大家有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堅守“砥礪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學家楊時曾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無論什麼時代,砥礪德行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個人的德行修養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響和教化別人。“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在我們身邊,就有許許多多堅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輩,他們的堅守讓我們在時代波瀾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這其中,第三屆“蔡元培獎”獲得者,醫學部教授彭瑞驄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驄先生生於20世紀20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成長於內憂外患,社會動盪的時代,彭先生較早便開始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與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的什坊院村辦起了保健院,組織北醫師生輪流爲附近農民義診。在這段實踐中,彭先生目睹了農民飽受病痛之苦和貧困的折磨,堅定了爲大多數人服務的理念。從醫70多年,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先生都堅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這樣寄語醫學生:“‘無德不醫’。學校只能教育你認識是非,但是社會太複雜了。你要是想拿學醫當敲門磚去賺錢的話,那就別來學醫,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貧,默默奉獻,正是老一輩北大人畢生堅守的羣體特質的生動寫照。希望這種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夠在你們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二是希望大家堅守“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平和心態。今年3月,我在學工部舉辦的“教授茶座”活動中與一些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座談中,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生涯規劃。物理學院一位同學說,學物理、做科研壓力很大,需要犧牲很多東西,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堅持。我告訴他,北大人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個基本素質——那就是忍耐。今天在這裏,我還想跟大家分享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治學的例子。作爲老一輩哲學家,編纂一部能夠挖掘傳統文化的真精神、呈現中國儒學源流的《儒藏》,是湯先生長期以來的願望。2019年,經過反覆論證,湯先生將編纂《儒藏》的設想提交學校和教育部並得以正式立項。這一年,76歲高齡的湯先生受命成爲《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儒藏》工程是一項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基礎性國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項迄今爲止人文社科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工程。《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餘種,約計2.6億字;而“大全編”則收入儒家經典著作3000餘種,約10億字;此外還將編纂著錄兩萬餘部“儒家經典文獻總目”。面對這項浩如煙海又繁瑣龐雜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湯一介先生義無反顧。他說:“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必須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來配合。今天,我們編纂《儒藏》可以說正在實現着400多年來中國學者、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夢想。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儒藏》編好,將儒家文化瑰寶系統全面地收藏,成爲全世界最權威的範本,之後12019年內不會有人超過。”湯先生秉持着這樣的赤忱之心,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然不遺餘力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學習。

三是希望大家堅守“寵辱不驚,自信自勵”的人生哲學。隨着人生階段的轉變,你們將迎來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對信息時代各種思潮的相互激盪,面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同學們可能一時會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們在偶爾“吐槽”之餘,勇做積極的建設者,化難爲易、化壓力爲動力、化自卑自滿爲自信自勵,寵辱不驚,處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先生在北大演講時說:“今天很多年輕人抱怨這不對、那不對的東西,可能正是我們可以發展的機會。與其抱怨,不如把它變成現實。”改變別人也許很難,但改變自己只需要堅持。我校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也講過一段很有啓迪性的話:“我們昨天的理想,決定了中國今日社會的現實。如果你們今天對現實不滿,那麼你們的理想就是祖國的未來。我希望這未來不是更墮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來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難、多歷練,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努力完善自我,抵達“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學們,時代在變,北大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不會改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不會改變,“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胸懷不會改變,“以天下爲己任”的抱負不會改變,“常爲新”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意識不會改變!這些帶有“北大印記”的精神特質,應當就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永遠不變的堅守。

同學們,我一直認爲,北大是不可複製的,每一個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複製的。希望大家永遠不要被喧囂、浮躁所迷惑,請勇敢地做你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獨一無二的北大人。

從今天開始,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裏,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北大,這裏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無論時代如何變革,植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燕園情”將始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永遠割不斷的!

最後,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醞釀已久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個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輕的時候確立自己的目標,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走更少的彎路,你離自己夢想的距離就會更近,實現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同學們,依依惜別,再見珍重。母校永遠祝福你們!祝願你們乘風破浪,前程萬里!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3

尊敬的老師們、家長代表,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_中學2019屆高三畢業典禮,這就意味着大學聯考的鐘聲已經敲響了。從國小到高中,十多年的求學路,同學們終於走到了大學聯考,這次考試可能比以往的任何考試都關鍵,你們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因此而產生重大的變化。所以,我想大部分人內心都有一些緊張和忐忑,這些緊張和忐忑,除了有對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更多的可能來自家人、親朋、老師的期望,這些期望無形中形成一種巨大的壓力,讓大家覺得成敗在此一舉。

作爲校長,我和家長、老師的心情一樣,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同學們,生命誠然需要輝煌,在學生階段,驕人的成績、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都是一種輝煌,但對於老師、家長來說,他們心中真正期待的輝煌,不僅僅是你考出多高的分數,能進入哪一所名校,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全力以赴、盡心竭力地去做一件事,並堅持不懈到終點——因爲這意味着你真的成長起來了,意味着你今後一定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同學們,大學聯考固然重要,但考試不是生活的全部,分數也不能決定一生,進入哪一所學校更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你真正的輝煌,在於你能夠承受備考中全力以赴的沉重、磨礪甚至孤獨;在於你全力以赴中所付出的“堅韌、進取、謹慎、一絲不苟……”。因爲全力以赴的備考過程,對你心性的磨練將形成你生命中閃亮的品質,而這些品質將使你們受益終生。

這纔是大學聯考的真正意義所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能真正坦然地、勇敢地去面對大學聯考。因此我希望,同學們不要把大學聯考看成洪水猛獸,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應付了事。我希望,你們把大學聯考當成一次歷練的機會,無論結果如何,經歷過,你才能成爲真正的勇士。要知道,你們的很多同齡人,尤其是貴州,因爲貧窮或教育落後,他們連大學聯考的機會都沒有!對於這些孩子來講,能參加大學聯考,也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所以,同學們要心存感激,珍惜這次機會,把大學聯考作爲人生不可或缺的體驗,全力以赴地去迎接它!

最後,我代表全校師生祝福你們,祝你們考上理想的大學,有一個美好的前程,鑄就美麗人生!

謝謝大家!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4

我是77級大學生,當年,一張大學文憑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們卻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年。擠在699萬就業大軍中,爲生計、爲理想苦苦尋求。此時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樣,大聲疾呼:安得崗位千萬個,大庇你們俱歡顏!這樣的現實帶給我一個深深的思考,也帶給中國大學一個深深的思考,更帶給中國教育一個深深的思考。

所以,臨別之際,我想和大家談談思考。也許同學們一聽就笑了:思考誰不會?思考多累啊?思考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需思考。“內事不決百度一下,外事不解谷歌一番”,我們已經習慣了寸步不離電腦,習慣了與手機耳鬢廝磨。網絡覆蓋世界,信息湮滅一切。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暇思考。大家忙於玩人人、逛淘寶、織圍脖、打網遊。爲應付各種考試要背的東西太多,南一門報亭邊要收的快遞太多,32號樓要約會的“甜素純”太多。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心思考。一部《泰囧》,國人盲目追捧;一曲騎馬舞,竟然全球狂歡。微信、微博、微電影……,微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知識碎片化,需求感官化,審美娛樂化。

這個時代,似乎已經無法思考。現代人就像生活在高壓鍋裏,面對高物價、高房價,直呼:壓力山大!難怪近期有個統計,70%的人甘於把自己歸爲屌絲。屌絲還需要思考嗎?!屌絲只需逆襲!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害怕:在這個時代,你們已經習慣了不思考,習慣了只活在當下;爲生存而“蝸居”,因沉溺網絡而“宅居”,或缺少真愛而“獨居”,成爲“無夢、無趣、無痛”的“橡皮人”。我更害怕,外在的生活會壓倒內心的本性,大學培養的社會精英隨波逐流,成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靈魂逐漸消磨,思想日益枯竭。思考令人痛苦,甚至讓人孤獨,這就是所謂的“思考之痛”。但是,30多年的社會閱歷帶給我的最大啓迪是:人生走得越遠越需要思考,社會環境越複雜越需要思考,世界變化越大越需要思考。一旦思考明白,你將會無比地輕鬆與快樂;一旦思考明白,你就有勇氣和力量,去改變現狀,去改變命運!

上個月剛剛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馬雲,曾是我校的一名外語老師。20_年前他去了趟美國,帶回來一個思考。由此起步,創建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他的成功,源於思考!

霍金,他的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中,可他的思想卻能在廣袤的時空自由翱翔,解開了宇宙之謎。他的深刻,源於思考!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新文化運動喚起了人們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真理標準的討論帶來了思想大解放。古希臘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啓蒙運動,形成了西方的人本精神和文明體系。這些都源於思考!

縱觀歷史,橫觀東西,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等,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培根等。他們的偉大,都源於思考!

同學們,請記住,偉大的思考,來自思考的偉大!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但我要說“我在故我思”。沒有思考的讀萬卷書,只是浮光掠影,沒有思考的行萬里路,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同學們,請帶着思考去遠行!

把文憑裝進口袋的是菜鳥,把知識裝進腦袋的是信鴿,而能把思考融進血液的纔是雄鷹!在我心中,你們,都是能搏擊長空的“杭電之鷹”!

同學們,迷惘的人生需要思考。諸位是否思考過:爲什麼有些人沒有輸在起跑線,卻也沒有贏在終點?爲什麼人生機會相同,卻精彩不同?我知道,你們是抱着“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進入大學的。我也理解,當往日的“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過時,你們會疑惑。我更明白,當知識改變命運已不再是永恆真理時,你們會迷茫。但我要告訴你們,現實很現實,那樣的時代已漸漸遠去。如今,人類知識總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翻一番。同學們是否思考過,在這知識爆炸和大數據時代,在這命運多元、難以預測的年代,僅僅靠知識還能像過去一樣改變你的命運嗎?NO!思考才能改變命運!思考才能成就你的人生!這就是老薛的肺腑之言!

同學們,你們肯定思考過幸福。如果此時,CCTV的小方話筒對準你,問“你幸福嗎?”你會怎樣回答呢?千萬別告訴我你姓曾。還是像社會上流行的那樣說:“幸福就是:乾的少,得的多;長得帥,老得慢;活得久,死得快”。不錯,這是一種幸福,但我希望你們不要停留在一己之私的幸福上。海德格爾說:人,應該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我們不能爲時尚而時尚,爲名利而名利,爲成功而成功。利益不能成爲唯一的價值,道德不能當作交易的籌碼!同學們,請永遠不要忘記,精神與心靈纔是我們最終的棲息之地!

同學們,浮躁的社會呼喚思考。20_年的中國很不平靜,網上盛傳“黃浦江排骨湯”的段子,大學室友“感謝當年不殺之恩”的玩笑話,道出了多少無奈和悲哀。有人說:這是一個充滿失敗感的盛世。同學們,當各種負面新聞撲面而來,很多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未來的時侯,你們是否也像別人一樣吐槽、抱怨、怒罵?或者只是說:元芳,你怎麼看?我希望你們應有更多建設性的思考!

請你思考——當我們陷入PM2.5、水污染、垃圾圍城的“十面霾伏”時,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當“鎘大米”等各種毒食侵襲我們之時,除了去香港買奶粉,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吐痰”、“中國式離婚”等問題層出不窮時,我們離良好秩序的公民社會還有多遠?

還請你思考——近百年來,爲什麼中國沒有出過享譽世界的思想家?幾十年來,爲什麼中國沒有出過站在世界巔峯的傑出科學家?“錢學森之問”,拷問的,難道僅僅是教育的責任嗎?

再請你思考——這些年,我們渴望民主、追求自由,但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真的能嫁接到中國嗎?國家試圖打破“贏者通吃”的局面,社會公平、正義離我們還有多遠?國家弘揚生態文明、努力提升幸福感,但“增長中國”變成“美麗中國”、“幸福中國”還要多久?

同學們,紛亂的世界渴望思考。放眼世界,歐債危機、南海紛爭、顏色革命、恐怖襲擊,此起彼伏,紛繁雜亂。現在的中國,正行進在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但“中國威脅論”欲靜不止。中國如何和平崛起?既不能像有的大國,一直試圖將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強加於人;更不能像個別小國,整天覬覦周邊國家的資源。我們要思考大國的文明崛起!讓中國製造、世界合作昇華爲中國創造、世界認同。我們要用深長的思考,去尋求文明的至高點。把中國夢變成時代之夢、世界之夢!

同學們,你們這一代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你們有思考,社會就不會愚昧;你們有方向,未來就不會迷茫;你們有陽光,黑暗就無處躲藏!

親愛的同學們,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刻,我特別想效仿諸葛亮,給你們每人送上三個錦囊。但是,再好的錦囊也抵不過思考的力量。

臨行沒有錦囊包,只有思考將你擁抱!這就是母校!

2020畢業典禮校長致辭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朋友們:

上午好!今天在這裏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我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

這是我校風雲開張後的第一屆國際高中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具有特別的意義。它首先讓我喚起三年前的記憶,三年前,你們走進這個美輪美奐的校園,我也正式成爲這個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和老師,走過的這三年,是多麼的不同尋常!如今,你們20名同學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全部考進了世界前一百位的名校,書寫了一部熱血青春的個人傳奇,你們如此令人驚喜,令人敬重!我想自豪地說:我們是名副其實的同路人,是一道用燃燒的激情創榛闢莽開啓學校美好明天的名副其實的創業者,是這所學校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奇蹟的締造者!讓我們爲自己擊掌喝彩!_國際如果有百年未來,一定會把你和我,你們和我們,把所有的“開山祖師”都載入史冊!

這個特別的畢業典禮還讓我想起了自己40年前參加的高中畢業典禮,剛過去的星期天我還特地趕回南通參加了中學畢業四十年的聚會。畢業的那年是1976年,恰逢十年宣告結束,終結這場慘絕人寰的浩劫當然令我們尤其是我這個從小就感受到世態炎涼的苦命孩子欣喜若狂,但不幸的是,我人生最寶貴的中國小生活恰好與十年“同行,就樣的荒廢永遠無法彌補。你們的人生根基是在一個相對和平與豐贍的時代,尤其是我們這樣倡導自由教育的學校環境裏度過的,而我們這一代人卻是在極度匱乏、充滿恐懼並以愚昧的瘋狂爲榮耀的時代度過的;你們畢業後將跨海留洋,接受世界名校的高等教育,成爲新一代的博雅之士,我們畢業後則上山下鄉,接受變相的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成爲新一代的“插隊知青”,試想,這樣的差別何止霄壤?我真羨慕你們,如果你們在結束四十年的這個特殊年份瞭解我們經歷的這段歷史,是不是一定會更加珍惜人生如此美好的境遇?

你們即將畢業,我該說些什麼?

我希望,你們冷靜地思考一個問題:走出國門,遠赴重洋,究竟是爲了什麼?19世紀下半葉(1872~1875年),在晚清民初的歷史舞臺上,曾出現過“留美幼童”的身影,在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其中50多人進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等著名學府深造。他們去爲了什麼?大家可以重溫一下這段歷史,從中尋求答案。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份歷史遺產的意蘊仍然值得我們咀嚼。諸位出國,申請的大學專業各不相同,自然要研習、探索、掌握各自專業的學術與技術,但我認爲更重要的,應當是去真切感受、領悟蘊含在這些學術與技術後面、造就這些國家強大乃至偉大的海洋文明真諦,汲取有容乃大的海洋精神,培育淵博深邃、剛健進取、自由奔放的“海洋型人格”!記住我們的校歌歌詞:“雲帆滄海,長風破浪,一飛沖天,圓夢蔚藍嚮往”,它表達的正是這樣的內涵!

我希望,你們在海外求學很快融入那所大學的學生文化、大學文化共同體中去,在那裏培育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應當建立的崇高信仰、遠大抱負、公民德性、真摯友誼、純美愛情、健康人格和生活能力;我還希望,你們在學習、汲取異國文化精華的同時,也要積極傳播我們國家的偉大文化傳統,甚至是我們學校正在從事的前所未有的偉大探索和與衆不同的成就,並且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一個充滿差異乃至爭端的文化語境裏尋求共處規則、共同話語、共生理想與共和境界,做一個理性的和平使者和大國公民!

距離別的時刻已不再遙遠,我將目送每個同學的離開,不要多久,你們就會遠赴重洋,開啓新的人生。從此,我們或許就海天相隔,不知道是否還有重逢的機會,此刻的思緒萬千和依依不捨難以名狀,最後,請允許我以今晨專門爲你們創作的一首小詩《目送》,表達一份特別的愛:

我面朝大海

目送你遠赴重洋

揮手之間

已是地角天涯

風浪撕碎浮雲和落日的倒影

把離愁和思念擊沉在海底

在暗礁駐留 隨潛流漂移

或許有朝一日

突然浮現在我老花呆滯的眼前

我什麼也不能送你

傾訴與囑託 淚水與海水

海誓山盟 哪怕價值連城的珠寶

都會枯萎 會化爲灰燼

我只以純真得不能再純真的神情

目送你遠赴重洋

目光如炬 點亮航船的燈盞 泊岸的燈盞

點亮天堂的燈盞

目送你登上羣山之巔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