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時代楷模張桂梅人物事蹟(通用多篇)

時代楷模張桂梅人物事蹟(通用多篇)

2021央視榜樣6事蹟心得張桂梅 篇一

忠誠執着守初心,無私奉獻擔使命。6月29日,省委宣傳部在昆明舉行“雲嶺楷模”專場發佈會,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大力宣傳弘揚她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格,激勵全省幹部羣衆特別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學習,凝聚萬衆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鬥志。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爲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上……

1997年8月,張桂梅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2001年,張桂梅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衆多孤兒的“媽媽”。建院第一天,“兒童之家”就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僅有兩歲,最大的也才12歲。

2003年,張桂梅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級。這個班有的學生轉校,有的學生輟學回家,有些男孩子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着會考臨近,張桂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她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有22名學生的會考成績在500分以上。

2003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爲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當年暑假又從華坪“轉戰”昆明,雖然把各種證書、媒體報道都帶上了,卻仍被很多人認爲是騙子,有人還辱罵她、驅趕她。

“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籌款期間,張桂梅累了就在路邊歇一會兒,渴了就討口水喝,餓了就啃幾口乾糧,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爲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以外,她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着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

2008年9月1日,在張桂梅的倡導下,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同時也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全社會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張桂梅老師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但每一次,都沒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還是會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本來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過惡狗。一番撕咬後,看着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還有一次,在人羣中募捐,被以爲是騙子,被人在大庭廣衆之下把口水吐到臉上。張桂梅爲了心中那份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默默承受着。

辦校10年來,身患重症的張桂梅,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她親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還把捐給她治病的錢、獎金和工資,共100多萬元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

女子高中的大學聯考成績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名。從這裏畢業的八屆學生, 全部進入大學的殿堂, 實現了飛越大山的夢想。

參加工作以來,她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用初心和信仰,書寫着一名共產黨員一輩子對黨忠誠、一輩子爲民奉獻、一輩子堅忍執着、一輩子於己克儉的大愛情懷。她總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爲和學識起到先鋒引領作用。以共產主義信仰爲辦學教育模式,改革創新鍛造了麗江教育史上的奇蹟,展示了銳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輝形象。

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爲師生鑄魂塑形。

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

張桂梅先進個人事蹟大全 篇二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電商夢”成真

3月3日,一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開課。講課的是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施勇和東川電商達人、“扶貧明星”雲麗,而學生是去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獲獎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你望望,網上賣個大米,都幾十萬的單了。”

“你又不會操作,望也是白望。”

張順東一直都有一個“電商夢”,但李國秀總覺得做電商困難大。2月25日,_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點名表揚了夫妻二人,這對只有一隻手加一雙腳的東川夫妻,去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4個國家級獎項,是全國聞名的“最美家庭”。_的鼓勵,再次點燃了張順東的夢想。

但是,怎麼做呢?張家所在的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距城裏有40分鐘車程,坪子村也沒有特產,就算開店,這對身帶殘疾的夫婦也難以上網操作。開了多年小賣部的張順東認爲,做電商和小賣部一樣,要進貨。錢從哪裏來呢?貨源在哪呢?

培訓課一開始,雲麗就發現,要改變張順東固有的念頭。被人們稱爲“扶貧明星”“慈善公益之星”的她,曾於20__年1月20日與在昆明考察的_記有過短暫的對話。_對她做電商帶動鄉親們脫貧、幫助東川特產打開銷路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這成爲她努力做電商的最大動力。

“電商可以不囤貨,有多少貨就上架多少。還可以一鍵發貨……”雲麗還沒說完,張順東便說:“我見不到產品,質量怎麼辦?”

產品的質量的確決定成敗,但云麗對此頗有心得。“如果不願意做一鍵發貨,可以從土特產入手,或者你把貨交給我,我幫你們賣。”

李國秀又提出一個問題:“網店誰來操作?你會弄電腦嗎?”張順東雖然20__年接受過相關培訓,可頻繁操作電腦對他來說還是很難。其實,在李國秀看來,他們的兒子張光雲目前的工作恰與電腦有關,兒子就是最佳人選。

“萬事開頭難,慢慢地學,一步一步來。”雲麗說。

這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張順東終於明白了電商和開小賣部的區別。

從授課的3日到8日,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就爲張順東的“電商夢”做好了初步規劃。施勇說,張順東的小賣部將被改造成直播間和小型超市綜合體,此後還將陸續加大對張順東一家的培訓力度,爲張光雲提供一個月的跟班學習機會。本週內,直播間和標準化超市的改造就將完工。施勇還介紹,張順東的微店近期即將開張,上架麪條、大蒜、蜂蜜、洋蔥等東川特產。

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三

華坪女高在華坪縣城邊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的大門並不闊氣,教學樓的牆面也已有些斑駁。

這所其貌不揚的學校,曾是張桂梅遙不可及的夢想。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學教書。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歲的張桂梅便主動申請從熱鬧的大理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孩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說,一打聽才知道,有的學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紀就嫁人了。

20xx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當院長。她擔任院長後逐一瞭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更是讓她痛心不已。

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呆坐在路邊,滿眼惆悵地望着遠方。張桂梅上前詢問,女孩哇的一聲就哭了。“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來,女孩父母爲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氣沖沖地來到女孩家,對她的母親說:“孩子我帶走,上學的費用我來出。”可女孩的母親以死相逼,張桂梅實在拗不過,只能放棄。

“後來我再也沒找到她,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張桂梅說。自此之後,一個夢想漸漸在她心中萌生: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裏的女孩們都能讀書。

但這個夢想很快遭到身邊人的反對。“我是給她潑冷水最多的人。”華坪縣教育局原局長楊文華回憶說,“雖然她讓我很感動,但我知道辦一所學校有多難。”

20xx年,張桂梅和楊文華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覆講述自己的夢想,想說服這位局長幫忙。“你知道建一間實驗室要多少錢嗎?”楊文華問。“要兩三萬元吧。”張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楊文華說,張桂梅當時因爲帶病堅持教書、教學成績突出,還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多名孤兒,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諸多榮譽,但她只是一名一線老師,沒有管理經驗,對建一所學校毫無概念。

楊文華不知道,張桂梅當時已連續幾年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榮譽證書複印了一大兜,在街頭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嚴募捐,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還有人說她是騙子。

幾年下來,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直到20xx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她的夢想纔出現轉機。

張桂梅平時很少買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發白破洞才捨得丟。臨去北京前,縣裏特意資助她7000元,讓她買一身像樣的正裝,可她轉手就用這筆錢給學生買了臺電腦,自己穿着一身舊衣服參會。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會場走。忽然,一位女記者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張桂梅說。那天會後,她和這位記者相約聊了一整晚,把所有辦校的苦楚都倒給了她。

不久後,一篇名爲《“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發表出來,張桂梅辦學校的夢想馬上受到關注。

20xx年9月,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首屆共招收100名女生。

開學那天,張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學樓前,淚流滿面。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感悟 篇四

反邪教戰線這是一個特殊戰線,戰鬥在這個戰線上的每一個同志,都有着不平凡、不爲人知的故事,他們做了哪些工作,他們付出了多少,是如何付出的,鮮爲人知。屈申作爲他們中的優秀代表,通過他的事蹟,將這些戰鬥在反邪教這一特殊戰線的人們的那種敢於不畏邪惡、不懼恐嚇,勇於戰勝一切困難;把邪教人員當親人,“挽救一個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的默默貢獻的精神風貌展現給全國人民、世界人民,可歌可泣!

對於邪教人員的教育轉化工作是反邪教中的一項全新的、困難之大無法想象的工作。邪教把人變成“鬼”,教育轉化工作者要把“鬼”再變成人。這個過程之艱難誰都無法想象和預料。而且,每一名邪教人員因爲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家庭環境、接受教育程度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同,教育轉化工作也得因人而異。更何況,需要教育轉化的對象,大都是邪教癡迷人員。這些人都受到邪教的嚴重精神控制而成爲了邪教的“棋子”,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行爲上,都“言行一致”的聽從聽令於邪教教主及邪教組織的指揮、操縱。對於這些人的教育轉化,需要的是“鬥智”,而不是“強攻”。

屈申同志之所以能在20xx年的教育轉化工作中轉化了300多名癡迷邪教人員,就在於他在工作中能夠因人施教、因人施策,並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轉化癡迷邪教人員的工作方法。

正如上所述,做邪教人員的教育轉化工作是把“鬼”變成人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邪教人員來說是非常艱難和痛苦的。對於教育轉化工作者來說,需要的不僅是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工作責任感,而且還要有對邪教人員如親人的熱情和溫度,更需要極大的耐心。屈申同志就具備上述這些品德和素質。因此,他戰鬥在反邪教教育轉化工作崗位上纔會無堅不摧、戰無不勝,再癡迷的邪教人員在他的教育幫助下都能從“鬼”變成人。

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大篇幅對屈申同志事蹟的宣傳報道,是對全國反邪教戰線默默工作的同志的成績的充分肯定,從一定程度上講,開啓了我國反邪教工作進入“新常態”——從隱蔽走向公開的新局面。而這,表明了黨和政府對開展反邪教工作的自信。

反邪教工作是項艱鉅、複雜、長期的工作,需要千千萬萬個像屈申這樣的“反邪教衛士”繼續爲之奮鬥和奉獻。

屈申的事蹟是平凡的,屈申的事蹟又是感人的、催人奮進的。我們反邪教戰線的同志們應該向屈申同志好好學習,並且向“反邪教衛士”屈申同志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 篇五

張桂梅紮根雲南貧困山區40多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從20xx年創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而這一次的熱搜,卻是爭議頗多。事情是一個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畢業幾年後,帶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學校,拿了很多錢說要捐款。結果張桂梅校長生氣地說“滾出去”,女學生問張校長,是不是你嫌棄我沒能力?張桂梅直接說:“是,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開始說了,她這是思想太過侷限,一棍子把全職主婦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對立之嫌。但在評論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場。這個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記者問她:“爲了建華坪女高,您付出了什麼”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要知道,在華坪女高裏上學的都是什麼人,那是大山裏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張校長扛着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爲了這些女孩能有更獨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師啊,簡直就是操着一顆老母親的心,她害怕的是什麼?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變心了,要離婚了,那個女生根本沒有資本抗爭,而且等她年齡再大一些,重返社會職場肯定更困難。你問問哪個HR願意招在家待了好幾年的全職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壓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這世上,最可靠的永遠是自己。且更不用說,她教出來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並不好,往後要是離婚了,不僅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孃家也無法給她依靠。她對學生們很嚴格,不僅是因爲她知道女性的處境,更因爲她的學生都是大山裏的女孩,她們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大山裏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多,許多人家寧願砸鍋賣鐵供成績不好的兒子讀書,也不願意花錢供成績優秀的女兒讀書。女孩們除了讀書,還得做家務、幹農活、帶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