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爾基的成長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高爾基的成長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世界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篇一

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

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着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

高爾基的成名作爲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成爲世界無產階級作家描述個人成長,奮鬥經歷的經典作品。

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讚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

19俄國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層》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面貌,表現了他們爲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9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誌着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峯。《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爲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列寧肯定了它的現實意義。他(高爾基)又被列寧稱爲“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19他親自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並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徵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1905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赴美國及意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創作的中篇小說《懺悔》流露出唯心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 。儘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於革命的戰鬥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徵從理論上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作成果頗豐,如《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後完成的《童年》和《在人間》(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後的十年間,高爾基因健康欠佳,僅寫了關於列寧及一些作家的獨具藝術風格與重要文獻價值的回憶錄及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1922~1923)、《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4~1925)等幾部作品。19,他遵照列寧忠告,到國外養病。1925年回國之後,從1931年起着手創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詩氣魄的長篇巨着《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還寫了《蘇聯遊記》(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佈雷喬夫等人》(1932)、《託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篇二

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今俄羅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是他的筆名(“高爾基”在俄語中是“苦難、痛苦”的意思)。高爾基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1868年3月28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曾名高爾基城)。父親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高爾基後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

11歲開始走向“人間”,曾當過學徒、搬運工、麪包工人等。19世紀80年代在喀山參加持民粹派觀點的知識分子祕密學習小組,1883年開始過流浪生活。

高爾基從小就有強烈的讀書願望,他在學校時,成績很好,獲得過最優秀獎,然而貧窮使他只上了兩年學。

爲了養家餬口,他四處奔波,幹過各種的工作,但他始終沒忘記過讀書,他常常冒着危險找書看。爲了躲避老闆的監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書。他用罐頭做了個油燈,收集主人燭盤裏的殘油,躲在貯藏室、板棚等處苦讀。實在找不到油燈,他就在月光下看書。

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裏,高爾基發奮自學,從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爲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世界名人故事:高爾基勤奮好學 篇三

世界名人故事:高爾基勤奮好學

高爾基勤奮好學的故事

“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這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愛書籍、勤奮學習的真實寫照。

高爾基出生在沙皇時代的一個工人家庭裏,從小失去了父母,年僅十一歲就被拋進黑暗的“人間”社會。他在善良號輪船上做洗碗工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窮苦廚師斯穆勒,斯穆勒象對待小弟弟一樣地愛護他,面且還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舊書塞到他手裏,說:“你念書吧,書裏面什麼重要的知識都有。”

“一個人沒有學問,就跟一頭牛 沒有區別,不是帶上轆架,便是給人宰了吃肉,它還盡搖着尾巴。”當斯穆勒和高爾基分別的時候,他的最後贈言還是那句話,“唸書吧,這是最好的事情。”

廚師那純樸而熱情的話語,深深銘記在高爾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讀書。但是,他這樣一個窮孩子要能讀到書,談何容易呀!他根本進不了學校的門檻,只能靠自學。沒有錢買書就向裁縫太太借一點,再蒐集一些破舊了的雜誌和圖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處去要。”

當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書籍之後,新的困難又來了:哪裏有時間閱讀?

他當時在一個繪圖師家中做傭工,除了一身兼男僕、女僕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還要貼設計圖,抄工程設計書,複覈包工頭的細帳,一天到晚忙得連插針的縫隙也沒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體在深夜讀書。

即使這樣,也還是讀不成。繪圖師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婦竭力阻撓高爾基讀書,她只要一發現高爾基讀書,便毒打痛罵。要不她就在蠟燭上刻記號,以防止高爾基使用。她還到高爾基住的小閣樓上去搜查,找到了高爾基的藏書就拿來撕毀或燒掉。

爲了對付這兇惡的老婆子,高爾基想了個辦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書來,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讓老婆子去糟蹋。這樣,雖然可以把好書掩護起來,但是,身無分文的高爾基卻因此而欠下了書店老闆四十個戈比的一筆重債。

有一回,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偷偷地看書,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結果把茶炊燒溶了,那老主婦惡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將高爾基毒打了一頓。在醫院裏,醫生從他背脊上鉗出了四十二枚刺。這種殘忍的暴行把醫生也激怒了,醫生說這是私刑,支持高爾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爾基卻說,控告不控告倒無所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隻要允許我看書就行了。

爲了能看書,高爾基簡直絞盡了腦汁。沒有地方看,他就躲到雜物間或是爬到屋頂閣樓上去看;沒有油點燈,他就把燭臺上的蠟油刮下來,裝在舊罐頭盒子裏,再找一些棉線作燈蕊,自制一盞簡易燈,儘管光線昏暗而且煙霧騰騰,他卻在燈下看書看得津津有味,雙眼被薰得通紅,差點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爾基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能和書分手。

後來,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幹十六個小時的重活,可他仍然堅持看書。他揀幾塊零碎的木柴搭成一個書架,將書攤開擺在上面,然後一面揉生麪糰,一面看書。有一夭,廠主突然闖進來,一眼就看見高爾基正在看書,廠主一把將書搶過來要拋進爐火中去。高爾基肺都差點兒氣炸了。要知道,這是托爾斯泰的一部名着,高爾基愛不釋手,廠主競然要燒掉,那不簡直是要他的命?高爾基什麼都顧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廠主的胳膊,憤怒地喊道:“你敢燒掉那本書!”廠主被盛怒的高爾基震懾了,只好把書還給了他。

高爾基由於勤奮好學,剛滿十五歲就已經博覽羣書了。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納、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藝術大師的名着,他都讀過。他雖是窮苦的孤兒,卻成了博學多識的少年。

高爾基說:“我的一切知識,都是書籍給我的。”他在回憶幼年讀書的情景時曾這樣寫道:“我夢想享受大學生讀書的幸福,甚至甘願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學習吧!不過每到星期天,爲了你去學習,我們要在尼古拉也夫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世界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篇四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35年到莫斯科訪問,驚訝地發現連“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也置身於深深的特權腐敗之中,在金碧輝煌的別墅裏,爲高爾基服務者多達四五十人。

羅曼·羅蘭感慨道:“身爲國家與民族衛士的偉大共產黨人隊伍與其領導者們,正在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而人民則不得不依然爲弄到一塊麪包與一股空氣(住房)而處於艱難鬥爭的狀況之中”。

名人故事:高爾基救書 篇五

更多關於名人故事的作文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爲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相關作文推薦

名人故事大全名人故事:以正治國者周恩來   名人故事:袁崇煥大戰寧遠   名人故事:袁崇煥大戰寧遠   名人故事:袁崇煥大戰寧遠   名人故事:袁崇煥大戰寧遠   名人故事:袁崇煥大戰寧遠   名人故事:發明家貝爾德   名人故事:海明威身上的傷痕   名人故事:李白的故事   名人故事:能言善辯的小孔融   名人故事:巴西總統盧拉小時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牛頓有時也不開竅   名人故事:一種黴素兩次發現三人獲獎   名人故事:西爾爲流氓致詞   名人故事:海涅諷刺伯父   名人故事:物理學家赫茲的成長故事   名人故事:三毛自學成才   名人故事:牛頓三軼事   名人故事: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聰明   名人故事:“扒手國王”法魯克查看更多相關

高爾基的故事的名人故事 篇六

高爾基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裏,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闆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着以後,在窗邊藉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闆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衝衝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農的燈油都快用溝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在揹着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着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裏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爲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夥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閒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爲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爲蘇聯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闆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裏逃跑5次,最後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後,先後幹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後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後,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並於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

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國小,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

1884年,他懷着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願,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後當過碼頭搬運工、麪包師傅、雜貨店夥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着作,進一步認識到現實的醜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爲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遊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裏津,經過頓河區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裏沿着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慾望。

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篇七

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1.人太多了高爾基旅遊時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國邊界一個小村莊裏,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農家的門要求住宿。一個老太太在屋裏大聲問:“你是誰啊?”高爾基說:“阿歷克謝·馬克希·莫維奇怪。彼什科夫!”“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把剛打開的門關上,乾脆地拒絕道。

2.高爾基小時候是在每天十幾小時繁重勞動和鞭打責罵下度過的。但即使過着這樣的。生活,他也總是抓住每一分鐘空閒時間讀書。店老闆不許他讀書,他千方百計地弄到書,躲到閣樓上、儲藏室裏閱讀。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燈盞照着讀書,沒有蠟燭,他就把老的燭盤上的蠟油收集起來,裝在一隻罐頭盒裏,再注入一些燈油,用棉線卷一根燈芯照着讀書。在麪包房當工人時,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麪的臺子上架起一個臨時的書架,一面揉麪團,一面讀書。有一次,老闆走進去看他在讀書,想把書拿走扔到火裏去,高爾基抓住老闆的胳膊憤怒地叫喊:“你敢燒掉那本書!”吼退了老闆。監視、威嚇沒能阻止高爾基讀書,反而使他自學的信念更堅定了。

3.高爾基因禍得福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裏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你說話算數?”“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高爾基人物生平篇八

經歷

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作家,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是他的筆名(“高爾基”在俄語中是“苦難、痛苦”的意思)。高爾基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1868年3月28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曾名高爾基城)。父親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高爾基後隨母親寄居外祖父家。

11歲開始走向“人間”,曾當過學徒、搬運工、麪包工人等。19世紀80年代在喀山參加持民粹派觀點的知識分子祕密學習小組,1883年開始過流浪生活。

高爾基從小就有強烈的讀書願望,他在學校時,成績很好,獲得過最優秀獎,然而貧窮使他只上了兩年學。爲了養家餬口,他四處奔波,幹過各種的工作,但他始終沒忘記過讀書,他常常冒着危險找書看。爲了躲避老闆的監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書。他用罐頭做了個油燈,收集主人燭盤裏的殘油,躲在貯藏室、板棚等處苦讀。實在找不到油燈,他就在月光下看書。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裏,高爾基發奮自學,從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爲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作

高爾基早期創作(1892——1899)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浪漫主義作品與現實主義作品並存。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處於藝術創作的摸索階段;另一方面也與他當時對文藝使命的理解分不開。高爾基認爲,時代要求文學應象“警鐘”一樣喚醒和推動人們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義作品主要是表現理想的英雄主義精神。

1892年,在《高加索報》上用高爾基的筆名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

1895年寫的《依則吉爾的老婆子》和《鷹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他的第一個作品集《隨筆與短篇小說集》問世,引起國內外廣泛注意。

在其早期創作中,既有浪漫主義作品,也有現實主義作品。

浪漫主義作品有《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的老婆子》《鷹之歌》《海燕》等。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羣衆對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達了作者對光明未來的憧憬,特別是19創造的海燕形象,被認爲是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的象徵,給人們極大鼓舞。

早期的現實主義作品有:《奧爾洛夫夫婦》《柯諾瓦洛夫》《淪落的人們》《草原上》《因爲煩悶無聊》《二十六個和一個》等,主要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悽慘和市儈的卑鄙齷齪,同時也表現人民羣衆在政治上的覺醒,表達他們對剝削制度的憤怒和抗議。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與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漢題材的小說。這些作品除強烈地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外,還力圖揭示流浪漢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新舊意識的鬥爭,捕捉勞動羣衆生活的時代特徵,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代表作:《切爾卡什》。

小說《切爾卡什》(1895)生動地描寫了老流浪漢切爾卡什勇敢、獨立不羈、不屈從於金錢和保持人的尊嚴的高貴品質,說明儘管這些人的精神包袱還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卻高尚得多。在藝術上,《切爾卡什》充分顯示了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刻畫複雜性格的卓越技巧。

20世紀初,高爾基的創作轉向戲劇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簡潔的形式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

19革命前後(1900——1909)是高爾基思想和創作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段時間高爾基由於積極參加革命運動、與列寧結識和加入布爾什維克黨,世界觀發生了質的飛躍。在創作上也更加自覺地爲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服務,力求創造新的英雄人物,寫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東西來。

1901-19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野蠻人》等許多重要的社會政治劇本,其中有的反映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貧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市儈的精神空虛。在《小市民》一劇裏作者第一次描寫了先進工人尼爾的光輝形象。這些劇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熱烈歡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10年革命後,高爾基的創作達到了成熟階段。劇本《敵人》(19)第一次描寫了向資產階級正面進攻的工人階級的戰鬥集體,塑造了共產黨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時期創作的長篇小說《母親》(1906年)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兩部作品同爲俄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作。

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高爾基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鬥爭,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並同列寧會晤。

1906年高爾基寫出了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母親》和《仇敵》,使他的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峯。《母親》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爾和母親尼羅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紀初俄國工人階級革命戰士的優秀品質。列寧稱讚這部小說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提出它對俄國工人“有很大的益處”。

兩次革命間(1908——1917)可作爲高爾基思想和創作的第三個階段。

1905年革命失敗後,此間,高爾基曾因長期僑居意大利,思想上受到黨內機會主義派別“造神論”的影響,高爾基一度接受造神說,發表作品中篇小說《懺悔》(1908),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十月革命前後高爾基還寫了許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馬特維·剋日米亞金的一生》《俄羅斯童話》《海燕之歌》以及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其中《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以他的自身經歷爲原型的自傳體小說。

1922年高爾基出國養病,病中完成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5年)。

1928年回國後,目睹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蓬勃景象,熱情高漲。晚年除寫了許多熱情洋溢的特寫、政論、評論文章外,還著有史詩型長篇小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1925—1936年)。

1934年高爾基主持召開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並當選爲大會主席。

1936年6月18日2點30分,高爾基離開人世,享年68歲。

世界名人高爾基的故事 篇九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祕死亡,是對高爾基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死於祕密警察之手,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後兩年,高爾基完全成爲政府的馴服工具,他不倦地頌揚斯大林,可是後者對他已毫不在意。他建議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惡魔》,《真理報》立刻發表一個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義”。甚至,高爾基看不到報紙,克格勃有幾次還專門爲他印了一份報紙,高爾基紀念館就保存着這樣一份報紙。

高爾基想去意大利旅遊,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鎖入囚籠。表面上他的名聲僅次於斯大林。作傢什喀帕在回憶中,談到高爾基絕望地喃喃自語:“我實在太疲倦了。好像他們把我圈在籬笆裏,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裏。進退不得!我不習慣這種生活……”

高爾基在克里米亞的別墅度過最後一個春天。法國作家安德列·馬爾羅去那裏訪問他。在蘇聯祕密警察總部保存的巴貝爾審訊檔案證辭中,提供了此次會見的細節。馬爾羅問高爾基,蘇聯文學現是否正處於衰落階段,高爾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時《真理報》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學形式理論,以及蕭斯塔科維奇的音樂,高爾基非常關心,他不同意那些批評;他心情抑鬱而孤獨,多次說有人不許他回莫斯科,去從事他熱愛的工作。雅果達和克魯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跡可疑的女人和高爾基一起徹夜縱酒狂歡,直到高爾基昏昏睡去。克魯奇科夫控制了高爾基的日常生活,那些來訪者都得經他挑選,使高爾基只能見到雅果達祕密警察圈子裏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騙子。

這位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釋是一樁罪惡的謀殺,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團龐大陰謀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達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縱,陰謀在於推翻斯大林政權。連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來大做文章。高爾基死後,他的房子被徹底搜查,而且不只一次。他的祕書克魯奇科夫被捕時,祕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個個切開,尋找他們需要的材料。

高爾基的可悲命運,耐人深思。他順從於斯大林政權,享受最高的名譽和地位,卻付出一個知識分子最高的代價——人格的喪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參與殘酷,宣揚虐殺,既是虐政的受害者,也成爲虐政的工具。

高爾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着,並已闢爲作家紀念館,當地人依高爾基原姓親切地稱其爲“彼什科夫小屋”。他是個很偉大的人,爲了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