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團體心理輔導教案精品多篇

團體心理輔導教案精品多篇

團體心理輔導教案 篇一

一、理論基礎:

人的思想、心理足以支配其行為與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讓人們難過、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和看法;事情本身常常無所謂好壞,而當我們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慾望和評價,便會產生種種無謂的煩惱與困擾。所以一個人如果有正確的觀念,則能引導其過愉快的生活;反之,錯誤的思想和偏頗的看法,則易使人產生煩惱與困擾。

美國著名認知治療學家阿隆—貝克認為,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緒的中介,不適應行為和不良情緒可以從認知中找到原因。當認知中的曲解成分被揭示出來,正確合理地再認識,並進行有效的調整,在重建合理認知的基礎上,不良情緒和不適應行為也就隨之能得到改善。

臨牀心理學家ellis在1955年創立了“理性—情緒治療”(rationalemotivetherapy簡稱ret),主張情緒源自想法、理念,個體可以用改變想法來改變情緒。該理論頗能充分應用思想的功效,幫助個體以邏輯思考來處理過度的情緒反應,以合理的人生觀來創造生活、適應環境。

根據理情治療的理論,情緒乃是源於想法、態度、價值;引起個體種種情緒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個體對事件的看法或他對自己所説的話所致;ellis對“a-b-c理論”作了闡述,他認為引起情緒結果(emotionalconsequence;c)的並非事件(activatingevent;a)的本身,而是個體對此事件的想法(beliefsystem;b)所致。換句話説,焦慮、沮喪、敵意等情緒結果c的產生並不是由所發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產生的。只要個體對此事件的想法改變,那麼情緒結果也會隨之改變。

二、輔導目標:

1、認識情緒和認知之間的關係,能夠理解認知改變,情緒也會隨之改變;

2、瞭解艾理斯的abc理論的內涵;

3、學會換個角度去看問題,從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緒。

三、教學構思:

本節活動課分為六環節:即導入、理論構建、故事接龍、主題活動、實踐應用和總結。

第一環節——導入:幾張頗有吸引了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明白換個角度看問題,自有另一番天地;

第二環節——理論構建:用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即討論,從而導出艾理斯的abc理論;

第三環節——故事接龍:用一個未完成的故事,讓學生去續寫,使他們體會到abc理論的價值;

第四環節——主題活動:用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

第五環節——實踐應用:把abc理論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abc理論的印象;

第六環節——總結本節課的體驗,強化認知。

四、教學準備:

五、活動設計:

環節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導入出示幾張圖片。使學生明白:換個角度看問題,自有另一番天地。(過渡語)是啊,同樣的一副圖,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自然界當中存在着許許多多這種現象。當然在我們社會生活中,也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從一個角度考慮,冥思苦想,卻不得其解;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豁然開朗。正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示:《柳暗花明又一村——換個角度看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營造氣氛。

理論構建一皮鞋公司派了兩位市場調查員到一個海島去進行市場可行性調查。這個島上的居民沒有穿鞋子的習慣,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腳。不久,兩位調查員分別向公司作了彙報。A調查員神情沮喪,説道:“此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沒有市場前景!”B調查員神采飛揚、興高采烈地説道“此島上居民都沒鞋子穿,這裏大有市場!”小組討論:

(1)A調查員沮喪情緒的依據是什麼?

(2)B調查員興奮的依據是什麼?

(3)通過A、B兩位調查員的結論,你能悟出些什麼道理?

(過渡語)相同的事件,評價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心理學上有個abc理論,就是説明評價和情緒結果之間的關係的。介紹:艾理斯的abc理論當事件無法改變時,如果希望改變情緒狀態,那首先要改變評價系統。用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情緒並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與對事件的評價有關。從而導出艾理斯的abc理論;

故事接龍(過渡語)故事接龍:古時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后給他解夢。王后説:“大勢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後來,有一位大臣參見國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釋,國王聽了全身輕鬆,很快痊癒。假如你是這位大臣,你將如何向國王解釋?(故事答案)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説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説:“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你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子呀!”故事生動、有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本活動中體會到abc理論的價值。

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區分abc一向學習很好的小明,期會考試很不理想,竟然在班級排到了三十多名。他由於想法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請你們考慮一下,產生下列情緒相對的想法是什麼。以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引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嘗試用多種多樣的思路去思考同樣的事件,提高他們換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教案 篇二

主題:認識自己

指導者:楊倩周淑媛

輔導班級:婁底一中,七年級247班

題注:所謂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對自己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和態度。實踐活動,人們不僅能認識客觀事物,也能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客觀世界的關係。自我意識不是個別心理機能的顯現,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具有完整的內在結構。自我意識的發展在個性形成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的興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為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制約和影響。

教學對象:婁底一中七年級247班全體學生

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邁進了中學的大門,就先後進入了青春期,是從幼稚期向成熟期發展的過度時期,也是自我意識迅猛發展並走向成熟的時期。學習壓力大,父母的過高期望值,使得中學生的精神壓力增大,由此容易形成一些複雜的身體和心理性問題,逆反心理、敵對,人際關係緊張、適應性不良、考試焦慮與恐怖等。同時身體的迅猛發展使中學生很快出現了成人的體貌特徵,生理

上的突然的變化,使得生心的發展失去平衡,關於自我意識的困惑和衝突縈繞於心,我是誰?我的特徵是什麼?別人喜歡我還是討厭我?

中學生心理髮展的不穩定,使得他們的自我意識呈現出兩重性:獨立性與幼稚性相連;自尊心與自卑感同在;封閉性與開放性並存。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亦説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節進而達到自我教育目標的必由之路。

教學目的:本堂課將以團體心理遊戲形式方式寓教學於其中,讓學生更一步認識到內心的自我,瞭解自我,明瞭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樣子。

教學流程:

一、自我介紹

指導者的自我介紹,助理的介紹,對本課程的介紹

二、破冰遊戲———可憐的小貓

遊戲目的:本遊戲在於活躍氣氛,解除緊張感,使活動成員身心放鬆。時間:大約10分鐘

活動程序:

1、將成員分成四組,以擊鼓傳花方式選出四位小組長進行協助,再以同樣方式選出四位成員,扮演小貓。

2、小貓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學貓叫。面對者要用手撫摸小貓的頭,並説「哦!可憐的小貓。」但是絕不能笑,一笑就算輸,要換當小貓。

3、撫摸者不笑,則小貓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離開找別人。

4、當小貓者可以裝模做樣,以逗對方笑。

三、自我意識遊戲———自我畫像,心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遊戲目的:

1、通過畫“自畫像”,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展示一個“內心的我”。

2、通過交流學生讀懂你、我、他,促進彼此的瞭解

遊戲時間:大約30分鐘

活動程序:

1、主持人發給每位參與者一張白紙,成員自備一支筆

2、在8—10分鐘內,每個人在白紙上畫一幅自畫像,主持人暗示大家,“自畫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畫,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畫(例如動物,或者自己生活中的場景),但是需強調、聲明這個自畫像是能代表自己。要求成員們畫自畫像像期間不要看他人的畫像,提醒成員本遊戲不是繪畫比賽,不用因為自己的畫技不好而

感到為難,只要求大家的畫像從內容、形式上反應大家對自我的認識。

3、自畫像畫好之後,請成員在白紙的另一面寫下自己心中的“我”,即用一些形容詞描述自己,例如外向、內心,開朗樂觀,安靜,隨性等等之類能表現個人個性性格的一些形容詞,描述中不能透露個人的姓名之類信息。然後請成員們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描述的後面。

3、收取成員的畫像作業,指導者選取幾份有代表性的畫像,與成員們一起討論、交流。

*猜猜這是誰?選取幾份畫像,先給全體學員們看畫像,讓他們猜測這畫像可能是誰,讓成員們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他們的答案,指導者不公佈答案;然後指導者將畫像者的自我描述一點一點讀出,給以提示,這時再讓成員們來猜測下這位自畫像是代表了誰,最後公佈答案,討論。並請畫像者談談自己畫這幅畫像的含義,為什麼這麼畫,覺得這幅自畫像在那些方面能代表自己、表現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指導者注意觀察其在討論時的神情並結合畫像加以相應的分析。

4、指導者對活動進行總結,啟發成員進行思考。

四、課程總結

學生代表總結自己遊戲後的感觸,指導者進行總結。

團體心理輔導教案 篇三

【活動理念】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的看法,他把人從性意識的萌發到愛情的產生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青春期疏遠異性的否定期;

第二個階段是嚮往成年異性的牛犢戀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青春中期積極接近異性的狂熱期;

第四個階段是青春後期正式的浪漫戀愛時期。

而高中生正處於第三個階段,即積極接近異性的狂熱期,處於這個時期的男生女生對異性非常敏感,特別在意異性對自己的看法。他們非常願意接近異性,但是又不知如何才能處理好與異性朋友之間的關係,所以他們非常困惑。因此,導致兩個極端:有的因為不懂異性交往的技巧,而害怕接近異性、逃避接近異性;而有的和異性交往頻繁,把握不好尺度,甚至對對方和自己造成傷害。

因此,對這一時期的中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輔導是非常必要的,使他們認識到異性交往是正常的行為,使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到與異性交往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並且能夠掌握異性交往的尺度,合理正確的與異性交往。

【活動目標】

1、教師目標

①創設輕鬆活潑的氣氛,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②給予積極熱情的迴應,引導學生深入的探討。

2、學生目標

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去,能夠有所體會,有所感悟。

②討論並能夠理解異性交往的意義,認識到異性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③體會到異性交往是有度的,掌握同異性交往的技巧。

【活動重點】

①營造坦誠、信任的團體氛圍,消除學生對自由溝通和交流的防衞心理。

②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什麼形象是異性認可的,什麼形象是異性不認可的;體會並掌握異性交往的度。

【活動準備】

下載動畫《女人是老虎》,製作課件。

【活動設計】

環節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導入播放動畫《女人是老虎》。

畫面上出現一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歌詞: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走過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為什麼老虎不吃人/模樣還挺可愛/老和尚悄悄告徒弟/這樣的老虎最呀最厲害/小和尚嚇得趕緊跑/師傅呀!呀呀呀呀壞壞壞/老虎已闖進我的心裏來心裏來。

過渡語:這首歌詞是由一個故事改編的,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説:“我們今天要下山化齋,山下的女人都是老虎,你看見了千萬要躲開呀!”結果,化齋結束後,老和尚問小和尚:“今天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小和尚説,是老虎。無獨有偶,在國外也流行着一個相類似的故事。《十日談》裏講到:有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與他一樣的人——專心侍奉上帝,沒有任何其他雜念。於是他把兒子與外界隔離開來,以避免一切誘惑。兒子長到16歲,除了上帝,什麼都不想。父親想:看來兒子已經修煉成了,可以放回去了。一天他帶兒子進城,頭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兒子一時反應不過來,很木然,可當看到女人時,眼睛一亮問父親:“爸爸,這是什麼?”父親很不高興地説:“綠鵝。”傍晚要回家的時候,父親問兒子:“你想買點什麼回去?”兒子毫不猶豫的説“我要買只‘綠鵝’。”

教師:聽了這兩個故事以後,你們有什麼體會或者感受呢?學生:異性相吸是天經地義的。教師:可見,異性相吸是很正常的現象,那同異性交往也是非常正常的,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那麼同異性交往有什麼意義呢?利用動畫這一生動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同學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利用兩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引發同學思考,使他們認識到“異性相吸”是天經地義的事,同異性交往也是很正常的行為。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男女生交往的意義教師:既然異性交往有這麼多的意義,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同異性交往呢?但是,如何與異性交往呢,怎樣交往才能給異性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呢?下面我們做一個小小的活動。通過團體討論,使同學意識到異性之間的交往不但很正常,而且還很有必要。

角色扮演校園ab劇

情境一、劉明借小虹的字典用,用完了,劉明還給了小虹,並對她説:“字典裏夾着一個好東西。”小虹一看,原來是張紙條,上面寫着:小虹,我已默默的注視你好多天了,每天上課我都要把目光偷偷的轉向,晚上一閉眼,全是你的影子,我現在已經學習不下去了。今天晚上7:00鍾到河邊談一談好嗎?晚上,兩人來到了小河邊,劉明説……

情境二、萍萍雖然是女生,但她一點也不願意和女生交往,認為女生太小肚雞腸了,所以她的異性朋友很多。一天,她和好朋友小剛勾肩搭背的走在一起,萍萍説:“我們哥倆要做一生一世的好朋友。”,小剛説……

情境三、旭明非常希望能夠引起女生的注意,能夠贏得異性的友誼,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做。因為他認為自己學習不好,長得也不帥,體育也不好,幾乎沒有吸引女孩子的亮點。為了吸引女孩子,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有一次,他看到小芳在前面走,便大聲的唱道“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哇,往前呀走 ,莫回呀頭……”,小芳説……六個小組,每兩組共用一個情境,但是續寫結果一定要不一樣。然後每兩組把結果以小平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

教師:看了同學們的表演以後,你有什麼感悟和體會呢?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同學思考。創設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兩難情境,激發同學討論,促使他們思考,從而意識到異性交往要有一個度。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男女同學交往中應注意些什麼?通過小組討論,而不是教師講解,使學生掌握同異性交往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