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10首【精品多篇】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10首【精品多篇】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10首 篇一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下獨酌》唐·李白 篇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中秋待月(陸龜蒙 篇三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爲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中秋月(蘇軾 篇四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節的古詩 篇五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中秋月》

【唐】齊已

空碧無雲露溼衣,衆星光外涌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中秋起源 篇六

中秋節源自於人們對月亮的崇拜。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家,古人經長期觀察認爲,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周禮》記載,我國周朝時就有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爲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人們爲了祈求月神爲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爲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現在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壇場。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晉代文獻中已有中秋賞月的記載。

中秋節成爲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爲普遍的民俗節日。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衆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爲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圓、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中秋節古詩 篇七

《中秋夜泊武昌》

唐·劉淑柔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倪莊中秋》

唐·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中秋臺看月》

唐·無可

海雨洗煙埃,月從空碧來。

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

皓耀迷鯨口,晶熒失蚌胎。

宵分憑欄望,應合見蓬萊。

《中秋月》

唐·無可

蟾宜天地靜,三五對階蓂。

照耀超諸夜,光芒掩衆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樹銷青。

枉值中秋半,長乖宿洞庭。

《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

唐·無可

隴城秋月滿,太守待停歌。

與鶴來鬆杪,開煙出海波。

氣籠星欲盡,光滿露初多。

若遣山僧說,高明不可過。

《中秋夜南樓寄友人》

唐·無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樓。

朗吟無綠酒,賤價買清秋。

氣冷魚龍寂,輪高星漢幽。

他鄉此夜客,對酌經多愁。

《中秋月》

唐·方幹

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當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瑩,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中秋》

唐·劉得仁

兩城相對峙,一水向東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黃鶴樓。

悠悠蘭棹晚,渺渺荻花秋。

無奈柔腸斷,關山總是愁。

《寄慈恩寺鬱上人》

唐·賈島

中秋期夕望,虛室省相容。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露寒鳩宿竹,鴻過月圓鍾。

此夜情應切,衡陽舊住峯。

《玩月》

唐·歐陽詹

八月十五夕,舊嘉蟾兔光。

斯從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輝紛四揚。

裴回林上頭,泛灩天中央。

皓露助流華,輕風佐浮涼。

清冷到肌骨,潔白盈衣裳。

惜此苦宜玩,攬之非可將。

含情顧廣庭,願勿沉西方。

《八月十五夜看月》

唐·姚合

亭亭千萬裏,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閏八月》

唐·黃滔

無人不愛今年閏,月看中秋兩度圓。

唯恐雨師風伯意,至時還奪上樓天。

《中秋夜不見月》

唐·羅隱

陰雲薄暮上空虛,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開霽後,玉輪依舊養蟾蜍。

《中秋夜玩月》

唐·唐彥謙

一夜高樓萬景奇,碧天無際水無涯。

只留皎月當層漢,並送浮雲出四維。

霧靜不容玄豹隱,冰生惟恐夏蟲疑。

坐來離思憂將曉,爭得嫦娥仔細知。

《中秋禁直》

唐·韓偓

星斗疏明禁漏殘,紫泥封后獨憑闌。

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天襯樓臺籠苑外,風吹歌管下雲端。

長卿只爲長門賦,未識君臣際會難。

《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

唐·戎昱

西樓見月似江城,脈脈悠悠倚檻情。

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驚桂子從天落,稍誤蘆花帶雪平。

知稱玉人臨水見,可憐光彩有餘清。

中秋節的古詩 篇八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啓》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WWW.〉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

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古詩 篇九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5、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8、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9、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10、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1、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1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14、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15、何人爲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16、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17、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18、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19、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0、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21、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22、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2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