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新版多篇)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新版多篇)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 篇一

女冠子 元夕

[宋] 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裏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作品賞析

【註釋】:

元宵佳節是歷代詞人經常吟詠的話題。在百姓心中,元宵節也最重要,最熱鬧。蔣捷這首詞作於宋亡之後,詞中寄寓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之情。

全詞起筆“蕙花香也 。雪睛池館如畫。”即沉入了對過去元夕的美好回憶 :蘭蕙花香 ,街市樓館林立,宛若畫圖,一派迷人景象。極度地渲染了元宵節日氛圍 。“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春風和煦 ,酒旗飄拂,笙簫齊奏,仙樂風飄。據載,宮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燈。地方更有五色琉璃製成的燈。燈市的壯觀,使詞人憶起如昨天一般。“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而今 ”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 ,下寫今日元夕景況。“燈漫掛 ”,指草草地掛着幾盞燈 ,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既寫今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 。“暗塵明月”用唐蘇味道《上元》“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詩意。以上是從節日活動方面作今昔對比 。“ 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對比 。蛾兒,即鬧蛾兒,用紙剪成的玩具。寫今日的元宵已令人興味索然,心境之灰懶,更怕出去觀燈了。這種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來纔有的,是處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 。”從燈市時間的短促寫今宵的冷落 ,並點明詞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隨之用了“問”、“但”、“待把”、“笑”等幾個領字,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悲恨酸楚。“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提出有誰能再向天公借來繁華呢?“剔殘紅灺。但夢裏隱隱,鈿車羅帕。”懷着無可奈何的心情 ,詞人剔除燭臺上燒殘的灰燼入睡了 。夢中那轔轔滾動的鈿車、佩戴香羅手帕的如雲士女,隱隱出現。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 。”以最精美的吳地的銀粉紙 ,把“舊家風景”寫成文字,以寄託自己的拳拳故國之思。銀粉砑,碾壓上銀粉的紙。舊家風景,借指宋朝盛事。聽到鄰家的少女還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詞 。現在居然有人能唱這首詞,而這歌詞描繪的繁華景象和“ 琉璃光射 ”、“暗塵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觸,心頭不禁爲之一動,略微感到一絲欣慰,故以“笑”而已。

這首詞風格較爲自然,詞意始終在流動中,無一凝滯。在追琢中顯出自然之本色 。或直描,或問寫,或借夢境,着力處皆詞人所鍾之情。

國小元宵節的古詩(21-40首 篇二

21、《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22、《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3、《詩曰。元宵爭看採蓮船》

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24、《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25、《觀燈樂行》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26、《永遇樂·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27、《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28、《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賀鑄

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穠李伴人歸。

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香苒苒,夢依依。天涯寒盡減春衣。

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一雁飛。

29、《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陸游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

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

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

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30、《解語花·上元》

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

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31、《解語花·上元》

周邦彥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

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

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32、《元夕二首》

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33、《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髮老侵人。

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

羣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閒身。

34、《女冠子·元夕》

蔣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館如畫。

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而今燈漫掛。

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

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35、《女冠子·元夕》

蔣捷

江城人悄初更打。

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

剔殘紅灺。

但夢裏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

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

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36、《古蟾宮·元宵》

王磐

聽元宵,往歲喧譁,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聽元宵,今歲嗟呀,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37、《古蟾宮·元宵》

王磐

那裏有鬧紅塵香車寶馬?

祗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

詩也消乏,酒也消乏,

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38、《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9、《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40、《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 篇三

生查子 元夕戲陳敬叟

[宋] 劉克莊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作品賞析

【註釋】

①霽華:明月。

②明發:天發明也。

【評解】

此詞題爲元夕戲作,實則抒發人生感慨。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繁月明,鼓樂通宵。

物色如舊而情味卻別。不覺感慨系之。下片寫西樓拜月,鏡中畫眉,待到樂止人散,卻

又漸入愁鄉。全詞構思新巧,造語工麗,感情真摯,寫景細膩。

【集評】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註》:劉克主《陳敬叟集序》雲:敬叟詩才氣清拔,力量宏

放,爲人曠達如列禦寇、莊周;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札如穀子雲,草隸如張顛、

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光。餘每嘆其所長,非復一事。爲纇城黃子厚之甥,故其詩

酷似之雲。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後村序《陳敬叟集》雲:“曠達如列禦寇、莊周,

飲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筆札如穀子雲,行草篆隸如張顛、李潮,樂府如溫飛卿、韓致

光。”推許甚至。此詞雲戲贈者,殆以敬叟之曠達,而情入中年,易縈舊感,人歸良夜,

漸入愁鄉,其襟懷亦不異常人,故戲贈之。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 篇四

永遇樂·璧月初晴

[宋] 劉辰翁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作品賞析

【註釋】:

原序: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爲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此詞抒發了作者眷念故國故都的情懷。寫於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時臨安已淪陷,南宋政權也瀕臨滅亡,這首詞是作者在旅途中寫成。

“璧月初晴,黛雲遠淡,春事誰主?”起首用景語渲染氣氛,並點明詞中景物所處的時日,着重之處在於“春事誰主”這個主題。“璧月”,有“滿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賦》),月如玉璧之潔白、晶瑩、圓滿,以璧玉詠元宵之月,極爲生動傳神;月明則雲淡,天青雲色一體難分,故曰“黛雲”,煉字亦考究。這些都是元宵節時常見的景象,也是春夜裏惹人愛憐的事物。但如今誰是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發此一問 ,字字千鈞直截了當地楔入詞的主題 ;緊接着“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從“禁苑”、“湖堤”二詞看,可知寫的是南宋都城臨安;從“前度”(源出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典)一詞看,可判斷詞人在故都淪亡後還重來過。“嬌寒”、“倦暖”,詞人主觀感受的寫照;似乎“禁苑”、“湖堤”在詞人看來都只覺有嬌弱、倦乏之感。“遽如許”三字,好像從詞人心底噴涌而出,字字璣珠,表示了事態變化之速,詞人每想到此便心情異常沉重,從字裏行間可見詞人自哀痛之情。

寫到這裏,詞人突然宕開一筆,追憶起都城臨安往昔的繁華 :“香塵暗陌 ,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此處描繪出昔日上元之繁華,如今卻總是懶於與友人攜手同遊。“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誰料今日上元 ,元軍宵禁 ,想遊也不可得。“風雨 ”兩字前加一“愁”字表明擔心其夕有風雨,尚未即有風雨也 ;再加“似”字,則竟是本無風雨,而燈夕卻冷落不堪,是由於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題進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 ,又敘起李清照當年情事:“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寫李清照南渡後,常憶起宣和年間的汴京舊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國不在的感慨。她因國破、家亡、夫死而倦於梳妝,即使是逢元宵節,也是“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詞自慰,這是人間最苦之事。

劉辰翁時而寫李清照,時而寫自己,時而又敘起李清照當年。作者詞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緒說明的正是他自己,“賦詞最苦”,一語雙綰,二人皆然。詞的結尾,劉辰翁又寫到自己:“江南無路,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當時 ,抗元戰爭仍在江南一帶進行,詞人家在廬陵,欲歸不得。他懷念家中的親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長安時那樣低吟“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類詩句,以抒鬱悶之情,但不知親人們是否知道?詞人無法入睡 ,只好對着殘燈發愁,此時滿村傳來社祭的鼓聲。元宵夜之社鼓,是農村於新春祈求豐年舉行的常例儀式。感慨良多!

作者可以說是辛派詞中的佼佼者。在這首詞中作者融匯了種種複雜的感情,筆鋒達間,情感真切,因此可以稱之爲宋詞有力量的殿後之作。雖當時有人劉辰翁過份讚美,但總起來講作者仍不失爲一名宋詞的佼佼者。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 篇五

寶鼎現 春月

[宋] 劉辰翁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綵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作品賞析

【註釋】:

這首詞作於元成宗大德元年 (1297 年 ),在詞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回憶宋代元宵節繁華、熱鬧的景象,抒發了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

《寶鼎現》是三疊的長調。這首詞就分三段分別寫北宋、南宋及作詞當時的元宵節場景。因此形成強烈的對比。以現作者悼念恨悵之情。

一闋寫北宋年間東京汴梁元宵燈節的盛況。着重寫仕女的遊樂,來襯托昔日的繁榮景象。舊時女子難得拋頭露面,寫她們的遊樂也最能反映其時繁華喧鬧的遊衆之樂。“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三句寫貴婦盛妝出遊,到處是香車寶馬;官員或軍人也出來巡行,街上旌旗遍佈。這裏略用詩句“南陌青絲騎,東鄰紅粉妝”(沈佺期《遊夜》)及“牙旗穿夜市”(蘇軾《上元夜 》)的字面,化用自然,貼切無痕。

接着便寫市街樓臺上的文藝表演,是“望不盡樓 臺歌舞”,臺下則觀衆雲集,美人過處,塵土也香氣盈盈(“習習香塵蓮步底”)。鍾情懷春的青年男女在此良宵美景之中,戀愛時有發生。鍾陵西山遊帷觀,每至中秋,遊衆甚多。大和末年,有一叫綵鸞的絕代女子和一前觀中的書生相戀,結爲夫婦。“簫聲斷,約綵鸞歸去”即用此事來摹寫男女戀愛情事。古代京城有執金吾(執金吾)禁夜制度 ,“唯正月十五日夜,敕許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未怕金吾呵醉”寫出元夕夜禁令不張,自由歡樂的氛圍。緊接着“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一句,寫在皇家車騎行經的道路(“輦路”)人聲嘈雜 ,突然又鴉雀無聲,原來是著名歌手開始演唱了。“念奴”本是唐天寶中名倡,此借用以說明唱技之精。

以上寫北宋元夕 ,真給人以富貴奢華的感覺。之後“父老猶記宣和事”一句啓下,轉入南宋時代。“抱銅仙 、清淚如水 ”用了一個典故,魏明帝時詔宮官牽牛西取漢武帝時所造的銅人,銅人竟潸然淚下,用這典故寄寓作者亡國之痛。南宋時,元夕的情景不能與先前盛時相比,但也有百來年的“承平”,因此南宋都城杭州元夜的情景,仍頗爲值得懷念。沙河塘在杭州南五里 ,繁盛之時 ,笙歌不絕。故詞中謂之“多麗” 。然後詞人寫到月下西湖水的幽深和碧綠。方圓十里的金波形成一道奇麗景色 ,在湖船長堤上,士女如雲,則構成另一種繁華景觀 。燈紅酒綠之中,那些“神仙才子”,有沒有人象南朝徐德言那樣預料到將有國破家亡之禍,而預先將菱花鏡打破,與妻子各執一半,以作他日團圓的憑證。“肯把菱花撲碎”一句,寓有詞人刻骨銘心的亡國之痛,故在三闋一開始就是“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總收前面兩段,發往事如煙,江山不再的感慨。三天樂指宋時舊例,教坊樂隊由三百人組成,一人十指,故稱 “三千樂指”。入元以後,前朝遺老固然知道前朝故事 ,而騎竹馬的兒童,則只能從老人口中略知一二,可惜已無緣得見了。季節輪迴依舊,人們依舊盼着春天,盼着元夕,但蒙古統治下,使元夕,不免蕭條。“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於輕描淡寫中寫盡無限的哀愁。元宵是燈節,“紅妝春騎”、“輦路喧闐 ”的熱鬧場面已成爲遙遠的過去已今非昔比。漢人與南人,只能對着室內孤燈,追憶舊事,淚溼襟巾。“燈前擁髻”諸句“顧視燭影,以手擁髻(愁苦狀《飛燕外傳》)悽然泣下,不勝其悲”語意。專寫婦女的情態,與一闋形成鮮明對照。年青的人們因爲生不逢辰,無緣窺見往日元夕盛況而“腸斷”;而老人們呢,“便當日親見《霓裳》”,又該如何?還不是春夢易醒,恨恨空餘而已,“天上人間夢裏”用李後主 《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語,辭氣悲涼亡國之痛。躍然紙上,讀之令人撫膺大慟。這首詞頗具藝術特色,三疊的結構佈局分別寫出三個時代的元宵節場景。內在邏輯性強,結構錯落有致,自然貼切,因爲詞人將回憶痛苦感慨種種情感糅合起來,所以極其親切地表達了昔日遺民的心情,因此楊慎說這首詞“詞意悽婉,與《麥秀》何殊。”

熱鬧元宵佳節的國小古詩詞 篇六

傳言玉女 錢塘元夕

[宋] 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昭君淚流,手捻琵琶絃索。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作品賞析

【註釋】:

在南宋詞人的詞中,臨安元宵節是常寫的題材之一。但因詞人的出發點不同,所表達的意象也不盡一樣。或粉飾太平。或無病呻吟。但汪元量此詞從元宵節的今昔對比,從中寄託了對國家興亡的傷感之情。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眼前依然一派繁華景象,但跟誰一起分享呢 ?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壓境,人心惶惶 ,苦中作樂,苦何以堪 ?。“月臺”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叢中,臺館依舊林立,但已瀰漫敵騎的漫漫的塵埃。“豪華”二句,謂昔日繁華盡逝,只有青山如舊。唐朝許渾《金陵懷古》有詩“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豪華”指元宵節的繁華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個太平景象已蕩然無存。“ 錢塘”兩句,謂錢塘江潮漲潮落仍象從前,似怨江潮無情,不解人間興衰,與杜牧詩:“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異曲同工。其後汪元量南歸,被俘同難的宮嬪們賦詩相贈,其中林順德《送水雲歸吳》詩云:“歸舟夜泊西興渡,坐看潮來又潮去。”借汪詞送汪,別有一番深意。

“萬點燈光”,幾句 ,筆鋒一轉,由室外之景轉寫室內。分別從燈光、玉梅、昭君三層落筆。元宵節又稱燈節,往日火樹銀花 ,燈光錦簇。“羞”字用得好,謂“燈光”也以神州陸沉而權貴們仍沉溺歌舞爲羞 。“燈光”反襯亡國人的視角和心境 。感覺“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爲觀照者的詞人自己。珠光寶氣與萬點燈火交相輝映,愈麗愈“羞”,良辰美景,風光不在 。“玉梅”兩句,梅花凋殘,春光不久。東皇 ,指春神。蘇軾《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 》中講:“月地雲階漫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南史·王茂傳》記載,王茂助梁武帝攻佔建康 ,“時東昏(齊明帝,被樑廢爲東昏侯)妃潘玉兒有國色,⋯⋯帝乃出之。軍主田安啓求爲婦,玉兒泣曰:‘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 。死而後已,義不受辱。’及見縊,潔美如玉 。”蘇軾在詩中即以玉兒類比梅花,極言其潔白、堅貞。汪詞“玉梅”句,用來暗寓宋朝後妃當此國運將終之時,命運坎坷,怨恨至極。

“昭君”兩句,應當系喻指宮嬪。汪元量當時所作《北師駐皋亭山》曾有句講 :“若議和親休練卒,嬋娟剩遣嫁呼韓 。”汪元量後作詩《幽州秋日聽王昭儀琴 》,也有“雪深沙磧王嬙怨 ,月滿關山蔡琰悲”之句 ,比喻被俘的王昭儀 ;共同赴難的宮嬪鄭惠真《送水雲歸吳》詩,亦以“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自喻。絃索,指樂器上的弦 ,泛指絃樂器,這裏即指琵琶。從后妃(玉梅)到宮嬪(昭君),都有末日將至之感。

“離愁卿寄,畫樓哀角”則總括后妃、宮嬪,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滿腔離宮之愁,只能寄託在戍樓傳來的號角聲中以“畫”修飾戍樓,用華辭反襯;以“哀”形容角聲,相反相成。幽咽角聲,恰如爲宋王朝奏起了輓歌。元宵佳節而以“哀角”作結,是傷心人的心聲。1235 年,蒙古南侵 。1275 年,元軍三路逼近臨安。次年二月,宋朝投降 。帝后被北遷元都。汪元量時值爲宮廷樂師,也同時隨行。這首詞作爲元兵臨於城下之時,在其詞中也可以看出有一種大廈將傾前夕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