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數學課件多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課件多篇【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課件 篇一

設計思想:本課教學設計依據利用音像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課題研究目標,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培養智能型、創造型人才為目的,試圖通過對教學的科學設計,實現音像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滲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探究解答方法,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課採用啟發式電化教學,本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點: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首先設計一道準備題,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通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後通過列表、討論、分析,讓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多種信息與表象,在教師適時啟發點拔下,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維,探索和發現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在鞏固練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培養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相遇問題的學習及解決問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勤學善思、主動進取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

教學目的:

1。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數量間的相依關係,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

2。能根據相遇問題的題意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並説出解題步驟。

3。能正確解答相遇問題中求路程的應用題。

4。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中數量關係的理解和解題思路的分析。

電教媒體:微機及配套大屏幕、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一)前提診測(投影片)

1。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654=260米)

提問:為什麼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量關係式表示?(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2。李誠每分鐘走70米,走了4分鐘,?(由學生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評析:舊知的再現,針對性強,抓住與新知密切相關的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為學習新知識作了適

當的鋪墊。]

(二)引人課題

我們以前學習的都是一個人或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如果是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同時相對運動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二、引導思疑

1。創設動態情境,準確理解題意。

微機屏幕顯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會怎樣?

(微機演示)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並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悦耳的響聲後,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後兩人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悦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過程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豔麗。

學生觀察後提問: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裏出發?出發後方向怎樣?結果怎樣?

板書:人:兩個時間:同時地點:兩地

方向:相向(相對)結果:相遇

[評析:運用微機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

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優勢,為後面的例題教學掃除了障礙。]

2.觀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師利用微機逐分逐分地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完成下準備題中的表格。

根據以上微機的演示讓學生填寫下面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

走的時間張華走的路程李誠走的路程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現在兩人的距離

填完上表後讓學生討論:

①出發3分鐘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

②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評析: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挖掘學生的認知潛力,準備題的設計正是考慮了這一要求。通過微機演示讓學生感知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然後通過列表、討論、分析每經過1分、2分、3分兩人之間的距離變化,從而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係。這裏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拔,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下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引思解疑

l。出示例5: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①讓學生説説小強和小麗是怎樣運動的?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微機屏幕顯示線段圖(標出運動方向、有關數據及問題)。

③讓學生根據線段圖複述題意,同時想象兩人同時從家裏走向學校的過程。

(3)分析數量關係及解題方法。

問:怎樣求兩家的距離?

啟發學生説出兩種解法:

①求兩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來。

644+704

②求每分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較兩種算法。

讓學生説説兩種解法分別先求什麼,再求什麼?再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為什麼兩種解法算式不同卻結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評析:前面準備題已通過微機向學生提供了直觀、多彩、形象、生動的表象,又通過填表、分析,學生已準確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例5的解答已經是水到渠成。然而教師並不急於呈現答案,而是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先啟迪學生複述題意、想象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的情景,再畫出線段圖,進一步激發學生解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後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找到答案,化解難點,真正體現了啟發式電化教學解決難點的媒體策略思想。整個例題的解答都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前面提供的表象自我探究、自我發現,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把外部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從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到意義建構的較高層次。]

5。做一做(投影)①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面對面走來,經過6分鐘兩人相遇(如圖),求兩地間的路程。

每分60米每分75米

a。相遇時甲行了多少米?()()=()米

b。756表示()

c。兩地間的路程:()()+()()=()米

另一種解法:

a。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米

b。兩地間的路程是[()+()]()=()米

②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相遇,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2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兩種方法解答)

四、拓思創新

1。甲乙兩個工程隊同時修築一條公路,14天修完,甲隊每天修280米,乙隊每天修300米,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2。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出發,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0千米,6小時後兩車還相距30千米,求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多層次,先表述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強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使知識內化,然後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後解決已知條件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國小數學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自然數,知道自然數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瞭解自然數的規律以及奇數和偶數規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數一數,看一看,議一議,説一説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發現數學規律的形成過程,體驗成功的感受。

教學準備:

七彩泡泡一瓶,幻燈片(電影 院圖片、練習題),小試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禮物,大家看是什麼?教師出示七彩泡泡。

請一名學生來吹泡泡。其他同學注意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生開始吹泡泡。

吹了一會兒,師喊停。

問:發現了什麼數學問題?

有的學生説一共12個泡泡,有的説10個,還有的説13個……

師:這樣吧,讓這位同學重新吹一下,我們大家一起大聲的數出來。

一生吹泡泡,其他人數:1、2、3、4、5、6、7、8、9、10、11、12、13、14、……師板書。

師寫到20多的時候停了下來。

説:我太累了,什麼時候能數完?

生:數到10000。

師:數到一萬還能接着數嗎?

生:能。10001,10002…

生:永遠也數不完。

師:永遠也數不完我應該用什麼號結束?

生:省略號,代表還有無數個數。

師拿起七彩泡泡説:我也會吹。結果一個也沒吹出來。這應該用幾表示?

生:0.師板書。

二、探索建模

探索自然數的規律。

師揭示:像0、1、2、3、4、5、6、7、8、9、10、11、12、13……這樣數出來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自然數。

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自然數。自然數除了可以這樣一個一個寫出來,還可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

師在黑板上畫數軸表示。

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自然數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全班彙報。

師在學生彙報時注意幫學生完善語言,適時引導。

引導學生明確(幻燈片出示):

⑴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的自然數。

⑵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⑶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1.

3、再次體驗。

⑴小遊戲數一數。老師説一個數,學生接着數。

⑵幻燈片出示數軸,學生填空。

⑶(幻燈片出示)選一選哪些是自然數,哪些不是。

4、找一找生活中的自然數。

學生自由發言。如日曆,電話號,車牌號書頁…

5、探索奇數和偶數的規律。

師:自然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請看老師找到的圖片。(幻燈片出示電影 院的座位號)

同學們讀一讀,師板書。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這些數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單數。

師:對,我們把生活中的單數叫做奇數。奇數有哪些特點?學生討論,彙報。

最後(幻燈片出示)師總結這都是剛才大家自己總結的:

⑴最小的奇數是1,沒有的奇數。

⑵奇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⑶相鄰的兩個奇數相差2.

⑷奇數的個位分別是1、3、5、7、9.同樣的方法認識偶數。

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偶數的規律。

6、小遊戲。

搶答:快速判斷老師説的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100045、2000140、3000019…

説一説怎樣快速判斷。

生:就是看個位。個位是1、3、5、7、9的數是奇數。個位是0、2、4、6、8的數偶數。

三、應用實踐

小試卷

1、選擇自然數,奇數,偶數,填到合適的圈內。

2、填數軸。

3、填數列。全班訂正同桌互判。

全課小結。

國小數學課件 篇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14頁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編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知3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3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口算。

3、能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討論、交流、推理、歸納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遷移學習能力。

教具學具:

學具盒(小棒)。

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課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2的乘法口訣,你能説一説嗎?按你的理解,知道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嗎?

學生:3的乘法口訣。

(板書:3的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觀察例1插圖,把例1補充完整。

教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幹什麼,他們是怎樣分組的?你能根據1,2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訣補充完整嗎?學生獨立思考,把例1補充完整,教師指定一學生上台(黑板上)補充。

(2)探索口訣的編法,促進口訣理解。

課件顯示完整的例1。(隨機抽取圖或算式、口訣)

教師:表格中的哪一個數可以表示8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説説哪一個算式可以表示4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7個組有幾個人在跳繩?可以用哪一個算式來表示?

教師: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它表示幾個組跳繩的人數?應該用哪個算式?

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9個3是27;它表示9個組跳繩的人數;應對應39=27(或93=27)這個算式。

(3)讀3的乘法口訣。

學生全班拍手齊讀3的乘法口訣。

(4)找特徵,總結規律。

教師:3的乘法口訣有哪些特徵和規律?

3的乘法口訣共有7句。

口訣的第一個字都是三。

口訣的第二個字從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訣的積從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師:為什麼會有這些特徵、規律?

教師:同學們真能幹,自己找出了這麼多的特徵,總結出這麼多的規律。你能利用這些特徵和規律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嗎?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記口訣。

教師:利用口訣的特徵,我們可以把臨時遺忘的口訣補充完整,你們能記住這麼多口訣嗎?

學生集體拍手背口訣一生當小老師,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電話背分4人小組抽背集體拍手背。

2、教學例2

教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來學例2。

教師板書出示例2:36=□73=□

教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計算這兩道題各用哪句口訣?計算結果是多少?再把積填在方框裏。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出得數,教師指名在黑板上填寫。

學生:我填出的積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這兩句口訣。

3、小結

教師:剛才同學們合作學習了例1,自學了例2。下面老師要看小朋友們能不能熟練地、靈活地運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的第1題、第2題、練習三第5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你學習了什麼?學會了什麼?你自己解決了幾個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了3的乘法口訣,學會了編3的乘法口訣,瞭解了口訣的特徵,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訣可以求積。

五、板書

3的乘法口訣

三三得九

國小數學課件 篇四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課本第26頁的例題、試一試及相應的練習)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時主要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國小一、二年級一直有計算的內容,這部分是對計算的進一步延伸和提高,而三年級的上冊所學的是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主要是一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部分內容,是對原來的乘法的質的突破,也是對後面進一步學習乘法打下最基礎的基礎。所以這部分的內容非常重要,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豎式以及十位部分怎樣寫。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一流,教室全部配備了多媒體,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硬件保障。

學生在第五冊已學習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本單元第一課時已學習找規律(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學生已經具備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能力。估計在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方法上,學生可能有難度,這是需要努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住新房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2)能熟練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看圖編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座美麗、壯觀的高樓大廈。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根據圖中所提供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根據所編問題獨立列式:1412=

2、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探計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先嚐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引導學生關注估算過程及其特點,讓學生質疑,發表意見。)

B、師:根據以上估算的結果,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户嗎?(引導學生討論,體會解決這個問題光靠估算是不行的,須計算。)

2)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先讓學生獨立探索(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索計算方法,教師巡視課堂進行個別輔導。)

②小組交流可以是同桌兩人交流,也可以前後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③彙報結果小組派代表彙報小組交流結果。

通過彙報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第一種方法:1410=14010層住幾户142=282層住幾户140+28=16812層一共住幾户第二種方法:1214=1227=247=168第三種方法:1210=120124=48120+48=168第四種方法:14122814168把這幾種計算方法都展示出來,然後要求:

1)進行比較,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2)哪些是你沒有想到的,你能理解嗎?

3)比較,説説區別與聯繫。主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加以歸納與指導。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用豎式進行計算,必須讓學生理解算式中的每一層含義。通過提問,回答,教師板書:1412

2814214141016828+140最後,強調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的格式,並再次強調理解對應位值要對齊的道理。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6頁:試一試

2、課本27頁:練一練在交流時讓學生説出算理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盒。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盒11元。買書包和文具盒各花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小結

你在這節課中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複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複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説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麼分數,它們各表示什麼?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通過讓學生説分數,認分數,説分數含義的過程,瞭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説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紮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在這裏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麼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麼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麼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麼會是不一樣的,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藉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彙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説明什麼是整體“一”。並舉例説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學生沒學過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這裏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這裏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係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麼語言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彙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閲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並在小組內交流,説説為什麼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麼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閲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塗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簡單複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説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説説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藉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後由學生代表彙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係又表示具體數量,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結合線段,數形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