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18W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多篇

《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小説手稿原名為《普通人的道路》。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1

兩年之約,古塔山上,杜梨樹下。孫少平獨自坐在草地上,靜靜地又焦慮地等待着,等着他親愛的曉霞準時赴約。即便他在前一天被告知曉霞在洪災地區為救一個小女孩而被洪水捲走,無生還希望。但是,他還是抱着幻想,抱着絲絲希望:也許曉霞還活着,她正趕往這邊與他在這杜梨樹下相見。雖然理性告訴他這是在自欺欺人,曉霞已不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永遠回不來了。但是他也依然覺得曉霞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大聲向他念着那句:只有風在歡舞,還有我作伴。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許在世俗人眼裏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笑話。論家世,一個是市委書記的女兒,從小就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城市家庭;一個是地道的農民世家,從小就在貧窮與飢餓的包圍下成長。論職業,一個是從大學出來的省報記者;一個是高中畢業的煤礦工人。是的,在物質世界裏,他們兩個是天壤之別,是兩條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的平行線。但是生活偏偏給了那些世俗人一大記耳光,讓他們清楚地看到這兩條平行線不但相交,還相互糾纏在一起了。

在生活中,他們不但是相互愛慕的伴侶,更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的知己。分隔兩地時,他們藉着來回的書信來傾訴自己內心豐富又真誠的情感;重逢相聚時,他們談天説地,憧憬未來,總有説不完的話題。對於田曉霞來説,孫少平不止是一個平凡的挖煤工,他有一個與她一樣的另外世界,在她面前,他不像別的男生那樣無盡地唏噓自己的本事,炫耀自己的家世(當然他的家世並沒有好炫耀的),而是真真切切讓她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對身為勞動者而感到的自豪。而對於孫少平來説,田曉霞就像是他行走在黑暗道路上忽然點亮的一盞燈,時刻給他温暖,給他希望,給他活力。她雖生活在優越家庭,可絲毫沒有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習性,更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相反她的大大咧咧,親和隨性,善良真誠,以及她那霞光般的美麗笑容都讓孫少平為之欽佩,為之傾心。

可歎生活就愛捉弄人,在他們正式相戀不到兩年時光,便硬生生地將他們拆散,陰陽相隔。多麼痛心的結局,他們憧憬的美好未來還沒有一一實現,就被生活狠狠地一掌擊碎在這塵埃裏。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2

是多少真實?從你的文章裏流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幕幕一直還留在我的記憶裏。揮之不去的一個生活。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從未懷疑過這本書裏面的假,當我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從未把它當做真。我希望一段人生,在書裏走過。我像是經歷過一般,但那不是我的經歷和想要。

人們都在努力,在一個社會的變化裏,每一個人都在尋求自己的生活的道路。孫少安成為了富甲一方的老闆,在這種穩定生活中,卻從來沒有得到過他的弟弟的認可,孫少平是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人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吧!在哪個城市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哪個煤礦下,他埋下了自己的汗水,和一個戀人。時間對他來説很久遠了,可是他得到了什麼?或許他餘下的生活就是在這個煤礦下的工作了。我們這麼做到底是向着什麼樣的方向前進,當初讀的書中,能給一個人多少支撐,在拒絕了所有的安逸之後,他為自己的生命做了怎樣的決斷?他讓我知道了,人是在追求自己的想法時,慢慢安定下來的,哪我又該如何?

從一開始的生產合作社開始,孫少平作為一個整個時代的旁觀者出現的。他有了知識分子的夢想,愛情和固執。卻始終不能擺脱作為一個農村人的身份。他的家庭生活在他身上有太多的烙印,他是在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同時又看着他的哥哥孫少安作為中國改革下新一代農民的變化。他不想在走進原有的身份歸屬裏,他嚮往城市,即使作為這個城市的最底層打工者。他的愛情看起來更多的是一種浪漫吧,就像路遙在人生裏的主人公里一樣,在人生里路遙否定了當時的這種身份不對等的愛情觀。而在平凡的世界裏,他沒有反對,卻是用一場洪水沖走了孫少平的戀人,或許我們可以説路遙本身也不清楚,這種所謂的浪漫的合理性。他只能在一場洪水中,將他前面所有的關於孫少平和田曉霞的認識以及相戀的文字全部衝散。

孫少平在自己的視野和身份之間出一種完全沒有分清的態度。或許過去,現在還存在有很多和他一樣的年輕人,我們又該給他們什麼樣的態度?過了此書,也就是一種經歷。終究是別人的人生,我們自己或許還是不清楚。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3

我開始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也基本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手法。我從《狼圖騰》中不知不覺地感到我的靈魂在被洗禮,又從《四世同堂》中身臨其境地被帶到那戰爭的年代,接着《今夜有暴風雪》讓我懂得了感受落寞,而初讀《平凡的世界》我懂得了思考生活。

生活並不是完美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被作者注入真情的書。孫少安與田潤葉,這對青梅竹馬彼此相愛的人,卻在生活的海洋裏分別,沒能手牽手走到幸福的海岸線。孫少安一次又一次既完美又對農民大有益處的計劃,原本也是農民的田福堂為什麼總要拒絕呢?孫少平畢業回來工作一定是件好事,可雙倍的工分為什麼還是填不飽肚子……的確,生活的海洋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風平浪靜固然很好,但有巨大的障礙你也必須去面對。

但生活本身也不是完全糟糕的,這一點從書中便不難發現。貧苦的農民到八月十四也能摘紅棗,搖香棗,吃甜棗,分酸棗……從小貧苦慣了的少安在舉行婚禮時也很風光啊!少平回農村絕對意想不到自己也能當上老師,這份意外驚喜一定使整天吃黑饃的孫家高興一時。我覺得每一個善於思考生活的人都會覺得生活的海洋沒有絕望,只要你不隨波逐流,任憑再巨大的海浪也不能把你打翻。

生活同樣不是公平的,為什麼孫少安、孫少平天生就貧困,顧養民、田潤生卻天生富足,潤葉生來就漂亮,而候玉英天生就是跛女子。

生活卻又是公平的,貧苦的孫少平靠自己的學識也當上了令人們羨慕的老師,整天頑劣的王滿銀生活比孫家更一團糟。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4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着”正是隨着這樣細膩的描寫,我走進了《平凡的世界》。整部書都是這樣樸實的語言,沒有一絲的浮華造作。卻有一種直入人心的力量,温暖的將我包圍。

一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世代生活的黃土高原上,平凡地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裏,這些平凡的人,卻有着不平凡的閃閃發光的靈魂。少安,一個樸實的農民,地道的莊稼漢,可在我眼裏,他是個真正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六歲開始幹農活,十三歲,他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輟學,只為分擔家庭的重擔。二十一歲,面對潤葉的告白,他滿心的歡喜卻只能因為現實的無奈而另娶他人。對於他貧窮的家庭,他從沒有過絲毫的嫌棄和抱怨。年邁的父母,多病的祖母,上學的弟妹,連逛鬼姐夫家的日子也要靠他。他以辛勤的勞動餵養着這個大家庭,以一個男人堅實的臂膀詮釋着責任的真諦。

“一個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的重擔並沒有將少安壓倒,反而加劇了他對未來的渴望,給了他拼搏的動力,一步一步拉近了他與夢想的距離。從一個沒錢娶媳婦的農民,到遠近聞名的企業家,他付出了多少艱辛與汗水。在磚廠破產時,自己的磚被毀,還有銀行的貸款要還,村民們的不滿更像是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絕望。可最後呢,他並沒有放棄,他還是以飽滿的熱情卻迎接充滿希望的未來。

他只是一個莊稼人,不懂得什麼名言哲理。他只知道,為了祖母吃得起藥,為了娃娃上得起學,甚至是為了打一口體體面面的新窯洞,讓村裏人看得起,自己必須不斷地的努力,決不放棄。“生活不能等別人來安排,要靠自己去奮鬥。”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了。如果生活要你忍受痛苦,那麼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抱怨生活的不公,命運的不公,卻無所作為,甘於被命運扼住喉嚨,碌碌一生,那麼你就是真正的平凡了。前路艱險,不要放棄。挫折失意,不要放棄。無論如何,請你相信,苦難是登上成功雲梯,而不止的奮鬥終會幫你打開成功的大門。願我們平凡的生命煥發出不平凡的光彩。

平凡的世界學生讀後感5

我本是熱衷於讀書的,無論是字字珠璣的魯迅,還是才華橫溢的巴金,亦或外柔內剛的張愛玲,只要是能作為精神食糧的作品,我都會毫不吝惜地拿來品味。

重温《平凡的世界》一書,讓我再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本色就是平凡,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但是,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勝有聲。

我想,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人們都在我、非我之間不斷地循環,世界平凡,而我們不過都是一羣平凡的人而已。但是,人生不是悲劇,是奮鬥!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人都知道,無論是脱貧致富還是實現心中理想,除卻奮不顧身的努力拼搏,別無他法。

路遙構建的這個平凡世界,基於廣大農村,因而可以輕易地引起同是出生於農村的我的共鳴。小説跨度比較大,講述了_後期到改革開放之初黃土高原農民的生存狀況。雖然是80後,但是對於那段艱苦歲月我是知之甚少的,《平凡的世界》作為當時農村的縮影,填補了我一部分空缺。我不光從這裏面瞭解到當時的社會面貌,更多的是從裏面的人物身上獲得一種精神——奮鬥。

孫少平,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他不畏困難,努力拼搏,在痛苦與磨礪中,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縱感、崇高感。他的苦難哲學、對勞動的認識,對生活的理解都給我啟示:平凡的人不一定有平凡的人生,只要敢想敢拼,那麼心中就能裝下夢想,裝下整個世界。

執念的堅持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我們其實都在社會或是周圍的影響下改變着什麼。如果我們都能像孫少平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執着於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標的話,我相信許多人的人生一定會和現在的狀態不一樣,會好很多。也許我們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禮,對於信念的執着和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都應該向孫少平學習。

當然,除了努力打工艱苦生活但是不忘學習的孫少平,自己創業的孫少安,這裏面所有的人物都飽滿鮮明,有代表性。比如矛盾糾結但是最終幸福的田潤葉和李向前、發奮學習終有所成的孫蘭香、痴情漢子金波、可愛的跛子女……所有人物形象豐滿而真實,耐人尋味。他們雖然平凡,但是有拼搏精神,讓人崇敬。

在奮鬥的路上,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最後我想起一位哲人説過:“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奮鬥吧,我們平凡,但不能平庸。

讀書吧,讓青春更充實!奮鬥吧,讓青春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