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1

朋友們,大家好!

天目大峽谷,地處浙江臨安,緊鄰原始森林大樹王國西天目山。石谷地貌奇特,野趣濃郁,以森林、奇石、碧潭、飛瀑、火山口、冰川遺蹟構成一條壯觀的山野長廊。谷內千姿百態的巨石比比皆是,自天目山上直瀉谷底。天然的迎客石、官帽石、青蛙石、飛來石,惟妙惟肖,呼之欲出。10噸至4000噸的巨石有5000多塊。最高的官帽石30多米,面積最大的八仙台能站立100餘人,最重的飛來石3987噸。著名導演謝晉遊覽後揮毫寫下了“中華第一石谷”。

谷內水資源豐富、瀑布疊加,碧潭成串。五瀑潭、戲水潭、斤線潭、靜水潭、天然的生態游泳池,水面積1000多平方米,清澈見底,炎夏可供遊客免費游泳。幽深的林木、清新的空氣、靜態的巨石、動態的急流、呼嘯的濤聲五重組合,無愧中華生態旅遊最佳景區的稱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定讓您心曠神怡、歎爲觀止。文壇泰斗金庸看了石谷後寫下了“石谷有靈氣,靈石成山谷”。火山大石谷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時期火山爆發後經第四紀冰川運動而形成,景區內植被覆蓋率95%以上,負氧離子平均每立方米20__多個,最高的可達10000多個,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夏季氣溫低於外界6—12℃,是避暑納涼的勝地,是老年人休閒觀光,中青年人探險旅遊,學生科普教育夏令營的最佳選擇。第一景段自龍崗地塔起至魚跳八仙潭止,俗稱“龍井峽”爲巨溪流經的塢谷,長約18公里。

龍井峽內奇峯秀瀑,危巖多峭,有“白馬巖中出,黃牛壁上耕”之譽。第二景段自魚跳華光橋起至上溪太子尖止,稱之“上溪峽”,長約26公里,峽谷地勢高峻,水流湍急,山石奇趣,又是國寶雞血石的唯一產區;第三景段稱“浙門峽”,自太子尖起至馬嘯獅石壠村止,全長近30公里,峽谷內山瀑疊生,石嵐爭俏擁有大小石門等知名度極高的奇觀妙景。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2

國慶長假的第一天,爸爸媽媽就帶我到天目山遊玩。汽車開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到了著名的天目山大峽谷。原來這個石谷是個火山口,噴出來的溶岩不計其數,是世界吉尼斯之最。剛到入口,就看見人山人海,旅客還真不少。

進去後,哇!一棵棵大樹聳立在周圍的山上,枝繁葉茂。遠遠望去,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一塊塊巨石壓在溪水上,奇形怪狀,造型別致。臥牛石好像一頭牛沉在水底,只露出屁股在水面上。青蛙石就像一隻青蛙縱身躍起,要跳到天空中去。還有海豚石、鷹嘴石……個個形象逼真,十分動人!溪水清澈見底,瀑布有大有小,大瀑布飛流直下,十分壯觀。小瀑布輕輕而下,發出清脆的響聲,像在彈奏樂曲。

不過要爬到峽谷最上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剛開始時,還是走廊,走起來很輕鬆,不過到後來,就變成了狹窄陡峭的石級,加上上午才下過雨,石級很滑,很不好走。好多人都走不動了,放棄爬上頂了。我與媽媽還是接着爬,越往上爬越險,石級邊的欄杆也沒了,好不容易爬了20__米,此時我揮汗如雨,不過還是沒有放棄,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功夫不負有心人,再爬了200米,我們終於登上了峽谷的最上端。雖然我口乾舌燥,但還是爲登上了山頂而高興!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3

秋姑娘披着一層金色的輕紗,邁着輕盈的腳步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我們的身旁。在這金秋十月,我們全家來到了樹木蔥蘢,青山環抱的浙江遊玩。

這天,我們來到了天目大峽谷。只見峽谷中散落着許多奇形怪狀的巨石,山泉水便從石塊間蜿蜒穿行,傾瀉而下,形成一條條大大小小的瀑布,水珠飛濺,轟鳴有聲。然後水流又往山下繼續快活地奔騰而下。

我們沿着峽谷兩邊的石階一路曲曲彎彎,拾級而上。山澗裏,水流緩的地方就形成了一條小溪。小溪水在石縫間汩汩冒出,叮叮咚咚,淙淙流淌,然後又匯聚在一起,成爲一池潭水。

來到半山腰,這裏地勢較爲平坦,旁邊設置了休息椅和涼亭,我們坐下休息片刻。只見眼前有一池較大的潭水,水平如鏡,清澈見底,上面還漂浮着幾隻藍色的橡皮艇。我興奮地拉着媽媽,跨上皮艇,準備划船。我拿起槳,用力地往一邊劃。可是,船兒好像不聽我的話似的,不停地在打轉轉,搞得我們頭暈眼花。我又試着向兩邊劃。嘿!船兒比剛剛聽話多了,慢慢地向前移去。我就這樣不停地劃呀劃,過了一會兒便累得氣喘吁吁,趴在了船上。

船兒隨風飄蕩,陽光穿過高山峽谷直照射到水面上。水底下一顆顆鵝卵石清晰可見。它們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晶瑩剔透,光彩照人。我們躺在皮艇裏閉目養神,一邊享受着陽光清風,一邊呼吸着山裏清新的空氣,真是舒服極了。

時間悄悄地溜走了。我們披着晚霞的餘暉,不得不告別天目山大峽谷,往山下走去。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4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來遊覽這個龍潭大峽谷,希望我們一路上都能順利,好啦,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吧。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爲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入口。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爲: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着人驚。

後聯爲:關峽相望,嵐爲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峯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爲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接;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着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爲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爲“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着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着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爲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爲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爲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爲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爲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擡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纔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爲精華部分纔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着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着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着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m、寬僅1——3m、深達50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爲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爲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裏洗把臉會使皮膚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牀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牀,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爲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爲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裏,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裏。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爲“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爲典型,直徑達20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牀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牀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羣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着,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擡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擡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裏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裏的一首非常着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裏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污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爲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裏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好啦,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祝願大家能夠玩的開心,再見!

浙江大峽谷導遊詞5

各位遊客,歡迎大家光臨寧海,遊覽寧波天河生態風景區。

寧海城又稱緱城,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傳說周靈王的太子王子晉,在河南緱氏山昇仙後,乘白鶴東來,成爲天台山主神王喬。被封爲桐柏真人,主管吳越水旱大事,保佑這一帶風調雨順,百姓平安。我們知道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神仙,所謂神仙,其實就是那些鍾情山水,雲遊四方,尋覓養生勝地,探索長壽奧妙的健康、快樂的人。今天各位遊客能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寧波天河風景區遊玩,這就說明我們已經是半個神仙了,待會兒等我們游完全程,相信大家都會成爲活神仙的,我在這裏先預祝大家快樂成仙!

現在我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寧海的基本情況。

緱城地處寧紹和溫黃兩平原之間的天台山東麓,連接世界屋脊的南龍巨脈和通往東瀛友邦的海上絲路在此銜接。寧海和雲南麗江分別是徐霞客主要遊程的東西兩端。1931平方公里的縣境內,山水面積佔四分之三,兼有天台山半座碧玉和三門灣、象山港兩顆明珠。而且天清日朗,雨量充沛,氣候冬暖夏涼,山、水、氣、林、漁皆有獨特之優,自古以來就是集儒、釋、道、藝、醫、武於一體的養生勝地,現在是生態建設示範區。由於面朝東海,得紫氣東來的優勢,環境特別宜人。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展示,寧海65歲以上老齡人口,全國爲6.96%,浙江爲8.84%,寧波爲8.67%,而寧海高達9.21%,這就是生態建設示範區環境優勢的證明。

(如時間許可,此處可加寧海的其它人文情況介紹)

【石蛙引路】

請大家注意了,我們左邊的溪水中有塊巨大的石頭,像一隻巨大的石蛙在溪水中盡情鳴叫,它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小景點,我們管它叫“石蛙引路”,請大家注意石蛙的神情,它不在大松溪峽谷裏面,卻又掉頭回望山裏,好像在諦聽等待着什麼,山裏到底有什麼呢?這個問題我現在不回答,等到了大松溪,大家自然會找到答案的。

看到石蛙,標誌着我們很快要進入天河風景區了,這裏我先把天河風景區的大致情況向大家作個介紹。天河景區由天河水面遊覽區、浙東大峽谷、雙峯森林公園、夢裏水鄉主題公園、王家染山鄉風情區、葉嶴觀光農業園、山洋革命紀念地等景點組成。目前開放的天河水面遊覽區、浙東大峽谷、雙峯森林公園屬一期開發的主景點。二期開發的夢裏水鄉主題公園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三期開發的還有王家染山鄉風情區、葉嶴觀光農業園、山洋革命紀念地等景點。

【水庫工程】

進了風景區,前面可以看到被喻爲寧波“三峽”工程的白溪水庫大壩。白溪水庫由中國水利局十二局第一分局承建,始建於1996年,是以供水、防洪爲主,兼顧發電、灌溉等效益的國家大二型綜合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容庫容1.684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工程樞紐主要由攔河壩、泄洪道、引水發電隧洞、發電廠房、下游擋水堤、供水隧洞取水口、交通道路、防空設施等組成。)大壩是國內第一座聚炳烯纖維混泥土面板壩,它的高度爲國內同類在建壩型第四。更可貴的是,水庫的建設者十分重視庫區的生態保護和文化建設。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美的生態風景區。

【神鷹問客】

請大家注意前方,看左前方的三座山峯,中間高兩邊低,它組成了一隻振翅飛翔的神鷹,大家看正中的高峯上還有幾塊巨石,恰好是老鷹挺直的鼻樑――這是繼“石蛙引路”之後的第二個小景點,我們把它叫作“神鷹問客”,繞過鷹展峯後,我們就真正到了天河風景區,天河的主人已經接到了神鷹的喜報,知道今天有我們這些嘉賓來訪,恐怕早已列隊在迎接我們了。

【天河碑林】

現在我們來到了天河碼頭,有石蛙指路、神鷹報信,這裏的主人早已派人來迎接了,大家可以看到門口有兩棵大楓樹,這是兩棵迎客楓,站在門口迎接大家的是女主人,站在碼頭邊上迎接的是男主人,今年都有200多歲(樹齡)了。這是天河碑林的第一景,叫作“雙楓迎賓”。

【三山映月】

現在請大家看對面,這三座山峯並肩臨水,嫵媚秀麗,恰似三位妙齡少女,一聽大家來,連忙躲進閨房對着鏡子再化化妝,這個景點看似平淡,實際上一景多變,神奇莫測,晚上如果住在山裏,可以到這裏來看大松溪有名的夜景“三山映月”,它比雁宕山的“犀牛望月”要開闊大氣、秀麗嫵媚;比西湖的“三潭映月”又更具層次和立體效果。

【童子現身】

再看對面山上,綠樹叢中露出一張男孩子的臉,頭上還包着花頭巾,原來這男孩很勤勞,很早就進山砍柴去了,現在一聽說大夥來作客,他來不及趕回來迎接,就趕緊站在山裏跟大家打招呼呢!這個景點就叫“童子現身”。

【天河碑林】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欣賞“天河碑林”。天河碑林建在一塊高15米、寬20多米的坡面上,上面鐫刻着的都是有典籍記載的對天台山的文化評價,我們今天要遊覽好白溪水庫,就不可不先不觀看這天河碑林。

大家可以注意到碑林上的四個字:“天河臺嶽”由白溪水庫建設總指揮葛其榮先生所題,拓的是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跡,每個字高米,寬米,是天河風景區的石刻。這四個字總括了白溪水庫與天台山脈、與祖國山河的關係。爲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看過下面的所有碑刻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我向大家重點推薦明代傳燈法師的一段話,傳燈法師在《天台山方外志?山源考》中說“天台山者,東瀕大海,界水而止,爲東南一大結局,而父於南嶽,祖於峨山,曾於崑崙,高於雪山,自雪山東南而下,不減四五萬裏。”這意思就是說,天台山以南嶽衡山爲父親、以峨嵋山爲祖父、以崑崙山爲曾祖父,以唐古拉雪山爲高祖。這段話,不僅讓我們看到天台山和祖國的名山大川血脈相連,同時也讓我們充分感覺到天台山不是一座孤獨的山,而是西部雪山往東南延伸四五萬裏的神風餘韻。

那麼白溪水庫爲什麼叫天河呢?大家一定知道李白詩歌《將進酒》裏第一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台山是西部唐古拉雪山之餘脈,那麼天台山的水與長江、黃河同一源頭,當然是天河銀漢之水嘍!這是從大的方面了看,從眼前局部地理環境來看,白溪源於天台華頂,天台山是天的臺柱,上面就是天界,白溪當然就是天上流下來的一條河嘍!所以啊,我們有這樣一個設想,等到所有景點都開發完成後,我們將選一個合適地點建造一座標誌天河風景區的山門,門上就刻上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父南嶽、祖峨山,瀕海止水;下聯是:曾崑崙,高雪山,凌風攬月。橫批就是:天河臺嶽!

當然,白溪水庫之所以叫天河而不叫天湖,還有一個更加貼切而形象的原因,待會兒上了遊船大家就會明白的。

【天河仙渡】

請大家坐穩了,我們的汽艇現在正向“天河仙渡”景點方向開去,天河仙渡景點包括:老鷹嘴、雞籠巖、相思澗、天燈盞、天橋、天兵坡。

這裏我先跟大家講一個人與仙故事。依據《後漢書》記載,漢代劉晨、阮肇兩人進山砍柴,就在我們這裏遇見兩位美麗的女子,雙雙結爲夫妻,劉、阮兩人住了半年後,想回家把父母接到山裏一起生活,兩女子就送他們過了一座橋,並告訴他們,必須在七天內趕回來。劉、阮兩人回家一看,不僅父母早已過世,村裏的人誰都不認識劉晨和阮肇,兩個人這才知道,自己在山裏遇見的是兩位神仙,要不怎麼有“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呢?於是他們就回到這兒來找仙女,。但是,就在他們回家的七天裏,仙女因爲思念丈夫,在相思澗焚香禱告,把自己偷偷與凡人結婚的信息泄露了出去,玉皇大帝爲此大怒,派了十萬天兵,率了神鷹來到這裏,拆毀了天渡橋,駐守在相思澗邊。好心的土地公公告訴劉、阮兩人,只有在雞籠巖上的天雞鳴叫前爬上天燈盞,點亮天燈,天渡橋纔會出現。但就在劉、阮兩人克服天兵設下的重重障礙,快要爬到天燈盞的時候,天兵派出神鷹不斷用嘴啄對面的雞籠巖,終於迫使籠裏的天雞提前鳴叫。天橋沒有出現,兩對有情人世世代代被無情地阻隔在兩座山頭上,但這個悲慘的故事今天有了一個歡樂的大團圓結局,因爲我們在建設白溪水庫的同時,也專門爲這兩對小夫妻建了一座浪漫的人間鵲橋,這就是我們馬上要看到的天橋。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了天渡橋下,各位請往左看,前面那塊橢圓形的大岩石,就是傳說中的雞籠巖,在它的對面山上,那隻老鷹正凶狠地盯着它呢!右前方就是仙女焚香的相思澗,至今澗內還留着焚香用過的香爐玉鼎。那座兩江合抱中拔地而起的山就是天燈盞,爲什麼叫天燈盞呢?因爲這座山峯的最頂端處有一個小水潭,潭中的水長年不溢不枯,邊上有一棵古樹,樹根斜斜地伸到潭中,酷似古代油燈盞。而出現大家面前那座乳白色的天橋,多像一首浪漫而溫馨的小詩啊,這座橋全長186米,寬2.4米,是浙江省最長的人行鐵索橋。鐵索橋使風景區形成了一個陸上環線,它的左邊是王家染農業觀光區,右邊是我們的紅色革命老區――山洋村。對面山上岩石林立,就是當年的天兵坡。劉晨和阮肇當年沒有實現的願望,今天我們幫他們做到了,說不定,這會兒兩對恩愛夫妻正雙雙對對把家還呢!讓我們一起溫習一下毛澤_同志當年的題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龜蛇靜,風檣動,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重山折水】

各位遊客,過了天河仙渡後。我們的遊船繼續往大松溪峽谷開去,這一帶的山水景點叫“重山折水”,包括閬風山、大鬆臺、獅叟巖、疏影水色、玉樓峯、碧螺峯六個景點。

出現在我們左面的山峯就是閬風山,大家要知道,在古代一些神話故事中,接近仙境的第一座山往往叫作閬風山,我們這座閬峯山也就是松溪峽谷第一座雄奇美麗的山――大家看,這座山峯高數百米,陡峭直立的巖壁被蔥蘢的樹木分割環繞成勻稱的六個層次,很像西藏布達拉宮的階梯,每當陰雨天氣或清晨傍晚的時候,山間雲霧繚繞,峯頂忽隱忽現。出現在我們右面的是大鬆臺,據說大鬆臺上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地,站着上面可以觀看整個峽谷的風光,可以體會“飄飄欲仙,惟我獨尊”境界。遺憾的是現在登山雲梯還沒有修築,等雲梯修築好後,希望各位再來這裏攀登大鬆頂峯,瀏覽峽谷全貌。這兩山對峙,形成了松溪峽谷的天然門戶。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閬風山下,大家看,山腳下石壁還有一處題刻,叫“重山折水”,這一題刻形象概括了天河山水的總體特色,那就是“重重疊疊山,曲曲折折水”。游到這裏,我想,大家肯定已經明白了我剛纔沒有解釋完的問題,爲什麼白溪水庫不叫天湖而要叫天河呢?原來,它的水域不像淳安千島湖那樣的寬闊,而是像河道那樣的狹長,水上的山也不像千島湖那樣浮在水面上,“小荷才露尖尖角”,顯得秀麗平靜,而是像三峽那樣的高峻峭拔,我們的船在水上行,在山間繞,常常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又好像在一條長長的畫廊間信步漫遊,欣賞着大自然展現給我們的一幅幅天然奇畫。

各位遊客,大松溪碼頭快要到了,大松溪峽谷被譽爲浙東第一大峽谷,發源於天台山脈的望海崗,全長20公里,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因爲古代這裏遍地松樹,旁邊又有一座大松山,所以這條溪也就叫作大松溪了。在神奇的大松溪峽谷中,我們會看到那些景色呢?待會兒您就會明白的,現在請大家有秩序地下船,注意安全。

大松溪碼頭由三個小碼頭組成,這是爲了根據水位變化而使用不同的碼頭,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舒緩遊客量。

我們右邊的山峯就是閬風山,遊船進來時我們從正面看到,綠色的樹木把陡直平整的山岩分割成幾大塊,現在我們站在碼頭上回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眼前的閬風山,低處山脈條理分明,皺摺細密陡直而險峻,高處綠樹茂密,巨石成塊,風光秀麗而奇特,尤其是那數道巨石,由下至上組成幾重天然屏障,蔚爲大觀。現在大家隨着我的指點看左面,這就是大鬆臺,從這裏擡頭看,整個大鬆臺頂峯組成一隻巨大的獅子,它匍匐在山頂,一邊曬太陽,一邊居高臨下地欣賞着對面的閬風山美景,在它的下面,綠樹叢中有一個老人,他也在欣賞閬風美景,但和獅子一起欣賞美景,總是提心吊膽的,你看他躲在岩石後面,害怕得皺着眉頭,歪着嘴。還真不如我們輕鬆愉快呢!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碼頭上刻這幾個字:“松溪峽谷、仙人故里”。好,各位團友,松溪是晉代道教名人葛洪修煉之處,至今峽谷內還留有許多與葛洪修煉有關的山水景點,因此今天我們的峽谷之行就叫“松溪洞天問山水,仙人故里訪葛洪”。接下來,我們將沿着兩公里長的遊步道遊覽峽谷風光,尋訪葛洪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