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飛奪瀘定橋長征故事精品多篇

飛奪瀘定橋長征故事精品多篇

“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 篇一

急行奔襲創奇蹟

到達海拔1300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急促的呼吸和強烈的陽光讓人體會到高山峽谷地區的氣候特點。置身瀘定橋,橋的兩端各建有亭式橋樓,北端緊鄰瀘定縣城,不時有孩童歡快地從橋面跑過,留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迴盪在這座81年前曾歷經一場激戰的瀘定橋……

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裏,展廳入口處的幾個大字震撼人心:讓歷史記住這一刻,1935年5月29日。館內一幅幅圖片和一件件實物,再現了當年紅軍將士一往無前的英雄壯舉。

紅軍突破天險大渡河之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峻。危急之下,中央軍委當機立斷:由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五軍團組成的左縱隊5月27日從安順場出發,三日內行軍320裏奔襲瀘定橋。時任二師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在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這一帶的:“蜿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單邊羊腸小道……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險。”加上河對岸敵軍不斷組織火力向部隊射擊,左縱隊還要繞道行軍,更增加了行軍的距離和難度。

飛奪瀘定橋 篇二

中央軍委第二天發出命令,限左路軍先遣團在29日奪下瀘定橋。命令比原定部署提前了一天,離限期不足24小時,而距瀘定橋還有240裏的路程,兩天的路必須一天走完。全團幹部立即分頭深入連隊,邊行動邊召集營、連幹部們分頭向戰士作動員。“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這氣壯山河的口號,成爲全團的信念和目標。

傍晚,瓢潑大雨又下了起來。雨水溼透了戰士的衣服,連續10多個小時的急行軍,還沒有吃過一頓飯。雖然疲憊不堪,但戰士們的情緒卻十分飽滿。“走不動,就找一根木棍拄着;餓了,就抓一把生米送進口裏;渴了,就捧一把雨水喝喝。”講到這裏,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的講解員楊菲菲眼角有些溼潤了,她告訴記者,每次講解到這一部分,她都難以抑制自己的感動,很多觀衆也都爲紅軍戰士的勇毅和堅韌而動容。“我是土生土長的瀘定人, 從小聽着飛奪瀘定橋的故事長大,如今我能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真的很自豪!”

“走完二百四,趕到瀘定橋!”這一堅定的信念像一團烈火,一直在戰士們的心中燃燒。就這樣,紅軍指戰員硬是在29日凌晨趕到了瀘定橋。

濁浪排空,驚濤裂岸,大渡橋橫鐵索寒。 篇三

海拔7000多米的貢嘎雪山和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隔河對峙,大渡河在奇峯險山切出的深谷中衝出,猶如脫繮的野馬奔騰咆哮。大渡河經瀘定的河段古稱“瀘水”,自古以來就是川康要道上的天塹。康熙四十四年,爲了打通京城、成都至拉薩的通道,清廷下令在這個巨大的峽谷上架橋。這是一座由鐵索支撐起來的空中吊橋,十三根碗口粗的鐵索連接兩岸,其中九根爲橋面,四根爲扶手。鐵索分別固定在兩岸的兩根鐵樁上,仔細辨認,還能看見鐵樁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九月造漢中府金火匠馬之常鑄重一千八百斤”字樣。

在漫長的歷史中,瀘定橋是四川和西藏之間茶馬古道的交通咽喉,是中華邊陲民族和睦、國家統一的安定橋,更以長征勝利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壯舉和英雄業績而名揚中外,以“十三根鐵鏈托起一個共和國”載入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要橋不要命” 篇四

薪火相傳譜新歌

寒露時節,中原腹地,秋風漸涼。記者走進陸軍第54集團軍葉挺獨立團二連,當年它曾是飛奪瀘定橋的紅一軍團四團二連。

連隊指導員司森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連所在的葉挺獨立團,是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北伐戰爭榮膺“鐵軍”美譽。參加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作爲“朱毛紅軍”主力(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0師28團)堅持井岡山斗爭,長征途中擔任中央紅軍前衛(第2師4團),突破四道防線、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被譽爲“開路先鋒”,爲長征勝利立下卓越功勳;抗戰時期激戰平型關、血戰劉老莊,解放戰爭從東北打到海南,新中國成立後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一路走來,紅二連隨團歷經大小戰役戰鬥876次,無一不勝。

在葉挺獨立團二連,執行任務打榮譽旗、重大節日吃傳統飯、外訓演習建流動榮譽室,這些都是不成文的規矩,目的就在於讓“飛奪瀘定橋22勇士”“要橋不要命”的勇士精神在一代代紅二連官兵身上薪火相傳……

“連隊‘要橋不要命’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向極限挑戰。”被評爲“精武標兵”的張瑞永,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槍王”。他熟練掌握手槍、自動步槍、輕機槍等5種輕武器,在3月初上級組織的考覈中,創造了自動步槍立姿速射第一名的好成績,僅精確射擊一項,他就會5種不同距離的射擊技能。“今年我當選了‘新勇士’!” 張瑞永難掩興奮。他說的“新勇士”,是紅二連每年連慶都要組織的“新時期22勇士” 評選活動,旨在弘揚飛奪瀘定橋“要橋不要命”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讓大項任務衝鋒在前、比武考覈摘金奪銀的戰士站上連隊榮譽的最高峯。近年來,連隊評選出百餘名“新時期22勇士”,其中2人榮立二等功,20人次榮立三等功,1人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

歷史是根,傳統是魂;根不能斷,魂不能丟。集團軍政委高偉告訴記者,經過80多年來的積澱,紅二連“要橋不要命”的勇士精神已深深融入官兵血脈。近年來,他們大力開展讀“三史”(軍史、師史、連史)、唱“三歌”(鐵軍之歌、鐵軍精神之歌、鐵軍傳人之歌)、學“三戰”(戰史、戰例、戰將)和“六紅”(讀紅色著作、講紅色故事、看紅色影視、唱紅色歌曲、編紅色短信、演紅色晚會)活動,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如今,蘊藏在連魂精神裏的密碼,已轉化成強軍路上的制勝基因。在葉挺獨立團團史館,一個印有“最佳射手獎”字樣的獎盃格外顯眼。今年7月,該團參加中部戰區陸軍首次“中部鐵拳—坦克·鐵騎”比武競賽,一舉包攬了步戰車組所有項目的金牌。紅二連先後參加聯合軍演、汶川抗震、首都閱兵、國際維和等大項任務,多次被上級評爲“軍事訓練一級連”“基層建設先進連隊”“先進基層黨組織”“演習先進單位”等稱號。

戰無不勝因精神。80年前,革命先輩在瀘定橋畔用十三根鐵鏈扛起一個共和國。80年後,在強軍目標的引領下,紅二連官兵始終不忘初心,接過先輩旗幟,傳承長征精神,在強軍興軍的新長征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