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育學》課程教學大綱

《國小教育學》課程教學大綱

《國小教育學》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

國小教育學

課程性質

教師教育類課程

學 時

64課時

學分

4學分

先修要求

《教育學》

課程負責人

教 材

黃濟,勞凱聲等主編:《國小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

補充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曾文婕、黃甫全主編:《國小教育學》(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王道俊、扈中平主編:《教育學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二、課程學習目標及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係

(一)課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國小教育發展與演化的過程,理解國小教育的社會、文化與心理特性,形成對國小教育的整性體認識;掌握國小教師勞動的特點、價值,教師素養的結構及專業發展的要求與條件,掌握小學生的入學特徵與發展特徵;瞭解國小教育活動的組成與結構,掌握國小教育內容研製的基本策略;瞭解國小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價值與路徑,理解國小教育教育活動中德育的基本結構與內容,掌握班級建設與管理的理念與方法。

2.能力目標:掌握國小課內外活動的教學設計、課程方案設計與實施的的基本能力。理解國小教育評價的實質與價值,養成科學評價的意識與能力。掌握溝通學校、家庭、社區三者關係的能力。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能力學習國小教育的研究方法,形成反思與批判意識,發展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備解決國小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

3.素養目標: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增強對國小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養成自覺加強業務修養的意向和追求,形成立志從事國小教育工作、關愛與尊重學生的堅定信念。熟悉國小教育的目標組成,並結合實際形成自身的人才培養理念。

(二)課程學習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係

畢業要求

指標點

課程目標

1.師德規範

1-1能夠識記並複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能夠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具體要求,熟悉相關的教育政策法規;瞭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明晰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

1-2能夠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教育政策法規。

1-3 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合格的國小音樂教師。

課程目標1

課程目標2

2.教育情懷

2-1能夠説出國小教育工作的意義,瞭解國小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能夠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明晰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的具體內涵。

2-2能夠認同國小音樂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能做學生髮展的引路人。

2-3有良好的從教意願,對投身國小教育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課程目標3

3.通識知識

3-1理解、掌握通識性知識、國小發展領域知識體系、各領域教學知識體系核心素養內涵。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

3-2瞭解領域滲透與知識整合,對學科相關知識能理解並初步運用,能綜合領會並形成專業領域教學知識。

3-3初步習得基於核心素養的國小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課程目標1

4.專業知識與技能

4-1以學生為中心,依據國小時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與教育知識,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科學規劃一日生活,創設教育環境、合理組織活動。

4-2能夠觀察學生、與學生談話並記錄與分析能力且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

4-3能夠有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生學習評價。

課程目標1

課程目標2

5.班級管理

5-1 能夠掌握國小班級建設、班級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髮展指導、與家長溝通合作等班級常規工作的方法與要點,建立良好班級秩序與規則。

5-2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合理規劃利用時間與空間,創設安全、良好的班級環境。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營造尊重、平等、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5-3 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號師生關係,營造尊重、平等、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6-4 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為人師表,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

課程目標1

6.綜合育人

6-1理解環境育人價值,理解校園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對學生髮展的價值,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

6-2能夠在國小教育工作實踐中,綜合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各種資源全面育人。

課程目標2

課程目標3

7.自主學習

7-1初步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7-2瞭解專業發展核心內容和發展階段路徑,能夠結合就業前景制定自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規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課程目標1

8.溝通合作

8-1養成從自己課程學習、學科理解、音樂活動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習慣。

8-2初步掌握國小音樂教育實踐研究的方法,具備結合相關知識對音樂教育進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課程目標2

三、教學內容及與課程學習目標的對應關係

(一)教學內容

第一章 緒 論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幫助師範生明辨國小教育領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國小教育學的體系,明確國小教育學的學習與研究方法,初步樹立國小教育學學科意識。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領域的概念

(2)國小教育學的體系

(3)國小教育學的學研方法

3.重點:“國小教育學”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

4.難點:“國小教育學”課程學習與研究方法的講解

5.參考習題

(1)如何理解國小教育領域的要素性概念

(2)什麼是小教育學的概念體系

(3)試闡述質性研究與行動研究區別與聯繫

第二章 國小教育源流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教育的起源、學校教育出現的原因和國小教育萌芽階段的特點,瞭解西方和我國國小教育的發展歷程;明確走向學習共同體和創建理想國小的重要性;把握創建理想國小的方向並形成為之努力的意識。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的產生

(2)國小教育的發展

(3)國小教育的走向

3.重點:國小教育的發展

4.難點:國小教育的走向

5.參考習題

(1)西方國小教育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2)我國國小教育制度形成與發展的階段

(3)創建理想國小的方向有哪些

第三章 國小教育特性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使師範生瞭解國小教育的文化規定性、社會規定性和心理規定性,理解國小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並據此樹立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國小教育教學活動的意識。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的價值特性

(2)國小教育的功能特性

(3)國小教育的活動特性

3.重點:國小教育的價值特性與活動特性

4.難點:國小教育的價值特性

5.參考習題

(1)如何理解國小教育養育生命的價值取向

(2)國小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哪些心理邏輯準則

第四章 國小學生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使師範生瞭解國小生學習的類型和國小生的地位,熟悉歷史上的不同的兒童觀,建立正確的兒童發展觀,瞭解國小生的入學特徵與發展特徵,形成關愛國小生的意識,理解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內容,掌握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2.教學內容

(1)國小生的概念

(2)多維視角中的兒童觀

(3)國小生的入學特徵與發展特徵

(4)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3.重點:國小生的基本特徵

4.難點: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5.參考習題

(1)學術理論形態下的兒童觀包括哪些內容

(2)國小生人格發展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3)如何根據實限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五章 國小教師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國小教師的概念、角色、權利與義務,瞭解教師專業化、教學專業化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明確國小教師的專業願景、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初步具有專業成長的意識並掌握專業發展的路徑。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師概述

(2)國小教師的專業素養

(3)國小教師的發展路徑

3.重點:國小教師的主要專業素養

4.難點:國小教師的專業願景

5.參考習題

(1)理解國小教師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

(2)如何正確理解國小教師的專業願景內容

(3)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有哪些

第六章 國小教育目標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國小教育目標的含義、特點和功能,明辨國小教育目標的基本層次,熟悉並掌握國小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策略,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國小教育理念並加以踐行。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目標概述

(2)國小教育目標的基本層次

(3)國小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

3.重點:國小教育目標的基本層次和有效達成的途徑

4.難點:國小教育目標有效達成的途徑

5.參考習題

(1)小要教育目標的有哪些主要特點和主要功能

(2)如何正確理解國小教育目標的五個層次

(3)如何處理好國小教育目標達成中“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整合”

第七章 國小教育內容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國小教育內容的含義、領域、層次和文化本性,比較多種國小教育內容取向的異同,瞭解當前國小教育內容的主要取向,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內容概述

(2)國小教育內容的主要取向

(3)國小教育內容的研製策略

3.重點:國小教育內容的主要取向

4.難點:國小教育內容的概念

5.參考習題

(1)當前國小教育內容的的主要取向有哪些

(2)如何正確理解國小教育內容的文化本性

(3)國小教育內容的研製策略的基本內容

第八章 國小教育環境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幫助師範生理解國小教育環境的概念、層次和類型,理解學校文化、校園文化和隱性課程的含義及其對道德教育的價值,掌握國小學習環進的空間利用和影響因素,理解國小學習環境開發的網絡化走向。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環境概述

(2)國小學學校文化

(3)國小學習環境

3.重點:校園文化、隱性課程

4.難點:國小學習環境

5.參考習題

(1)如何理解國小教育環境的層次與類型

(2)如何正確理解國小教育內容的文化本性

(3)如何建構國小網絡化學習環境

第九章 國小教育活動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國小教育活動的組成及國小體育、德育與智育活動的主要任務,理解國小教育活動的結構及國小課程與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管理與領導的要點,掌握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和教學實施活動方案設計的要求。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活動概述

(2)國小教育活動組成

(3)國小教育活動結構

3.重點:國小教育活動組成

4.難點:國小教育活動結構

5.參考習題

(1)如何理解國小德育、智育活動的組成內容

(2)國小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與策略有哪些

(3)國小領導與管理的環節及內容有哪些

第十章 國小教育評價

1.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理解國小教育評價的概念與功能,瞭解國小教育評價的實施步驟,掌握國小教育評價體系,瞭解國小教育評價的歷史發展性取向和學本化取向,掌握學本評估的開發策略。

2.教學內容

(1)國小教育評價概述

(2)國小教育評價體系

(3)國小教育評價發展

3.重點:國小教育評價體系

4.難點:國小教育評價發展

5.參考習題

(1)國小教育評價的功能有哪些

(2)如何理解國小教育評價模式與評價方法

(3)國小學本評估開發的策略包括哪些內容

(二)教學內容與課程學習目標的對應關係(見下表)

課程內容章節

課程

目標1

課程

目標2

課程

目標3

課程

目標4

課程

目標5

課程

目標6

第一章緒論

(1.1/1.2/1.3)

M

L

M

M

第二章國小教育源流

(2.1/2.2/2.3)

L

H

M

L

第三章國小教育特性

(3.1/3.2/3.3)

M

M

L

M

第四章國小學生

(4.1/4.2/4.3/4.4)

M

H

L

M

第五章國小教師

(5.1/5.2/5.3)

M

H

M

H

L

第六章國小教育目標

(6.1/6.2/6.3)

H

M

L

M

H

第七章國小教育內容

(7.1/7.2/7.3)

L

L

H

M

第八章國小教育環境

(8.1/8.2/8.3)

M

M

M

L

H

第九章國小教育活動

(9.1/9.2/9.3)

H

L

H

M

M

第十章國小教育評價

(10.1/10.2/10.3)

M

L

H

M

H

課程作業

M

M

H

H

M

M

四、教學方法及與課程學習目標的對應關係

(一)教學方法

1.採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用課堂講授的方法詳細闡述國小教育學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使學生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豐富學生國小教育學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相應的職業道德規範。

2.採用案例教學的方法,通過文本、視頻、語音等方式呈現現實案例,理論聯繫實際,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培養學生反思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採用以互助為基礎的合作教學法,按優勢互補的原則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在討論、互助學習與互助評價的活動中,進一步深入理解國小教育學的各模塊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課程目標的對應關係

目標

方法

課程

目標1

課程

目標2

課程

目標3

教學方法1

教學方法2

教學方法3

四、教學考核及與課程學習目標的關係

(一)教學考核的內容

1.國小教育領域的基本概念、國小教育體系結構、學習與研究國小教育的科學方法;科學的國小教育觀、“立德樹人”的教育職責

2.國小教育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特點,創建理想國小和形成學習共同體的基本內容;國小教育的價值、功能與心理規定性。

3.國小教師的八大角色、素養結構、專業發展路徑;科學的兒童觀、國小生的發展特徵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4.國小教育內容的層次結構與價值取向,整合不同學科理論的理論素養、教育內容研製的基本策略;國小課程方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力;實施國小教育教學評價的能力。

5.國小教師的專業願景形成與生涯規劃能力;反思與批判國小教育問題的思維與能力;發現與解決國小教育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6.國小教育目標的五個層次、教育目標達成的三大途徑;國小德育的基本任務與內容,班級管理的原則與方法;國小學校文化概念、校園文化與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國小學習環境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二)教學考核方式(評價依據)

1.課堂出勤率(佔20%)

2.平時上課表現,包含課內回答問題的表現、討論與發言的積極性與質量、預習與課前彙報情況等。(佔10%)

3.課程作業情況,包含教學設計、課程方案編制、中期作業、論文或調查報告的撰寫等(10%)

4.期末考試(佔60%),閉卷考試。

(三)教學考核與課程學習目標的關係

課程目標

考核內容

考核方式(評價依據)

課程目標1

1.1國小教育領域的基本概念、國小教育體系結構、研究國小教育的科學方法;1.2科學的國小教育觀、“立德樹人”的教育職責;4.1國小教育內容的層次結構與價值取向,整合不同學科理論的理論素養、教育內容研製的基本策略;6.1國小教育目標的五個層次、教育目標達成的三大途徑;6.2國小德育的基本任務與內容,班級管理的原則與方法;6.3國小學校文化概念、校園文化與隱性課程的德育功能、國小學習環境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1.課堂出勤率

2.課堂討論與發言

3.課前彙報

課程目標2

2.1國小教育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特點,創建理想國小和形成學習共同體的基本內容;2.2國小教育的價值、功能與心理規定性;4.2國小課程方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力;4.3實施國小教育教學評價的能力;5.1國小教師的專業願景形成與生涯規劃能力;5.2反思與批判國小教育問題的思維與能力;5.3發現與解決國小教育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1.課堂出勤率

2.課前彙報與課堂討論

3.小論文撰寫

4.期末考試

課程目標3

3.1國小教師的八大角色、素養結構、專業發展路徑;3.2科學的兒童觀、國小生的發展特徵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課堂出勤率

2.課堂討論與發言

3.調查報告

4.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