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多篇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多篇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2020年,對於14億中國人來説,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年,因為一場病毒的.侵襲。俗話説:“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疫情之下,我們感動着他們的感動。

十七年前的抗非典猛士鍾南山先生,再次出征,耄耋之年的他,卻還能青春不老。百姓更相信這樣的專家,在鍾南山的哽咽聲裏,我們看到了恐慌,也讀出了一位老人的擔當與憂患。

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躍在抗疫一線,一幀幀精彩的感人畫面定格在瞬間,他們温暖了我們,感動了神州大地。

他們是白衣天使,風雨兼程趕往武漢;他們是醫務工作者,日夜守候在病牀。他們用白色編織成紅色的關愛,累了、困了,乾冷的地板就是他們温暖的牀。所謂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和死神在搶人。

一聲令下,火神山醫院六天按期建成,解放軍戰士整裝出發,奔赴武漢。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就是天職。他們無愧於最可愛的人。

請看看社區的工作人員,在勸導百姓注意安全,為隔離人員送去生活必需品。小區的喇叭響起來了:各位居民,出行請帶好口罩,室內注意消毒、通風……

有人偷偷地捐獻錢物不願留下名姓,有人冒着危險為百姓送去温暖,有人在風雨裏義務清掃街頭,有人在反思着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我們這個國度,危難之下,總有人挺身而出,為他人、為國家奉獻着自己。在我們這個國度,危難之下,百姓充分感受到民族之團結、國家之昌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就能幹大事。

我們的國家叫中國,我們的民族叫中華民族。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篇2

親愛的外國友人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作為復興中學的代表在此發言,與大家交流經驗。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中華氣節,揚中國精神》。

回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有文成公主入藏,有張騫出使西域,有林則徐虎門銷煙,有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這是中國人的脊樑,中國人的浩然正氣!他們無不是在弘揚中華細節,弘揚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恰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

曾經人民日報中的一則消息轟動了整個大連,使每個大連人乃至全中國人都記得了一個名字-黃志全,他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在一次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裏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並用生命最後的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下了車;將車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和乘客,行人的安全。親愛的外國友人們,看啊!這就是奉獻!這就是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正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般的堅持。

有位江蘇女孩,左眼失明,右眼視力零0.1。在江蘇大學聯考480分的情況下,以407分的成績脱穎而出,據報道,這位江蘇女孩兒上課時用望遠鏡看黑板,用放大鏡寫作業,十多年來一直如此,記者在採訪他媽媽時媽媽早已泣不成聲。她説,每天看女兒熬夜到凌晨,還要用放大鏡一字一字去研讀,她就很是心疼,她告訴女兒,只要健康就好,但女兒卻從未放棄。親愛的外國友人們,聽啊!這就是中華少年的魄力與堅強!這就是永不服輸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亦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正氣。

2020的一開始彷彿就充滿了硝煙味,留下了冬,攔下了春。84歲的鐘南山爺爺再次披上戰甲奔赴“前線”,他反覆叮囑我們呆在家裏以保安全,自己卻在耄耋之年赴往抗疫一線;有無數的醫生、護士,或是剪下長髮或是剃為光頭,只為能多盡一點力多爭取一點時間來救治更多的人,有人捐贈物資,有人幫忙宣傳,有人毅然逆行……親愛的外國友人們,品啊!這就是中華人民的一身正氣,這就是團結抗難的中國精神!

魯迅曾説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是啊,看到的決定了我們的胸懷,做到的決定了我們的精彩。中國之脊樑,中國之精神,中華之氣節,就讓我們一起傳承下去吧!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中國精神,內容豐富,包羅萬千。而中華民族正以其踔厲奮發的姿態,詮釋着獨特的精神內涵。若評選年度之星,我尤為推薦顧方舟院士,認為他最能代表中國精神。

不可否認,許其鳳應軍隊需要,轉行至導彈定位,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他勇擔責任,迎難而上,以無私奉獻展現民族氣節,令人高山仰止;毛蔚學有所成,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堅持回國,填補高新技術的空白,那是包含拳拳赤子心的愛國情,她攻堅克難,創新突破,以“要回國”的錚錚誓言震天動地。毫無疑問,他們都具有中國精神。

但是,我還是認為顧方舟院士被授予年度之星當之無愧。從他身上體現的是捨己幼,為人之幼的無私與堅韌;是“交給我這個任務,我想無論如何也得把它完成”的堅定與決心;是與同事們搭建房屋建設基地時的同甘共苦;是研發治病靈丹接送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的醫者大仁。在物質主義橫行的時代,人們往往會因為前路困難,意念動搖而半途而廢,而像顧方舟院士這樣胸懷天下,不懼前路崎嶇,蹀躞攀援的人就顯得尤為可貴了。

儘管,那一顆顆小小的糖丸如今已完成使命離我們遠去,它沒有導彈先進,也沒有芯片火熱,但我們如今健康幸福的生活,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顧方舟院士的艱苦卓絕,他的精神也會由那顆糖丸傳遞我們的後代且綿延不絕。顧方舟在描述他的一生的時候説:“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簡單樸實的幾個字把他一生的努力、付出和成就一筆帶過,讓我們在感動之餘不禁感歎:這才是一位人民科學家該有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精神!

縱觀時間的長河,其實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着中國精神的“記錄片”。作為一位有擔當且充滿睿智的醫學科學家,顧方舟在疫苗研製成功後對於其後的應用普及仍然是傾盡心力。顧方舟的偉大,在於他所肩負的是一個個幼小的生命,扛起的全世界人的希望,那超脱生命的意義,那逾乎凡人的決絕,實在值得我們仰望。我認為,顧方舟的中國精神,更具內涵。

我們將繩其祖武,踵武前賢,發揚中國精神,築華夏輝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精神,永存我心》。

中國精神,就是在強敵面前,不屈不撓的視死如歸;中國精神,就是在中國遇到災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中國精神,就是在遭到外辱的時候,挺身而出,為中國和平出一份力!

我們的祖國——一個飽含着我們熾熱的愛的地方,飽經滄桑的她早已度過了五千多個春秋,從女媧造人的上古時期,到黑暗封建的夏、商、周時代,從七國戰亂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從興盛的隋唐五代到受盡侮辱的明清時代。祖**親經歷了紫禁城落成後百年的輝煌,經歷了圓明園被燒燬的奇恥大辱;經歷了五門事變的戰火;經歷了朝代更替的血洗;經歷了開國大典上億萬人的自豪,更經歷了六十年來共和國一次次美麗的蜕變。

回顧歷史,祖國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與磨難,走過哀傷,走過喜悦,走過陽光燦爛,走過風雨蕭瑟,這條路上有過歡歌和笑語,也有過汗水和淚珠,但祖國的腳步卻越走越堅定,祖國的脊樑卻越挫越堅強。

剛剛走過的這幾年,更是一段不平凡的時光,中華民族再次經受了重重磨難與考驗:2008年2月,天降雪災;3月,拉薩事件;4月,奧運火炬受阻;5月,火車相撞,手足口病,還有震撼整個中國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h1n1流感病毒肆意橫行;2010年四月玉樹地震;2010年八月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太多太多的磨難,太多太多的傷痛,但我們都沒有抱怨。全民一心,齊心闖渡天大的難關;共同迎接命運的挑戰。面對災難,中華兒女挺直了不屈的脊樑,共同迎接命運的挑戰,這就是中國精神!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中國精神!

風雪來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的背後是祖國;地震來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的背後是祖國;洪水來了,我們不怕,因為我們的背後是強大的祖國!

中國人民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在災難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他向我們詮釋了中國精神的博大。

我們的英雄教師譚千秋,在地震來臨之際,不顧個人安危,他讓孩子們,快跑!在地震中,他毫不猶豫,有秩序的撤離、疏散同學,教室裏只剩下四個孩子了,在危難時刻挺奮不顧身,不顧個人安危,立刻返回教室,教室已經搖搖欲墜,他奮不顧身撲了上去,將四名孩子掩護在身下地動山搖。他弓着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塊、瓦片紛紛墜落到他的身上,熱血頓時奔湧而出;他咬緊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四名同學活下來了,而談千秋老師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安然的閉上了眼睛。譚千秋老師是同學們的守護神,是黑暗中的一絲光明可歌可泣的人民教師,他用他的生命呈現了老師的偉大,教師的責任感。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是教師的驕傲!他的事蹟感動中國!感動世界!

在災難中,崛起的中國,也鑄就了前所未有的輝煌: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舉世矚目;奧運賽場上嘹亮的國歌一次次響起,世博會成功舉辦,圓滿結束。嫦娥一號、二號的發射成功,中國令世人矚目,這些都説明了中國科技日新月異、飛速發展,説明了奮發圖強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國脊樑的光彩!這就是我們千年不衰,不屈的民族精神!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有老一輩開創的基業,有我們新一代的有為青少年,有我們共同的信念,有我們中國的民族精神做動力,她必將在我們的身上得到傳承和發揚!我相信,中國會更加繁榮富強,更加輝煌。

以中國精神為主題演講稿篇5

説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其實毫不過分。且不説她幅員之遼闊、歷史之悠久、文明之輝煌,單是新中國50餘年來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們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發展上用了半個世紀才走完的道路;我們用別人無法想像的時間和條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製和開發;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製造出汽車、飛機、輪 船,從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民族工業;如今,我們自己的祖國強大,興盛,能屹立於世界東方,是美好的願望。然而以上的種種卻顯然有些虛驕之氣和浮躁心態。翻開中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的整部近代史實際上是飽受外來侵略和威脅,人民奮起反抗的血淚史。一個被侵略被壓迫的民族,為了伸張正義,維護自身的人生權與民族尊嚴,高喊民族精神,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無疑是進步的表現。改革開放後,我們更面臨許多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萬眾一心,致力於發展民族工業,弘揚愛國主義更是值得提倡。

這一切,緣於一種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緣於一種綿延數千年而沉澱於中國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國精神!

那麼,什麼是中國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奮鬥精神,還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觸不周山”的不屈精神,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應該説,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然而,筆者以為,中國精神更為重要的體現還是那存在於國人深處的憂患意識。《易傳》之中“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條命題也許可以為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中國精神作一個大致的概括。

中國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自古就戰亂頻繁。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需要一種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團結、堅強、拼搏和愛憎分明,——這些素質絕不能少,否則只靠眾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國精神,則使得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得以存在、延續、發展。到了近現代,作為中國精神之主導的憂患意識,更成了中國的先進分子們拯救國家、救亡圖存的強大精神支柱。以拯國救民為己任的林則徐面對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敗,用他憂國憂民的赤膽誠心抒寫了中國人不甘屈辱的壯歌。“棄醫從政”、“棄醫從文”的孫中山和魯迅都以其傳奇色彩的經歷定格成了“中華絕唱”。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振興祖國體育事業,更有多少體育健兒努力拼搏,汗灑賽場,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為了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優秀兒女兢兢業業,奉獻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從而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而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多少海外遊子毅然拋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學成歸來,甘願與祖**親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與才智貢獻給祖國……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中國精神表現了不同的形式和各異的內容。然而,其本質卻只有一個:為了中國的騰飛、為了中國人的中國!其心可鑑,其志可欽!

“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方能就其高”,隨着世界進入全球化的趨勢加強,我們要逐步樹立一種“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幷蓄”的中國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在尋找民族歸屬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時,別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座標上,讓中國精神與之相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運用各種先進文化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貢獻!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無疑成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一個重大課題。中國精神,作為中華民族賴以強大昌盛的內在動力,作為中華文化賴以光大輝煌的民族靈魂,作為始終支撐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為民族救亡和振興奮鬥不息的堅強意志。她,才是中華民族的鐵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