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詠鵝的古詩(通用多篇)

詠鵝的古詩(通用多篇)

古詩《詠鵝》全文 篇一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羣鵝兒伸着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詠鵝》註釋

曲項:彎着脖子。

歌:長鳴。

撥:划動。

《詠鵝》創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裏。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着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羣白鵝正在池塘裏浮游,便指着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詠鵝》鑑賞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的極爲生動活潑。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爲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着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着鵝說:鵝,鵝,鵝,彎曲着長長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徵,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羣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羣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詠鵝》作者介紹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爲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爲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爲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爲僧。

詠鵝古詩 篇二

詠鵝古詩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詩人:駱賓王 朝代:唐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註釋

1. 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 項:頸的後部。 3.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譯文

大白鵝啊白鵝, 你也就只能彎曲着脖子仰天歡叫, 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 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的水波。

拓展:

1、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敕勒歌

勅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4、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8、春曉 孟浩然

春曉不覺眠,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詠鵝》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三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唐代·駱賓王《詠鵝》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羣鵝兒伸着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體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註釋

曲項:彎着脖子。

歌:長鳴。

撥:划動。

鑑賞三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徵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爲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古詩《詠鵝》解釋及賞析 篇四

駱賓王《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呀,彎曲着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着清澈的水波。

註釋

①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讚美鵝。

②項:頸的後部。這裏指鵝的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④撥:划動,撥開。

賞析

本詩中,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徵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爲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爲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麼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作者介紹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爲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爲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於武則天光宅元年,爲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雲被殺,或云爲僧。

學生必背古詩《詠鵝》 篇五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40— 684以後),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早年喪父,家境窮困。龍朔初,道王李元慶闢爲府屬。後拜奉禮郎,曾從軍西域,又入蜀從徵雲南。返京後,任武功主簿,轉明堂主簿,遷侍御史。被誣入獄,遇赦後出爲臨海丞。爲徐敬業草討武檄文,討武兵敗,逃亡不知所終。其爲五律,精工整煉,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長歌,排比鋪陳,圓熟流轉,或被譽爲“絕唱”。

公元684年,唐高宗剛剛去世不久,武則天廢掉了自己的兒子中宗,另立溫順的兒子李旦爲帝,同時大開殺戒,清除李唐宗室元老。這年九月,開國元勳徐勣的孫子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叛,舉起了討武的大旗。

在起義的隊伍中,有一個人在大唐上下幾乎無人不曉,這個人就是初唐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懷才不遇的駱賓王滿懷悲憤之情,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檄文,檄文極大鼓舞了起義的將士,一時間捷報頻傳。

然而兩個月之後,起義軍大敗。徐敬業和駱賓王一行,連夜奔赴潤州,準備入海逃往高麗,就在這時,徐敬業的部下王那相突然叛變,將徐敬業等二十五人殺掉,投靠了朝廷。駱賓王從此下落不明。

對於駱賓王的下落,史書出現了兩種說法,《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說駱賓王兵敗被殺,而《新唐書》卻說駱賓王逃跑了。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駱賓王的義烏同宗後人――駱祥發決心解開這個千古的謎團。

駱祥發通過多年的考證認爲駱賓王最終逃亡了。然而駱賓王到底是象傳說中逃到靈隱寺做了和尚呢,還是逃往了異鄉?

浙江於潛的周智先生通過研究於潛宗譜,認爲駱賓王確實到過靈隱寺,可是並沒有終老於靈隱,而是最終逃到了浙江於潛一個建於晉代的小廟――妙樂寺。

駱祥發對周智的考證提出了質疑,他認爲駱賓王出家靈隱寺只是後人的杜撰,揚州兵敗後駱賓王並沒有出家靈隱寺,而是直接逃到了江蘇南通,只是滄海桑田,南通黃泥口的駱賓王墓早已淹沒在大水之中。

對於至今矗立在駱賓王故里義烏上楓塘的駱賓王墓,駱祥發和周智卻有不同的看法。

歷史的真相究竟爲何,後人的研究考證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了真相,誰也無法真正說清,駱賓王的下落之謎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史學界普遍認爲駱賓王終跡南通的可能性最大。

[註釋]

詠鵝:用詩詞來讚美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詠:用詩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

鵝鵝鵝:這裏是描摹鵝的叫聲。

曲項:項,是脖子的後部。彎曲脖子的後部,就是昂着頭。

歌:唱歌。

向天歌:朝着天空叫,詩人將它比作唱歌。

浮:在水上飄浮。

紅掌:鵝的紅色的腳掌。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清波:清清的水波。

撥清波:撥弄清澈的水波。

[譯詩、詩意]

鵝,鵝,鵝,

彎着脖子向着天空唱歌。

它雪白的羽毛飄浮在綠水上,

紅色的鵝掌輕輕地划動着清澈的水波。

古詩《詠鵝》全文 篇六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註釋

1、曲項:彎着脖子。歌:長鳴。

2、撥:划動。

鑑賞一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的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徵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出來,融爲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的形象。

鑑賞二

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徵表現傳達的豐富和全面。“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爲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爲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不管從什麼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古詩詠鵝小班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道鵝的美麗和可愛,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能帶表情有節拍地朗讀,達到熟讀成誦。

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朗讀指導

2、利用熟字鞏固6個單韻母

3、指導水的書寫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有關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今天唐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圖畫,讓我們去看看畫上都有什麼?注意觀察圖畫時要有順序。(出示掛圖)

(引導孩子說完整的話,儘量用美的語言來表達看到的。)

二、教學詩歌

1、導入。

師:看到這麼美麗的風景,聽到同學們這麼美麗的描述,我真想送一首詩歌給大家,那就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作品《詠鵝》(板書課題,貼“鵝”字)。

2、齊讀課題,隨文學習“鵝”字

師:請小朋友們跟着唐老師一起讀讀課題。

師:這個“鵝”字真是太難了,唐老師都不知道怎樣來記住它,有誰能夠教教我怎樣來記住“鵝”字。

抽生回答(引導“鵝”字左邊是我加上右邊的鳥)

師:你能爲鵝找個朋友組成詞語嗎?

抽生回答

師:真是個思維敏捷的孩子。和我們《詠鵝》的作者駱賓王一樣聰明。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駱賓王是怎樣來描繪鵝的。

3、讀一讀,讀準字音

(1)老師範讀,初步感知詩歌大意

教師:請孩子們翻開書39頁,老師要把這首詩送給大家,請孩子們認真傾聽,特別注意那些你不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教師巡迴指導。

孩子們,帶着你不認識的字和同桌一起讀讀《詠鵝》,我要聽聽誰能把詩歌的每一個字讀準。

(2)抽生讀(評價字音,糾正字音)

(3)學生齊讀

4、說一說,初步感知大意。

(1)師:同學們讀得真是太準了,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歌,邊讀邊想,你喜歡大白鵝嗎?

(2)抽生回答。

生:喜歡。

師:爲什麼喜歡呢?

生:它有着白白的毛,紅紅的腳掌……

尋機單獨指導朗讀。(白、紅、綠、青波重讀。)

尋找機會延伸:大白鵝向着天唱歌,都會唱些什麼呢?

(同步出示“歌”字,隨文識字。)

師:這“歌”字誰又有好辦法能快速地記住它?

抽生回答,並口頭組詞。

師:(大白鵝呀,大白鵝,你彎着長長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歡樂的歌,一身潔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綠的水面上,用紅紅的腳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動着。這是一隻多美的大白鵝呀!)

(3)抽生帶着感情讀詩歌。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讀得真棒,有誰來給大夥讀讀整首詩?

(4)教師評價,引導感情朗讀。

師:讀得怎麼樣呢?

生:(好,因爲有感情。)

(5)同桌讀

師:對,有感情才能讀好書。我想孩子們會讀得更好,請大家練習練習,注意帶上自己的感情。(教師巡迴。)

(6)全班齊讀

師:我聽到好多的孩子讀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請全班同學帶着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齊讀詩歌。

三、識記生字。

1、複習單韻母,勾畫含有單韻母的生字。

(1)圈畫生字。

師:孩子們可真棒,一會就把詩歌讀得這麼棒。可是聰明的孩子除了讀書讀得好,觀察事物也特別仔細。唐老師馬上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眼睛明亮的孩子,找出含有單韻母的生字,並用鉛筆圈畫出來,看誰圈得又快又好。

(教師巡迴指導。)

(2)抽生讀、教讀、

2、認讀生字“紅”“綠”。

師:孩子們真能幹喲,一下子就把這些字給找了出來。可是唐老師被詩歌裏的兩姐妹難住了,看看都是誰?

(1)出示生字卡片。(綠、紅)

抽讀字音

教學字形

師:姐姐妹妹好相象,教教唐老師怎樣分清她們倆?

抽生回答

(2)齊讀生字。師:大家真聰明,學過的知識全都用上了,生活中的知識也用上了。姐姐妹妹還帶來了好多的朋友,我們來認識認識

(3)老師指讀生字卡片(向、白、毛、水)

抽生認識

師:讀得真響亮,誰還能爲生字找朋友,連成詞來讀。

(4)抽生組詞,教師出示詞語

開火車

師:開開火車,記牢它們。(水放最下面)

四、指導書寫“水”

師:同學們,這水可重要了,世界上誰都離不開它,植物離開了他會枯萎,動物離開了他會死亡,人離開了他也活不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它。

(1)疏通“水”的筆順筆畫。

師:讓我們來看看水的筆順筆畫應該是怎樣的,誰來書空?

抽生書空,教師寫出筆順筆畫。

(先中間,後兩邊)(一筆豎勾,二筆橫撇,三筆撇,四筆捺)

(2)觀察佔格

師:說得很準確,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吧!

複習田字格。(水的家真漂亮,這是橫中線,這是豎中線,這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比比看,哪個眼睛明亮的孩子能找出水的的每一筆都在那裏。抽生說

(3)教師師範

(4)學生描紅,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背誦詩歌

師:駱賓王《詠鵝》真讓人感到快樂,詩歌原來這樣有趣,可以用這樣少的字表達這麼美麗的畫面,真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以後也寫好多好多這樣美麗的詩歌。

就讓我們試着來背背這首詩歌。

教學反思:

教學《詠鵝》這篇課文之前,我事先在班上了解到:不少學生已經會背這首詩了,所以本課教學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情詩景,認識6個生字和會寫3個生字“白、向、毛”。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圖片(一幅美麗的白鵝戲水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鵝?(生甲:這是一隻白白的鵝;生乙:這是一隻活潑可愛的鵝……)接着,我聲情並茂地爲學生講述了駱賓王七歲寫詩《詠鵝》的故事,由於聽的是同年齡孩子的故事,學生個個聽得入了神,由此導入新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在引導學生通過讀領略詩的意境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接着同桌互讀(會讀的教不會讀的/都會讀的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指名讀、師生接力讀……在多種方式的讀中感悟詩意,而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讓學生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讀,形象地再現了詩情詩景,在讀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學生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並滲透了人與動物關係密不可分、親切自然的教育。

在寫字環節,新出現的兩個筆畫是一個難點,只有掌握了這兩個筆畫,才能更好地掌握“白、向、毛”三個生字,爲此,我加強了示範指導,先是教師親自示範,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以優帶差,人人爭當“小老師”。雖然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強調一定要掌握筆畫筆順,但對於“筆畫筆順”這一千百年來人們寫字時約定俗成的東西,我想,讓學生掌握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對於基礎較差、反應較慢的學生慢慢來,潛然默化。不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要保護孩子能學好的自信心。批改作業時,看着那工工整整的一筆一畫,看着那整整齊齊的一行行字,我禁不住欣慰地笑了,瞧!這是一羣多認真的孩子呀!

詠鵝古詩釋文 篇八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腳掌,撥動着清清水波。

註釋

1.曲項:彎着脖子。歌:長鳴。

2. 撥:划動。

創作背景

小時候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一個小村子裏。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羣,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着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羣白鵝正在池塘裏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着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

鑑賞

詩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覆詠唱方法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熱愛,增強了感情上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長鳴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羣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羣戲水情況。鵝兒毛是白,而江水卻是綠,“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而水波是青,“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詠鵝古詩釋文]

標籤:古詩 多篇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