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下學期【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下學期【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 篇一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最初的啓蒙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人們常說:“學高爲人師、身正爲人表”時代的進步要求老師不斷提高素質水平,努力培養出跨世紀的接班人。我自感自己是才疏學淺,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擔此重任,爲此我對我對幼兒園教師教育心得總結如下:

一、用愛心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剛入園的孩子是脆弱的,這是他們正式走上社會參與到一個集體當中的第一步。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應給幼兒母親般的愛撫,使孩子感受到老師是那麼親切可近,從而把老師當成可愛可敬的人,愛孩子是每一個教師最起碼的道德,愛那些美麗聰穎一笑兩酒窩的孩子容易,但愛那些不怎麼討人喜歡的孩子,甚至是愛那些有缺陷的孩子,那就需要有一顆真正的愛心,神聖的師愛是廣博的,它應該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博愛”,這是教師的天職。孩子們都有機會接受老師的愛,所以我們不能對孩子們有偏愛。因此,老師對任何孩子都是一樣的。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師以家長的地位及背景或是以孩子的漂亮與否、衣着來有分別的愛孩子,我認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了劃分等級,甚至嫌貧愛富、嫌醜愛美的不良思想,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從自身做好,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做孩子們的楷模。再者,愛孩子,不可以溺愛,也不可以包攬。

二、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作爲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

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麼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動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麼,需要什麼。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係,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進行讚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做爲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多以鼓勵和表揚去激勵每一個孩子,無論孩子取得了什麼樣的進步,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還要及時的擁抱,親吻孩子,或送給孩子小禮物,要讓孩子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與和藹可親。

四、努力做好家長工作。

少不了的還是家長工作,孩子的茁壯成長需要幼兒園與家長共同的配合,因此溝通工作也就成爲了一個重點工程。我們會及時把孩子在園的表現及出現的問題反映給家長,積極與家長聯繫,及時反應出現的問題,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雙方配合輔導,配合幫助孩子更好的進步。努力做到讓家長滿意,讓家長放心,把愛撒播向每一個孩子。在此方面,王老師給予了我很多建議和幫助。通過傾聽王老師與家長的交談及經驗的累積,我漸漸的學會了一些家長溝通的方法技巧。從不敢說到主動交流,從不知道如何溝通到積極主動的向家長反應情況。我的努力同時得到了家長朋友的認可,他們也把我們當成自己的朋友。我充分利用晨接和放學的時間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使家長更好的瞭解自己孩子在園的情況及表現。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簡短 篇二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可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裏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麼,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今日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教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呢!於是我領着孩子們來到沙地裏,這時他們象一羣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裏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教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係,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夥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經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爲玩沙髒幼兒不喜歡。可是此刻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裏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玩兒得十分盡興。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簡短 篇三

適當延續教育過程,能夠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興趣

夏天雨過天晴後出現的美麗的彩虹往往會成爲孩子們議論的焦點。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的形狀,再引導觀察彩虹的顏色,教給幼兒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名稱。還能夠巧妙地引導幼兒討論彩虹構成和消失的原因等。對這種隨機教育,幼兒很感興趣,參加的進取性也高。教師可在彩虹消失後延續教育過程,如帶領幼兒面向太陽用口噴水,觀察出現的小小彩虹,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再如,當孩子們一時對某一小動物如七星瓢蟲等產生興趣,自發地圍在一齊議論不停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對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暫不告訴正確答案,而是讓幼兒把小動物帶回自然角,繼續觀察,教師可經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發動幼兒回家問家長,使幼兒掌握的知識更規範、正確、豐富。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 篇四

今天天氣特別的熱,有的孩子不用老師提醒就脫下了外套,有的孩子是在老師的提醒下脫下的外套。戶外活動時,我發現王天一小朋友還穿着外套,就走過去問他:“天一,你熱嗎?怎麼沒脫下外套來。”他連忙搖頭說:“我不熱,不用脫。”看見他臉上的汗,我對他說的話有點懷疑,就伸手摸了摸他的背,一摸全是汗,這我就納悶了,明明很熱怎麼就不脫衣服呢?問爲什麼他也不說,等到放學他媽媽來接他,我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說:“他這個衣服上有奧特曼,他最喜歡奧特曼了,穿上這個衣服就不脫下來。噢,原來是這樣。

第二天,王天一還是穿着這件衣服,於是,我來到他跟前對他說:“你衣服上的奧特曼真神氣,可它天天站在衣服上太累了,你把衣服脫下來讓它休息休息好嗎?休息好了,奧特曼才更有力氣保護你呀。再說,奧特曼很喜歡乾淨,你看,你的奧特曼都髒了,你不脫下來給它洗一洗,它會傷心的。”聽我這麼一說,王天一點了點,連忙脫下了衣服,把它疊好放在了衣架上。

作爲老師,舉手投足間都給孩子傳遞着重要的信息,成爲他們努力地座標方向,所以我們要以自身的心靈去用心的接觸孩子的心靈,把老師的愛心、細心變成“成功教育”的動力。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 篇五

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老師的獎勵總能讓孩子們很開心,也容易激起孩子的上進心。因而,現在的幼兒園老師都比較注重給孩子獎勵這一激勵方式,給孩子獎勵小紅花或者小星星等已經成爲幼兒教育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行爲。

這種獎勵方式無疑是很好的,但主動權都在老師的手中,老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獎勵的對象。如果把這種獎勵的主動權轉交給孩子們,這樣是否更好呢?我們來看看一個幼師的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

那是一個週五的下午,例行的一週總結、獎勵活動,我答應孩子們,如果都表現好就每人獎一面彩旗,好讓他們高興。可後來一看彩旗沒幾面了,這可怎麼辦呢?情急之下,一個想法冒了出來:今天孩子們製作了許多彩色風車,大家也很喜歡的,我何不把彩色風車、彩旗,還有上次活動後剩下的一些糖果一起作爲獎品,讓孩子們自己評價該如何獎勵呢?結果,孩子們對這次別具一格的獎勵活動表現得異常活躍、興奮,我每舉起一樣獎品,他們就爭着說出這個獎品應該獎給誰,爲什麼要獎給他,等全班都通過後我就將該獎品獎給那個孩子,然後其他孩子再說一些勉勵的話,並指出不足,希望被獎的孩子下週再爭取進步。

嚐到了一次甜頭,以後的獎勵活動我都把權力交給孩子,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們的思維有了明顯的發展,對好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敢於大膽地表述出來,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欣賞別人的長處,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想想以前獎勵孩子時,都是把決定權獨攬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種慣性思維,即老師的標準就是對的,老師說誰乖誰就是好孩子,就可以獎小星星、小紅花,這其實是把孩子領進了一個誤區。所以,現在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遊戲活動中,我都把獎勵的權利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評一評,議一議,自主決定獲什麼獎、獎給誰。

把獎勵的權利交給孩子,從而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們也學會了互相督促,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悄悄進步了。

可見,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教育的方式,在原有教育方式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進,這樣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初次學習樂器,孩子該注意哪些?

1、應該選擇什麼

就孩子的生理特徵和認知特點而言,應優先選擇鍵盤樂器,比如鋼琴、電鋼琴、電子琴等。這是因爲鍵盤樂器音準固定,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音準辨別力。而絃樂器音準則很難掌握,它要求弦調得準、手指按的位置正確,這兩點對幼兒來說非常困難。

另外,學習鋼琴或電子琴是雙目、雙手的操作,這樣有利於培養協調能力,可以開發兩側大腦的功能,特別是右腦。不論選擇什麼樂器,最初都要注重視唱練耳,因爲學習音樂不只是爲了學會演奏、演唱,而是學會欣賞演奏和演唱。視唱練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鋼琴等鍵盤樂器。

另外最好首先學習西洋樂器,因爲西洋樂器用的是五線譜,可以與國際接軌,以後轉學民族樂器識簡譜就容易得多了。

2、不適宜選擇什麼

有人說,小的孩子最好先不要學習樂器,當然聲樂課什麼的上上倒也沒什麼還可以培養樂感。彈鋼琴的時候,孩子眼看、耳聽,腳踩踏板,手腦並用,對培養兒童的早期協調能力很有幫助。

也有發現,協調性好的孩子將來背課文、背英語單詞都快,記憶能力明顯地優於其他孩子。但是爲什麼不讓孩子過早接觸呢?一個是因爲孩子還不具備掌握樂器的條件,不能操作與樂器,另外就是孩子若是不能通過樂器獲得樂趣,而卻不得不這樣做的話,只會對樂器產生厭惡,進而導致後來的學習事倍功半。所以在孩子剛好能夠掌握某一樂器的時候給孩子進行啓蒙是最佳時機。

在孩子能夠操控樂器之前,當然可以讓孩子上上聲樂課,讓孩子感受節拍和旋律,對以後學習樂器也有幫助。聲樂課的形式最好多樣化。“通過各種有趣味性的體育遊戲活動,比如:小雞唱歌、造房子等,讓五線譜等基本的樂理知識一點一點地滲透到孩子的日常遊戲活動中。”

3歲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學習吹奏樂有困難,開始最好不要選擇這類樂器;儘量不選擇不便於攜帶的重型樂器,重型樂器孩子無法在各種場合表演;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3、學習過程要注意什麼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的學習動機主要於興趣。父母不能違背這一規律,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問孩子是否願意,強迫他進行學習。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不僅不利於學習,甚至還會讓孩子對學習樂器感到厭倦。

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

有些孩子討厭學校,不願去上學怎麼辦呢?其實,孩子不願上學是有原因的。

案例一:親戚家的小男孩上一年級,由於患急性闌尾炎,開刀後休息了一個星期,現在他就不願上學。家裏人進行了懲戒教育,沒用;有一次送到學校,竟乘老師不注意,溜回來,不敢進家門;好幾次送到學校,便立即要回來。老師怕他又要溜走,也不敢接受。家裏人傷透了腦筋,應該怎麼辦?

案例二:大龍今年13歲,上六年級。但他已經有兩個月沒去學校上課了,父母、老師都非常着急,不管用什麼辦法,就是說服不了他,怎麼辦?

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

一、焦慮

孩子不喜歡上學, 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 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鬚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 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唸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二、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爲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家長要主動和學校溝通,商量解決之道。

三、怕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兇"、"不公平",該怎麼辦?家長可以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係。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讓他們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們瞭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四、寂寞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爲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爲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五、受欺負

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爲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在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採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當孩子不願上學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說出真正的原因,然後陪同孩子共同面對。

男孩6歲前入學是災難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讓許多男孩父母頭痛的問題。中國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近日出版的《拯救男孩》一書對男孩教育提出了“男孩危機”的觀點,引起了家長的關注。孫雲曉指出:男孩6歲前入學是災難。

晚上學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有的父母往往希望孩子提早上學以求搶佔先機,同時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超過同齡人,卻很少考慮孩子本身發展的可能性。孫雲曉提醒說,想讓孩子儘可能早入學,想盡一切努力把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這對於男孩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其結果很可能成爲釀成摧殘男孩的悲劇。

孫雲曉認爲,千萬不要讓男孩子早於6歲上學,否則那絕對是一場災難。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從上學開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讀寫能力發育上就比女孩 晚許多。然而人們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時間內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同樣的知識。而此時,男孩甚至連手指神經都比女孩發育得晚,因此讓男孩握住鉛筆並寫出漂亮的漢字更加困難。這些發育上的差異往往使男孩被視作愚笨或遲鈍,這可能使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討厭學校。

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在整個國小階段,男孩的生理髮展和心理髮展總體仍落後於女孩。想想看,當同樣年齡的男孩和女孩坐在一起聽老師講課時,誰能理解得更多?誰又能做出更正確的反應呢?

當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把寶貝早早地送進學校,他們往往會得到一個難以相信的結果,兒子怎麼什麼都不如別人?居然還成了問題兒童?在國小裏,絕對是女孩的天下,她們聰明乖巧,處事伶俐,成績優異,深受老師喜愛,所以班隊幹部幾乎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即使與男生髮生衝突,發育領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說還有諸多計謀使男孩甘拜下風的。

正是基於對男孩發育遲於女孩的發現,有些國家如澳大利亞已經在嘗試讓男孩晚一年上學,甚至認爲這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因性施教”挽救“男孩危機”

孫雲曉提出一個新的理念叫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因性施教”,孫雲曉認爲我們一定要有性別意識,一定要充分照顧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點。

由於我們忽略了男孩、女孩的差別,我們的教育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比方說男孩,因爲他們衝動,他們控制不住自己,他們反應慢,他們紀律差。所以就把男孩看作是問題兒童,對他們的評價非常低,父母也對他們很不滿意。

另外是忽視了男孩與女孩不同的學習方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長需要。男孩愛冒險、愛跑動,許多學校出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奔跑等。比如男孩的學習方式和特點跟女孩不一樣,作爲男孩子教育來說,要給他更多的運動的,動手做實驗的,探索的,冒險的,親身體驗的機會,這非常重要。比方女孩子,現在我們許多講課都是語言講述比較多,這種講述女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因爲女孩子大腦的兩個半球比較均衡。男孩子呢,由於他正處在荷爾蒙發育當中,他的大腦受到一部分影響,他只有左腦比較發達,他的兩個腦半球連接很差,他協調不好。所以男孩子光聽語言講述,聽着聽着就聽不下去了,就開始折騰,小動作多,坐不住。

對於男孩6歲前入學是災難,那要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時代的男子漢?“改變對男孩的態度,建立按照性別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關鍵。”孫雲曉提出了4個具體對策: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實;二是父親要成爲男孩的榜樣和引路人;三是母親要勇於“放養”男孩;四是學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別施教。

孩子內向害羞,需要改變嗎

李媽媽最近又遇到了一個問題,她發現他們家小寶特別容易害羞。

李媽媽描述:"在家裏的時候,小寶是活潑又喧鬧的,而且口齒伶俐,可是一旦到了公衆場合,他卻幾乎不敢和成人對視,甚至小區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小夥伴們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卻藏起來不敢吱聲也不敢對視。"於是今天李媽媽帶着這個困惑又來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孩子容易害羞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少家長都會遇到,但是許多家長很可能會說:"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罷了,長大了就好了。"這其實是在否定孩子害羞的性格。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確實存在社交焦慮,而父母的不以爲意只會使得情況變得更糟。

心理諮詢師:孩子害羞通常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性格,孩子們對陌生面孔和環境的過度敏感有着遺傳學上的根源。因此容易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壓力,只會讓你的孩子更加抵制,並且帶孩子出門之前要先講好一些基本原則。例如:提前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沒辦法跟其他小朋友立刻玩到一起,所以你可以在媽媽身邊待上一會兒,但是我希望你稍後能去找小夥伴們玩。這樣媽媽也有自己的時間,你也能交到自己的朋友。"

下面還有一些讓孩子感到更舒服的小貼士:

1、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你可以說:"玩知道你也不想那麼害羞。"或者"有時候玩也會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

2、和孩子一起嘗試角色扮演遊戲,練習如何應對不同場景,例如在公園裏結識一位新的小夥伴。

3、不要給你的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你可以換一種說話的方式,例如你可以這樣說:"你只不過需要一些時間來熱身罷了。"

4、永遠不要強迫孩子變得活潑或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去和人交流。

幼兒教育: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里斯曾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的最佳“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開發。他指出,科學實踐證明,2歲—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爲,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試驗研究中發現,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所以,0歲—6歲是開發寶寶大腦的黃金時期,父母要珍惜這個黃金時間,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來隨性而又歡樂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學,玩出創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爲他打開一扇窗,帶領幼小的生命去觸摸這個真實多彩的世界。70後、80後父母們小時候玩的遊戲,彈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丟沙包,漸漸被各種高科技玩具、電子產品所取代。現在的孩子常常看電視、玩遊戲,一坐就是幾個鐘頭,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長要引導孩子走出這種誤區。

運動

跳繩強身又健腦

很多研究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記憶力更好。潘慧告訴記者,有目的性的運動,可以鍛鍊孩子各個感官之間的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挖掘他們身體各部位功能的潛力,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好處。

各種運動中,跳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一種全身性活動,既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又能使心情興奮起來,讓孩子心靈手巧,在數數過程中,還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使語言變得清晰流暢,最終促進孩子智力、體力、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

每天睡前講故事

每個夜晚的牀頭,那盞溫馨的燈下,孩子靠在父母懷裏,聽他們講故事。這是孩子成長中最幸福的時光。

科學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給嬰兒聽,可以讓他們與父母間建立特殊情感。嬰兒喜歡聽到熟悉的聲音,而書中的文字、圖畫和故事更能刺激他們的腦部發育。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後學習能力會更強,相對來說情緒會更爲穩定,個性較爲冷靜,更爲自我約束,知識面寬廣。

“有些父母拿到圖書以後,把教孩子學識字作爲主要目的,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王爭豔告訴記者,孩子讀書要以興趣爲主。“閱讀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留給孩子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像電視,有具象的畫面。孩子通過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魯傑建議,父母要儘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共同閱讀,與孩子一起讀他們喜歡的書,並且探討書中的細節,這樣孩子就會漸漸愛上讀書。

遊戲

戲水玩沙,創造力強

夏日午後,蟬鳴陣陣,一個小男孩靜靜地蹲在院子裏,細心地觀察“螞蟻陣營”,還不時用小樹枝輕輕地攔住螞蟻的路,觀察螞蟻的路線變化。男孩一蹲蹲好長時間,那份耐心,讓一旁的媽媽不忍心打攪。媽媽只是提醒他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導他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是知名育兒專家楊文的教子場景。

魯傑告訴記者,豐富、神祕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經常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種靜默的和諧,那種新鮮、清新、生生不息的氣息,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遊戲場所。”國際兒童遊戲權力協會曾經發表研究報告說,現代兒童正在遺棄的那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爬樹、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強,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可以在陽臺弄片小沙灘,這也是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王爭豔說。

語言

儘量少說疊音詞

孩子開口說話的那一瞬間,讓多少家長心生喜悅。那是他們第一次用語言表達。從此,孩子咿呀學語,打開了語言的大門。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父母與孩子多交談,會使這些孩子日後變得更聰明。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伴隨着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因此,語言能力的發展,必然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6歲以前是孩子語言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培養,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種子播種在春天,纔會有好的成長和收穫。家長要在這個時期,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開發他們的語言能力。

魯傑提醒父母,和孩子說話時,儘量使用規範的語言。父母是孩子語言的導師,父母使用的語言、語氣都會影響孩子。0歲—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時期,父母的語氣要柔和親切,自信沉穩,不要使用“吃飯飯”等疊音,也不要細聲細氣地模仿孩子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覺。但是,可以適當重複說過的話,比如“吃飯了,吃飯了”,來加深孩子的印象。對於3歲—6歲的孩子,父母就沒有必要再反覆重複說過的話了,看着孩子的眼睛,認認真真地說一遍就足夠。孩子沒有迴應時,父母要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會變得煩躁,甚至出現牴觸情緒。

愛好

留出一面“塗鴉牆”

興趣和滿足總會帶來快樂。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東西比較容易。所以,父母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天性,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

1歲—8歲,是利用塗鴉鍛鍊孩子圖形思考力、想象力、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家長應該還孩子一顆自由的心、一雙自由的手,讓他們在盡情的想象中,塗抹心裏的繽紛多彩。父母爲孩子開闢一面“創作牆”,讓孩子信筆塗鴉,這遠比一個整潔的家更重要。

“興趣愛好不等於興趣班。”魯傑告訴記者,很多興趣班只是讓孩子枯燥地學習,並不一定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比如,在繪畫班,往往更多的是學習繪畫技巧,要把蘋果畫得最逼真最圓,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限。家長要注意觀察,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然後爲孩子提供條件,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比如,養一小盆植物,觀察植物發芽、吐葉、開花的過程;或者在家裏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小科學實驗,讓他們理解生活中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 篇六

大班的孩子雖然還小,但他們都善於惡作劇。在英語課上,爲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建立了一個“知識突破”的鏈接。但是當涉及到這個環節時,在課堂上我多次想要擺脫這個環節,但孩子們的興趣極高。如果他們不玩遊戲,他們會問:老師,爲什麼他們今天不做呢?我們都想有所突破!所以他又救了一次。今天的課,是我們突破習俗的時候了。我們怎樣才能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呢?看着自己那雙明亮的眼睛,我突然靈機一動,說:“誰是好孩子,老師的眼睛裏有誰。”聽到這,孩子們立刻表現得很好,個性是那些淘氣蛋的最佳選擇。我立刻表揚了他們。當然,我們進行得很順利。之後,我把這個方法應用到幼兒園,效果也很好。

其實每個孩子都願意在老師的眼裏做一個好孩子,但是因爲他們的性格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不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及時抓住孩子的“閃點”,這將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孩子們的午睡總是讓我頭疼。這些淘氣的孩子們格格笑着,說笑着。當他們進入午睡室時,他們從東到西跑,在牀上打滾。不一會兒,抱怨就沒完沒了,誰在推人,誰沒脫衣服,誰又在說話。老師的喊叫沒有用。他幫着蓋這牀被子和那牀被子。他勸說人們冷靜下來,開始睡覺。但是那些淘氣的孩子們仍然在那裏徘徊。但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年齡特點,午睡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從醫療保健的角度來看:兒童睡眠時,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各個部分都處於調節狀態,氧氣和能量的消耗最少,有利於疲勞的恢復。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是平常的三倍。因此,睡眠質量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身體健康、學習狀況。

幼兒園小憩是幼兒的一項統一活動。在孩子們的眼裏,一旦睡着了,他們就一定有言論和活動的自由。因此,他們試圖在睡覺前完成他們想說的話。當老師沒有看到他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當我們覺得孩子們太無聊,太吵,太吵,我們不妨反思我們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他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爲孩子着想,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就會和老師合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你一定會有好的收穫。

但是對我們的老師來說,教孩子們學習知識並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照顧他們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閃點,鼓勵他們,瞭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的是真實的好朋友,這樣他們會信任你,願意告訴你他們有什麼想法,跟你做各種各樣的遊戲。

我們班有幾個孩子有午睡的壞習慣。當他們睡不着或睡不好時,我會耐心地引導他們入睡。在我耐心的勸說下,如果他們仍然睡不着,我會經常說些嚇唬他們的話。例如,他們會對他們說:“當所有人都在睡覺的時候,你就睡不着。”孩子們一起牀,你就睡不着,只好留下來睡覺。”我不知道我說過多少次這樣的話,但我從來沒有執行過。

昨天下午,我提前告訴孩子們,躺下後,我閉上了小眼睛,很快就睡着了。許多孩子照我的話做了,很快就睡着了。但是薇薇和真真根本睡不着覺,他們互相影響。我去打了幾次招呼,但還是不管用,於是我又用了那句老調:“現在你們倆睡不着了。”當孩子們起牀晚了,你就不會起牀,也不會留下來睡覺。”鬧鐘響了,他還是沒有把我的話當回事,開始穿得像其他孩子一樣。看到這種情況,我想我不去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走過去嚴肅地對他說:“你們兩個不用穿衣服,也不用留下來睡覺。”看到他們兩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卻跟我一起哭着說:“老師,我們起來吧!”我們明天必須睡個好覺。”

幼兒園大班教師隨筆簡短 篇七

當“小老師”這個辦法好

在和家長交流時常常聽到他們說也不太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學了哪些東西,只知道孩子們會背幾首兒歌、會唱一些幼兒歌曲。可參加了我們的開放日以後才感覺到他們的孩子原來會許多知識,幼兒園老師教師知識面太廣泛,生活太豐富。這是他們意想不到的。爲了讓家長們能夠對孩子在園學到的內容有個別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們把每月學習的主題和每週要學習的大致內容都貼在家園欄上供家長觀看,課他們細心看的人卻很少。爲了讓家長能對幼兒園的生活有更深的瞭解,也爲了提高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我嘗試了新的方法,讓孩子回家當“小老師”。於是我先讓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活動中當“小老師”,帶領全班孩子讀童謠、背古詩,做各種表演等。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但能主動參與的還是小部分。我又利用每天下午離園前的十來分鐘幫助幼兒簡單的複習當天所學主要內容,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回家給爸爸、媽媽、爺爺、祖母們當“小老師”,把當天在幼兒園裏學到的知識、本領教給自己的家人,並比一比誰的“小老師”當的。

這個辦法還真好。第二天早上果真有好多家長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飛孩子在家裏當小老師教他們學跳舞、背詩歌了等等。有了家長方面好的反饋,我心裏很開心,同時也堅定了這個做法。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加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更有利於我們的教學。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 篇八

週四,我們班級有個小朋友在快要吃午飯時,跑過來跟我說:“老師,張倩肚子痛。”於是我過去問她:“張倩,肚子哪裏痛?痛的厲害嗎?”在確認不是很嚴重的狀況下,我決定讓她先吃飯吧,吃好後還是不舒服再聯繫家長。

飯都沒吃多少,她就不吃了,頭趴在桌子上,飯菜也還都在桌子上。其他小朋友吃好的已經在玩了。當時我還在吃飯,我想等我吃好去收拾一下吧。但是就在我這麼想的時候,我發現她的前面的小朋友放好自己的飯盒後,跑進來問了她幾句,然後把她的桌子上的飯盒拿去放好,還用抹布幫忙擦桌子。當時我就感到一股濃濃的暖意。

我一向以爲孩子還小,不懂得照顧別人。老師不提醒的事情很少會自己去做的。看來是我太低估了孩子。他們讓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感受着班級裏一股股暖意……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 篇九

一般孩子對喜歡吃的某種食物就吃得很多,而對不喜歡吃的食物則吃得很少,甚至乾脆不吃。很多時候,當孩子表現出不喜某些食物時,家長並不是勸說或講道理,而是一味地遷就。他們認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自然而然改掉挑食的毛病。但事實並非如此。專家提醒,孩子的過分挑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的攝入不足或過量,導致孩子容易生病或是過度肥胖,嚴重影響他們的生長和發育。

孩子挑食成因醫學專家表示,嬰兒時期的孩子只有單味覺,沒有分辨復合味道的能力,此時母親應儘量採取母乳餵養,或者給孩子喝的牛奶中不加糖、輔食果汁,保持原汁原味,這樣孩子的味覺記憶中沒有口味過重的東西,長大後就不容易挑食。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挑食的現象,這與家長的態度很有關係。比如孩子這一餐某種食品多吃一點,那一餐另一種食品多吃一點,而假如家長過於縱容就會促成孩子吃飯挑食的壞習慣。吃自己喜愛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慾”,就可能使孩子得不到平衡的膳食,從而導致孩子發生食物富足型的營養不良。

另一方面,爲了讓孩子能得到合理均衡的飲食,媽媽們往往使盡渾身解數,甚至追着孩子餵食,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弄得又累又急的媽媽火冒三丈。

對此,專門研究兒童挑食行爲的專家認爲,如果家長用強制或粗暴的手段逼孩子吃東西,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因爲不愉快情緒不僅會降低食慾、影響消化,而且會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或恐懼心理,這種強制進食往往也會增加兒童挑食的可能性。

糾正挑食妙招家長的責任是將合適的飯菜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孩子,許多兒童在成長期都會有一些正常的“挑食”行爲,這與他們的個性和個人喜好密切相關,而這類問題隨着年齡的增長是能夠糾正的。但如果孩子的挑食行爲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長髮育,不如試試以下幾招:

例如,合理安排和指導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數量,儘量減少或逐漸取消零食;不要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以免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經常變化花樣、調整口味以及創造愉快的進餐環境等,引起孩子的食慾;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誘導孩子懂得吃各種食物的好處。其實,孩子的偏食或挑食習慣往往是受到成人的飲食觀念和習慣的影響。有的家長本身就挑食或偏食,見樣學樣,孩子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有的是因爲家長餵養不當造成的,比如對於孩子愛吃的東西,有的家長就隨意讓他吃,有時一次吃得太多,孩子容易吃傷。當然也有孩子的原因,比如孩子的口味比較挑剔、吃零食影響進餐時的食慾、飯前或吃飯時喝過多的果汁或含糖飲料等。

所以,專家建議,家長要想豐富孩子的口味,首先要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飲食習慣爲孩子做出示範。在合理的範圍內,可以允許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在指導孩子的飲食時,不要威脅或哄騙,孩子做得好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