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范文站

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学论文

国小学生作业分层设计

国小学生作业分层设计

国小学生作业分层设计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此前不少老师一直都认为作业就是为学生的最终考试服务的,因此,总是不厌其烦的布置、批改。其中不乏重复性的作业,也不乏有填充时间的作业,以至于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很重,有的学生为了不做作业选择了逃学旷课方式,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选择了抄袭答案或不看问题随便乱写答案的方式等等,结果学生做出的作业质量很差,严重违背了安排学生作业的初衷。

我认为有效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的作业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穿,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学科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层次性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成绩中下学生认真听课但如果作业太难,中下生仍不会做,布置作业太易,优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会使其有"吃不饱"的感觉。因此,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使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将成绩逐步提高;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作业一般应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后进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优生三类作业都要做。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承认差异,并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这样,可使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类学生“低起点,小坡度”消化得了。

二、针对性

但要注意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要求教师关心并认真调查学生,找到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广泛收集题目并有针对性的出题。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通过这一系列作业的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优等生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中等生有了奋斗的目标;落后生也可以体验成功。从而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布置作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习达到大纲的要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倡布置弹性作业,使上中下学生各有所得。

三、适度性

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作业这一环。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学生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单纯强调多练是不行的,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在刀口上,才会有效果。内容精当、适度、适量。作业内容精当,就是说通过做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因为大部分作业要在家庭完成,学生要克服做作业与吃、喝、休息、玩等业余活动和爱好的矛盾,难度太大量太多就会使学生有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会养成应付的习惯,自己不愿动脑,问别人怎么做,或抄作业,以完成作业为目的草草了事。相反,作业太容易,量太少,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适度、适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内容搭配、形式多样、力求新意。这就是说布置作业,不仅要考虑到对课上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还要考虑到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避免简单的重复。重复,虽能达到使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但长期的简单重复,也易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以至应付、凑数,不肯动脑,这种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很不利。为此,布置作业不妨使之形式多样,有新意,尽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语数英等自然科学科目内容更易和生活相结合,布置作业不妨适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兴趣,增长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以后深入学习。

适当安排固定作业或自选作业。很多老师的成功经验是给学生留固定的作业。固定作业是每天必做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习惯。自选作业的内容一般是自主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作业的内容,这样既有固定性,又有自主权,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却自学能力。

学生在作业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反映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在接受知识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需及时地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和弥补。

四、实践性

实践题要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要么是社会热点。它在潜意识里给学生一种渗透,将来他们也会逐渐关注这些问题。此种设计旨在让学生体验政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心理学表明,合适的学习情景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和创造力。而且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学习的本领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实践的机会。教师可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的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归纳和整理能力。这种作业不一定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

五、开放性

开放式作业的实施,变教师的统一布置为学生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变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是大受学生欢迎的,尤其是平常教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开放性问题会给教学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当然在问题的难度上要适当控制,以求得广大学生的参与。在作业设置上要选择有用、有趣,熟悉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有自己特有的收获。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可以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六、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在布置给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练习以外,设计一些能让学生有自我发挥余地的、具有创造性答案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由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乐学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从而在作业上全面、深入地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七、综合性

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试图打破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将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综合题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学科知识,多种方法与能力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作业。

总之,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业设计的变革创新与教师的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紧密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驾御、把握能力,才能设计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才能真正让减负增效的目的落到实处。

因此,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教师精心选择、编制习题,在指导、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生成新作业,是其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磨砺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时有效作业与实施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