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鄉鎮街道公文

鄉鎮中草藥“強鎮”發展規劃

鄉鎮中草藥“強鎮”發展規劃

鄉鎮中草藥“強鎮”發展規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部署,推動我鎮中藥材產業加快發展,切實加強中藥材“強鎮”建設,推進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科學佈局和規模化、規範化發展,把中藥材種植及其相關產業打造成為我鎮鄉村振興的龍頭產業和富民產業,努力推動全鎮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雞西市打造中藥材產業集散地提供堅實基礎。依據《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黑龍江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9-2025年)》、《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和《雞西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區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科技引領,強化政策支撐,夯實基礎設施,逐步形成種植規模化、設施配套化、生產標準化、加工產地化、銷售多元化的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出具有麻山特色的中藥材產業“強鎮”。

(二)基本原則

1.協調性、生態性原則。

從整體環境着手,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基礎上注重與周邊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注重保護青山綠水原生態,促進中藥材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

2.道地性、經濟性原則。

藥材道地是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的根基,產業推進過程中要加強道地藥材資源保護和生產管理,規劃引導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穩步提升中藥材質量。引導科學種植,集約經營,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自身發展良性循環。

3.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原則。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服務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積極鼓勵企業由種植向初加工、深加工發展,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鏈發展。

4.突出優勢、特色發展、差異競爭原則。

充分麻山地域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生物資源、道地品種、土地資源等優勢,走差別化、精準化發展路子,大力發展藥食同源、醫療康養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打造雞西中藥材種植和產品集散地。

5.借力發展、改革創新、塑造品牌。

把中藥材延伸項目列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和重大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裏項目支持,建設中醫藥科學研究基地、種子種苗實驗基地、產業標準研製基地、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服務模式,推動中醫藥設備及相關三產融合、集羣、集聚、集約發展。加強創新藥、專利藥、仿製藥、生物醫藥研發,培育一批知名中醫藥品牌和龍頭企業。

二、我鎮中草藥發展現狀

(一)發展優勢。

1、地理位置。麻山鎮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麻山區西部西北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毗鄰,南與穆稜市接壤,東經130.97,北緯45°12”,距市中心50公里,是麻山區通往牡丹江、哈爾濱等地的必經之地。域內有林密鐵路,可直達哈爾濱、東方紅。公路有鶴大高速(G11)、方虎路(309省道)自西向東貫穿麻山全境,可經密山到達當壁鎮中俄口岸(130公里);麻梨公路縱貫區域南北,經雞圖公路可達綏芬河中俄口岸(230公里)形成縱橫交織的發達的交通網絡。麻山鎮距離興凱湖機場65公里,牡丹江機場120公里。域內汽運物流、鐵路站台體系健全,交通便利、運輸暢通。新建佳牡高等級鐵路客運專用線途經麻山,車站距我鎮二十公里。

2、氣候特點。麻山鎮地處北緯45°12′,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麻山鎮年平均氣温在3.6℃左右,常年活動積温2300-2450 ℃。無霜期在140天左右,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5月上旬結束。平均年日照時數在2674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6%。年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左右。處於第四系鬆散礫石孔隙潛水水系,水資源總量5.7億立方米。優良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中藥材的生長。

3、生態環境。麻山鎮共有林地39.5萬畝,草原、草坡2.6萬畝,全鎮森林覆蓋率40%,森林樹種40多種,生態環境優美。牤牛河(穆稜河支流)貫穿全境,上游龍山水庫庫區山巒起伏,林峯疊嶂,碧波千頃,總蓄水量450萬立方米,居全市第二。

4、自然資源優勢。全鎮耕地面積14.1萬畝,大部分耕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25°以下耕地佔32%,主要是山坡地和山間窪地。土壤主要類型有暗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河淤土、水稻土等,耕地利用特點主要是暗棕壤、白漿土。麻山鎮地處長白山餘脈老爺嶺北端的丘陵地帶,總面積164平方公里,佔區總面積的38.6%。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藥用植物有黨蔘、刺五加、五味子等幾十種,其中道地野生藥材蒼朮、白鮮皮、玉竹、赤芍、蒲公英、五味子、黃芪等品種非常適宜人工栽培,經濟效益也比種植大田作物要高許多,比如4年生蒼朮畝經濟效益可達2萬元以上。

5、政策機遇利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國務院頒佈實施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標誌着中醫藥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中醫藥進入全面發展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了壯大醫藥產業集羣的部署要求,並制定了《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藥材種植業發展,通過開展調研、召開會議等舉措加以推進。同時,利用林輔用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契機,為我鎮中藥材發展提供耕地保障。

(二)存在問題。

從全鎮中藥材種植產業的發展現狀看,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發展問題。

1.土地方面:中藥材種植要選擇適宜其生長的土質,而且市場穩定,前景好的品種一般都是多年生品種,所以土地的問題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2.規模方面:我區目前沒有中藥材加工和銷售企業,甚至沒有產品,由於種植規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種植户的積極性。

3.技術方面:麻山區沒有設置中藥材管理機構,相關工作由農業技術推廣站兼職負責,鎮農技推廣站僅有1人,工作量大,專業性差,也沒有相關的正規學習途徑,對藥材發展指導性比較差,不利於麻山區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4.信息方面:農户在選購種苗的過程中有許多困惑,一是對於適宜當地生產和發展的品種缺乏指導;二是種苗市場混亂、魚目混雜,價格相差懸殊,而且混有許多南方種苗,不適應當地生產,對於初涉此行業的人來説無異於霧裏看花,需要付出時間和經濟上的巨大代價。

5.資金方面:一是中藥材資金投入大,一般畝投入都在1萬元以上;二是週期長,一年生的中藥材價格市場波動性較大,收穫根莖類的中藥材品種,一般要3-5年甚至7-8年才能有效益,資金收回週期長。

6.在機械方面:由於沒有形成規模,機械化程度低,在生產和採收過程中多是人工或租用機械,增加了生產成本。

三、發展目標

(一)發展目標

在穩定糧食產能前提下,堅持不與糧爭地原則,充分發揮域內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輔用地中藥材種植和林冠下撫育,力爭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野生資源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種子種苗繁育體系不斷完善,優勢中藥材大品種生產基地初具規模。力爭2021年,全鎮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產值突破5000萬元;新增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個。

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1年,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產值0.5億元。積極對上爭取省級中藥材強鎮、強村項目扶持,加大中藥材種植政策扶持,鼓勵農民發展中藥材種植。

第二步:加快烯梓、佳麟中藥材有限公司飲片廠項目開工建設,彌補麻山鎮中藥材加工產業空白,以項目帶動多邊產業發展;引進中醫藥產業專業技術人才2名以上。

第三步:打造具有麻山特色的中藥材小鎮,發展以中藥材為主題的集旅遊、養生、度假餐飲服務等內容的中醫藥特色小鎮,增加農民增收渠道。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中藥材種植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

1.強化技術人才培育。通過“藥企+藥農”合作、科研院校代培、聘請專家授課、組織外出學習等方式,大力培育中藥材種植專業技術人才。加強高等院校及域外中藥專業的人才引進。鼓勵高校畢業生圍繞中藥材產加銷環節開展創業就業,着力培養一支懂營銷、會管理、善經營的技術和信息服務隊伍。

2.實施綠色生產方式。在中藥材生產基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減少化肥用量,減輕面源污染。採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用量,提升中藥材品質。推廣使用各類中藥材生產、採收、加工、病蟲害防控的高效實用機具,提升中藥材生產效率。

3.穩步擴大種植規模。在穩定糧食產能前提下,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集中連片的原則,結合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設施建設,建成能排能灌、通行便利、抗災能力較強的高標準中藥材生產基地;依託資源優勢和發展方向,圍繞浠梓、佳麟、烏拉黑、沃德等企業不斷擴大刺五加、黃芩、月見草、蒲公英、白鮮皮、赤芍、紫蘇等具有我鎮特色的優勢中藥材品種種植面積;發揮林業資源優勢,集約利用林業輔助用地,解決規模化種植用地問題;擴大林冠下刺五加等藥材品種野生撫育面積,提高藥材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發展中藥材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提高中藥材種植組織化程度。

4.優化中藥材區域佈局。立足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以及中藥材發展實際,完成中藥材種植品種的合理佈局。依託域內企業和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具有麻山特色藥材品種種植。

5.加強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中藥材種植、加工主體建立中藥材生產檔案記錄制度,構建覆蓋種植、加工、收購、貯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確保藥材質量安全。

(二)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體系建設

6.加強產地加工能力建設。加大中藥材加工項目引進和培育,鼓勵中藥企業在產地建設加工基地,加強採收、淨選、切制、乾燥、分級、保鮮、包裝、貯藏等設施建設;支持合作社、種植大户發展初加工,配套現代化加工設備,提升產地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加工水平。重點推進中藥飲片加工等項目建設。

7.加強產地貯藏能力建設。加快中藥材生產基地貯藏設施設備建設,應用低温冷凍乾燥、節能幹燥、無硫處理、氣調貯藏等新技術,提升藥材保鮮能力,延長儲存週期,促進綜合利用,減少藥效損失。重點推進北藥倉儲冷庫項目建設。

8.推動中藥材延伸產品開發。鼓勵企業開發中藥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加強綜合利用,提高產品檔次,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刺五加、五味子、蒲公英、黃芩、月見草、蒲公英等藥材為主要原料,加快向中藥保健品、藥食同源產品,滿足羣眾綠色、環保和健康生活需求。加快推進沙棘加工、中醫藥保健飲品加工等項目建設。

(三)推進中藥材流通體系建設

9.建設中藥材流通交易中心。加強與安徽亳州中藥材集散地合作,利用麻山鎮電商銷售平台,建設“線上+線下”交易平台,促進產品多渠道銷售;促進藥材種植企業和大户與域內外大型製藥企業建立穩定的供銷合作關係;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户與省內外加工企業簽訂單,確保種得好,銷得更好。

10.打造區域特色中藥材品牌。挖掘我鎮特色中藥材品質優勢,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不斷提高區域品牌影響力。鼓勵中藥材種植、初加工主體利用各類線上線下平台加強中藥材營銷推介,推動我鎮優質中藥材在域外市場的認可度和知名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推進落實。按照市、區中醫藥產業發展重點工作任務部署,成立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主管副鎮長為副組長、各站辦中心負責人、各村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重點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羣策羣力,共同推進,確保各項任務、政策能落實到位。

(二)加強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區相關扶持政策,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因地制宜創設中藥材專項資金、制定扶持政策;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着力解決種植户資金難題,聯繫保險機構為農户種植中藥材購買保險,降低中藥材種植户種植風險。

(三)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依託微信羣、大喇叭、宣傳條幅、宣傳畫報等方式,大力宣傳國家、省、市、區關於中藥材相關政策、技術標準、生產模式、經濟效益,形成全社會“人人關心中藥材事業發展、人人支持中藥材生產”的濃厚氛圍。年末對種植大户和優秀企業進行表彰,以先進帶動落後,引導農户積極主動種植中藥材。

(四)加強管理創新,突出工作重點。突出打造重點基地、重點產品、重點企業,培育種植大户、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組織,提高組織化程度,帶動規模化經營,引領標準化生產。創新發展業態,推進中藥材生產與產業扶貧、休閒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條,開發具有區域特色、體現中醫文化的系列產品,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